光環之下,風險之前,瞭解藝人的人身、經濟風險

文◎崔浩風 照片◎洪紫芸、受訪者提供

0
107372

拋去藝人、明星等光環,在風險面前,其實也只是再平凡不過的民眾。他們同樣需要一位優秀的保險業務人員服務,幫助他們發現風險,然後用保險築起對未知未來的保障。

  回憶起我們小時候,總有同學在作文上談著未來要當大明星的夢想。我們總能在電視看到許多光鮮亮麗的藝人,他們可能是歌手,可能是演員,可能是通告藝人,可能是模特兒,也可能是剛從選秀節目脫穎而出的新星,甚至是一個人把上述所有身分都擁有了,那會是多麼受人注目與景仰。

  但是藝人的生活是否真的這麼令人羨豔?是不是真像我們小時候以為的那樣,受人歡迎又能賺大錢?讓我們透過歌手陳曼青的訴說,一揭演藝圈的神祕面紗。

揭開歌手的神秘面紗

  陳曼青原本是街頭藝人,以美女爵士鼓演奏者的身分吸引許多目光,更是一位創作歌手,2008年推出首張創作專輯《青出於藍》的同時,也接連參加《超級偶像》與《超級星光大道6》等選秀節目,而後以歌手的身分活躍至今。

  究竟歌手的工作內容有什麼?其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字面上可見的唱歌,只是根據場合不同,收入水平也各有不同。陳曼青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商業演出,這其實也是許多歌手的主要收入來源,而同樣不可或缺的就是校園演唱,藉此鞏固自己的人氣。

  婚宴喜慶有時候也會邀請一些歌手藝人助興,偶爾陳曼青也會接到家宴的表演邀請,那通常是某位家庭成員很喜歡她,所以邀請她前往表演。

  PUB駐唱也是民眾常聽聞的歌手工作,陳曼青雖然沒有經歷過,但的確有不少前輩都是從駐唱歌手走過來的。至於最吸引目光與收入的演唱會,除了一些小型的演出外,那是屬於當紅炸子雞的工作,才有足夠多的歌迷能填滿整個場地。

  除了唱歌以外,跑通告上節目也是歌手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在發片後的宣傳期,為了提升唱片銷量,必須增加自己的曝光度與唱片的知名度。陳曼青曾經兩度參加選秀節目,為她累積了不少的粉絲,後來每當單曲或參演影視作品時,她也經常會上一些綜藝節目作宣傳。

  代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陳曼青本身有爵士鼓的代言,同時也有失智症友善大使等公益代言在身。品牌與藝人之間可以說是相互成就,品牌需要藝人的人氣提升買氣或知名度,藝人則因為代言品牌而提升自身的價值,相輔相成。

  還有一個許多人認為的歌手主要收入來源,那就是出唱片。但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管單曲還是專輯,唱片的收入基本上都不會流向歌手本身,而是屬於唱片公司的收入,歌手在唱片上的獲益主要來自於出唱片後,因而帶來的商演機會。當然這也要看具體的合約內容,各家唱片公司都會有所不同。

  想成為歌手,歌唱得好聽是基本條件,至少要能夠做到清唱也很好聽的程度。但這畢竟只是基本條件,所有歌手都能夠做到,想要脫穎而出就需要屬於自己的第二才華,也就是透過附加價值,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品牌。

  以陳曼青來說,創作與爵士鼓演奏就是她賴以突破重圍的第二才華。爵士鼓演奏的能力讓她在街頭表演的數年時光得以維持穩定收入,甚至近幾年還受邀到大陸表演與教學。

  最後,許多歌手的工作也包含了創作。選擇成為一個創作歌手,除了讓歌手能夠透過音樂表達屬於自己的理念及感受外,更能在唱片製作過程中,以創作者身分獲得額外的收益,甚至會有同行邀歌,成為演唱以外的又一個重要工作及收入來源。

  但創作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必須要持之以恆才能維持足夠的創作力。陳曼青坦言,雖然剛出道時都是自己寫歌,但近幾年漸漸減少了創作的頻率,也就無法維持原有的創作能力,轉為與信任的製作人合作。

  到底要維持多頻繁的創作才能夠維持自己的創作能力,甚至能夠進步呢?雖說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是從這個例子可以窺見一些端倪:知名的創作歌手阿沁,對自己有個持續創作的要求──每個月至少要寫30首歌。

不穩定的工作與收入,理財與保障是重中之重

  包括歌手在內,藝人大都屬於接案性質的自由業,有CASE才有收入,但這受到自身的能力、品牌與人氣影響,十分的不穩定。陳曼青透露,今年初因為疫情而趕回臺灣之後,整個2~3月她完全沒有收入,直到4月接觸直播,這才重新開始賺錢。

  陳曼青亦表示,或許是因為家裡對她保護得很好,她也習慣了將所有收入交給爸爸管理,需要用錢再從抽屜拿的習慣,所以對於理財的認知相當有限。唯一有做的理財大概是3年前接受銀行理專推薦而購買的6年期儲蓄險,年繳保費5萬元,其實與她的身價並不相符。

  再更深入談保險,陳曼青亦因收到電話行銷,而購買了10年期的住院險與20年期的還本型癌症險,但是對於自身權益並不大清楚。她坦言是在決定接受這次採訪而預做功課的時候,才對保險有進一步瞭解,目前準備請認識的人介紹一位可靠的業務人員,好好討論一下保障該如何進行。

  「現在想一想才發現,我們這些藝人其實很需要保險。」陳曼青表示,藝人需要在各個工作現場之間奔波,歌手要跑錄音室,通告藝人要跑電視台,演員要跑劇組,更有許多為了外景而涉及危險的情況。雖然劇組與製作單位等會幫藝人投保必要的保險,但是除此之外的時間,仍然需要自己面對那些風險。

  國外常見知名藝人為自己的某個部位投保,臺灣則似乎沒有此類商品可供選擇,對於藝人來說是一個劣勢,因為藝人十分容易因為一些無法申請保險理賠的病症而失去收入,比如因感冒導致的喉嚨沙啞,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要是剛好碰上宣傳期與錄製唱片時等重要時刻,就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而接案性質的工作環境,更註定了藝人都有必須面對的經濟風險。以陳曼青為例,如果在她沒有收入的那2個月,偏偏檢查出罹患重疾,需要一大筆醫療費用,那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即使是當紅藝人,恐怕也要荷包大出血。

  保險並不是藝人口中常提到的話題,陳曼青也不知道自己的情況是不是演藝圈的常態,但可以確定的是,許多演藝圈前輩為了抵抗風險與規劃未來,往往選擇開創副業做為被動收入來源,又以飲料店及餐廳最為常見。

  就陳曼青所知,許多大前輩都有在進行投資,可能是房地產,也可能是金融商品,不一而足。但是無論是副業還是投資,一旦不幸虧損,可能連本錢都回不來,這也是隱藏在他們背後難以窺見的風險,需要一位專業的財務顧問為他們把關。

  陳曼青沒有這些副業或投資,但是她一直維持著自己的演奏能力,即使有一天無法繼續唱下去,她也能回去當街頭藝人,甚至是做一位爵士鼓老師,這是第二才華帶給她的後路。

買保險,是為了能從容面對未來的風險

  2020年5月,陳曼青接受紅心字會的邀請,成為失智症友善大使。她強調,失智症不是智能障礙,前者是想不起東西,包括記憶、知識與常識的丟失;後者則是智商不足,無法正常思考與學習。智能障礙者需要專業教師的引領,失智症的患者則需要家人與看護的照顧。

  但是僱用看護需要的金錢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外籍看護每個月2、3萬元,並要提供吃住,臺籍看護更要高達6萬元以上。當然,這筆錢並不會白花,專業的看護能夠照顧被看護者的身心,更能夠降低家屬的心理壓力,免去後顧之憂。

  尤其是心理壓力,許多民眾可能很難想像,當親自照顧家人時,看著親愛的家人病況一天天的加劇,心頭也像壓了鐵秤陀一樣不斷沉重下去;更何況失智症會讓人遺忘,不光是忘記家住哪,甚至會忘記眼前之人是誰。家人明明看著你,卻認不出來你是誰,與其自己承受那份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不如讓專業看護來做這個中間人。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需求,好在大多能夠用錢解決,前提是我們要有足夠的現金,而不是無法立即兌現的資產。面對未來不知何時會出現的風險需求,有保險為我們保障緊急資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對於收入、支出與需求都起伏不定的藝人而言,保險是能夠安定人心的力量,它能保證當風險來臨的時候,依然能夠從容度過,無論現在的經濟狀況是高峰還是低谷。

  其實,拋去藝人、明星等光環,在風險面前,其實也只是再平凡不過的民眾。他們同樣需要一位優秀的保險業務人員服務,幫助他們發現風險,然後用保險築起對未知未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