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榮周:從菲律濱引進的「番物」(一)

2023年09月24日 22:3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9月24日 22:34

  漢語詞彙裏中國從國外引進的事物凡是帶有“胡”字的,如胡椒、胡瓜、胡桃、胡豆、胡蒜、胡荽、胡桐、胡蘿蔔、胡麻、胡馬、胡騎、胡琴、胡笳、胡語、胡塵、胡客、胡虜、胡鼓、胡樂、胡服、胡床等,一般都是張騫通西域後經過絲綢之路來的;凡是帶“洋”字的,如洋人、十里洋場、洋片(西洋景)、洋票、洋裝、洋號、洋莊、洋火(火柴)、洋鹼(肥皂)、洋元、洋鈿、洋緞、洋芋、銀洋、洋灰、現洋、洋鐵、洋涇浜、洋行、洋樓等等,一般都是從上海、廣州來的,凡是帶“番”字一般都是閩南人從菲律濱帶來的,如番薯、番芋、番椒(辣椒)、番鴨、番石榴、番布、番仔(原住民)、番仔火(火柴)、西紅柿、番邦、番客(客居中國的外族人或外國人)、番菜、番瓜、番號、生番、番佛(舊時對外國銀元的俗稱,主要指有人頭像的西班牙“本洋”)、番銀、番蒜(芒果)、番石(滑石)、番皂、番社(高山族的村社)、番降(降真香)、番餅(舊時對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的俗稱)、番商、番婆(外國女性)、番仔樓(洋樓)、番棗(無漏子)、番蕉(鐵樹)、番米(玉米)、番沉(沉香的一種)、番舶、番木鱉、番木瓜、番荔枝、番紅花、番菜館(西餐廳)等等。

  中國古代稱外國為“番”(“土番”、“番邦”等),這是因為番邦來朝,番邦使節雲集朝廷,為了便於天子逐一認識交談,典禮官就將各位使節分列成左右兩行,天子按照先後次序,先同左邊第一位使節寒暄交談,接著再與右邊第一位使節寒暄交談……依次類推。天子每見一位使節,典禮官都會報告其邦其國的稱號,即所謂“番號”。就這樣,天子用左右交替的辦法完成見面交談這一重要禮儀程序。

  閩南人從菲律濱引進中國大陸內地的還有煙草,咖啡果、花生等,花生是明朝時期傳入中國的。

  一般認為,花生原產秘魯和巴西,在秘魯沿海地帶史前廢墟中發現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公元前500年,且美洲最早古籍之一《巴西志》即已明確記錄,古印第安人稱之為“安胡克”。在哥倫布遠航時期,航海家將花生莢果帶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記載花生的西班牙語為“瑪尼”,之後逐漸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現在有部分資料表明,中國也可能是花生原產地之一。1958年的浙江吳興錢山洋原始社會遺址中,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測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1961年,江西修水縣山背地區原始社會遺址中再次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此外廣西、雲南、江西等地也曾報告過於花生形態極為相似的野生植物。2007年經西安文保中心專家確認,距今2100年前的漢陽陵從葬坑出土的農作物裡,已經出現了花生。

  中國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形如香芋,蔓生”、“花開亦落地結子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賈銘入的《飲食須知》載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兒多吃,滯氣難消”,“近出一種落花生,詭名長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莢,子如蓮肉,同生黃瓜及鴨蛋食,往往殺人,多食令精寒陽萎”。明朝人蘭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記載。然而現今廣泛種植者,則為南美引進無疑。

  到明末清初,中國沿海地區花生種植較為普遍,多次從南美洲引種花生品種,最近一次為1887年,《慈黔縣志》記載:“落花生,按縣境種最廣,近有一種自東洋至,粒較大,尤堅脆”。

  歐洲曾從中國引種花生,因此歐洲部分地區仍稱之為“中國堅果”。剛果布朗氏在1818年的《剛果植物誌》中稱“花生是由中國傳入印度、錫蘭及馬來群島,爾後傳入非洲的。”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引發了歐洲人對這塊所謂“新大陸”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後,16世紀後期,西班牙人進而在南亞的菲律濱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農作物開始傳入菲律濱,再由菲律濱傳到南洋各地,並進一步傳到中國。美洲作物的引種與傳播成為明清時期中國農作物引進的一個顯著特點。

  傳入中國的美洲作物計有玉米、番薯、豆薯、馬鈴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西紅柿、菜豆、利馬豆、西洋蘋果、菠蘿、番荔枝、番石榴、油梨(鱷梨)、腰果、可可、西洋參、番木瓜、陸地棉、煙草等近30種。

  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當張居正以福建為試點,清丈田畝、登記戶籍、推行一條鞭法時,來自這個南方省份的消息讓他“驚詫莫名”、“悲意頓生”:洪武二十六年全國人口普查時,福建有81.5萬餘戶、391.6萬餘口;近200年“生齒漸繁”之後,這個省份的在冊臣民,僅僅剩餘了51.5萬餘戶、173.8萬餘口。短短幾代人時間,戶口銳減了接近六成。

  戶口的急劇萎縮,固然出於民間的隱匿瞞報,也折射出這個省份的尷尬境況。令人驚訝的是,又200多年後,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福建依舊災荒不斷、瀕臨破產,但它的在冊人口卻達到空前的1500餘萬,增長九倍以上。與此同時,全國性戶口也激增七倍左右,達到了驚人的4.9億。

  如此巨大的起伏,遠遠超出了前代經驗。在這一人口曲線的背後,隱藏著許多外來農作物的身影。其中就包括番薯。

  大批閩商前往呂宋,和西班牙人密切相關。在此之前,呂宋僅有華僑“約百五十人”。1571年西班牙船隊征服菲律濱群島後,大量採購生絲、棉布、陶瓷等中國商品。短短二十餘年之內,“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者至數万人”(《明史-呂宋列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