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作品-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George Column|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11 14:04:08| 人氣7,1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安作品-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李安, US, 2009)

 

白湖是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個小城鎮這個人煙稀少乏人問津的地方其實是美國60年代文化象徵指標胡士托音樂節的舉辦地但這個地點的決定並不是當地嬉皮熱血青年的邀請而是一位名叫艾略特泰柏的人試圖拯救他父母因經營不善而瀕臨法拍的小旅館。台灣之光李安在過去12年中連續拍了7部以悲劇為收場的作品後,終於再以這個題材,重現「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和「理性與感性」中的喜劇風采。

 

在影片開始時,對於艾略特泰柏的背景描述很少,我們只知道他是個想幫忙父母,並因償還旅館貸款而破產的畫家,即將搬離紐約市,回到家鄉。隨著故事推進,他絕佳的生意頭腦和膽識漸漸浮現,不但吸引臨時被鄰鎮撤約的胡士托音樂節一幫人,也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小鎮重現生機。因人權運動抬頭、原本保守的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加上越戰帶來的反政府及反資本主義思想,這種崇尚自由的精神,就是許多人逃離社會束縛的信仰,沒想到對於艾略特而言,也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捩點。

 

艾略特雖然背負著維護家計的重責大任,但實際上他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有一顆想飛出去、闖蕩世界冒險的心,如同自越戰中創傷歸來的鄰家好友比利,但同時他又牽掛年邁父母的生活,這種保守壓抑的性格,正是和李安許多作品中的主角,例如「理性與感性」中的大姊艾蓮娜、「臥虎藏龍」中的余秀蓮,和「綠巨人浩克」中未變身時的布魯斯,有著一樣儒家式遵循道德倫理的思維,李安不斷地藉由他挑選的題材,證明著世界文化的共通性。

 

艾略特身為同性戀者、卻不敢對父母啟齒的另一衝突點,也是和李安前作「喜宴」中有著相同困境主角的對應。在節慶中,艾略特感染了自由置上的氛圍,忘情地在自家酒吧裡親吻了吸引他的建築工人,卻突然回過頭擔心起同樣在場卻不知情的父親,但後來在前來提供援手的變裝癖好友薇瑪的調和下,這個問題其實已經被遠比傳統價值更深大的骨肉之愛所化解,和「喜宴」中的父親一樣,這個美國老爹也有著包容性十足的酷勁,這點也讓他不再計較個人利益,而原諒了因缺乏安全感而私藏鉅款的母親。

 

胡士托音樂節終究曲終人散,激情過後的艾略特和他的父母卻未感到空虛,而是從中讓彼此了解真正的自己,使這份親情更為緊密,本片看似懷舊,但李安藉此隱喻即使身處困境時,仍秉持這個自由精神的希望,與其緬懷以前保守安逸的歲月,不如像艾略特一樣,凝視前方而由衷地說出"Beautiful!"

台長: 喬治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