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2大症狀!肺癌分期症狀、存活率、成因一次看 - 癌症問康健

認識肺癌

出處 / 癌症問康健 瀏覽數 / 237689

肺癌長年霸佔台灣癌症死亡率第 1 名。造成肺癌高死亡率的主因是早期症狀不明顯,如何能夠早期篩檢肺癌,LDCT 是什麼?肺癌的種類有哪些?台灣常見的肺腺癌又是什麼?肺癌如何診斷?目前肺癌治療策略是什麼?相關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肺癌早期2大症狀!肺癌分期症狀、存活率、成因一次看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Q1 肺癌是什麼?肺腺癌、小細胞肺癌又是什麼?哪種較棘手?死亡率較高?

肺癌是生長在肺部的惡性腫瘤。肺癌類型不同,治療方式與存活率也大不同。可按病理組織細分為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

台灣肺癌最常見類型為肺腺癌。圖片來源 / 癌症問康健

非小細胞肺癌

  • 肺腺癌:台灣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女性罹患比率較高。肺腺癌多發生在細支氣管及肺泡上,轉移與生長速度較慢,若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其實很高。但因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發現時多半已是晚期,整體存活率因此較低。
  • 鱗狀上皮細胞癌:多由吸菸引起。這類肺癌病程較長,轉移速度較慢,通常從肺的中央或左右支氣管開始發展。
  • 大細胞肺癌:生長速度雖慢但容易出現早期轉移,大細胞肺癌多從肺臟表層開始異常增生。
廣告

小細胞肺癌

  • 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多發生於粗支氣管,是最危險的肺癌類型,惡性度高,容易轉移且增生快速,但發生率較低。 

Q2 肺癌篩檢方式有哪些?肺癌確診還需要哪些檢查?確定肺癌分期,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偵測早期肺癌,使用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比胸部 X 光敏銳。肺癌最常見的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如果有咳嗽、呼吸喘、骨頭痠痛,多半已經是晚期肺癌。常用於肺癌的篩檢工具:

  • 胸部 X 光檢查:胸部 X 光檢查是最簡易方便的方法,它能夠大致看出腫瘤大小、形狀和位置,但無法辨識腫瘤是否為惡性腫瘤。胸部X光大約可以發現 70% 的肺癌,不過,X 光片難以偵測到小於 1 公分的肺部病變。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是目前篩檢肺癌最靈敏的工具,相較於普通胸部 X 光片,LDCT 具有高敏感性,能偵測到直徑小於 1 公分的肺腫瘤或是肺結節。並且,根據結節的大小和型態特徵,來判斷腫瘤或結節是良性或惡性的可能性,提供臨床治療判準建議。
廣告

為了確診肺癌或斷定肺癌分期,醫師還可能會再使用以下的方式進一步診斷:【推薦閱讀:健檢後疑似肺癌,該做哪些進一步檢查確認?需要手術嗎?

  • 胸部 X 光:缺點是太小的肺部病變不易觀察,輻射劑量較低。
  • 電腦斷層(CT):電腦斷層比X光檢查有更高的解析度,能看到較小的病變組織,但輻射劑量也更為明顯,需要外加顯影劑進行檢查。
  • 磁振造影檢查(MRI):磁振造影檢查相比電腦斷層可以看清楚體內的軟組織的情況,尤其是在神經組織、骨骼、肌肉、脂肪上,缺點金屬物質會影響檢測。
  • 正子掃描(PET):在確診後可用來檢測腫瘤轉移或分期的診斷。根據統計,正子攝影對於肺癌是否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及分期正確度較高,可結合電腦斷層達到更好的分期診斷。
  • 痰液檢查:病人早上起床後深咳的第一口痰送檢,對長在靠近支氣管的肺臟診斷比較有幫助,對長在肺臟周邊、支氣管末梢型的肺癌診斷效力則有限。
  • 支氣管鏡:胸部 X 光、電腦斷層檢查(CT)比較難偵測到氣管和支氣管裡面的早期腫瘤,使用支氣管鏡才能加以檢查。
  • 縱膈腔鏡檢查:電腦斷層掃描偵測到病人的縱膈腔淋巴結異常腫大、其他檢查有異常病灶,會懷疑肺癌轉移,可能無法開刀根除等情況下,可以此檢查協助醫師判斷分期並影響接下來的治療方法。
  • 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穿刺抽吸及切片:特定情況下才有使用此種侵入性的檢查方法,但因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安全性已大幅提升。
  • 腫瘤細胞基因突變檢查:用於肺癌的分型,可協助醫師擬出適合的治療方案。
  • 胸腔鏡檢查加手術:直接取出一些腫瘤組織做病理切片檢查,如果確定腫瘤是惡性,同時開刀切除所有的腫瘤。
廣告

手術前的評估:肺功能、核子醫學掃描、腦部電腦斷層、腹部超音波等。

如果病人的肺癌已經惡化轉移,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如淋巴結、肝臟、骨骼及腦部等,可透過電腦斷層掃描、超音波掃描或骨骼掃描檢查得知是否有遠處轉移,必要時也可以對遠處轉移病灶進行切片,再加上特殊的組織染色技術,來確診肺癌。並且為了治療所需,醫師有可能會取出病人的癌細胞,對其進行基因分型,方便日後進行精準治療之用。

Q3 肺癌如何分期?不同肺癌期別,代表什麼意義? 

當確診為肺癌時,醫師通常會同時告知期別。癌症期別代表腫瘤進展的程度,更是醫師決定治療計畫的依據。因小細胞肺癌的進展快速,不適用於常見的癌症分期方式,臨床上會將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的分期作出區隔:

廣告

(一)小細胞肺癌分期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小細胞肺癌的分期則分為「局限期」和「擴散期」。局限期是指腫瘤的範圍局限在一側的肺臟內,大約是 1 至 3 期;「擴散期」則是指腫瘤已遠處轉移、有惡性肋膜積水或心包膜積水,屬於第 4 期。

(二)非小細胞肺癌分期


Q4 肺癌常見症狀有哪些?哪些症狀是轉移的徵兆?

肺癌症狀大多圍繞在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臟等呼吸器官上。早期肺癌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不易與其他疾病區分,大約只有 5~15% 能早期發現。

  • 輕微的咳嗽
  • 輕微的胸痛

當惡性腫瘤較大才會有較為明顯的症狀,病人也才容易發現到身體有明顯的異常:

  • 聲音沙啞
  • 咳血
  • 持續性胸痛
  • 肩痛
  • 上背痛、肋骨間疼痛感
  • 呼吸困難
  • 吞嚥困難
  • 反覆的肺炎或支氣管發炎

並且當惡性腫瘤的分泌物質進入血液中,就會引發全身性的症狀,可協助醫師診斷:

  • 倦怠
  • 食欲不振
  • 未刻意減肥卻體重下降
  • 發燒

當癌細胞發生轉移,症狀也會影響到其他器官,此時的症狀會較為多元。

肺癌轉移到腦部,導致顱內壓力增高時:

  • 頭痛
  • 嘔吐
  • 癱瘓
  • 視力受損
  • 平衡感喪失
  • 意識模糊

肺癌發生骨轉移時:

  • 會引起骨頭疼痛
  • 病理性骨折

肺癌轉移至脊椎骨並壓迫到脊髓:

  • 肢體麻痺
  •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

轉移到肝臟:

  • 腹脹
  • 腹水
  • 黃疸

Q5 肺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何時要採用新的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新治療方法有哪些限制?

肺癌難以治癒,治療的意義在於減緩惡化的速度。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等,醫師會根據不同類型和不同期別的肺癌而採用不同的療法。

前期肺癌,手術為主要治療

  1. 肺癌手術治療:第 1 期、第 2 期和部分 3A 期的病人幾乎都會需要先接受手術清除大部分的腫瘤組織。手術分為兩種,分別為傳統開胸手術和新型單孔無管微創胸腔鏡手術,現多以微創手術取代傳通手術,除少數無法施行微創的情況。【推薦閱讀:哪些肺癌病人適合手術切除?傳統開胸手術跟內視鏡手術該選哪種?
  2. 肺癌術前輔助治療:有些惡性腫瘤較大的 3A 期病人可先施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免疫治療來縮小腫瘤後再動手術切除,1~2 期的手術切除大多會在術後輔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來徹底清除殘餘的癌細胞。【推薦閱讀:肺癌手術精準化,能幫病人什麼忙?

晚期肺癌,治療方式會更依據突變腫瘤基因類型採取不同對策

晚期肺癌治療第 1 件事是先做基因檢測,如果基因突變陽性,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剋治;如果是陰性沒有突變,就趕快檢查 PD-1、PD-L1,決定看用免疫治療或者合併化學治療,如果發生抗藥性,就再做腫瘤基因檢測,有可能找到新的突變基因,用新的標靶治療藥物。

如果沒有特別的基因突變就用標靶藥物,會比使用標準治療(例如化學治療)的效果還差。標靶治療效果很好,但不管是哪一個標靶藥物,用到後來都可能有抗藥性,一旦出現抗藥性,醫師要清楚找出這個病人的抗藥性原理,再來選擇後線藥物,或者病人有機會用正在做臨床試驗的新藥救命。

即使進入肺癌第 4 期不等於末期,找對策略有意義地延長病人生命。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病人度過 5 年存活期考驗,繼續和心愛的家人在一起,且是有意義、健康快樂的延長。運氣好的話,肺癌可變成慢性病。 

免疫療法使用時機逐漸提前

近年免疫療法的使用時機也有提前到第一線治療,也就是在確診晚期肺癌時就用免疫藥物治療的,或者是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使用。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在靜脈注射藥物是 PD-1 及 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較於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引發的副作用比較少,如果發生副作用也有藥物可處理,病人可以持續工作,維持日常生活品質。

醫師會根據病人治療狀況設定追蹤時間,例如每個月回診,每 3 個月追蹤肺部電腦斷層有無腫瘤復發跡象。肺癌如果復發,除了在肺部會再看到腫瘤,肝臟、骨頭和腦部都是比較會發生轉移的部位。

免疫療法開啟小細胞肺癌治療新契機 

小細胞肺癌在過去 20 年僅有化療,2019 年終於可用化療加上免疫療法突破治療瓶頸。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表示,小細胞肺癌在過去 20 年僅有化療可用,一旦化療失效,病人即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

以台大雲林分院近 5 年小細胞肺癌88位病人統計,超過 7 成病人確診時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這些病人要不放棄治療;即使做了化學治療,平均存活期只有 4.9 個月。」

免疫治療藥物問世,開啟了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新契機,不僅能加強化療的治療效果,也可延長有效治療的時間,避免或延緩病症惡化。

研究顯示,小細胞肺癌的患者接受傳統化療,近 6 成患者無法存活超過 1 年,但若合併免疫療法,約三分之一患者存活可超過 1 年半。

因此,無論是局限型或者是擴散型小細胞肺癌,目前醫界普遍共識是化療和免疫療法併用,且免疫療法提早使用,以利病症獲得更好的控制。

根據目前已發表的臨床試驗結果,對小細胞肺癌治療有效的 2 種免疫治療藥物分別是 Atezolizumab(抑癌寧,健保給付須事先審查/自費,每 3 週注射 1 次)和 Durvalumab(抑癌寧,自費,每 2 週注射 1 次),前者已通過衛福部核准使用。每個月藥費約需 15 萬元,建議持續使用。

目前不適合接受免疫治療的病人包括:

  • 年紀大、體力差、長期臥床的病人
  • 肝腎功能不好
  • 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

Q6 肺癌後續護理照護應注意的事項?生活上可能要有哪些調整?

由於肺臟受損,肺癌後續的呼吸的訓練與復健非常重要,並調整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有助降低肺癌的復發。因此開始治療後,可注意以下幾點照護方針:

  1. 飲食注意事項:一般建議採均衡飲食,如果有其他慢性病飲食上的考量,請依照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進行調整。足夠的水分補充可以降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以利痰液的咳出。健康食品或中藥類的食品請與醫師商量後再服用。
  2. 外出注意事項:術後 1 個月內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減少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如果在人多且密閉的場所內則建議佩戴口罩並勤洗手。
  3. 運動:建議病人配合療程並衡量自身體能,適度適量的做運動,如果不知如何分配只要記住一項要點,活動或運動時身體感到有點喘、有點累就好。感到呼吸上氣不接下氣、全身肌肉痠痛,休息一天仍無法恢復體力,就是過度運動,必須調整強度。

Q7 肺癌成因有哪些?得到肺癌,家人也是高危險群?何時該做進一步檢查?

常見罹患肺癌的成因包含以下幾種,其中,家族病史確實為危險因子之一。如果屬於肺癌高危險群,建議可在 50 歲後,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推薦閱讀:台灣不抽菸得肺癌比例極高,5大高危險群應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1. 肺癌家族病史:研究發現肺癌的發生與家族傾向有潛在關係,也就是肺癌病患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得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的高,可能與遺傳因素或是暴露在相同致癌環境中(如二手菸、氡氣)有關。
  2. 基因:女性雖吸菸人口較少,更有高達九成肺腺癌女性病人無吸菸習慣。近年來楊泮池院士研究發現,華人肺腺癌與高風險遺傳因子 YAP1 變異基因密切相關,若帶有基因異常者,罹患肺腺癌風險為基因正常者的 5.9 倍,尤其易發生在女性中。
  3. 吸菸: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吸菸是肺癌的主因,研究數據也提到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比常人高 30 倍。長期接觸二手菸得肺癌的機率相較未接觸者多了 30%。
  4. 空汙與油煙:已有國際實證對人類具致癌性,其中「懸浮微粒(PM)」已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將增加肺癌風險。最常見的來源為如石化燃料、工業與汽機車排放。其他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女性肺腺癌可能與烹調時(尤其是油炸、熱炒)產生的油煙有關。 
  5. 肺部病變:如果曾患有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肺部疾病病史者,會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
  6. 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某些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等)、柴油引擎廢氣或石綿、氡(一種天然放射性惰性氣體)等,也可能增加罹患肺癌風險。

你的問題沒有被解答?歡迎加入社群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