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型投資入門全攻略

invest up

買入增長型企業可帶來豐厚回報,只是投資者亦應留意相關風險和降低風險的方法。

買入能夠迅速提升溢利或盈利的企業,是不少人的投資策略。大部分企業的股票按盈利倍數估值,因此當公司盈利上升,股票價值也會水漲船高。

投資增長股可以產生龐大回報,不過此項策略並非人人適用,原因是增長型公司的風險高於較穩定和增長緩慢的企業。現在就讓我們深入了解增長股的本質、增長型投資的風險和增長型投資者管理風險的方法。

甚麼是增長股?

「增長股」泛指溢利增長率遠高於行內一般企業,並且預期有關情況將會持續的公司。投資者亦不時會將尚未開始產生盈利,但錄得高收益增長的企業視為增長股。

在通常情況下,企業會於開發了新產品、服務、業務模式,或透過收購策略在現有行業中迅速搶得市場佔有率後成為增長股。同時,亦有極小部分企業由零開始建立全新產業,從而躋身增長股之列。

下文會說明上市增長股的幾項常見特點

  • 增長速度高於平均: 增長股的收益、溢利、自由現金流賬面值增長率往績一般會遠高於平均值。 重要的一點是,投資者往往會相信此類企業能於未來維持快速增長。
  • 高估值: 按照市盈率、市賬率、市銷率、股價與自由現金流比率等傳統估值指標分析,增長股看似估值偏高。增長型投資者之所以願意高價買入股票,是因為他們相信公司在多年後仍能繼續實現高增長,而假若預測成真,公司將會股價急升,帶來跑贏大市的回報。
  • 波動較大: 不少增長股估值偏高,故此股價波動劇烈。在市道好時,投資者願意接納較大風險,大多數增長股於牛市期間的升幅會遠超整體市場。相反,當熊市來襲,投資者會傾向降低風險,導致增長股急跌。小型的增長股企業擁有較多發展機會,同時承擔較大的倒閉風險,因此波動性較高。
  • 不派息: 大部分增長股企業會選擇將溢利重新投資到業務上,藉此推動進一步增長。企業有多種方式進行投資,包括為開發新產品而提高研發開支、為吸引新客戶而增加商用基礎設施、收購競爭對手或能發揮互補作用的企業、購回股份等。鑑於公司需要資金才可進行上述各項活動,增長型企業不太可能擁有多餘的現金向股東分派股息。

增長型投資的好處

增長股不單沒有派息,而且估值偏高,您可能會奇怪為甚麼還有人進行相關投資。答案是,部分增長股能夠為投資者創造極大的財富,有些更可令股東原本的投資增值10倍、50倍、甚至100倍。

下表將會介紹幾隻知名的增長股,以及有關投資者自上市後獲得的可觀回報。

公司 首次公開招股年份 股價增長
Adobe Systems(NASDAQ:ADBE) 1986年 135,100%
亞馬遜(Amazon.com)(NASDAQ:AMZN) 1997年 87,000%
Chipotle(NYSE:CMG) 2006年 1,700%
萬事達(Mastercard)(NYSE:MA) 2006年 5,930%
微軟(Microsoft)(NASDAQ:MSFT) 1986年 150,000%
Netflix(NASDAQ:NFLX) 2002年 22,200%
Salesforce.com(NYSE:CRM) 2004年 3,380%
星巴克(Starbucks)(NASDAQ:SBUX) 1992年 27,730%
特斯拉(Tesla)(NASDAQ:TSLA) 2010年 1,300%

資料來源:雅虎財經,摘錄自YCHARTS.COM。數據截至2019年11月1日。 

正如您所看到,買對了增長型公司,並長期持股便能點石成金,用數千美元換來巨額財富。 

增長型投資的陷阱

雖然部分增長股能夠為投資者帶來理想回報,可惜的是,不少增長型公司實際上會逐步蠶食股東價值。

數年前,摩根大通(J.P. Morgan)公開了一份驚人的研究報告,為投資者揭示真相。該項研究評估1980年至2014年間羅素3000指數所有個別股票的表現。選擇分析羅素3000指數的原因是該指數涵蓋了上述期間內美國股市約98%的可供投資股票。 下文將概述研究的主要發現:

  • 40%的指數成分股從高峰下跌超過70%,至今仍有待回復。科技、通訊、能源和醫療健康等普遍被視為「增長型」的行業,股價失利的機會更高。
  • 約三分之二的成份股一直跑輸指數。
  • 僅有約7%企業成為「超級贏家股」,帶來較指數高出450%以上的回報。

由此可見,如果隨機挑選一隻增長股,領先大市的機會只有約三分之一,而碰巧選中「超級贏家股」的可能性則更低,這說明了增長型投資者分散投資的重要性。與只投資一至兩隻增長股相比,買入一籃子增長股能大幅提高投資者選中超級贏家股的機會。由於一隻超級贏家股便足以抵銷多次投資失敗造成的虧損,分散投資不單能作為風險管理工具,更是改善長線回報的方法。 

不過,為甚麼增長股普遍表現遜色呢?這要從增長型投資者買入增長股時承擔的多項風險說起:

  • 估值偏高: 投資者願意買入高估值的增長股,是由於他們相信公司日後能迅速發展。企業估值偏高反映對業務有較高期望,但有時期望太高,會使得公司難以實現。公司終須公佈業績,一旦令市場失望,大量投資者會同時沽貨離場,導致股價插水,並加劇波動,引發市場憂慮。
  • 執行風險: 業務計劃往往是看似可行,實施起來卻未必能奏效。假使增長型公司在推出新產品或服務時碰壁,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 擴展風險: 企業規模越大,管理難度越高。與管理一間50名僱員的美國本地企業相比,經營一間5,000名僱員的跨國企業需要完全不同的技能,故此並非所有管理層團隊都擁有擴大公司規模的能力。
  • 技術衝擊: 不少增長股都處於瞬息萬變的行業,不斷顛覆現狀,故能在經濟蓬勃時錄得極高增長。不過,這些革命性企業有時也會受到新科技衝擊。以2000年代初期至中期的GPS導航系統市場為例。當年,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紛紛在汽車上安裝第一套GPS設備,TomTom和Garmin(NASDAQ:GRMN)因而成為炙手可熱的增長股。然而,在短短數年後,蘋果(Apple)(NASDAQ:AAPL)等智能手機製造商透過將GPS變成旗下設備的基本功能,取代過往不少消費者購買獨立GPS設備的需要,出其不意地擊敗了TomTom和Garmin。
  • 潮流日新月異: 股市升跌有週期。有時,價值股是當紅大熱,會顯著拋離增長股,而在其他時候,投資者會追捧收益股,令股息投資成為主流。要是您買入增長股時趕不上華爾街的風向,未來多年都很可能會落後於大市。1995年至2002年間科技股的表現便是一個好例子。在1995年至2000年,科技股叱吒風雲,行業投資者輕鬆賺大錢。可惜,2000年泡沫爆破後,增長型投資久久都不再盛行,科技股自此連跌多年。

甚麼人適合成為增長型投資者

與大市相比,增長股通常較為波動,因此不適合依賴投資組合產生穩定收益的人士,例如退休一族等。退休人士需要不斷出售組合的部分持倉維持生活,未必能等待市場回升,並可能會被迫低價沽貨,導致遠比預期更快花光積蓄。

增長型投資者亦要就不時出現的價格劇烈波動作好心理準備。事實上,一些史上最高增長企業的投資者都經歷過股價暴跌的悲慘歲月。

過去數十年間,部分增長最高股票的高峰至谷底跌幅如下:

  • 1999年至2002年間,亞馬遜下跌90%。
  • 2006年至2009年間,星巴克下跌80%。
  • 2003年至2005年間和2011年至2013年間,Netflix下跌超過75%。
  • 蘋果三度下跌超過75%。
  • 2007年至2009年間,Alphabet(NASDAQ:GOOG)(NASDAQ:GOOGL) 下跌超過60%。

上述企業從高峰滑落後均成功收復失地,但回想當時,並沒有人能保證公司將能浴火重生。投資高增長股票並非易事,增長型投資者須要承受股價劇烈波動,在市況惡劣時繼續持股,方能換得長遠利益。

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士適合成為增長型投資者:

  • 能夠忍受風險和波動: 正如上文所提到,即使是最出色的增長股也不時會出現股價暴跌的情況,投資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 重視長線發展: 願意長期持有股票的投資者才能獲得最豐厚的回報。短期市況變幻莫測,投資者買入增長股前必須準備好一直持有股票。就像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經常說的:「如果買入的是擁有優秀管理層的一流企業,最好便是永遠不沽貨」。
  • 能夠保持耐心: 投資者不應將預留給未來五年的備用資金投資在股市上。熊市隨時殺到,將短期內會用到的錢放在高風險投資並非明智之舉。假如您正在儲錢買樓、買車、支付大學學費或其他重大消費,最佳策略就是選擇較安全的投資,例如購買存款證或存入儲蓄戶口。 
  • 個人財務狀況理想: 增長型投資風險不低,在最惡劣的情況下被迫出售股票,必定會產生損失。倘若在經濟衰退時,投資者要變現資產才能維持生活,便有很大機會要虧損離場,故此大家必須在考慮買入增長股前調整好自己的財務狀況。換句話說,在成為增長型投資者前,您必須先償還債務、建立應急基金,並確保退休賬戶有充足資金。

達成上述條件,而且能以負責任方式投資增長股的人士,接下來可以利用我們的指南逐步找出最佳增長股。 

減低風險的方法

以下會提供增長型投資者減輕風險的方法:

  • 分散投資: 古語有云:「別把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話特別適用於投資世界。增長型投資者保障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將資金分散在多間不同企業。如是者,即使多隻增長股均表現欠佳,投資組合亦不會受到嚴重影響。投資者必須謹記,分散投資不只是要買入多隻股票,同時也要顧及各個市場分部。畢竟,就算您買入多達15隻科技股,如果它們同屬小型企業,也不算是分散了投資。
  • 限制持股量: 投資者看中某項業務時,理所當然會想買入最多的股票,我自己也不例外。只是,一流的投資者知道,理智地調配資金的關鍵在於平衡投資。筆者深信,投資者一開始買入的增長股只應佔投資組合的1%或2%。雖然這樣分配會限制投資的上升潛力,但同時亦有助降低風險。在釐定合適持股量方面,我聽過最好的建議是來自Tom Engle。多年來,Tom以投資大師的身份在萬里富討論版分享創富智慧。對於買入增長股,他認為:「如果公司日後增長強勁,那麼只需少量持股便夠發揮作用。如果公司增長緩慢,那麼持有太多股票便不是好事」。
  • 避開產生虧損的公司: 筆者喜歡利用選股工具來發掘有趣的增長股。我用於剔除高風險股票的其中一個簡單方法,是只需留意已開始產生溢利的企業。一般而言,已產生溢利的增長股較虧損中的公司承受較低風險,原因是前者毋須為維持營運而發售股份籌集資金,以致攤薄現有股東權益,或發行債務導致利息開支上升。
  • 增持優質股而非弱勢股: 過去筆者一直以為,股票只有在價格下跌時才越顯吸引。不過在一次慘痛的經歷後,我發現這個理論不適用於增長股,自此我便明白到贏家越贏,輸家越輸的道理。有鑑於此,我喜歡買入股價增長往績強勁的企業,因為這反映其現時策略行之有效,成功吸引華爾街注意。相反,要是股票明顯落後於市場,則代表華爾街對業務失去信心。兩者相比,我認為投資前者肯定比較適當。 

何不馬上建立財富

增長型投資並非人人合用,但倘若運用得宜,便可為投資者帶來巨大回報。如果投資者能設計出一套發掘優質增長股的方程式,並長期持有股票,將有望為家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分享給你的朋友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有沒有回穩陣的收息股?

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

您想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嗎?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

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About The Fool 5812 Articles
文章獲The Motley Fool授權轉載,並由HK MoneyClub翻譯 Original www.f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