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股灾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530股灾

股票下跌
530股灾指的是2007年5月30日,A股上证指数暴跌281.81,跌幅6.5%;深成指跌829.45,跌幅6.16%。其中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个交易日里最大跌幅达到21.49%。
上证综指收盘收于4620.27点,跌幅达6.5%,两市超2000只个股下跌,500只个股跌停,令人再度联想到2007年上演的“530股灾”(2007年5月30日,沪指大跌281.83点,下跌6.5%,其后下跌至3400点才企稳回升)。
中文名
530股灾
外文名
530股灾
发生时间
2007年5月30日

消息背景

播报
编辑
昨(2015-05-28)日,捋清本次大跌的宏观逻辑,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本轮牛市的宏观驱动因素。本轮牛市的主要宏观动力来源于三处:
530股灾
一是来源于货币政策。经济下行和融资成本高企的顽疾并没有得到解决,央行自11月降息后货币政策趋于宽松。货币政策给金融机构提供了源泉活水,也压低无风险收益率,提升了股市相对吸引力。
二是源于金融机构的沉淀资金无处可去。尽管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但银行由于风险偏好收缩,失去了对信贷类业务的兴趣,沉寂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和理财资金用不到实体。在此背景下,券商将已有的融资融券资产向银行抵押融资,银行也积极通过所谓的“配资”将沉积的流动性和理财资金投入伞形信托进入股市。
三是源于实体经济资产重配。伴随着无风险利率降低和刚性兑付预期打破,实体具有无风险且高收益资产的供给在下降,而仅存于实体的高收益资产却又存在较高的风险溢价。因此,居民配置于信贷类理财信托的积极性在下降,巨量套牢于地方政府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借道金融创新和券商两融开始涌入股市。

爆跌原因

播报
编辑
了解了牛市的核心驱动力,那么从宏观层面解释本轮市场惨剧也就变得顺其自然。首先,市场传言定向正回购,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规模超千亿,以市场利率定价,这可能动摇了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的信心。
其次,部分券商上调两融保证金比例,收缩两融杠杆。这可能是监管层开始警惕两融风险,大盘连创新高,风险积累,券商出于风险防范,开始收缩杠杆。此外,不少银行反映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调查是否存在资金违规入市的情况。
最后,近期稳增长力度加大,宏观政策摒弃过去两年的“总供给收缩”,转向“总需求扩张”。企业债发行资质放松,42号文开始大力推广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融资平台参与PPP项目有所放开,旨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建项目,助力稳增长。稳增长意味着政府将创造新的实体资产供给,分流市场资金。
但笔者认为,尽管支持牛市的三个因素在近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不足以改变长牛的方向,决定牛市的长期逻辑依然没有发生变化。房地产作为一种高收益无风险资产的赚钱效应渐渐消失,房产造富时代结束,股权造富时代开始。
此外,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缓释债务风险,经济下行背景下央行趋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改变风向,而且力度可能越来越大。这和2007年牛市结束前的背景完全不同,2007年央行已经进入紧缩周期,破天荒的6次加息、10次上调准备金。而此次定向正回购是资金面宽松的结果,而非央行主动紧缩。申请定向正回购是因为部分机构超储太高,在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回落背景下,资金无处可去,主动向央行申请正回购。如果资金利率的宽松反映的如果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叠加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回落,正回购开启反而有可能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开始的起点。比如,2014年春节后与当前有相似的宏观经济背景,也出现了市场资金面极度宽松银行主动上报正回购需求,央行开启正回购的状况,但这恰恰是货币政策趋于宽松的起点,二季度央行持续定向降准、再贷款和PSL(抵押补充贷款)助力经济稳增长。

背景资料

播报
编辑
2007年5月30日凌晨,一条震撼中国的特大重磅新闻,令人吃惊地出现在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上。这条新闻是: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条对中国股市极具杀伤力的爆炸性新闻,不仅未首播在5月29日晚七点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居然连当天出版的三大证券报,都没来得及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而是播出在当天午夜零点的央视2套的《经济新闻联播》。
后来,被讥为“半夜鸡叫”。
这条新闻来得是如此突然,如此反常,就在前几天,我们还多次听到财政部信誓旦旦的“辟谣”:财政部近期无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计划。
2007年5月30日:900多只个股跌停中国股市开户账户总数突破1亿
2007年5月30日注定将会成为中国股市历史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股市的开户总户数历史性地突破了1亿户,达到了10027万户。
这一天,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创记录地达到了18万亿元人民币,己与中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等值,与中国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相当接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