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 - 知乎

一文了解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

我们在平时的体检报告中偶尔会看到肝上长有血管瘤,有时也常常把血管瘤与肝癌相混淆,把不需要处理的血管瘤当成肝癌病灶处理了。接下来就来聊聊什么是肝血管瘤,有什么样的影像特征以及发生了肝血管瘤后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

肝血管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大约为0.4%-20%,女性更常见。在影像检查中的检出率约为5%,而在尸检中的检出率更高,达20%。根据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ISSVA,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更准确的说法是海绵状静脉畸形(cavernous venous malformation)。


通常我们把瘤体直径<5cm的称为小血管瘤,>10cm的叫巨大血管瘤,5-10cm的称之为大血管瘤


肝血管瘤发生的存在各种学说,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先天性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瘤样增生。
  2. 激素刺激: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种致病因素。
  3. 其它学说:有人认为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肝血管瘤通常无症状,只有在较大时会出现腹部包块,出现压迫症状。

肝血管瘤在影像学上的表现

典型的肝血管瘤在超声下的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团块,后方不伴有声影。





CT增强能比较明确诊断,典型的肝血管瘤在CT上具有如下的特点:

  1. 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
  2. 增强扫描动脉期,通常表现为外周不连续结节样强化灶,小病灶可显示为均匀强化
  3. 门静脉期,外周强化逐渐向中心填充
  4. 延迟期进一步填充,对比正常肝实质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呈“快进慢出”的强化方式 。
  5. 典型血管瘤的在各期的密度与同层主动脉的密度相似。




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典型的血管瘤在MRI上表现为:

  1. T1WI:稍低信号
  2. T2WI: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或肝囊肿的信号强度,随着T2时间延长,病灶信号逐渐增强,呈"灯泡征“
  3. 增强扫描时,强化方式与ct增强时相类似,呈向心填充,最后延迟期呈等 信号 。





肝血管的治疗


一般无症状的肝血管瘤不需要处理,半年至一年复查即可。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破裂出血、肿瘤迅速增大、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者(本病由Kasabach和Merritt于1940年首先描述,是指由于巨大海绵窦状血管瘤导致血小板减少)。对于瘤体较大并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治疗策略的最佳选择仍存在争议。


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是治疗有症状肝血管瘤的一种有前途的微创技术,可迅速缓解症状和引起肿瘤明显收缩。一项涉及836例的多中心研究报告,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结果显示症状缓解率100%,肿瘤明显消退。



(经TAE介入治疗后一个月后的ct影像)



(经TAE介入治疗后一年后的ct影像)


在肝血管瘤患者的各种治疗方案中,TAE被认为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方法。然而,多灶性或巨型肝血管瘤可能通过血管生成来招募新血管,即使反复行TAE,也会降低长期治疗效果。需要TAE联合射频/微波消融来处理。

发布于 2021-12-20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