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 百度健康医典
  • 概述
    • 一种常见的出现在面部的皮肤色素沉着斑
    • 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病程呈慢性,容易复发
    • 防晒是一切治疗的基础
    • 口服和外用药物综合治疗为主,激光治疗为辅

    疾病定义

    黄褐斑(melasma)是由多种因素导致颜面部出现黄褐色的色素沉着斑,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皮肤黑变病的一个亚型。

    皮疹多对称分布,与日晒有很大关系,通常在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发展缓慢,可持续多年。该病治疗困难,易复发。

    黄褐斑根据发病人群和分布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俗称,肝病患者伴有此色素斑,称为“肝斑”;发生于孕妇的称为“妊娠斑”;对称分布在面颊部,形似蝴蝶者,又可称为“蝴蝶斑”。

    流行病学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男女均可发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在有色人种如西班牙、亚裔以及非洲人种中发病率高。

    疾病类型

    根据分布部位分型

    可分为面中部型、颧骨型和下颌型,其中前两型患者占大多数。

    根据Wood灯检查结果分型

    可分为表皮型、真皮型、混合型和不确定型,但在组织病理学上尚未发现真正的真皮型黄褐斑,对于黄褐斑治疗的指导意义也存在不确定性。

  • 病因

    黄褐斑的病因尚不清楚,有多种因素参与形成,其中遗传易感性、日晒(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皮肤中黑素代谢障碍、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受损、局部炎症反应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基本病因

    遗传易感性

    黄褐斑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易感性是黄褐斑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紫外线照射

    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被认为是引起黄褐斑发生及加重的主要因素。

    紫外线照射可引起黑色素细胞功能活化,长期紫外线损伤会使表皮屏障受损,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增多,刺激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活性增加,并促进黑素合成及转运。

    性激素水平变化

    和雌激素、孕激素有关,雌激素可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颗粒,孕激素能促使黑素颗粒转运和扩散。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导致黄褐斑的发病风险上升:

    • 家族史,父母患有黄褐斑,其子代易于发病;
    • 日光照射,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 怀孕;
    •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
    • 化妆品的应用;
    •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苯妥英钠、安体舒通等;
    • 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
    • 其他慢性病,如肝脏疾病、内脏肿瘤、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等。
  • 症状

    主要症状是在颜面部出现黄褐色色素沉着斑,呈对称性分布;在日光照射下加重,并持续存在。

    典型症状

    好发部位

    颧骨突出部位、前额、上唇、鼻部和下颌等日光暴露部位,偶尔也可发生在前臂。

    皮损特点

    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点或斑片,边界清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可呈圆形、条形或蝴蝶形。

    发病特点

    冬季皮损减轻,病程不定。

    有时与患者的休息及精神状态有关,精神忧郁、熬夜、疲劳等可加重。

  • 就医

    在紫外线照射、怀孕、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面部等暴露部位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斑片,应该尽早到皮肤科就医。医生一般通过观察皮损即可诊断,Wood灯检查有助于帮助辨别黄褐斑的类型。

    就医指征

    中青年女性或者某些男性面部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斑点或斑片,持续存在,自觉影响美观,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咨询。

    诊断流程

    医生可能会询问以下问题以搜集病史:

    • 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
    • 有没有其他不舒服的伴随症状;
    • 什么情况下症状缓解或加重;
    •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 是否进行过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 近期是否有过暴晒史;
    • 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家庭成员中有没有类似症状;
    • 有没有其他疾病史,如肝病、肿瘤等;
    • 目前是否在服用药物,是哪些药物;
    • 女性患者是否怀孕、有无月经不调等。

    医生可能会检查患者面部的皮肤损害,有典型的色素沉着斑,通常不需要过多检测,可初步诊断。

    对于有异常皮损,但无法确诊者,医生可能建议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就诊科室

    • 面颊部出现黄褐色斑应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 伴有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患者还需到妇科进行相应的诊疗。
    • 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肝病等)应到相关科室检查治疗。

    相关检查

    Wood灯检查

    是利用一种紫外线灯进行检查,不仅有助于诊断,还可根据检查时色素斑的变化进行病理学分型。

    皮肤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镜检查

    可以观察色素颗粒的位置、黑素细胞是否呈树枝状增殖及血管改变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鉴别诊断

    雀斑

    有遗传倾向,可在几代人中出现。但仅发生在日光暴露部位,比如面颊、手臂伸侧、上胸部、肩部等位置。出生时没有,多在3~5年内出现,青少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浅褐色或暗褐色斑点,较小,常散在分布而不相互融合。雀斑是良性的,无恶变倾向。激光治疗效果很好。

    脂溢性角化

    为皮肤老化性的色素斑,30多岁即可以出现。发生于日光暴露部位,面部比较多,早期只是小的褐色斑点,又称“晒斑”,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大增厚,又称为“老年斑”。激光治疗效果很好。

    太田痣

    太田痣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约60%出现于1岁以内,40%出现于青春期或者更晚出现。

    典型病损为淡青色、深蓝色或蓝黑色斑片,边界不规则,色素不均匀。多为单侧分布,患者的结膜、巩膜可呈青蓝色,少数双侧分布。

    多见于女性,但与遗传和化妆品的使用无关。激光治疗效果很好。

    颧部褐青色痣

    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颧部、颞部,少数可见于眼睑及鼻翼部。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孤立的、直径1~5毫米大小的灰褐色、黑灰色斑点,通常为10~20个。

  • 治疗

    治疗目标是使色斑变淡或恢复正常,面积减小或消失。

    黄褐斑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治疗时首先应避免诱发因素,尤其是防晒。防晒不仅仅指单纯涂抹防晒霜,还需要遮阳伞、墨镜、防晒帽等完全防晒措施,这是一切治疗的基础,否则一切治疗都将无效。在防晒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外用药,恰当联合系统用药、激光和中医治疗可使病情缓解。

    治疗费用多少不一,需要根据治疗方式以及患者黄褐斑的发病程度来确定。

    一般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

    • 避免服用引起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避免服用光敏性药物。
    • 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调整心境,缓解紧张、焦虑;饮食规律而适宜。
    • 化妆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也十分重要。

    防晒

    外出使用防晒指数≥30的防晒剂,需要每日使用。同时需要使用遮阳伞或防晒帽等有效的防晒工具。

    修复皮肤屏障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有抗敏、保湿作用的医学护肤品,增强皮肤耐受性,促进皮肤屏障修复。

    治疗相关疾病

    积极治疗那些可能诱发或者加重黄褐斑的相关慢性疾病,如肝脏疾病以及某些妇科疾病。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氢醌及其糖苷衍生物

    被认为是黄褐斑的一线治疗药物。常用浓度是2%~5%,浓度越高脱色效果越强,但皮肤刺激也越大。

    氢醌脱色剂的副作用包括刺激性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炎症后色素沉积斑和罕见的褐黄病等。

    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是氢醌的葡萄糖衍生物,局部使用刺激性比氢醌小。

    壬二酸

    临床上常用15%~20%的乳膏。少数患者可出现瘙痒、烧灼感、针刺感和麻木感,极少数患者有红斑、干燥、脱屑、刺激,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维A酸

    可增强氢醌的脱色效果。将氢醌、维A酸及类固醇激素局部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又被称作Kligman疗法。

    果酸化学剥脱术

    果酸是治疗黄褐斑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此方法具有一定的皮肤刺激性,可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尤其是肤色深的患者应慎重。

    • 适应证:适用于顽固性黄褐斑患者。
    • 禁忌证:患处有过敏性或感染性疾病;局部为创面或近期需要做其他手术;近3个月接受过放疗、冷冻及皮肤磨削术者;术后不能严格防晒者;免疫缺陷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果酸过敏者。
    • 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术中治疗区域可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舒服的感觉,术后1~2天,局部轻度发红、疼痛;术后3~7天可能出现结痂或脱屑。

    其他可供选择的脱色剂

    曲酸、左旋维C、谷胱甘肽、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氨甲环酸等有一定效果,均可作为局部外用制剂。

    全身药物治疗

    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维C可抑制黑素合成,维E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口服为主,严重者可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强。

    氨甲环酸

    可口服或静脉给药,其中口服是最方便有效的用药方式,小剂量即可有效。

    氨甲环酸安全性较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月经量减少等。服药前及治疗过程中最好监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黏度等。既往患有血栓、心绞痛、中风病史或家族史者禁用。

    谷胱甘肽

    常与维生素C联用,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光电治疗

    激光治疗

    适用于顽固性黄褐斑患者。包括Q开关Nd:YAG激光和Q开关红宝石激光,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需警惕发生炎症后色素增加或减少、瘢痕形成甚至瘢痕疙瘩的风险。

    强脉冲光(IPL)治疗

    有助于对皮损的炎症反应进行控制,对某些黄褐斑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需注意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

    治疗常以疏肝理气、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为法;根据无瘀不成斑、有斑必有瘀、治斑不离血、久病必瘀,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治疗疗程较长,一般为3~6个月。

    内治法

    根据病程长短、皮损色泽、面积、伴随症状等不同表现综合分析,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 肝郁气滞证:面部皮肤多呈深褐色,胸部胀痛,烦躁易怒,月经不调。治以疏肝理气,汤剂以逍遥散加减,常用中成药有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舒肝散、柴胡疏肝散等。
    • 脾失健运证:面部皮肤多呈深或淡黄褐色,拉肚子,舌头侧面有齿痕。治以健脾益气,汤剂以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健脾舒肝丸等。
    • 肾气不足证:面部皮肤黑褐色斑呈蝶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治以滋补肝肾,汤剂以六味地黄丸合右归丸加减,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滋补肝肾丸等。

    外治法

    方法较多。临床常用中药磨粉制成膏霜剂外涂、制成面膜或配成倒膜粉,或以内服方药的药渣先熏后湿敷等。一般中医外治的周期为2~6个月。

    其他

    包括针灸、刮痧、脐贴、穴位埋线、拔罐、中药等离子导入及中药熏蒸等。

  • 预后

    黄褐斑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色素沉着斑发生的6个月之内治疗疗效较好,时间长者难以见效。

    黄褐斑可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精神状态等因素而变化,易复发。

    该病病程不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部分患者分娩后来月经时多能逐渐消失。

  • 日常

    黄褐斑病程呈慢性,容易复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暴露在日光下。在尽量减少患病因素的同时,遵医嘱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来控制、缓解病情,同时需要配合饮食调理。

    家庭护理

    心理护理

    由于黄褐斑病程较长,治疗时间长,常影响患者的自我感觉和社会交往能力,易产生不良情绪。家属和朋友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反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谈话与交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用药护理

    遵医嘱外用或内服药物,不要随意减少药物用量或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 保持精神愉快、生活规律及充足的睡眠。
    • 保持皮损处皮肤的清洁卫生。
    • 饮食宜清淡,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西红柿、山楂、鲜枣、猕猴桃、新鲜绿叶菜等。忌油腻、辛辣食物,忌烟酒。
    • 少晒太阳,尤其夏季更应注意。
    • 加强体育锻炼,调整内分泌障碍。

    日常病情监测

    长期应用药物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特别注意事项

    本病治疗有一定难度,一定要遵医嘱坚持长期治疗。

    不要误用、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这些药物在初期涂抹时可有一定疗效,但停止使用后色斑会再次复发或加重,而且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或使皮肤变薄、萎缩等。

    预防

    • 尽量避免紫外线照射,外出时打遮阳伞,外涂防晒霜。
    • 少服避孕药,有内分泌失调、结核、肝病等疾病要及时治疗。
    • 尽量减少外来刺激,不要过度使用化妆品。
    参考资料
    • [1] 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40,318-320.
    • [2]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9.
    •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2015)[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8):529-531.
    • [4]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34-1236.
    • [5] 丁淑贞,戴红.皮肤科临床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252.
    • [6] 雷翠云,辛玲芳.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常规[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17.
    • [7] 刘刚.常见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245.
    5253
    以上内容由吴艳教授参与编审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出错,请点击重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