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龍應台6月在臉書上表示,她與兩位在德國的兒子視訊通話,但內容有點超乎其預料。

當她恐懼地說「街上有猝死者」,兒子回答「嗯,這是我們去年2月的狀況」,她沮喪地又說「老人院爆發感染」,兒子回答「嗯,這是我們去年3月的情況」,她再說,「政府領導層與藥廠有圖利勾結的說法傳聞四起」,兒子們說,「嗯,我們這裡去年中也有同樣的說法。」

龍應台也向兒子抱怨「我每天都很悲痛、憤怒,又覺得無能為力,非常挫折」,這樣的狀況臺灣已持續1個月,兒子卻回應她,「我們在封鎖中悲痛、憤怒、無能為力的狀態下活了整整1年半,所以可以告訴妳:「不必這樣。該怎麼活就怎麼活,該運動就運動,該讀書就讀書,該走路就走路,該吃飯就吃飯,該種花就種花,該開心就開心。生活是自己的堡壘」。

「馬來西亞也經歷過上述階段。」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院長陳嘉虎表達認同。平時為輔導學員的陳嘉虎院長,每週在亞洲多個保險市場(大陸、香港、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印尼等)來回奔波,對各國保險市場有著第一手的密切觀察,本文他將與我們分享被行管令封鎖長達1年半的馬來西亞經驗。

 

馬來西亞保險業生態的4大改變

馬來西亞自2020年的3月18日開始,已持續了長達15個月的行動管制,根據陳嘉虎第一手的觀察,剛開始大家尚能樂觀地期待「新冠肺炎會像SARS一樣,隨著天氣變熱而消失」,但新冠病毒擁有狡猾的變異性,1年後,馬來西亞罹患者人數仍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大家都快被「看不到盡頭」的閉關搞得疲憊不堪。

美國精神病理學家伊麗莎白.羅斯(Elisabeth Ross)曾有一個著名的悲傷5階段模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馬來西亞去年就是那樣,業務人員沮喪到盡頭後,對策就開始出現了。」伴隨一次次的解封失敗,業務人員開始調整心態,激出一股巨大的雲端力量,進而改變了馬來西亞的保險業生態。

改變1:保險業科技大幅躍進
「這1年,東南亞線上科技進步得非常快。」陳嘉虎以今年某家保險公司全亞洲的MDRT線上3天會議為例,科技已經進步到學員可以在線上選擇想要學習的分場,且同步有多種語言翻譯的功能,讓不同國家的學員迅速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道。

同時,線上演講也有即時回饋機制,講師可以立即得知演講中哪一段分享按讚數最多、最受市場喜愛等,下一場演講就可以即時調整。

改變2:民眾觀念改變,線上投保成日常
過去成交保單,業務人員和客戶必須遵守親晤親簽,但當馬來西亞行動管制令進入第2週後,各大保險公司都迅速推出線上投保,現在民眾已慢慢習慣線上簽約為主要方式。

改變3:保險市場M型化明顯
陳嘉虎不諱言,行管令讓許多業務人員業績下滑,最終無奈脫落,但他也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過去馬來西亞每年榮獲CIA500的團隊大約就是3組,但經歷這場疫情後,去年馬來西亞拿下CIA500的團隊一下子就成長到10多組。

「也就是說,市場沒有萎縮,只是從反應不及的人手中移至快速反應的人手裡。」陳嘉虎指出:「許多文獻都說明了這個現象:劇變時代會加速市場M型化的速度。」

改變4:Z世代趁勢崛起
時勢造英雄,這次的雲端風潮中,馬來西亞大量新生代主管崛起。

對比X世代對網路通訊軟體還需要適應期,而Y、Z世代早對於使用3C產品如魚得水,尤其是Z世代,身為數位原住民,早以習慣網路上各項語言與操作模式,視訊操作切換對他們而言易如反掌。

 

正向轉念
疫情間,正是百年難得的發展好契機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曾提出一個「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只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握的,剩下的90%都是起因於10%無法掌控之事所引起的反應。

陳嘉虎觀察疫情期間的突圍高手,都是在大家還沉浸在恐懼時,成功將「人群恐懼轉為契機」的業務人員,他們敏銳地發現,此時正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發展契機,可分為「增員面」與「行銷面」來分析:

增員面

1. 較高機會增員到夢想中的優秀人才
受長期行管令的影響,各行各業出現了大量失業人口,準增員對象的多元性與可選擇性變多,相對的,業務人員增員到夢想中的優秀人才機會也增多。

2. 線上增員提高效率
以舉辦創業說明會為例,以前一場實體創說會參與人數有所限制,但現在藉由線上,舉辦一次全國線上創說會,就能有數百甚至上千人參與,不僅廣度提高,效率也高出非常多。

就好比,一個馬來西亞保險團隊結合「雲端」、「失業潮」,邀請了一位有名的紫微斗數老師,免費線上幫民眾算命,就成功協助業務人員接觸了許多準增員與銷售對象。類似成功的舉措有很多,保險團隊可以發揮創意,尋找適合自己團隊運作的方式。

 

行銷面

1. 民眾風險意識明顯提高
疫情肆虐,民眾都害怕下一個感染的是自己,業務人員不用再花很多時間提醒民眾「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反而是現在客戶一接到業務人員電話,會主動詢問自己的醫療保障規劃是否已做足?民眾風險意識明顯提高。

2. 罹患新冠醫療費用不斐,喚醒民眾風險意識的好時機
馬來西亞的新冠肺炎患者太多,公立醫院床位供不應求,不少民眾被轉往私人醫院醫治,這時候民眾才發現醫藥費用不斐,從發病到療程結束,幾乎花光家中所有積蓄。

「最清楚醫療花費多可怕的,就是病人的家屬。」疫情肆虐期間,不少病人家屬突然發現「原來生病真的好花錢」,喚醒他們的危機意識,主動打電話投保。此時正是保險業務人員的好機會,告訴家屬保險意義功能與價值的好時機。

3. 一旦不幸罹病就算痊癒,日後投保會被保險公司加費承保、延期或拒保
由於目前各大保險公司還沒有足夠資料,藉此評估新冠肺炎會如何影響被保險人的體況風險係數,因此目前新冠患者癒後想投保,通常會被保險公司加費承保、延期或拒保等。

馬來西亞豐隆保險銷售經理方怡甯對此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行銷點,業務人員一定要讓每一位客戶知道這件事,她曾遇過年輕客戶拒絕:「我一輩子都不會買保險,保費要漲就讓它漲。」當下她柔性勸說:「也許您現在不需要保險,但萬一以後您有家庭、房貸等,不會為了守護孩子而購買保險嗎?您現在只要支付2000多元的保費,但若您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就需漲到雙倍的價格,為何要讓之後自己有後悔的機會呢?」客戶在被觸動後旋即投保。

4. 因失業或無薪假衝擊,民眾開始意識緊急預備金的重要
在新冠疫情前,許多馬來西亞民眾,特別是年輕人不太重視存錢習慣,但在許多人經歷了失業或無薪假的衝擊,馬來西亞民眾開始意識到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

馬來西亞政府為鼓勵民眾多消費,銀行定存利率在短短7個月內,從4%跌至1%,這時候向民眾行銷儲蓄類的相關險種,通常能得到不錯的迴響。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