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有 18 例确认感染的「超级真菌」耳念珠菌是什么?威胁有多大?有爆发性流行的风险吗?

截至目前,中国已确认18例超级真菌临床感染病例。这种被称为超级真菌的耳念珠菌来源目前还不明确,普遍认为,这是新近进化出来的、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
关注者
4,045
被浏览
4,667,862

135 个回答

一句话总结,就是ICU治疗费用要显著上升。

这是我们ICU专业要关心的问题,和普通人有联系,但影响不太大。

能迅速上新闻上热榜,主要是因为标题非常耸人惊闻,具有新闻传播性。

已经有一些回答使用了比较专业的方式,我再用大白话解读一下:

1,“超级真菌”的超级,主要强调的是对现有药物不敏感,意味着可能控制不住病情,导致患者死亡。但国内发现的18例虽然也是“耳念珠菌”但普遍比较敏感,还不存在无法控制的情况。

2,主要是在ICU的危重患者中发生,这些病人的抵抗力差,身上的管路多,很多直接插入体内的管路容易导致患者感染。在ICU环境中同时产生多例患者感染同一种菌,就叫“爆发”,这可能和普通人理解的爆发不太一样。

3,医疗行为,尤其是像ICU,整体上可称为“逆天而行”,肯定会筛选出生存力更强大的病菌,引发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人体运行方式。所谓“超级真菌”是我们这个专业必然面对的结果,“超级细菌”已经更早就出现了。

4,我干ICU专业今年20年整,二十年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早就普遍无效,临床工作中时刻担心,过两年就无药可用,ICU医生将在抗击病魔的战场上裸奔,想想都很惨。

5,这类趋势,对行业或者说对普通人的影响,主要是治疗成本的增加,比如这次“超级真菌”,所谓耐药性明显增加,就是意味着几十块钱每天的普通抗真菌药无效,几千块钱每天的新抗真菌药效果更好。这种趋势,会胁迫所有医生,对可疑病例,都使用最强最贵的药物,因为无法承受治疗失败的后果,所以,哪怕只有1%的病人感染“超级”病菌,也有可能导致20%的病患治疗费用大幅上升。

6,最终对抗手段,就是隔离,让每一个患者变成一个孤岛,以避免互相传染,导致人力和环境成本急剧上升。单间的话,每间都要配一个护士,大开间病房的话,一个护士能看4-6个病人。再打个比方,住旅馆的话,大车店通铺和单间的价格一定是显著不同的。或者说,类似坐飞机被迫都改装成头等舱,可预见的机票价格至少翻4倍。

谢邀。


一、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于2009 年首先由日本学者报道,分离于一住院老年女性患者外耳道。耳念珠菌,属于真菌的一种,为子囊菌纲新种酵母,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酵母孢子,无假菌丝或菌丝。目前尚未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到该菌;该菌可能是最近进化出来的,并能快速适应和侵染人体宿主的新物种。

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查阅相关文献。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几个概念有助于大家理解。

1.正常菌群

指人体体表及胃肠道、呼吸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表面栖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和人形成共生关系。许多微生物对人不仅无害,而且有益。通常把这些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这其中包括真菌。

例如:念珠菌就是外耳道正常菌群中真菌之一。


2.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

2.1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称这类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也称条件致病菌。

真菌属条件致病菌, 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及黏膜处,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侵袭机体, 引起机会性感染。

致病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如某些大肠杆菌是肠道内的常见菌,当它们进入泌尿道,就会引进泌尿道感染;(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常引起内源性感染;(3)菌群失调,引起菌群失调症。


2.2菌群失调

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多见于长期或滥用抗生素!临床上长期或滥用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但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腹泻、败血症,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引起鹅口疮、阴道炎、肠道和肛门感染。

临床上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如氟康唑)越来越普遍,除白念珠菌之外的其他念珠菌感染病例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3.耐药性

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

所以,往往所谓”超级细菌””超级真菌”来源于1.经抗生素”筛选”而来,2.新发现菌株,目前已知的抗生素的抗菌谱难以覆盖。

大部分临床分离耳念株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 部分菌株对临床上常用的三大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多烯类和棘白霉素类药物)均能产生耐药性。广谱抗真菌药物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白念珠菌以及其他致病念珠菌的感染机会,这也可能会增加耳念珠菌的竞争 性,从而使其成为优势致病念珠菌。



二、威胁有多大,流行性?

1.临床上诊断和鉴定困难

实验室传统的形态和生化诊断方法难以将其鉴定出来。其生化特性与希木龙念珠菌、和无名念珠菌等菌株相似,常规表型鉴定易被一些商品化鉴定系统错误鉴定为希木龙念珠菌。对临床的诊治提出挑战。


2.多重耐药

目前关于耳念珠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还很少。在多数国家报道的研究中,结果发现几乎所有菌株对氟康唑高度耐药,半数以上对伏立康唑耐药,1 /3 菌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少数菌株对棘白菌素也耐药。此外,我国有少数对耳念珠菌的报道,结果示:耐药菌株与非耐药菌株均存在,对氟康唑耐药菌株占优势。故难以针对性治疗。


3.其他特点及流行病学

该菌全球范围内流行,可散发出现,主要发生于医院从而造成院内暴发流行,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死亡率高。

3.1菌种有差异,毒力亦不一: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耳念珠菌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菌种存在地区差异,差异和传播机制尚不可知。磷脂酶、蛋白酶和溶血素 是真菌入侵和感染宿主非常重要的酶。研究表明,耳念珠菌的磷脂酶、蛋白酶和溶血素活性差异很大;

3.2”生命力较强”:耳念珠菌能够在干燥和潮湿的表面、床上用品、地板、水槽、空气、床上、 皮肤、鼻腔和病人的内部组织等不同环境长时间存活;

3.3耳念珠菌能够引发血液、肺部、尿道、表伤口感染以及耳道等部位的感染;

3.4院内感染风险高:一些医疗辅助设备的置入如内置导管(导尿管,中心静脉)极大地增加了病人感染耳念珠菌的风险等。这些特点对临床工作的开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4.预防

如前所述。耳念珠菌能在不同的环境生存并持 续存在故难以根除。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在微生物学家指导下针对性进行。



可见,该菌感染多见于院内感染,对一般健康人群威胁可能不大,故难以形成局部地区广泛爆发流行。但目前世界对该菌认识不深以及报道的延后性,可能仍有众多病例尚未被发现与报道,应引起警惕。



日常当班睡不着。手机码字不易,另本人认识浅薄,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打不来分割线。。。。



没想到一天之内这个拙劣的答案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我着实担待不起。写这个答案我原意有三,一是普及几个基本概念有助于各位理解”超级真菌”这个概念,二是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三是简单分析本次耳念珠菌的影响力。

我想我的答案还是客观的。我不欲博人眼球搞个大新闻,”妖魔化”耳念珠菌,恶意渲染本次事件,将大家引导至不正确的方向。我想就目前情况来看普通人大可不必过分担心,不应持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心态。人体是复杂而又精密的,具有强大的免疫系统。我们完全可以信任这个”平庸”的自己。

至此,这个答案没有重大谬误我将不再修改,有新的研究进展有时间我会分享。

此外,各位的评论我都看了,我知道的尽量解答。可要知道医学发展至今,各个专科划分非常细,而我毕竟不是专业的,有些问题着实回答不了。请大家相信自己的医生。最后祝大家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