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可以在公考笔试中得第一?

关注者
2,313
被浏览
1,235,461

217 个回答

长期接受申论大作文批改,有兴趣可以期聊,以下是原答案。


尽人事听天命。

但是,50:1的竞争比例,只要复习得当,进面基本上十拿九稳。

什么是得当的复习方法?

行测:

先掐表做一张试卷,对答案给自己打分,分析优势劣势,你会发现自己花大量时间做的板块未必拿高分,而匆匆错过了很多容易拿分的板块。

所以,针对容易拿分的板块(资料分析、定义判断、言语理解等)强化练习,最短时间拿最高的分,才是关键。

具体方法看这里

申论:

公务员考试,各省市的风向标都是国考,历年国考真题能琢磨透,就是本事了。而且,个人建议不要用模拟卷!不要用模拟卷!不要用模拟卷!

本回答只讲穿靴戴帽,如何层层递进和立意如何深刻是另外的内容,展开太长就没写,目前开了个专栏专门在讲。

现在我们政府公文都是这么写的,去年本人遴选13000:65顺利过笔试(参加考试的都是本科以上工作多年的公务员)。

以下是我们现在的公文

觉得简单的,是你们只看到了“精度”“力度”“温度”,但不知道这几个度的提炼不是生搬硬套,是根据材料提炼出来的。

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万能模板。是临场发挥。换个话题和材料,这几个“度”肯定就不行了,只有老笔杆子能临时想出很漂亮的套路。

至于内容如何层层递进,如何深刻,我没有展开讲,涉及太多。

比如“精度”层面,就需要完善机制、问题导向、重点督察,你还觉得简单吗?

好了,不多说,详细的在我专栏里面。


练习申论大作文,不用1000字1000字地写完。你只需练习三点:

  1. 第一自然段怎么写。
  2. 三个分论点怎么写。
  3. 最后一自然段怎么写。

第一自然段,前两句铺垫,第三局抬出中心思想。

然后三个分论点三句话。

最后一自然段,三句话升华主题。

看看,总共不超过10句。

以“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为例。

第一自然段:

随着我国迈入2020年崭新十年,社会越加求贤若渴,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支持发展需求,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第一句交代背景)我认为:要护好大学生人才森林,引导人才从业就业,必须除杂草、种优苗、施好肥,三管齐下,才能为我国稳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第二句抛出中心思想)

三个分论点:

1.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必须“拔杂草”,整治就业市场乱像。

2.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必须“种秧苗”,培育多元就业渠道。

3.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必须“施好肥”,出台更多就业政策。

最后一段: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名人名言)“第一个一百年”全面战胜贫困已插上胜利的旗帜,“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在路上。(呼应第一自然段)只要重才、惜才、爱才,将人才资源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我国方能实现弯道超车,崛起于世界之林。

“开车法”:

1.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必须把好“方向盘”,引导正确就业方向。

2.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必须升级“发动机”,培育多元就业渠道。

3.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必须踩稳“制动器”,打击扰乱市场乱象。


“打牌法”:

1.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必须打好“教育牌”,引导正确就业方向。

2.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必须打好“市场牌”,扩大市场就业渠道。

3.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必须打好“监管牌”,打击扰乱市场乱象。


这段时间收到很多申论大作文,我发现问题比较统一,这里简单总结下,便于大家少走弯路。

1.不说人话

用词刻意“高大上词汇”,从大材料中抄一些站位很高的空话。

什么“企企联姻模式”,什么“风险评估经验与控制机制”,晦涩难懂。

请你勇敢地说人话。

比如,“看中国外缺乏同类型企业的缺口”,不就是“秉承 人无我有 的战略意识”嘛?

你说哪种表达更顺眼?

再比如,“直面自身产业链低端问题,加快实现自身产业升级,积累国际竞争优势”,你能不能写成“直面短板,取长补短,增强实力,实现从“站起来”到“走出去””?

所以,你完全可以不写那么具体,只要表达清楚你的意思就行了。

2.逻辑混乱

车轱辘话特别多,尤其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切记,公文写作高度讲究简洁明了,漂亮的公文一句话不会说第二遍。

你前面刚写了“当今世界全球化大势不可阻挡,我们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成长,到达彼岸”,紧接着又是一路“所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肩负使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引导全球化

我问你,这两句话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起的作用是不是表明立场吗?需要重复两遍?

谨记啊,申论大作文,每一句子都有明确的作用,且逻辑严谨,千万不要绕来绕去。

每句话都有目的,哪句话是描述背景,哪句话是摆出问题,哪句话是亮明观点,你可以找找范文,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3.句子太长

有的大作文,表达非常啰嗦,十几个字不见个逗号比比皆是。舒服的公文,断句非常舒服,读起来绝不会晦涩难懂。

就比如前面“看中国外缺乏同类型企业的缺口”,你不仔细看两遍看不懂它想表达个啥。



另外,字迹非常重要,可以影响申论3-5分。

问题应该描述的是岗位第一。

恩,下面我把我怎么得行测全省第一(88分)的经历写一下吧:(长文,最后有干货全集

重要背景:专业生物工程,几乎每次都是三不限岗位。(专业在公考中影响太大)

11国考 行测 77+46 (初考无经验)进面,太远没考虑

11江苏 A 行测74(此年江苏A卷难度极大,有兴趣可以做一下,这分已是所考市第一)进面

同年某省考行测78上岸 某县 (工资低而事务烦 亲朋稀而安居难 遂满2年后重谋新就)

行测一直在75左右,也沾沾自喜,自以为靠行测就能走天下——直到山城所给的当头一棒:

14重庆 行测79 申论70左右 差两分进面

原来,我行测没有我想的那么牛逼,能带我装逼带我飞。

但申论连个标准答案都没,各路人马都振振有词,反正,谁也不知道他们对不对不是么

特别是知道我省申论改卷是由一群烟酒僧出马的时候,我就很自觉地默默拾起了行测。

我要考90,只有这样才能尽量提高成功率(当时在职禁考已有苗头, 每一次机会都很宝贵)

那么看下丢分在哪里吧——

言语主要是争议题不能保证,这我也没办法;

数量资料偶尔会粗心,OK,我多检查几遍;

逻辑也是容易粗心,特别定义题肯定否定有时脑抽;

常识比较凄惨【最开始我还没研究出常识分析法,也是在备考过程中摸索发现,并16年首次在QZZN上提出常识可以分析(那些年,我们错过的大神——常识篇)可能有些Q友还有印象,不过后来Q坛要自己搞培训,把我号全封了,Q友你们发的私信我都看到了,但不能回复,在此表示抱歉】


言归正传,其他都是细心可以解决的,不能解决,那就加倍细心。

但言语争议题,我没办法,我又不是出题人肚里蛔虫。

常识薄弱,OK,下力气啃啊——

放两张我关于常识笔记的图片,可窥一斑(之前图片过期了,用的是现在的笔记截图)

大概花了2个月,但注意,我之前就有基础。

笔试出来了, 行测有点意外,没上90,只有88.1(我对答案,常识错了2道,其他基本没怎么错,那就是言语的答案有点离谱?时间久记不太清)不过这分,倒也是全省行测第一

不意外的就是笔试第一进面,甩了第二的哥们十多分,合成也是将近6分,我们这边笔试:面试为6:4,也就是说他面试必须超我8分以上才能翻盘。

注:一直觉得晒成绩很low,搞得像水平只有分数才能说明一样。但总有人借此攻击,还是晒下吧,时间久查询成绩的界面进不去,用总成绩单和准考证证明下吧。


我考的这个省面试分差一般不会不大,朋友戏言我可以躺着上岸了,我笑笑。

这是我面试的笔记

解析是我自己写的,机构的答案实在味如嚼蜡,弃之——大吉


最后,面试82,考场第几我忘了,但最后总分排序我看了下,全市第一。


别人都说我好聪明,随便一考就上岸(如前文所言,我5考4进面,88这次是再上岸)

只有我自己知道,是态度问题而已。


说完了,虽然只是行测和面试。

最后,再插一点题外话,现以知识混点饭吃——在办行测辅导

我有多努力呢?

还是上图


最后,是我的干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