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展眉】什麼是自然野放茶與茶氣?@人居草木間|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30 01:44:11| 人氣1,9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浮沉展眉】什麼是自然野放茶與茶氣?

推薦 4 收藏 4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然生態茶園在農業生態上的思維,背後有一套東方文化的傳統,此種思維對人與宇宙之間的看法,與西方近代科技的觀念大為不同。譬如漢民族從事農業已有幾千年,耕作這麼久遠的時間,土地仍然維持豐饒的活力,的確有許多值得後人學習的傳統智慧。今天談自然生態茶園的永續維護,就要從尊重自然生態的農業傳統談起。

(上圖為慣行農法的茶園)

 

  近代依靠西方近科技指導,茶葉在種植技術上大量仰賴農藥、化肥與除草劑的作法,往往破壞自然生態與土壤,因此也傷害了茶葉或其他農作物的本質,最後也會動搖我們生存的基礎。浮塵茶事展眉系列茶品,回頭省思傳統的智慧,再來審視傳統文化對天人關係的整體直觀、細部對話與經驗累積。

 

  中國人講的「氣」,在喝茶文化裡就有「茶氣」的體會與重視,「氣」是中國文化宇宙觀的一大特色,近代西方科技以「能量」指稱「氣」,其實「氣」是包含能量,但並不等於能量。那麼「氣」是什麼?靠著本能的直觀體會,或者身心的修煉,人體這個小宇宙即會告訴我們「氣」的存在。喝茶,讓茶氣在體內遊走,即是一種自我身體內部的對話。喝不同的茶,氣在人體內的走向也各有不同。有的茶氣快而衝,有的沉澱,有的停留於表面,有的滲透得很深,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氣了。以自然生態法種出來的茶,茶的能量是慢慢釋放的,往往第一碗沖出來的茶湯喝的感覺不會強烈,但第二、三次之後的口感卻愈來愈好,氣感也愈來愈強。如果不是喝茶的饕客追求茶氣的體會與享受。早期台灣南投所產的凍頂茶,還有深厚的「茶氣」,後來逐漸淡化、沒有了

 

 

 

  《本草綱目》論茶亦云:「茶性,苦甘微寒」,但自然野放的茶,喝了令人全身發汗通體舒暢。不必靠科學報告,身體自己就會告訴我們這種感覺。現代文明過於依賴科學以後,反而喪失人本能的直觀與體會。根據過往的經驗與推斷,茶的氣來自於「地氣」,喝了茶也補了氣,喝茶讓人口腹充實、神清氣爽。但後來農政單位推廣新的種茶技術,卻大都著眼於生產量的增加,不斷使用化肥、農藥及除草劑,到最後把土壤的健康生態破壞了。這是很大的損失。

 

  品茶傳統的一個重點是品味,像法國風行世界的紅酒,品酒專家靠著的是微妙的口感辨識與心靈體會,那是近於高度藝術與文化的層次,與科學報告的檢驗方式完全不同。記得看過一部電影,非常有趣,敘述一位法國品酒師一夕間失去味覺、嗅覺,隔天上電視依靠他多年的經驗,僅憑著眼睛的視覺就成功地評出酒的年份與產地。其實,具功力的品茶人通常也只要看茶面,就可以把茶的好壞看到八、九成。

 



  根據經驗,長得高大的茶樹較有茶氣,茶樹的根很深,即使久旱不雨也不致枯萎,但現在大都經過選種以扦種方式種植,所種出來的茶樹多半紮根很淺。曾經有位自然生態茶園的耕作者告訴我,他觀察到茶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茶樹幅有多寬,根幅就有多廣。樹木與地下的根是對稱的。比如說,一棵三公尺高的茶樹,它的根系大約也有三公尺長,如將它砍成一公尺高度,短期內它的芽會發得特別壯碩,原根系供給的營養十分充足,但長期觀察,兩、三年後茶樹會將根的末段逐漸放棄、死亡,使原根系縮減到一公尺長。

 

  台大森林系的夏禹九教授他說,一棵樹的生命是靠根部的吸收,與由樹葉進行光合作用來製造養分。如果樹身砍掉一半,樹葉減少了,行光合作用所供給的養分跟著減少,按理根部也會萎縮、變短。茶樹自身為維持平衡,會自行調節,放棄過多的根。依我的看法,除了土壤、岩層不同層次的營養、礦物質吸收外,也是茶氣的來源。顯然,砍樹或台刈在短期內所獲致的生長效果,大概只能維持一、兩年,這幾近於是殺雞取卵,揠苗助長。茶經過現代科技改變的方法種植後,根系不再往土壤內向下深入,如今反而喝不出原有的茶氣了。

 

(上圖為自然野放的茶園,可看出野草較多,且枝葉較多為昆蟲所啃食,然而這樣真的不好嗎?)

 

  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生長的茶樹,所產的茶葉既好喝又有飽滿的茶氣。雖然單位產量不如慣行農法,但自然生態的茶梗柔軟,充滿能量不量化。所以常常一泡茶泡出來的芽頭非常多樣。雨季時森林裡的雜草、樹木、藤蔓長得尤其茂密,大自然本身的循環就提供了豐富的生長養分,根本不缺肥料。連昆蟲的品類都這麼繁茂,可見土地肥沃的程度。

  茶園不是不能除草,但最好是把除掉的草放在地上,讓它覆蓋於土壤,這樣可達到幾個目的:一、保持土壤的溼度;二、除掉的雜草逐漸腐化後,可作為茶樹所需的養份、肥料;三、雜草的種類愈多,代表土地愈肥沃。土壤內各種昆蟲、微生物也有多樣的平衡。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茶農常以除草劑除草,這一用下去,草固然除掉了,但許多土壤裡的微生物也會死亡,有時連蚯蚓都存活不了。同時,土壤會硬化,以後只好依賴施用化學肥料,這雖然使茶葉長得肥大,茶卻不見得好呵。茶湯的豐富、層次、活性都降低了



  一般而言冶放茶園蟲害非常少,它在地球活了幾百年、上千年,吸收了大自然的精華,可自行分泌某些物質使蟲害減少,有其基本的抵抗力。喝自然野放茶令人覺得全身舒暢。

 

  以科學家的立場來看,不能承認「氣」的存在。真正的科學精神反而需要小心求證,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目前科學對「氣」的了解不夠,並非「氣」就不存在。自然野放很少有蟲害,只要把周邊的生態保持好,茶樹即會生長地很好。若反其道而行,大量砍伐周圍的草木,大量改種台地茶,同時使用化學肥料、農藥、除草劑及人工的作為去破壞周邊環境,可能就會產生新的蟲害而波及老樹



  法國的紅酒、香水,妥善經營也可以使農民富裕起來。又如義大利,許多小城都有它特色的手工藝,人民非常富裕又有文化。特富也這麼優良而豐富的天然資源,可以使茶農富有,為何不好好利用?

  像台灣過去即不了解、不重視生態的維護,到如今台灣有氣的好茶愈來愈少,也愈來愈貴,才知道珍惜已有些晚了。所以,適切反省現代科技對地球生態的破壞,保護自然茶園,避免因茶農無知所帶來的耗損可謂當務之急。

 

(圖為自然野放茶,自然野放茶的產量少,又需在其中挑選適合泡茶的葉子,去蕪存菁後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 

 

  總之,茶樹有共通性,亦有殊異性,而最要緊的則是茶葉專家與茶農的心態─是否以關懷、對話的方式向大自然學習,摸索出與之共存共榮的生態平衡。宇宙是活著,生物也是活著,就舉茶園的蟲害為例,若刻意不給蟲吃,反而使生態不平衡。

 

  生態農業在歐洲已實行有年,像德國就有自己生態學的文化傳統和淵源,過去可能被壓抑,但現在卻重獲重視。所有的生態學背後都有它宇宙哲學的基礎,這並非是東方文化所獨有,而提倡發展尊重自然的生態茶園,以維護茶的生態環境與生長,正是阿里山茶永續發展的正途。

 

人居草木間 寫於立秋 自然生態茶旅

台長: 人居草木間
人氣(1,982)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4)|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浮沉展眉生態茶品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