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养老院?

如果除去文化习俗和公众性格的因素(如孝) 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导致你不愿意送父母或自己去养老院? 话题相关: http://www.zhihu.com/q…
关注者
7,320
被浏览
4,695,649

781 个回答

我爸妈开了一间老人院,从开始至今已经有五年。虽然我个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并没有实际的参与到老人院的运营之中,但是,这么些年的观察,还是有一定的心得。

总结在我父母运营的老人院里的老人,大致有以下的共性:1. 有相对丰厚的退休金或者子女是高收入人群;2. 以全护理或者半护理的居多,换句话说,多数是重症人群;3. 子女的工作繁忙或者不在身边;4. 以丧偶的老人居多。

由于公办老人院一直以来给人的不良印象,老人也好,他们的家庭也好,很少有人愿意居住在公立的老人院。而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的民营老人院,在这几年的发展还是相对稳健的。但是,能够住的起这类老人院的往往都是有丰厚的退休金或者子女收入较高的人群。为什么?因为收费并不算低。为什么收费较高?如果要提供足够的服务,老人院需要花费的运营成本,其实一点都不低。所以,以我家的老人院为例,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以退休的大型国企职工、教师、公务员为主,要么就是子女有在当地较为高昂的收入;因为只有这类人群,才能负担的起这类老人院的入住费用。类似我家的老人院,根据不同的居住条件(单人间、双人间、四人间等),对于半护理或者全护理的老人,月收费标准从1800元至4000元不等;这还不包括患病老人的医疗、药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的开销。而大多数老人的退休金,甚至不足以负担最低标准的入住费用。如果子女的经济条件也较为一般,住在护理条件较好的老人院,造成的经济压力相当之大。我爸妈的老人院,也曾经接受过一些退休的处级干部,大学教授或者民企老板;仅仅是因为,这是他们可以在区域内找到的服务较好、条件尚可、收费合理的为数不多(甚至是极少)的老人院。

如果不是大型国企,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退休金或者社保金,其实少的可怜。归结到头,这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年来的积弊导致的。尤其是当年那批从国企裁退的职工,都是在从国企离开之后才开始缴纳社保基金。十几年前,每年几千块钱的社保金支出已经是相当不菲的一笔开销。而到现在,当年的这些社保只能换得每个月几百到千元出头的退休金。以当年的物价水平,其实很多人都以为每月800~1200的退休金已经足够未来的生计;但到如今,一个月的这点收入哪怕在三线城市,又能换得怎样的生活水平?

那么,为什么老人院的收费标准难以降低呢?如大家所知,民营老人院为了改变大家对于老人院的刻板的糟糕印象,通常都会在服务水平上下大功夫。而最基本的一点,正是对于看护和护理人员的投入。一般而言,每四个全护理的老人,就需要一位护理员进行看护(否则连用餐时喂饭都来不及,更毋宁于日常的照料看护)。如果是半护理,人员标准可以降低到每八人有一位护理员。而老人院实际上是24小时不间断运营的,因此,虽然夜间的护理员的需求量可以降低,当仍然需要保留日间护理人员数量的一半,才足够应对各种事项。以我家的老人院为例,全护理的老人约占半数,半护理的老人占大约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剩余的是自理的老人。最后平均的护理员人数,大约是每5个老人需要一位护理员。也就是说,一个有100位老人居住的老人院,需要至少20位护理员,这些护理员的成本,自然要均摊到针对老人的收费之中。其中,有一部分老人由于其特殊情况和要求,基本相当于要提供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又让老人院的运营成本继续上升。这还不包括,为老人院服务的其他人员:厨房、卫生、门房、管理以及相关的医护人员;还有基本的房租、水电煤、伙食、日常用品、财务、运营甚至广告等等的基本开销。我还没提建设老人院时的投入收回:一间设施齐全、条件尚可,150个床位,各类人员齐备的老人院,初期的投入并不亚于一间经济型酒店。而且,基本上每个民营老人院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补贴(一年一个床位不过几百块而已),还会需要照顾一些孤寡的无收入的老人,这部分老人只有政府的微量补贴,基本都需要老人院亏钱照料。

大家大致能够想象平摊到每位老人的费用必然不会太低。而大家可能没想到的是,护理人员的用工成本,至少在中小城市,是远超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的,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来老人院进行工作。一方面,那些有足够的护理技能并且愿意从事类似工作的人,大多数都能在医院找到收入更高,工作更轻松的职位;即使不去医院,去做专门的保姆或者月嫂,也能有相当不错的收入。另一方面,在很多中小城市,即使老人院已经开出了相当不菲的工资、提供培训和食宿,也很少有人愿意前来应聘。因为对于这些老人的服务,基本上就是每天把屎把尿,洗澡换衣、喂饭喂药、安抚沟通。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老人痴呆)、中风、晚期癌症或者是其他重病的患者。而针对这些人群进行护理,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很多人宁可拿着一半的工资去超市当铺货员,去饭店当清洁工或者去大楼当保安,也不愿意来接受这样的培训和工作。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经常会在老人院看到对老人院大声吼叫、服务人员态度不佳,甚至在个别时候需要用一点力气制住老人的情况,(对老人施加暴力和虐待老人的现象其实是非常少见的,感谢无良媒体的报道,让大家对老人院的印象都是这些)。用我爸妈的话来说,很多老人其实和孩子一样,他们情绪波动很大,时常会依着自己的性子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固执,听不进劝说或者建议,甚至经常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对老人院工作人员破口大骂甚至施加暴力。更何况,他们通常还有各类疾病,听力和视力都有一定问题。一方面,针对个别老人,如果不大声说话他们根本听不见;另一方面,长期照料这些老人的护理员们很容易会积压很多情绪。因为我爸长期的老人院管理经验,已经摸索和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老人的服务和管理方法(我相信还有很多现代化的民营老人院也是这样),以及针对服务人员的培训结构,服务标准和心理疏导方式,因此一些糟糕的现象都极为鲜见。但是,仍然会在极为个别的情况下,发生一定的服务问题。

我爸妈最经常跟我抱怨的就是招工难的问题,即使到就业中介开价1000元每人的推荐奖金,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应聘者。而前来应聘的准护理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仅仅工作一个礼拜之后,就因为人受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亦或者家庭的压力和个人的原因,匆匆离去。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员的薪资只有一涨再涨。而很多公立老人院或者福利院为什么服务糟糕?因为哪怕社会捐款达到一个量级,由于他们本身的非盈利性质(至少名义上是这样,所以收费低廉甚至不收费),他们就很难负担得起大量的用工成本开销。还不用说,这些社会捐款被各级部门和各类慈善组织鲸吞的那部分「费用」。而民营的老人院,为了能够给老人提供较好的居住条件和服务,又需要保持相应的利润(哪怕再慈善的私人老人院经营者,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收入,也很难坚持长期运营),只能把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线。但不幸的是,这样的价格,已经把很多有需要的,但是经费不足的老人和他们的子女挡在门外了。

当然,除了民营老人院的费用支出之外,其实阻止很多老人前往老人院的根本原因,还是大部分国人的基本观念。其实大家从老人院(至少是我从我家的老人院)看到的情况,大多数老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前往老人院居住:重病,老伴已经过世,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子女工作繁忙(甚至是失孤),请保姆开销比住老人院还要更高,而长期住院更是家庭无法接受的经济压力。在诸般考虑之下,一些经营尚可的老人院变成了合理的选择。

我觉得吴震老师说的很好。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观基础在于:氏族、人情和血缘。而老人院完全是以契约、承诺、规范、法制等等西方的价值观根源为基础。老人院所提供的服务本身,对于很多人而言,即使亲眼看过一些优良的范例,也仍然是难以信任的。而长期以来一些媒体针对老人院的负面报道,又进一步加剧了人情社会之中,施加于那些让父母住在老人院的子女的社会压力。从我爸妈那边,不知道了解了多少老人或者他们的子女,最后因为亲族邻里的眼光和议论,明明在老人院居住尚可,但短时间之后又不得不转回自己的家中,最后孤独离世的。与此同时,一些多子女的长者,还会长长因为子女们之间的猜忌和矛盾(也可能觊觎老人们辛苦一辈子留下的可怜财产),既无法被送往老人院接受照料,又会在子女们之间像踢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让这样的社会现象改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然,万幸的是,由于社会上一大批有识之士参与到老人院的运营和管理之中,通过口耳相传或者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有「良心」的老人院在社会之中被接受和认可。而由于国策带来的大量独生子女家庭(意味着夫妻双方要照顾至少四位老人,也意味着不再有所谓子女们之间的猜疑),以及由于区域经济差异和房地产发展带来的父母和子女异地居住的情况,由于契约精神和合同规范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老人院服务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变大。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能够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并且逐步发展的老人院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再过几年,「为什么中国人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去老人院」,将不会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我爸在开设这间老人院之前,曾经在其他的民营老人院里有10年担任院长的管理经验,甚至获得过诸如「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之类的各类荣誉。他之所以想要办一间老人院,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之前老人院工作末尾的一些不愉快经历(类似投钱的老板和大权在握职业经理人经常会碰到的那些事儿),另一方面,是他真的热爱这份事业。

所以,我爸带着我妈,在自己都快要成为老人的年纪,在做这样一番「事业」。这份「事业」无法带来多可观的收入,其实也建立不了多大的社会名声,但却着实的在帮助和照料一批又一批的老人们,让他们有一个不寂寞,被关怀的晚年。这间老人院开办五年以来,有百多位老人在这里安详过世。每年春节的时候,很多以前在这里居住的老人的子女们,都还会来到老人院看望我爸妈,送一些礼物甚至做一些捐献。而那些健在的长者的子女甚至孙辈,定期来看望他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时,从他们的眼里我看到的也都是感谢。每当这些时候,我都清楚的感觉到,支撑我爸妈坚持运营这间小小老人院的动力是什么。说真的,我一直以来都为他们十分骄傲。

至于我妈,这些年来她所骄傲的是,在她的照料下,老人院里的老人们,即使常年重病在床,也没有任何一个患过褥疮。我不知道,她究竟在这其中花了多少的心思。

本来想打个小广告的(放一个老人院的网址什么的),仔细想想还是算了,因为无法估算这样对他们而言究竟是帮助居多还是打扰居多。我写这篇回答的目的,也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多一点了解老人院罢了。(当然能说的还是太少了)

以上,感谢阅读。

换成这样的,也许会好一些。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迈过了30岁大关,慢慢朝着不惑之年进发了。不知何时起,养老成了身边朋友们关注的话题,小城君的朋友圈就曾被“7个单身姐妹花组团养老”这样的事件刷屏,“老了怎么过”,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渗透着对未来和晚年孤独的焦虑。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人生阶段,在我们惯常的思维里,老了,去养老院是最直接的归宿,但一想起白森森的墙壁,轮椅、单人床,就让人心生寒意,而日本一家养老院,却颠覆了所有人对养老院的刻板印象。




当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



日本有家养老院逆天了!

为啥这么说呢,

当你经过这幢位于

日本爱知县西部一宫市的灰白房子时,

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





但当你一走进去,会有点恍惚......

整个空间敞亮,

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娱乐设施和空间。

花白头发的老头儿和老太太们满眼神采,

忙得不亦乐乎,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

可谓眼花缭乱,

赌场、水上芭蕾舞池、卡拉OK房......

总过有250多种。

这里确定是一家养老院

怎么瞅着有点像游乐园啊。





兴起了,去游戏机前和兄弟们组团厮杀一番;





去水上芭蕾舞池秀一个舞姿;





KTV包间吼上一嗓子......




或是去陶艺教室做个安安静静的文艺老年;





玩累了这里有豪华自助餐,可以吃个尽兴;再邀三五姐妹去温泉来个spa。不要太惬意~

甚至,你还可以大大方方地去赌场来一场豪赌,赚得盆钵金满,体验一把当赌王的感觉;或是输个精光,真实感受何谓“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惨状。

年轻时未竞的梦想,老了终于能在这里通通实现了!





等等等,钱从哪里来?


说起来,蒲公英养老中心最爽的事莫过于自己洗个脸,刮个胡子,就能“赚钱”了,散步一百米就能赚100块,其他的康复训练,能收入几百块到几千块不等。




不过这里流通的货币不是真钱,

而是类似于真钱的那种纸钱,

用“种子(seed)”来称呼。



在蒲公英,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参加康复训练项目赚了钱,老人们就可以去撒欢,享受花钱和玩耍的乐趣了。

一袋零食200块,一包糖果100块,一杯咖啡加甜点500块。





如果手里的钱攒得足够多,

就能购买外出的行程,

类似于地球居民去火星旅行这么个意思。

比如外出扫个墓,5万Seed,

出门逛街购物12万Seed,

去神社150万Seed。





除了买买买,蒲公英和普通养老院最根本的区别还是......老人们活着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在普通的养老院,老人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也不用做,从清晨醒的那一刻起,就有人来伺候,虽然衣食无忧,但是这样的日子寡淡如水,一眼就望到了头,养老就跟等死差不多。

而蒲公英的老人们,生活简直可以用“激情昂扬”来形容,他们不再坐等着被人照顾,而是主动走出房间,去找各种喜欢的游戏或者课程参与其中,没有钱,就去赚,只要配合做几个康复训练就能挣到钱了,这有什么难的!




神奇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很多“高收入”的康复项目就跟网红店一样,得排上好长的队才能轮到自己。


网友们都纷纷表示:


“这样的养老院也太棒了吧!!!

“简直就是模拟人生(养老版)”

“所以,玩游戏不论多大年龄都戒不掉,还上瘾……”

在蒲公英的这个堪称“老年版迪士尼”的地方,原本混吃等死的老年人,个个都变得活力四射,连老年痴呆率都下降了。




“日本未来将是个老龄化社会,我想让这些老人晚年也能在乐观向上的状态中渡过,在微笑中渡过。”蒲公英介护中心的创办人简井健一郎说。

今年59岁的简井健一郎年轻的时候经营过运输公司,但是,因为强迫员工长时间的劳动,觉得自己赚钱就可以了,他抱着这样的想法经营公司,结果整个公司都笼罩在一种哀怨的氛围里,公司很快走下坡路,经营失败了。

等到他开始经营蒲公英养老院中心时,年轻时的经验发挥作用了,这次他下定决心:我的第一目标是让这里的所有人都快乐!




但是具体怎么着手呢?

最开始没有先例做参考,蒲公英也和普通的养老院没差,老人们整天无精打采的,不是坐在轮椅上,就是躺在一个地方呆一下午,做康复训练就像上刑场一样。

观察了一下来这里的老人,简井说,“我试图在一个老人眼中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已经快40岁的简井尝试把自己代入其中,他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养老生活?

最终,他找到了答案——

“我想要奖励。我要四处转转。我要买买买。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想玩。我想和大家一起玩。”




为此,他专门开发了一个蒲公英SMILE系统,每一个字母都代表着要帮助来这里的老人强化的一个机能,S(pirit)是精神机能,M(oshon)是关乎身体的,包括平衡、听觉、视觉、咀嚼......之类的,I(ndependence)是自立,能独立应付社交,L(ife)是日常生活的能力,E(njoy)指的保持快乐的能力。




而这个系统之下,一共有250种康复计划来供前来这里的老人选择,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挑选几个项目来带着老人做康复训练,并且不是强迫式的,而是尊重老人的意愿,让他们自己来选择。

除了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康复训练之外,蒲公英还为老人们安排了很多有趣的节目,比如烹饪班啦,卡拉ok啦,赌场啦,水上芭蕾都有......









别看这些都是些娱乐活动,却是可以让老人们全身心“动”起来的,比如学习烹饪时要调动整个大脑,在炒菜时身体各个部位要协调运动,这是日常生活能力的一部分。


而唱K则能够锻炼老人们的肺活量,赌博能够锻炼老人的思维能力,还能预防老年痴呆。


而各种文艺小清新的课程,比如水上芭蕾课,陶艺课,插花课,最主要是可以让在这里的老人们变得身心快乐。





如果免费让他们去玩自己想玩的项目的话,太没挑战性了,简井说:


人类是很简单的,如果简单地把胡萝卜放在你面前,你可能连吃的兴趣都没有,而当你面临的是绞刑架,你的激情就有了,凡事都会尽力而为。”


所以,他决定在蒲公英内部发虚拟货币,还取了个饱含希望的名字:Seed。有100、500、1000、5000、10000五种面额。



每个来到这里的老人,都会得到5000 Seed的启动资金,之后的路,就由他们自己走了。


老人们可以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零食、甜点,以及某些“特权”。


钱如果不够自己花的话,老人们只需要每天配合做康复训练,就会获得几百到几千的报酬,挣到了钱,他们就又能拿着钱去小店铺买零食吃,





或是约上姐妹去咖啡店喝杯咖啡,

吃个甜点,





肚子饿了,

就去自助餐厅吃饭。

这些基本的需求,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




要来点更刺激的,就得认真地做康复训练,攒到更多的钱,去消费的场所的选择性就更多一些。

比如泡个温泉,



去跳舞,




赌场里快活一把......





年轻时,为了家人和责任,不停地忙碌,

奔忙着,等老了,又陷入孤独之中,

从未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快乐。

而在蒲公英,落寞失神的老人们变得精神焕发,

终于在晚年体会了一把

歌神、赌王、舞神等众星捧月的感觉。





在这个理想国一样的地方,老人们不再掰着指头混日子,而是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每天带着希望醒来,带着梦想睡去。


虽然在退休之后,他们再度陷入了赚钱、花钱的循坏之中,却重新找回了久违的“活着”的味道!





而作为养老院,

蒲公英的局面也彻底被打开,

从前老人们做康复训练像上刑场,

现在变成了大伙儿抢着去做康复训练,

有的收入高的火爆得不得了,

排队都得好久才能轮到。





每两到三个月,

这里还会举行蒲公英高级俱乐部,

居住在一宫市年满60岁的老年人

都可以参与其中,

具体项目有体操课,健康讲座,樱花观赏活动,

卡拉ok锦标赛,蒲公英一日游等等。

很多当地老人体验过后都“上了瘾”,

表示“还想再来玩!”





话说回来,这里也不单纯是让老人们吃喝玩乐,蒲公英和日本许多典型的企业一样,充分贯彻了日本人处事严谨的精神,会使用条形码来管理每位老人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就能马上掌握老人的病情,并根据情况来调整下一阶段所选的康复项目。

每隔三个月,这里会有专人为老人进行复诊,评估一下康复效果。


不光是变着方儿地让老人们乐呵,还配合了科学的数据库,和复诊会议来辅佐老人们的康复训练,时刻关注在这里的每位老人的身心状况。




这里看护中心的员工90%是兼职员工,虽然工资不是特别高,但因为工作环境特别宽松,离职率很低,这里没有加班,为员工配了专门的托儿所,如果谁家里有孩子,上班的时候,孩子可以安置在托儿所,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那就是你如果感觉累了,突然想回家休息,可以随时回家。

员工的高满意度,直接导致了蒲公英成为全日本客户度满意度较高的公司之一,还曾获得“在日本想最珍惜的企业大奖”的特别奖,这个奖是专门为了表彰和帮助日本优秀的企业而开创的奖项。







如今,在这家打破常规的蒲公英养老院中心,你随处可以看到容光焕发的老人。

他们的生活里不再被孤独、落寞填满,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快乐,这也是简井感到特别自豪的一件事。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当你老了”的阶段,每个子女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父母都能在快乐之中度过下半生。毕竟,快乐,是千金难买的财富。

而蒲公英的这些乐活的玩主们,让我们看到养老的另一种可能:衰老,并不是终点,也许是人生的重新开始,人即便老了,也可以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本文图片源自youtube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tanpopo-kaigo.co.jp/

[2]attax.co.jp/cbc/column/

[3]sjfzxm.com/video/201811

[4]youtube.com/watch?

[5]jinsei1do.com

[6]每日商报:养老院成了“老年迪士尼” 蒲公英养老院:让长者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