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所追求的真善美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注者
27
被浏览
30,009

8 个回答

真:是所有哲学都意图追寻的本质,一切的基础与起源。是现象背后的存在物,拥有绝对真实性。哲学界一般分歧在于这种存在是唯一还是多元。
善:本质的存在物分有的属性,落实在现实经验世界中本无价值判断性,而随着人类的发展认识,我们称这种属性为善。而恶也是同样的来源和表现,所以“善恶皆天理”。虽然在经验世界中善的表现和存在是多样的可变的(体现为道德准则),但善的来源与善本身一定是唯一且绝对的,如果没有这种设定,那么就会像某些认知中表现出的完全的道德相对主义一样。
美:美的本质问题到现在为止美学界也没有一个根本的共识。我认为美是属于先天认知形式中的属性,当然最原初的来源也还是“真”,只是在经验世界中表现为主体的认知形式范畴,同理,丑的概念也得到了解决。而在经验世界中,宗教和审美这两种手段是最能使自然存在物达到与接触形而上的“真”的方式。就像庄子讲“坐忘”,美与宗教这两种存在是最普遍且能为我们所用的同于大通的方式。

因此真是一切的来源基础,在逻辑上是最先性,没有比其更为先的存在。其次善与美都是真的分有属性,而美也可作为回到真的可用手段。

真善美作为一个固化概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有人说是出自于毛主席的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们历来不是讲真善美吗?真善美的反面是假恶丑。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显然,毛主席已经说了,这是人们历来所讲的,可见这个词汇并非他的发明。

20年代,国内学者翻译并出版了日本近代学者黑田鹏信关于美学方面的著作,真善美这个概念也许出自黑田鹏信的名言:“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哲学有不同的领域,epistemology, 求真;ethics,求善;aethetics,求美。黑田鹏信的表述应该是站在他所从事领域的立场发言,即美学或艺术学领域。

真善美,这三个概念,先秦就有。

《论语》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对美的追求,儒家以善,道家以真。

儒家相关的先秦典籍中,多有慎字却没有一个真字,而与道家相关的先秦典籍中,却出现很多真字,如:老子,庄子,楚辞,山海经等。

真善美的关系,可以通过系辞中的三才来区别:真对天,善对人,美对地。

三者是三种不同范畴或不同层面的价值判断。

事实上,我们可加上第四个层面:良。

良这个概念,在孟子书中有提到:良知良能。

良表示初始的本性,未改性的原始的。如:狼,为驯服的犬;稂,为改性的禾。

四者可以对应老子说的域中有四大:

道对良,天对真,地对美,人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