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屋村(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周屋社区辖自然村)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周屋村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周屋社区辖自然村
展开4个同名词条
周屋村,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周屋社区, [1]位于东城街道东北部,东北接余屋村,东靠寒溪河,南接温塘王山村,西南接桑园村。距东城街道办事处约7.1千米,土地总面积2.76平方千米。 [2]2015年末,周屋村户籍人口2403人。 [2]
宋朝,属广州中都督府东莞县。明朝,属文顺乡第二都。1999年,属周屋行政村。2003年,属东城街道周屋社区。 [2]
2015年,周屋村经营电子、食品、糖果、印刷、手袋、鞋类等,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800多家,有厂房宿舍33万平方米。经营总收入为3486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银行存款利息等。 [2]
中文名
周屋村
行政区类别
自然村
所属地区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周屋社区
地理位置
东城街道东北部
面    积
2.76 km²
电话区号
0769
人口数量
2403 人(截至2015年末户籍人口)
车牌代码
粤S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宋朝,属广州中都督府东莞县。
明朝,属文顺乡第二都。
清朝,属缺口司。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七区榴花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五区榴花乡。
1953年,属第二区凹头乡。
1958年,属附城人民公社凹峡大队。
1983年,属附城区周屋乡。
1987年,属东莞市附城街道周屋管理区。
1999年,属周屋行政村。
2003年,属东城街道周屋社区。 [2]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周屋村为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周屋社区辖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沿用周屋社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41900003006。 [2-3]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 位置境域
周屋村,位于东城街道东北部,东北接余屋村,东靠寒溪河,南接温塘王山村,西南接桑园村。距东城街道办事处约7.1千米,土地总面积2.76平方千米。 [2]
周屋村

人口

播报
编辑
周屋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为周姓、陈姓及钟姓。2015年末,周屋村户籍人口2403人,其中男1174人,女1229人;80岁以上74人,最年长者97岁(女)。外来暂住人口约1.3万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42人。 [2]

经济

播报
编辑
周屋村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植甘蔗、橙柑、荔枝、龙眼等作物和渔业养殖,盛产蒲桃。改革开 放初期生产爆竹、鞋帽,村有腐竹、榨糖等加工厂,后逐渐衰退。2015年,周屋村经营电子、食品、糖果、印刷、手袋、鞋类等,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800多家,有厂房宿舍33万平方米。经营总收入为3486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银行存款利息等。 [2]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2015年末,周屋村有小学1所(利民小学),幼儿园1所(东城爱莲幼儿园)。 [2]

文体事业

2015年末,周屋村有荔林公园广场1个,篮球场2个,公园3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老人活动中心1个,东莞图书馆东城分馆周屋服务点1个(2015年藏书2855册),电子阅览室1间。 [2]

基础设施

20世纪60年代,周屋村通电,70年代通电话,80年代通自来水,2000年初通互联网,2005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 [2]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周屋村邻莞深高速、省道莞龙路,紧挨地铁R2线,县道温周路、乡道周屋路、长圳路、王新路、龙华路及银珠路经过该村。 [2]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 地名由来
周屋村建村时,因村后有山状如葫芦,史称“葫山”,清末此地与余屋村合称“凹头乡”,曾用名为“凹头”,后以姓氏取名“周屋”。 [2]
  • 本地方言
周屋村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东城话。 [2]
  • 传统民居
周屋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村中有10座。主要为砖石为基、红砖为墙的红砖瓦房和偶尔用青砖为外墙的青砖瓦房,建于清末、民国时期,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周氏宗祠,始建于宋末,分别于明清时期、1940年、2011年重修,占地面积480平方米,仍作宗祠使用。宗祠坐西北向东南,五间三进合院式布局,通面阔16.6米,通进深28.9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灰塑龙舟脊上立灰塑鳌鱼,辘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头门两侧设塾台,檐下彩绘壁画,木雕如意斗拱梁架及花鸟纹檐板精美细致。
周屋村代表性楹联为“蒲山秀毓,鲤岭钟灵”,书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为癸未年的拔贡、凹头周屋人周炳所写,存于周氏宗祠正门两边,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炮楼一座,始建于清末民初,有100多年历史。
土地庙一座,始建于宋末年间,2011年重修。 [2]
  • 民俗文化
周屋村村民一般在春节、农历七月十四等节日到庙前拜祭、添香。该村有男丁在农历九月十五前后到常平拜祭先祖的传统。 [2]
  • 历史事件
民国三十年(1941年)冬,周屋村发生牛瘟,死亡60多头。
1971年4月至1975年12月底,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的外宾及港澳同胞1500多人,中央农业部、商业部、林业部等5个部委领导1000多人,广东、吉林、甘肃、辽宁、河北等20多个省、市领导1000多人,先后参观、视察温塘、周屋两个大队的农业生产。
1980年5月,孟加拉国农业考察团到周屋大队考察高产水稻。
1981年,周屋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生产队统一核算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0年9月,由国务院、中央党校主持召开的华南五省“三农”(农村、农民、农业)理论研讨会成员200人到周屋村、主山村参观。
2001年4月,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及省农业厅领导在副市长李毓全陪同下,到周屋村、主山村视察农业及农村工作。
2013年,周屋村有600多年历史的周氏宗祠翻新后进行重光仪式,全体村民以及来自广州、清远和惠州等地的周氏宗亲共3000多人参加了落成大典。 [2]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周屋村有松糕、油角、艾角、蒲桃干等特色传统食品。 [2]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10年12月,周屋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2]
2014年2月,周屋村被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广东名村”称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