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表一中@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31 06:32:15| 人氣8,087| 回應22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各表一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是因形諸文字易生歧見,故「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嗎?怎會變成「一(個)中(國)各(自)表(達)」了呢?

哎啊!你不懂政治條約語言的藝術啦!沒互信的話(李陳的二國論時)、即便白紙黑字、也成不了共識,反之胡布馬(此時有反獨的共識)、口說也有憑了。

馬英九:一中各表 美中台黏著劑【聯合報╱記者李明賢08.03.29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時強調,把美中台三方結合起來的黏著劑就是一中各表。美國、中共、國民黨三方已接受一中各表,這是很正面的發展。他執政後,與美中共同把這共識基礎建立起來,就算將來民進黨再次執政,也沒有壞處。
日前布胡熱線首度觸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馬英九表示,目前仍待進一步查證的是,大陸是否真的能接受「一中各表」?他說,中共若接受,是一個進步,對大陸台灣都有利;且對岸接受的話,台灣人民也會更多人接受,主張台獨自然會減少,對美中都是好事。
美中台都主張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馬英九強調,兩岸談判,經濟議題優先,特別是談直航與觀光等交通議題,容易做的先做。關於兩岸共同市場,他說,範圍不是只有交通,還有經貿、金融,並非一蹴可幾,所以第一步要做的是要簽一個綜合性經濟協定,把我們關心的項目都納進來。
馬英九指出,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所指的兩岸談判解除敵對狀態,是和平協議;既然是要談「和平」,就不可能在飛彈對著台灣時談,所以大陸必須先撤飛彈,才能協商這個政治議題。不過雙方可以先進行準備性的會議,了解一下雙方想談的內容及提出的條件。
馬英九說,這種正式談判前的「談談判」,可以在部分經貿議題完成談判後, 同時展開。
他指出,北京去年提出願與台灣談和平協議,這是滿大的進步,代表他們更成熟、更技巧、更熟練;如今又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顯見大陸願意往中間靠攏,美國也樂觀其成,「一個好的局面就出來了」。對我們來講,如果有這樣局面,不去故意搞入聯公投,我們就不會整天被人家看成麻煩製造者。
他說,就任前訪美不是為遊山玩水,就是要去華府,說服美方友人:支持台灣,美國就可以同時與兩岸政府保持友善關係,「這是美國的歷史機會,要抓住!」「就像美國在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可以同時與日本、中國兩個亞洲強國維持友好

扁嗆沒九二共識 薄瑞光拒談【聯合報╱記者何明國、盧德允08.03.29

布胡熱線提及「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的問題;陳水扁總統昨天當面要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提供第一手資訊,說明真相為何,並嗆說「從來沒有九二共識」。薄瑞光則不客氣地說,不想公開討論這議題。
曾經公開要求台灣能夠和平轉移政權的薄瑞光下午與平面媒體會面時則指出,極度重視陳水扁總統關於此點的承諾;至於陳總統否認九二共識,大家如何描述並不重要,重要是兩岸以它為基礎溝通對話,且為美國所樂見。
陳總統昨天在總統府接見薄瑞光。陳總統說,布胡會提及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不論美方或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當中,都與媒體報導的轉述內容有所出入,他希望薄瑞光提供第一手資訊。
陳總統並嗆說,布胡熱線提到九二共識的所謂一中各表,「是非常奇怪的事。」因為「『九二共識』是當時陸委會主委蘇起杜撰出來的一個新名詞,八年來沒有人聽過或是看過這個九二共識。」
陳總統強調,「九二共識」四個字在歷史真相中根本不存在,北京也未曾說過接受一中各表。
陳總統也提及開羅宣言,質疑沒有經過三巨頭羅斯福、邱吉爾以及蔣介石的簽署,也沒標示日期、事後也沒追認,無法被解讀為中國擁有台灣主權的依據。
薄瑞光回答時直接給扁軟釘子說,他不是很好的歷史學家,不想在媒體面前,公開討論這議題。「我想我們私下再討論好了。」
薄瑞光說,至於總統閣下,或對岸要選擇以何種方式或設定如何的前提來對談,「這是你們的事情,不是美方的事情」。但他仍有深厚信心,兩岸會像過去一樣,再度找到方法重新對話。美國人民對於兩岸華人能找到方式來對話,感到相當尊敬。
此外,陳總統也提及在中選會公告馬英九為總統當選人後,將主動和馬聯繫,希望安排下周見面。
薄瑞光下午與台北平面媒體會面,不願就馬英九有意訪美、美方派什麼人來參加馬英九就職典禮等多作說明,僅表示這些事都在考慮和討論當中。薄瑞光並高度肯定台灣政治權力再次轉移,「這在全世界都不常見,實在了不起」,台灣已為區域內的其他國家提供了「良好典範」。

一中各表:國民黨、共產黨與民進黨的交集地帶?【聯合報社論08.03.29

胡錦濤公開表示,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現在,國民黨、共產黨及美國,皆已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只有民進黨還在說:「沒有九二共識!」
問題可從中共的《反分裂國家法》談起。台灣人民當然反對此法,一方面此法表露出中共霸權的傲慢,另一方面亦使兩岸互動的許多彈性空間消失。但是,這部法律可以說是被陳水扁及民進黨的「法理台獨」逼出來的,陳水扁及民進黨正是此法的催生者。再者,此法亦可從正反兩面來看:從一方面看,此法是「反對法理台獨」,因此使台灣失去一些彈性選項;從另一方面看,此法則是「贊同維持現狀」,亦即承認了現狀。
經歷六十餘年的激盪沉澱,「維持現狀」如今已是兩岸架構的總論述。《反分裂國家法》(下稱《反分法》)的基本架構亦在「維持現狀」。一、中共過去是「反對維持現狀」的,認為現狀就是分裂;但《反分法》則主張「維持現狀」,認為現狀是「雖未統一,仍是一中」。二、中共過去反對一切形式的「台獨」,包括反對「中華民國式」的「獨台」,但如今只反對「法理台獨」;且指出,所謂「維持現狀」,就是維持「見之於台灣現有的規定與文件」的「現狀」。三、該法說,對「法理台獨」,將採非和平手段;反之,只要維持現狀,不宣示「法理台獨」,兩岸和平可保。或許可以說,《反分法》的思考方向正是:「維持現狀,一中各表。」
這就涉及「一中各表」是否存在了,馬英九與謝長廷在辯論會中曾觸及這個疑問。確實,中共台辦曾經否認「一中各表」,如今胡錦濤已在布胡熱線中承認。顯然,中共已明白,沒有「一中各表」,即不可能「維持現狀」。
其實,「一中各表,維持現狀」,與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頗有交集。決議文稱,「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此即「維持現狀」;至於既已承認「中華民國」,即如謝長廷亦不能否定「一中憲法」之「法理現狀」。因而,《決議文》與《反分法》不能說全無交集地帶。
再者,馬英九的「馬三不」,亦與《反分法》有交集。不統,就是維持「不統一」的現狀;不獨,就是維持「不法理台獨」的現狀;不武,就是維持沒有戰爭的現狀。以國民黨的戰略而言,就是堅持「一中各表/維持現狀」,並設法使中共從「否定」一中各表,漸漸轉至「不否定」,再轉至實際上「默認」,最後則希望「一中各表」成為兩岸的公開共識。《反分法》可視為已至「默認」階段,而胡錦濤的談話已是「明示」。
「維持現狀」與「一中各表」是一體兩面;欲「維持現狀」,不能沒有「一中各表」的支柱。「維持現狀」一詞公開運作已久,「一中各表」則始終是應然及實然存在的「潛台詞」。如今,胡錦濤又藉布胡熱線公開承認,應被視為大開大闔的善意。
國民黨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主倡者,如今已將潛隱的「一中各表」,喊成了端上台面的兩岸議題,這也是台灣首次可能主導了兩岸的論述架構;共產黨則因知必須「維持現狀」,亦已從不否認「一中各表」,且一再強調「九二共識」之重要,轉至如今由最高領導承認「一中各表」;民進黨則是唯一仍然公開否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一方,甚至表現出寧可沒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姿態,以有利於其台獨論述。不僅如此,民進黨更從《台灣前途決議文》之「維持現狀」,倒退回到《正常國家決議文》而主張「及早正名制憲」,成為兩岸唯一主張「改變現狀」的一方。
沒有九二共識嗎?沒有一中各表嗎?不是沒有,而是民進黨希望它沒有,咒詛它沒有。選舉落幕,民進黨何妨冷靜思考一下「一中各表/維持現狀」的選項

大陸學者:大陸重「一中」 憂台偏「各表」>中時08.03.29朱建陵

 針對「一中」可否「各表」的問題,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昨天以不在辦公室、不清楚情況為由,未發表評論。但受訪的大陸學者認為,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確實接受了「一中各表」,但大陸學者強調,中共在意的是「一中」,未來如果台灣方面太過凸顯「各表」,兩岸仍將產生意見衝突。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日前的電話交談,在「新華社」的新聞稿中,出現中文、英文「各自表述」的情況,中文新聞稿只說「九二共識」,英文稿則點出雙方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內涵。(楨:中式內外各表)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昨天在受訪時表示,大陸注重的是「一個中國」,但仍願意在可能範圍內,吸納台灣廣泛的民意,促進兩岸的各項交流及協商。時殷弘表示,在「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兩種陳述方式之間,大陸把重點放在「九二共識」,因為這是一種雙方妥協的結果。在「一中」與「各表」中間,大陸重點在「一中」,因此,未來若台灣在「各表」的前提下突出「一中」的限制,大陸將不會同意。
 時殷弘強調,胡錦濤的這番表述,代表著中共對馬英九上台的善意,期望未來兩岸能淡化「一中」的問題,朝實質合作關係邁進。他說,大陸不會反對台灣參加非政治性的國際組織,未來不論衛生、文化、經貿領域的國際組織,大陸都會設法滿足台灣民眾的期望。
 即使同意「一中各表」,也並不代表兩岸未來的協商將是一片坦途。時殷弘認為,兩岸應該從低層次的交流、合作開始,至於包含國際空間、和平架構、軍事互信方面的協商,仍需要很長的磨合時間。他強調,「一中各表」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雙方能開始對話就是一件好事,但未來的發展前景仍不好說,畢竟雙方都各有限制。
 對於「新華社」中、英文稿件的不同調,時殷弘表示,未來「九二共識」仍將是中共官方的正式話語,至於「一中各表」,則將是「九二共識」的解釋性話語

「一中各表」 變數仍在>中時08.03.29朱建陵

 關於中共對「一中各表」的態度,雖然國民黨已經勝選,但其實,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在選前辯論會的說法是正確的,中共先前確實是反對「一中各表」的(楨:各表一中)。如今,事過境遷,馬英九已經當選,中共也已經表態同意「一中各表」。
 國民黨先前的主張,是中共雖然沒有贊成「一中各表」,但也沒有反對。這種說法放在二○○○年陳水扁首度當選總統之後,是正確的,但如果放在李登輝主政時期,則是不正確的。
 在二○○○年民進黨執政之後,與民進黨推動的偏獨政策相較,「一中各表」至少還有「一中」,中共在縮小打擊面的顧慮下,不再公開反對「一中各表」。
 但在此之前,早的不說,一九九九年八月間,在李登輝表示兩岸「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之後只隔三天,中共就以「中台辦國台辦負責人」的名義,發表了一篇譴責文章,批評台灣將「九二共識」歪曲為「一中各表」,並藉此塞進分裂主張。
 根據那篇文章的說法,中共認可的「九二共識」內容,是海協與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共識,根本不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文章還強調說:「海協從來沒有承認、今後也不會接受台灣當局編造的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台灣當局的謊言必將被徹底揭穿。」
 如今,中共自掌嘴巴(楨:?)、接受「一中各表」的原因,首先是盼了八年,好不容易才又盼到了「一個中國」,其次是對馬英九個人的信任。但從兩岸過去的交往歷史來看,這樣的信任關係基礎並不雄厚。(楨:主因還在老共有信心,只要兩岸密切交往,便能防獨甚至利統)
 李登輝主政時期,中共與李的交往曾經有過一段蜜月期,雙方密使接觸頻繁;陳水扁主政時期,中共確實也有過一段很長的「觀察」、「期待」時間,但這兩段兩岸交往歷史,如今從北京的眼光來看,都是「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對中共來說,選擇接受「一中各表」,就是選擇相信馬英九,但未來的變數仍在,如果「各表」的結果無限擴張,以至於突破「一中」的範圍,兩岸關係只有再陷僵局。

【圖博館】: 各表一中

 

不是因形諸文字易生歧見,故「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嗎?怎會變成「一(個)中(國)各(自)表(達)」了呢?

哎啊!你不懂政治條約語言的藝術啦!沒互信的話(李陳的二國論時)、即便白紙黑字、也成不了共識,反之胡布馬(此時有反獨的共識)、口說也有憑了。

 

兩岸接觸談判的「稱謂政治學」>中時08-10-24王銘義

 

     中國已故「政治強人」鄧小平,在一九八八年李登輝總統初掌台灣政局之後,為進一步了解台灣最新局勢,曾在北京、北戴河等地會見魏萼等台灣政學界訪客,並對當時兩岸時局與國共兩黨交流情勢,發表重要政策談話。 

     當年負責接待的涉台官員,幾乎都是在既定行程之外臨時告知:「鄧主任想見你!」這位「鄧主任」,其實,兼任中央軍委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長等職。稱呼「鄧主任」,旨在避免訪客的尷尬。 

     即將率領海協會談判代表團訪台的陳雲林,在出席「江陳台北會談」之外,最受關注的行程,就是與馬英九總統會面的「馬陳會」;屆時,雙方如何互稱,或如何詮釋這場歷史會晤的身分,因攸關尊嚴問題,格外受到議論。 

     國安會祕書長蘇起曾在立法院答詢時說,馬在其任期內,不論走到哪兒,就是總統的身分。國安幕僚舉例說,一九九八年辜振甫在北京會見江澤民時,江兼具國家主席、軍委主席、總書記等職,但辜江晤談過程,雙方以「江先生」、「辜先生」互稱,談到坦率處,辜還直言大陸應務實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今年六月,兩會復談,江丙坤在北京會見胡錦濤時,胡錦濤同樣兼具黨政軍最高領導人身分,江在晤談時則以「胡主席」稱呼胡錦濤,並趁機端出馬總統「和解休兵」的主張,胡則以「江先生」相稱,並務實回應江的訴求。 

     不過,無論是十年前的「上海辜江會」,或六月間的「江胡會」,大陸黨政媒體在發布官方訊息時,則一律報導指稱是「總書記會見海基會董事長」,避開敏感的軍政身分。這是兩岸特有的「一場會見,各自表述」的另類高峰會。 

     陳雲林十一月三日將率領代表團訪台,是兩岸自一九四九年分裂分治以來的歷史盛事,「馬陳會」則是兩岸高層在台會晤的創新例證;從歷史的發展進程來看,稱謂只是階段性的話題,核心關鍵是:兩岸能否建立實質對等的常態發展機制。

 

“臺灣”稱謂之政治學解讀 《世界知識》

 

導讀:不論如何稱謂“臺灣”,在大陸的定義與認知中,“臺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在島內與國際社會,“臺灣”已成爲一個各自解讀並賦予不同含義的名稱。 “臺灣”是什麽?這是個重大命題。日前,民進黨以世衛組織一份內部文件將“中華臺

  不論如何稱謂“臺灣”,在大陸的定義與認知中,“臺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在島內與國際社會,“臺灣”已成爲一個各自解讀並賦予不同含義的名稱。   

  “臺灣”是什麽?這是個重大命題。日前,民進黨以世衛組織一份內部文件將“中華臺北”稱爲“中國臺灣省”一事作爲靶子,對馬英九進行攻擊。提出這個命題,就是要探討臺灣的身份、名稱及參與國際社會的稱謂問題,以厘清事實真相。這一問題的本質不是臺灣在國際社會的身份與稱謂問題,而是民進黨賊喊捉賊、試圖在“大選”中打“統獨牌”與“悲情牌”,從而逼迫國民黨當局繼續向臺灣實質獨立方向邁進。

   就“臺灣”的名稱與稱謂而言,目前則包括了臺灣、臺灣省、臺灣地區、中華臺北、中國臺灣、“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臺灣國”、“臺灣共和國”等,不同的稱謂其政治內涵則大不相同,其中隱含兩岸“同屬一中”、“一邊一國”或“兩個中國”等不同的政治立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臺灣省   

  臺灣本來就是中國的一個省,曆史上如此,在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法律體系中也是如此。

  曆史上,中國政府曾多次在臺灣設置省級建置。1885年,清政府將臺灣劃爲單一行省,臺灣成爲中國第20個行省。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國國民政府收回日本統治51年的臺灣及澎湖,恢複了臺灣省建制。同年8月29日,國民政府下令設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任命陳儀出任臺灣省首任行政長官。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魏道明接替陳儀出任臺灣省首任省主席,再次確認臺灣省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試圖解放臺灣省,但終未能完成這一曆史任務。盡管如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相關法律體系中,在國民黨當局統治下的臺灣仍是中國的一個行省,臺灣省的法律地位沒有改變。

   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在聯合國的惟一合法代表地位後,聯合國及其下屬專門機構均將臺灣列爲中國的一個省,這一規則與原則沒有因爲兩岸關系的起伏波動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但在複雜的國際格局與中國(大陸)力量還不夠強大的情況下,臺灣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在一些國際組織仍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占據著席位。

   爲妥善解決臺灣的名稱、身份問題,雖然先後出現了多種模式或個案安排,包括“中國臺灣”、“中華臺北”等,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體系中,臺灣作爲中國一個行省的法律定義沒有改變。   

  臺灣的“臺灣省”概念已經變調   

  在臺灣目前的法律與社會生活中,臺灣省的涵義與原來意義上的臺灣省大不相同,已有實質性的變化。

  如果依“中華民國憲法”的“固有領土”規定,臺灣省依然存在,並沒有消亡。只是蔣介石國民黨統治集團退踞臺灣後,在執政與臺灣地區行政區劃改組中,率先將臺北市升格爲“行政院院轄市”,也就是使臺北市從臺灣省劃分出來,使得曆史上的臺灣省少了一塊。後來隨著高雄市也升格爲“院轄市”,臺灣省又少了一塊。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框架下,臺灣地區由一省兩直轄市構成,即臺灣省與臺北市、高雄市,臺灣省則包括了五個省轄市與16個縣。

   1994年,臺灣地區進行了臺灣省長的選舉,宋楚瑜當選爲省長,其聲望隨之劇增,引起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的擔憂與不滿。于是,李登輝發動了“精省”與“凍省”(省級虛化的方案,將省政府改爲“行政院”的派出機關,移除省政府原有的地方自治功能),不僅廢了宋楚瑜的權力,而且在法律上逐步消滅臺灣省,讓臺灣省僅具有象征意義。如此一來,原來歸臺灣省管理的省轄縣市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轄,即臺灣的行政體制由過去的“中央—省(直轄市)—縣(省轄市)”三級變爲“中央—縣市”兩級。馬英九上臺執政後,推行縣市升格合並,臺灣地區的行政區劃再次發生重大變化,但原有的“中央—縣市”格局沒有改變。即使如此,臺灣省概念在臺灣並沒有消失。“凍省”後,虛化的臺灣省仍然存在,還具有象征意義的臺灣省主席。大街上的臺灣機動車輛許多還挂有臺灣省牌照。   

  國際社會中的“臺灣”多元身份與名稱   

  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中國大陸逐步融入國際社會、加入更多的國際組織,解決臺灣參與國際社會的身份與名稱問題成爲兩岸關系中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兩岸經過幾十年的較量、鬥爭與妥協,臺灣的稱謂出現了不同的個案安排、模式與名稱。

   目前,臺灣在國際社會的名稱是多元的,在不同的國際組織或場所有不同的名稱。一是被稱作“中華民國”。目前,臺灣仍與世界上23個國家保持著“外交”關系,臺灣均是以“中華民國”的名義與其建交及進行相互往來。同時在大陸未加入的極少數不太重要的國際組織中,臺灣也仍使用“中華民國”這一稱謂。

   二是以“臺北”取代“臺灣”。臺灣在與大陸建交國家的往來中,沒有官方往來,只有民間往來,由于政治因素,臺灣不能使用“中華民國”這一稱謂,又不能使用抽象的“臺灣”稱謂,因此以“臺北”取代“臺灣”,有關機構的名稱通常是“臺北駐某某國經貿文化辦事處”或“某某國家駐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

   三是在兩岸共同加入或參與的重要國際組織中,在獲得大陸同意或協調後,對臺灣的稱謂做出特別安排。目前主要有兩種名稱:一是“中國臺灣”(在亞洲開發銀行);另一種是“中華臺北”,這種稱謂最早始于奧運會,後擴大到其他國際組織,包括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另外,在APEC框架中,臺灣則是以“經濟體”名義參與。

   民進黨對臺灣稱謂的立場與主張基本是一致的,其優先順序是:第一是臺灣,第二是“中華民國”,第三是中華臺北。民進黨最希望的是用“臺灣”名義加入國際組織,但“臺灣”是地理概念,又隱含“臺灣國”用意,有明顯的“臺獨”目的,因此以“臺灣”名義參與國際組織是非常困難的。在這一目標難以實現的情況下,民進黨退而求其次,主張以“中華民國”名義加入國際組織,但由于大陸的堅決反對以及國際社會的不接受,同樣難以實現。對于“中國臺灣”這一稱謂,民進黨持反對態度。但在現實條件下,爲了能參與國際組織,民進黨執政時也多次被迫采用了“中國臺灣”的稱謂。逐步地,民進黨在參與國際社會時也不情願地接受了“中華臺北”這一名義。

  從目前形勢觀察,在臺灣社會內部,不論藍綠,均接受“中華臺北”這一名稱。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在5月中旬的記者會上也首次使用“中華臺北衛生署”這一名稱,似乎“中華臺北”有望成爲臺灣參與國際社會的一個通用名稱。   

  “中華民國”與“臺灣”的關系困局   

  臺灣問題的複雜性還在于“中華民國”與臺灣的關系與定位問題。在大陸的認知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意味著推翻與取代過去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已經消亡。但事實上,所謂“中華民國”還曾經在特定的曆史階段在聯合國代表中國,即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在聯合國的席位後,“中華民國”仍然繼續統治著臺灣,目前還有23個“邦交國”。

   在臺灣, “中華民國”在理論與法律意義上,其領土與主權範圍包括了臺灣省與大陸地區各省市,治權範圍僅包括臺灣地區(原本意義上的臺灣省)與福建省(連江縣)。在“中華民國”的法律框架與體系下,臺灣是“中華民國”統治下的一個地區。依臺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即可明知,臺灣的正式法律名稱是“臺灣地區”。馬英九也多次表示,依憲法與法律,兩岸關系是“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系”。

   但在現實生活中,法律與現實的錯位,讓“中華民國”與“臺灣地區”已經變調。根據多次修訂後的現行“中華民國憲法”,臺灣仍是一個地區,是非政治實體。但在臺灣的政治發展中,由于藍綠兩大陣營的政治路線不同,“中華民國”與臺灣的關系定位與未來發展方向出現新的變化。藍綠雙方在“中華民國”與臺灣的關系及定位上既有差異,也有趨同。藍營的定位是“中華民國在臺灣”,綠營的定位是“中華民國是臺灣”。“在”與“是”雖只有一字之差,卻差了很多,而且性質不同,前者的意義是臺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後者是“中華民國”與臺灣完全等同,有臺灣是國家之意。

   對今天的大陸來說,今天的“中華民國”,既不能承認,否則造成“兩個中國”;也不否認,否則國共將無法擱置爭議進行談判,兩岸關系也將無法向前發展。   

  一個“中華民國”,藍綠各自解讀   

  盡管今天的“中華民國”與過去的“中華民國”有很大不同,在國際社會已不被承認,但是在臺灣社會、尤其是泛藍民衆與中間選民對于“中華民國”仍然有強烈認同感,甚至有很深的“中華民國”情結;對國民黨來說,“中華民國”更具有凝聚泛藍社會力量的重要意義,因此國民黨堅決捍衛“中華民國”憲法,維護“中華民國”旗號。

   但在民進黨的壓迫下,國民黨逐漸改變對“中華民國憲法”的嚴格承諾與遵守。國民黨當局與官員竟然不斷宣稱“臺灣前途由臺灣2300萬人民決定”,這其實是嚴重的“違憲”言行。依“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國民”不只包括臺灣2300萬臺灣人民,還包括13億大陸人民,即臺灣不僅僅是屬于臺灣人民的,也是屬于大陸人民的,即屬于全體“中華民國”人民或全體中國人民的,臺灣前途當然應該由全體“‘中華民國國民’決定”,而不是“臺灣人民決定”。然而,國民黨的這種“違憲”言行反而成爲今天的正統與主流價值,而依法論述“臺灣前途由中華民國國民決定”(全中國人民決定)反而成爲攻擊的把柄。

   民進黨則是打著“中華民國”的旗號反“中華民國”。民進黨及綠營的政治目標是追求臺灣獨立,建立“臺灣共和國”或“臺灣國”。在這一政治目標實現以前,民進黨采取了一種特別安排的過渡辦法,在民進黨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中對臺灣與“中華民國”關系的定位是:“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臺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爲‘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即在民進黨的政治裏,“中華民國”是“臺灣國”的暫時借用名稱,在內涵上,民進黨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等同,即“中華民國是臺灣”。   

  不同語境與認知下的“臺灣”含義   

  大陸民衆一般都稱臺灣爲臺灣,就像稱廣東或上海一樣,它是一個地理名詞,不具特別意義。在今天大陸的官方文件與語言中,一般情況下也稱臺灣,很少再稱臺灣省。但在不同時空背景或不同場域,臺灣則有不同的稱謂。在大陸的中小學教科書中,臺灣仍舊是中國的一個省,即稱臺灣省。依憲法或行政區劃,也稱臺灣爲臺灣省。在大陸較正式的文件或文書中,若涉及兩岸問題,一般通常采用“臺灣地區”稱謂。在國際社會中,大陸對臺灣則有不同的稱謂。上述已談到,在奧運會等體育活動及世衛組織中,大陸普遍稱臺灣爲“中華臺北”,在一些特定國際組織如亞洲開發銀行則稱“中國臺灣”。

   不論如何稱謂臺灣,在大陸的定義與認知中,臺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在島內與國際社會,臺灣已成爲一個各自解讀並賦予不同含義的名稱。在美國人的認知中,臺灣是遠東地區一艘永不沈沒的航空母艦,是美國要全力保護的對象,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最重要戰略籌碼。在日本的認知中,臺灣曾是日本的殖民地,現在是日本的友好“鄰邦”。

   在臺灣內部,“臺灣”則更呈現出不同的認知與意義。在國民黨的認知中,臺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但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臺灣不是一個國家,只是與“中華民國”常常交替互爲使用,讓“中華民國在臺灣”逐漸變爲“中華民國臺灣”。在民進黨的認知中,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稱是“中華民國”,一旦條件成熟就會放棄“中華民國”,建立“臺灣共和國”。

   在臺灣老百姓的認知中,臺灣與“中華民國”已沒有太大差別,臺灣人普遍認爲臺灣是一個國家,常常脫口而出“我國”,顯然這裏是指臺灣,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中華民國”。甚至臺灣還被逐漸賦予了“祖國”的稱謂。臺灣媒體在報道臺灣體育選手在國際比賽中獲得好成績時,常常稱爲“爲祖國爭光”。可見,今天的臺灣不只是一個簡單普通的地理名詞,而是一個在不同語境與認知下具有不同政治含義的稱謂。

http://www.hao1111.cn/plus/view.php?aid=29807

 

什麼是台灣精神? 2007-1-14 李永明(逢甲大學航太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東吳大學哲學系葉海煙教授,在二○○六年一月出版了《台灣人的精神》,從歷史、文化、哲學、象徵、新思維等層面,分別探討台灣人的精神,以番薯、百合、水牛、鯨魚象徵台灣精神,並舉出從陳永華到鄭南榕等十六位具「台灣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可是本書並沒有得到台灣廣大民眾的回響,除了兩位教授寫作風格不同之外,筆者不禁要問,是台灣人不重視台灣精神,還是台灣人根本沒有台灣精神?

 一位畫家朋友觀察力敏銳,他說台灣民眾在精神上還是「間接受格」,因為長久以來被殖民,慢慢養成被殖民心態而不自知,甚至甘之如飴,筆者心有戚戚焉。

 台灣民眾內心深處不認為自己可以是主人,是主格,也不敢宣稱自己是主人,因此也就沒有所謂的「台灣精神」。所以筆者認為,針對台灣現況,台灣精神應該包含:

 獨立自主的精神:有獨立自主的人格,才能建構台灣精神。

 不屈服的氣魄:面對中國「反分裂國家法」與八百顆飛彈的威脅,台灣人不該貪生怕死,屈服於中國霸權之下。

 包容的精神:不同的意見應相互包容,不同的族群應攜手合作,親朋好友間不同的政治取向,就像不同的宗教信仰一樣,應互相理解與尊重。

 同情並照顧弱者,不以大欺小:企業家不應「債留台灣,錢進中國」,不顧求助無門的員工;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政府與企業家應加強投資台灣,照顧廣大的勞工與農民;強勢的媒體應善盡社會責任,關懷弱勢族群;台灣民眾應不齒任何以大欺小的事件。

 誠實與正義:待人誠懇,做事誠敬,為官清廉,人人具普遍性正義感。

 秩序與美感:守法有秩序,行住坐臥、言談舉止間皆具美感。

 盼能拋磚引玉,為我們台灣《國家的品格》作一個探討與註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an/14/today-o1.htm

 

臺灣人的性格─以歷史文獻比較途徑為例 by廖立偉

 

摘要:

根據本文從不同時空與視角的歷史文獻中,整理發現台灣人性格存在若干的共性與殊性,其可再歸類如以下四項:

 1. 移民原鄉的複製:即好鬥、逐利(功利)、迷信的特質。

 2. 不同族群的特殊性格,分別提及南島語族、閩南、粵東客家、以及島嶼制約的不同特質。

 3. 族群交融下的共通性格:打拼、務實、急功近利;俗尚拼貼;唯新是鶩不易持久,大眾有一窩蜂盲從的特質。

 4. 特殊政經環境下的扭曲:因過往歷史中的被出賣經驗、戰後國際政治操作的挫敗感,以及島內不同族群成長記憶的隔閡,造成台灣民眾產生某種價值認同的錯亂,容易出現如欠缺自信、不安、悲情意識等消極情緒的集體性格。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378

 

台灣人論 (徐宗懋 時報 1993)

 

  內容簡介

   台灣歷史上曾歷經數次的改朝換代巨變,本土抗爭者最後都失敗,留下屈辱的記憶,形成台灣族群的悲情意識。然而這又使族群在生存的本能上,培養出察言觀色的現實感及「西瓜倚大邊」的政治騎牆性格。這兩者本質上似乎矛盾,其實是共存的。本書是第一個有系統分析台灣族群性格的嘗試。

 

臺灣人心理太陰暗了

 

  臺灣人心理怎麽陰暗成這個樣子了?自己在媒體在電視、網絡、報紙 上對祖國大陸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也就算了,還要找外國人在電視節目中對祖國大陸指指點點  

   沒辦法 臺灣就是喜歡當老大,華人圈文化的老大,事實給你們指導

   臺灣當老大?嘴炮界老大?獸父界老大?詐騙界老大?還是犯賤界老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148758.shtml

 

台灣人的醜陋面 (李喬 前衛 1996 )

 

目錄

第一章 自甘做長不大的孤兒

第二章 欠缺宗教情操,信奉「賄賂一貫教」

第三章 台灣人太多「雞棲王」

第四章 有腦無漿健忘症,悲劇布偶死生由人

第五章 輕輕采采,不求精緻

第六章 殘酷自私,不具現人德性

 第七章 行業道德淪喪,欠缺可大可久的胸襟眼光

 第八章 自大的福佬人,自卑的客家人,自棄的原住民

第九章 結論:創造尊重生命的「台灣新文化」

 

 醜陋的台灣人 by華敏2007-08-10臺灣公論報

 

 聽到有人喊出「醜陋的台灣人」一詞,心中真有無比的沉痛。

  美國作家李德拉及尤珍、柏里兩人,曾經寫了一本巨著「醜陋的美國人」,引發全美震撼。美國國務院甚至拿來作為行動參考。名作家柏楊,很用心的看了5遍〈其實也不過隨便翻翻〉,就得到了靈感。於是信手拈來,扵1992年寫下了「醜陋的中國人」一書,同樣的震撼華人世界。

  柏楊痛批中國文化爲一「醬缸」。「夫醬缸者,腐蝕力和凝固力極強的混沌社會也,也就是一個被奴才統治,畸形道德,個體人生觀和勢利眼主義,長期砍喪,使人類特有的靈性僵化和泯滅的渾沌社會。」其具體表現出來的則有:「對權勢崇拜狂」、「牢不可破的自私」、「文字欺詐」、「對僵屍的迷戀」、「不合作」、「淡漠冷酷猜忌殘忍」、「虛驕恍惚」等,而中國人身陷其中,無法自拔。國人唯有跳出舊思維,才有創新,革新的可能。

   柏楊首撰醜陋的中國人

  因此,柏楊希望推動基本人權上的平等觀念,化暴力為祥和。他建議取消籍貫,分食,以及「不再託人帶東西」,以培養國人開闊胸襟和設身處地替別人想一想的教養。他提倡「直呼其名」,以消除人際間的勢利和隔膜,遵守交通規則以增強法治觀念,改造婚禮、喪禮、餐桌上的虛偽禮節,以使中國成為真正禮儀之邦,並自立,自強,以改善中國人在外國人眼中的形象。

  柏楊指出的中國人的醜陋面,大抵上與滿清末年吳趼人所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劉顎的「老殘遊記」,以及曾孟樸的「孽海花」其中所描述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痛批社會黑暗面,與官場醜陋面,而又流露出對國家民族的真性情。

   李喬掀開醜陋的台灣人

  台灣人當然亦有其醜陋面,只是於今為烈。1930年,日本學者山根永藏,就寫了一本「台灣民族性百談」,對台灣人的個性述說得暢快淋漓,被日本人視為經典之作。書中當然也痛批台灣人的醜陋面。

  台灣人有勤勞、節儉、直樸、務實、奮鬥向上的性格,也有柏楊所說的「醜陋的中國人」的特質。這是因為文化交互影響的緣故,有一部分也是因為自我基因的關係。

  美國時代雜誌今年一月份,在回顧2006年的專題中,列出全球十大醜聞,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及其家人因涉及貪瀆弊案而入榜,位居第五名。

  台灣目前已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有河洛人,客家人,大陸人,原住民,外勞等,本應彼此尊重寬容,發展新文化,開創新機運,共存共榮。而那些醜陋的台灣人,現在表現出來的,則以「挑起族群對立」、「殺人搶劫」、「倫理斲喪」──〈如子弒父、父淫女〉、「貪污橫行」,「不問是非的硬柪」、「厚顏無恥」等最為嚴重。有識之士眼看著台灣向下沉倫而無能為力,那真是「生為台灣人的悲哀」了!

 http://www.wretch.cc/blog/ppnews/14224728

 

台灣學入門 (五南 2011)

 

  本書以「臺灣研究」的總體架構與主要論域為主要內容,目標旨在引導學生研習「臺灣研究」所已獲致的重要學術成果,以進一步了解「臺灣研究」之為「臺灣學」的核心意涵,並由此建構個人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塊土地,以及由全體臺灣人所開創的文化業績與生活世界的基本認知,而進一步形塑出對「臺灣學」的正確評價,以及嶄新的臺灣學研究進路與論述模式,以確立新世代的臺灣意識與臺灣認同。

   由多位屬於不同院系所的老師一起開授的課程。作為基督教特色的大學,長榮大學透過校園的藝術營造,將基督教信仰的價值轉化為教育的理念與行動,透過課程教導,身體力行以及潛移默化來完成基督教辦學的宏願。

   目錄

 一、莊萬壽:台灣學緒論

 二、鄭瑞明:台灣的歷史

 三、鄭邦鎮:台灣的文學

 四、黃伯和:台灣的宗教

 五、卓春英:台灣的社會

 六、洪慶宜:台灣的環境

 七、陳錦生:台灣的生態

 八、吳麗珍:台灣的醫療護理

 九、李憲榮:台灣的司法

 十、廖勝雄:台灣的國際關係

 十一、葉海煙:台灣意識與台灣精神的哲學詮釋

 

詳參【圖博館】:稱謂政治學 台灣係啥米碗糕 各表一中 《台灣論》  中華民國很敏感 獨派的道德觀 如此的台灣人 中國人與日本人》 中國人與美國人》 中國人的性格》

   

台長: 阿楨
人氣(8,087) | 回應(22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擺脫族群幽靈了?
此分類上一篇:如此的台灣人

顯示全部229則回應

圖博館
蔡就職周年滿意度30% 輸馬52%扁45%
蔡執政週年不敢慶祝 取消媒體茶敘 希望低調度過
執政週年滿意度沒進步 總統:因人民沒耐性人民沒耐性? 空心菜在2008年馬英九百日執政時就發起群眾上街抗議了,到現在在野黨發動的大型抗議有幾個? 自己失政失德,倒怨起老百姓來了? 老百姓對民進黨的執政夠寬容了。假改革之名, 實行專政, 倒行逆施, 水深火熱, 民怨沸騰!
蔡:不為民調,我是為台灣做事(回應:民進亂黨執政,島民s才知道...原來民調≠民意! 政客s口口聲聲施政以民意為依歸,原來又是再耍詐,島民又被騙了!油腔滑調,果然是空心無能獨裁政府 )
綠執政周年 蔡神隱 扁神氣活現凱達格蘭基金會 中監全程蒐證:情節嚴重將撤扁保外就醫(回應:可預見,中監結論是:還有教化的可能,所以,沒事啦! )
 蔡英文 錯在選前過度承諾 選後態度傲慢
 民進黨昨是今非 昨非今是 伊於胡底?
 不滿砍7天假 學生佔領民進黨中央 要蔡英文踹共
 蘇嘉全譴責學生 藍批:選前當寶、選後當草
 曾並肩的同伴…學生團體:民進黨「把我們當工具」(回應:這些學生跟社運人士們,你們太抬舉自己了,你們這群人在民進爛黨眼裡,最多只是被當衛生紙(棉),用完即丟....)
 防止勞團闖入阻一例一休?優勢警力11.1進駐立院警戒至八日(回應:給這位詐騙集團首腦顏色瞧瞧,要有太陽花的規模,她才知錯,前些日子小貓兩三隻,她才不放在眼裡,也瞧不起!)
 蔡:在野的同伴 現處在不同立場 (回應:黑心蔡民進金光黨, 台灣最大詐騙集團, 豢養的時代垃圾渣及圓仔花大軍, 都死到哪去?)
 蔡英文2016.10.13滿意度死亡交叉 滿意37.6%、46.4%不滿意
 救民調 蔡政府月砸4500萬(回應:病急亂投醫,不會有好結果的! )
 補強「政治能力」 四部會2017.2.4走馬換將(回應:政治任命政治酬庸)
 林濁水:蔡政府事事不講清楚的執政心態不變 撤換閣員難救民意雪崩!(回應:本來就靠欺騙上台,換什麼閣員都沒用。)
 3女同住官邸惹議 曹啟鴻遭火速撤換
 超羨慕!分租農委會主委官舍 每月只要2920元
 曹太太:百分之百相信他(回應:男女都"真假仙"! )
 TVBS民調馬英九聲望33%高於蔡英文29% 還了馬公道 李登輝慘吊車尾
 昔提拔今重批 李登輝2016.1.16批小英沒決斷力和勇氣;外交的新南向政策空洞;兩岸「維持現況」的主張背離民心,他認為蔡英文的支持度還會繼續下探。
 教改失敗誰之過? 李遠哲怪李登輝(回應:狗咬狗一嘴毛,再把责任推給过世的吳京。此双李,乃台湾二大害! )
2017-09-03 12:17:01
圖博館
蔡總統一兆元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 2018地方選舉前哨戰(回應: 白爛...以前瘋著蓋蚊子機場、蚊子館,現在又開始瘋著蓋軌道... 高雄捷運空蕩蕩,賠得還不夠?撒錢綁樁而已,哪裏前瞻了?不花錢騙台灣蠢豬就救不了2018 囉! )
 前交通部長毛治國:輕軌遍地開花 只是後來的災難而已
 淡大運輸管理系副教授羅孝賢:軌道遍地開花變錢坑(回應:忘了阿扁的機場熱嗎?)
 速審前瞻4.26又見1分瑩世界鬧劇 太陽花裝死 (回應:選民越來越精明,分錢救不了選舉,可悲的是,除了這招,蔡也不會別的了 國債5.6兆飆新高 每人背債24萬)
 立法院5.3重審前瞻草案 國民黨強力杯葛
 不曾惡意杯葛議事?蔡遭酸把人民當智障
高鐵難自償 前瞻還要跳坑
蘇花公路5.28坍方 交通部長賀陳旦遭批神隱6.3終於來勘災 花東要求蘇花國道列入前瞻
蔡英文要首長下鄉推前瞻 林濁水:部長比立委不受信任
民喊「要抗洪不要前瞻軌道」 台南市長賴清德:力挺前瞻
勘災遭里長、災戶開砲 行政院長林全:前瞻要重新檢討
前瞻計畫能讓台灣不缺水、不淹水嗎?
水利署:重新檢討水系治理方案
前瞻防淹水採「縣市競爭」 李鴻源:治水不是競爭是專業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再度轟李鴻源「又說幹話了」(回應:兩專家「腥腥相惜」。)
前瞻計畫 國民黨團:應重下水道與防洪
豪大雨水災 柯文哲:可亡羊補牢
豪雨成災作秀神隱 侯漢廷:政府不是養豬場 網友:政府怎麼能跟豬比,太失言了!豬可以讓人民肚子飽,政府可讓人民肚子餓。(回應:詐騙集團:當初競選就送小豬啊,不就暗示你們了嗎?)
桃園機場捷運三個月已虧損17億?網友:蔡還要建前瞻?
前瞻民間版跨黨派連署由藍營提案
朝野甲動、文攻武鬥 前瞻下周再戰
前瞻繳械 留國民黨何用
硬過前瞻 郝明義:林全把人民當白痴嗎?(回應:這就是你們白癡用選票選出來的政黨!郝也反核,蔡啟動核機組又新建火力發電廠,造成空污嚴重,怎麼沒看到你出來罵罵呢?)
吳敦義:民進黨硬推前瞻 國民黨會強力制衡?(回應:吳當選黨主席,錢沾馬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