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白求恩?

关注者
447
被浏览
1,375,595

90 个回答

白求恩大夫在延安时,发现不少伤员只是大腿小腿受伤,但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最终成了残疾;同时得知八路军医疗技术极差,很多医护人员没有进行过基本的医护训练。于是他立即请求,组织战地医疗队,争取让百分之七十五的重伤员恢复健康。

对于这个请求,很多人都不同意,认为他年纪太大、战地条件太艰苦,应该需要照顾。听到这些,白求恩大夫怒冲冲将一把椅子扔出窗外,说道:“我不是为了生活享受而来的!什么咖啡、烤嫩牛肉、冰淇淋、软绵绵的钢丝床,这些东西我早有了!为了实现我的理想,都抛弃了!需要照顾的是伤员,不是我自己!”最终大家同意白求恩大大夫的要求。

临行那天,白求恩大夫对送行的同志说:“医生在后方等待伤员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医生的工作岗位是在前线上!”

在晋察冀战斗的日子里,白求恩大夫从不把自己当作外国人,他喜欢人家叫他“八路”,自己也喜欢把战士叫作“我的孩子”。他把对自己的特殊照顾看作是对他不尊重,发给他的零用钱比别人多,他就要严厉抗议。他到晋察冀半年多,就把医疗卫生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他创办了模范医院,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守则。他每天工作十八小时,平均一天做七八个手术,大小事情都亲手干。编教材,订计划。他根本不计较日常生活上的困难。这里没有收音机,没有沙发椅,没有洗澡盆,没有娱乐,没有报纸,由于语言不通,甚至也找不到人谈心。有的只是爬山涉水,弹雨枪林。但他不以苦,反以为乐。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最珍贵的宝物——“共产主义圣徒一般的同志”。他觉得同这些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是他毕生最大的幸福。

但白求恩大夫并不是一个老好人,他为伤员端屎端尿,和颜悦色;但是一看到办事拖拉,优柔寡断,敷衍了事的现象,他就要大发雷霆。特别是看到对伤员不负责任的现象,他更不能容忍。有一次,一个医生用手术刀削梨吃,他愤怒地把医生推出屋,禁止他做手术。有个医生没有给伤员上夹板,还挨过一巴掌。不少人因此抱怨他“脾气大”。他常说:“医生要有狮子的勇敢,慈母的心肠。”他对伤员是慈母,对那些不把伤员放在心上的人,他就是一头暴怒的狮子!

但白求恩大夫依然意识到:部队里很多医务人员还是文盲,不掌握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暴跳如雷,或一走了之,而是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所以他又写信,提议举办医学校、培养卫生干部,并编写了教学材料,制订了建校的组织方法和教学分科方案,甚至作息时间、课程表等各种教学表册。在他的倡议和支持下,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正式成立。

看看白求恩死后待遇就知道了。

1953年3月的一天,为了将白求恩的灵柩迁往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河北唐县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位于县军城南关的晋察冀烈士陵园,决定执行起灵。当白求恩的棺木被起出后,人们发现尽管已过去了14年,但依旧保存完好,同棺木一起运往石家庄的,还有当年为防止侵华日军破坏故而被唐县人民就地掩埋保护的白求恩汉白玉雕像。同月17日,唐县人民政府在城南路口举行了庄严而又隆重的送别仪式,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体肃立在道路两旁,向白求恩致以最高的敬意,用实际行动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纪念白求恩》党课。

白求恩生命最后的日子

如果没有意外,白求恩原定于在1940年初回国一趟,一方面向加拿大共产党汇报工作,另一方面则向加拿大主流社会宣传八路军的抗日事迹,并为八路军募款和筹集医疗物资,为此晋察冀军区还专门为白求恩举办欢送会。但就在1939年10月下旬,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根据地发动了所谓冬季“大扫荡”,白求恩主动提出推迟回国计划,与中国抗日军民站在一起。

和往常一样,白求恩还是冲在最前线,冒着炮火为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做手术,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当他在给其中一位战士开刀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刺破,造成破伤风感染。但从11月1日到11月8日,白求恩不顾自身的安危,继续抢救伤员,为伤员的生命争取时间。终于在11月10日,白求恩发高烧至40℃,受伤手指感染加重出现肿胀,左臂也发生了转移性囊肿,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自己的生命就这样进入了倒计时。

聂荣臻司令员闻讯后,急令军区卫生部派最好的医生携带药品和手术器械赶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安全地把白求恩转移到后方,全力抢救白求恩的生命。但是白求恩的病情仍然急剧恶化,11月11日留下了遗书,在遗书中,白求恩表示“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并将自己的随身财物分给了八路军的同志们,同时还不忘加拿大共产党,希望“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而多伦多威灵顿街十号为当年蒂姆·布克的一处办公室所在地,现在原建筑还在,只是成为了商铺。

白求恩临终前依旧惦记着八路军抗日军民,他嘱咐道“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村民邸俊星家牺牲,终年49岁。

白求恩追悼大会与《纪念白求恩》出炉

白求恩牺牲后,八路军交通站于第一时间派来担架,将被褥铺好,把一件绿大衣盖在白求恩的遗体上,然后转移至于家寨,由聂荣臻亲自挑选当地最好的柏木棺材,为白求恩人殓。11月17日,白求恩下葬唐县于家寨村南面狼山沟,距离山脚下废碾盘十步处,为了防止日军扫荡破坏,这一初葬地没有留下地面痕迹。

11月23日,中共中央正式致电加拿大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白求恩医师突于本年11月12日,因施行手术不慎,致中毒死于晋察冀边区,这是我们一个重大的损失。”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白求恩大夫大会,由陕甘宁边区政府送挽联:“万里跋涉、树立国际和平,堪称共产党员模范;一腔热血、壮我抗战阵垒,应作医届北斗泰山。”

二十天后,毛主席写下了千古名篇《纪念白求恩》,高度评价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墓第一次迁葬经过

在《纪念白求恩》文章发表后,1940年1月5日,晋察冀根据地在唐县军城南关古阅兵场再次举行了有万人参加的白求恩大夫追悼大会暨白求恩墓迁葬仪式,由聂荣臻亲自朗读悼词,称赞白求恩“以天赋之英才,造医学之极峰,抱高尚远大之理想,献身革命,高爵不足羁其鸿志,厚禄不足系其雄心,”同时聂荣臻还宣布,为了纪念白求恩,特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改名为白求恩学校,其附属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医院。

追悼大会结束后,白求恩灵柩被安葬至军城南关古阅兵场西北角的一个高坡上,是为白求恩墓第一次迁葬经过。

白求恩墓第二次迁葬暨陵园的雏形建成

在粉碎了侵华日军“大扫荡”后,晋察冀军区决定正式为白求恩修建陵园,即今天的晋察冀烈士陵园雏形。为了筹备建材急需的水泥,军区通过各种关系和地下交通站,重重穿越侵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线,从山西太原用白面一斤对一斤换来珍贵的一袋袋水泥。

而陵园的选址就在唐县军城南关古阅兵场周围的平地,这里依山傍水,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最终落成的陵园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地下为砖券墓室,地面为五星图案雕塑,五星正中则为墓基,上刻有一地球模型。这当中的寓意为五星代表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必胜,地球模型象征着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永存。

为了让白求恩能长眠在中华大地上,迁葬过程中八路军的战士们格外小心,生怕惊扰到白求恩,最后安葬棺木更照顾到了西方人的高个子,采取头朝西脚朝东的方式放到砖券墓室里,然后用水泥封闭严实。

1940年6月,白求恩陵园终于竣工,由舒同书写“白求恩之墓”和“永远不灭的光辉”几个大字,此外军区还决定在墓前树立白求恩全身汉白玉雕像一尊,由出身雕刻世家的刘庭芳负责设计。而刘庭芳以白求恩生前留下的照片为依据,经历了十几个日夜加班加点,终于将雕像设计完成。1941年侵华日军竟两次对陵园进行轰炸,当地军民为保护雕像,提前将其秘密埋藏在周围靠近唐县北侧的城墙下,从而保障了雕像的安全。

白求恩墓第三次迁葬:忠魂永眠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白求恩墓最后一次迁葬就是本文前言提到的1953年3月那一次,当时在迁葬时为了避免白求恩棺木受到破坏,工作人员是从墓基西侧挖开墓道和砖砌的墓室,用一根大绳把白求恩的棺木拉出来。由于白求恩遗体个子高,所用的棺木也大,外加是柏木制成,特别沉,是由20多个年轻一齐动手才抬到车上,用大绳拢紧。后来又担心路上过于晃动,就在棺木两边用鹅卵石稳好。

同年3月17日,白求恩灵柩通过火车运往石家庄,抵达永久的归宿-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而这座白求恩墓位于陵园喷水池西侧呈圆形的空地旁,中间建有灵台,上面竖立着一个十字架,充分考虑到西方传统和白求恩家庭背景。墓碑则坐西朝东,为汉白玉制成,碑上用中英文刻着白求恩的名字和简要生平。

加拿大共产党对白求恩的纪念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于1935年入党,来华前一直和他的党内同志一起,力促实现全民免费医疗。而加拿大第一份省级全民医疗保险立法动议是受到白求恩的启发,由加拿大共产党省议员詹姆斯·利特里克在曼尼托巴省议会提出,虽然该动议被否决,但反映了当时加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在1936年魁北克省议会选举之前,由白求恩领军的蒙特利尔人民健康保障小组为建立社会化省级医疗系统准备了一套详细的建议,并在投票前夕发布了一份宣言。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白求恩帮助制定了蒙特利尔市失业救济者医疗保健计划。此外与社会化医疗系统相关的许多后勤和行政细节都已制定,这些细节为多年后在加拿大正式引入全民公共医疗提供了参考。

四十年代中期,在加拿大全国实行公立医疗的第一份立法提案是由白求恩的朋友,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加拿大共产党1943-1959年合法身份)国会议员弗雷德·罗斯在国会提出,不过当年遭到否决。

加拿大共产党没有忘记白求恩,1957年蒂姆·布克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在该党前国会议员多丽丝•尼尔森的陪同下,代表团一行奔赴石家庄,为白求恩扫墓。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多丽丝•尼尔森还帮助过白求恩采购医疗器械,以便支援抗战和八路军。这也是她第一次了解中国,从此积极参加和平运动,呼吁加拿大不要向日本出口能源和武器,不能充当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1940年多丽丝·尼尔森当选加拿大乃至北美第一位共产党国会议员,1957年前往北京外国语学院支教,用实际行动践行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直到1980年在北京去世。

另外在1991年以前,多伦多塞西尔街24号不仅是以白求恩命名的会议中心,一层大厅更矗立有白求恩塑像,同时也是加拿大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部所在地。可惜这座会议中心在九十年代初因加共内斗被贱卖,现在早已易主。

正像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最后写道的那样,我们之所以缅怀白求恩,就是要学习他的那种精神,即“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本文参考资料:《加拿大共产党:1921-1976》,《蒂姆·布克传》,《纪念白求恩》,《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河北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