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旅行「洗大左」? 慎防三大旅行費用陷阱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40419

海外旅行「洗大左」? 慎防三大旅行費用陷阱

博客

撰文: 陳佩芬

發布時間: 2024/04/19 08:00

分享:

分享:

海外旅行「洗大左」? 慎防三大旅行費用陷阱

今年連續4天的復活節假期,根據入境處的數據[1],加上假期前一天,累計超過200萬人次港人出境。隨著假期結束,不少市民在查閱銀行賬戶和信用卡月結單時,赫然發現他們旅行的開支遠超原先的預算。

港人平均每次旅行開支高達8萬元

香港市民熱衷於旅遊。最近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不同資產規模的港人平均每年願意花費31.9萬至87.3萬港元用於旅遊,而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每次旅行的開支也平均在2.5萬至8萬多港元之間,可見港人旅遊消費意欲甚為強烈。

現今社會​​提倡Work Hard Play Hard,旅遊時偶爾「洗大左」,享受愉快的旅行體驗乃人之常情。然而,額外的海外支付費用,卻是應避免Work Hard Pay Hard。Wise注意到許多市民在海外提款和支付時,往往忽略了其中可能產生的額外費用。為免提高旅行的成本,我們應留意三大旅遊常見的費用的陷阱:

  • 陷阱一:兌換或提取外幣現金

雖然電子支付普及,旅客仍需準備少量外幣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特別是當遇到不接受電子支付的商戶時。

在香港,除了在找換店兌換外幣,部分銀行亦在ATM提供提取外幣現金的服務,涵蓋日圓、美元、英鎊、泰銖等熱門幣種。可是,許多銀行和找換店宣稱免收手續費,但實際上卻通過不透明手法,在市場匯率中間價以上加收匯率溢價,不知不覺間向客戶收取額外費用。

市民可以使用Google或Wise的貨幣轉換器查看匯率中間價,以比較銀行及找換店的「真正費用」。

旅客也可透過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ATM,直接從香港的港元賬戶提取當地貨幣。這方法雖然便利,但在海外提取現金會被香港和當地銀行收取提款手續費,以及前述的不透明匯率問題。

Wise 在去年對全球200多個市場進行的調查顯示,海外提取現金費用由0.01%至高達12.21%不等。以港人熱門的旅遊目的地[2]而言,南韓的海外提款手續費最高,為2.51%,其次是泰國的2.42%,而日本(0.64%)和台灣(0.59%)的費用則相對較低。我們正在更新全球的海外提款手續費的數據,以幫助市民追蹤海外提款的費用。

  • 陷阱二:信用卡海外簽賬額外費用

香港市民平均每人持有2.6張信用卡[3]。香港市民熱衷於比較哪張信用卡在外幣簽賬時能獲得較多飛行里數、積分或現金回贈,但卻經常忽略發卡銀行和機構所收取的隱藏費用。

隱藏費用之一是外幣交易手續費,根據發卡銀行和機構(如Visa、MasterCard、美國運通等)的不同,這一費用通常介於1.95-2%。舉例來說,如果你在日本使用美國運通信用卡(外幣交易手續費為2%)支付一頓價值20,000日元的晚餐,美國運通將收取大約21港元的外幣交易手續費(以每100日元兌5.2港元計算)。雖然2%聽起來不多,但這些費用累積起來卻相當可觀。若按上文港人平均每次旅遊開支在2.5萬至8萬港元計算,則每次出遊可能需要支付額外的500至1,600港元的外幣交易手續費。即使信用卡提供較高豐厚的海外簽賬回贈,但正如俗話所說「羊毛出在羊身上」,市民在使用前應仔細考慮這些額外費用。

除了外幣交易手續費外,信用卡在外幣兌換時所涉及的匯差也不應被忽視。信用卡公司經常採取不透明的匯率計算方式,而消費者只能在收到信用卡月結單時,無奈地接受這筆「額外開支」。由於聯繫匯率制度的關係,美元與港元的匯率相對穩定,若遇上日圓等較為波動的外幣,費用則如同「海鮮價」,難以預測。

  • 陷阱三:動態貨幣轉換

近年來,在海外簽賬或網上外幣簽賬時,不少商戶會提供以港元或是外幣結算兩種選擇。不少消費者傾向選擇以港元結算,因為能夠即時知道匯率和所需支付的確切港元金額,而且看起來似乎能避免前文提到的外幣兌換費。

可是,這種「動態貨幣兌換」(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DCC)的服務往往包含更高的匯率溢價,較外幣交易手續費更不划算。消費者委員會指出,提供貨幣兌換的公司會收取3%或更高的手續費,部分甚至高達5%[4]。此外,發卡機構在DCC的匯率上還會額外收取多一重的「跨境港幣交易費」,通常為簽賬金額的1%。消委會計算出,使用DCC簽賬的整體手續費可能會佔到簽帳額的4至6%。在海外消費時,消委會建議消費者應盡量選用當地貨幣結算,以避免支付這些額外的手續費。

假設你在英國的餐廳消費100英鎊,而你選擇使用DCC港幣結算。如DCC的匯率溢價為3%(即比市場匯率中間價多收取3%),而發卡機構收取的跨境港幣交易費為1%,那麼你總共需要支付出額外4%的交易費用,相當於約40港元(依照1:9.93的匯率計算)。這相等於損失一杯咖啡的錢。在旅遊時,是選擇享用多一杯咖啡,還是支付更多信用卡費用,答案顯而易見。

了解額外費用 作更明智決策

旅行預算有限。與其無故支付更多手續費給金融機構,大多數香港市民寧願將每一分錢都用在獲得更難忘的旅行體驗上。

Wise相信,讓消費者了解自己所支付的財務費用,將有助於他們作出更明智的決策。而第一步是要讓消費者意識到這些費用如何在交易過程中悄無聲息地累積起來的。復活節旅行無謂承擔的額外費用已成過去,在忍痛繳付信用卡賬單的同時,我們應緊記下次旅遊時不要重蹈覆轍!

【關於作者】陳佩芬(Angel Chan)在Wise負責拓展香港及亞太區的業務。在加入Wise之前,她在多家國際銀行及金融監管機構推動科技創新和數碼轉型工作多年。

註:

[1] 每日出入境人次統計數字 - 按2024年3月28日至4月1日數據計算

[2] 【旅遊趨勢】調查:96%港人計劃未來一年外遊 日本蟬聯最熱門旅遊目的地

[3] 在市面流動的信用卡總數除以香港總人口以得出平均每人持有2.6張信用卡

[4] 「海外簽帳免手續費」並非全免 稍一不慎易被誤導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陳佩芬 Wise 亞太區業務拓展主管

欄名 : 付款智慧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