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燒不去的歷史——美荷樓】

位於石硤尾的美荷樓是石硤尾徙置區內唯一被保留的徙置大廈。國共內戰期間,大批難民從內地湧現,石硤尾木屋區成為了他們其中的一個居住地。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不幸發生大火,多達五萬人頓時流離失所。於是,在其後近十年期間,港英政府在災區原址建起以當時工務局局長包寧命名的兩層高建築——「包寧平房」。除此以外亦興建起七層高的徙置大廈。

每個單位容納五位成人,單位內並沒有水和電供應。若居民想用水電,則要到位於兩翼中央部份的廁所及淋浴間,或者是公共水龍頭。所有單位外均由被稱為「冷巷」的走廊所連接。這裡亦是家家戶戶納涼和小孩子玩耍的空間。當時,每戶的月租是10元,另外需額外加一元的水費。美荷樓原來並沒有名字,只是因其外型酷像英文字母「H」字而被稱為H座。直至1981年才正式被命名為美荷樓。

2010年,美荷樓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更被保留至今,活化成青年旅舍。當中有兩層更成為美荷樓生活館,展出不少關於昔日石硤尾徙置區的歷史,和居民的生活點滴。

留言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