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决定 12 月暂停加息,鲍威尔罕见表态「降息已开始进入视野」,这意味着什么?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2月13日,根据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 美联储决定12月仍放缓加息步伐,将联邦基金利率…
关注者
1,143
被浏览
2,392,272

350 个回答

第一,美联储定下的通胀目标是2%左右。理论上来说2%只是一个经验数字并非经过严格意义的论证。但是美联储这么多年都以此经验数字为准,因为这个数字经过几十年的维护已经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不遵守它,可能会引起更多恐慌。而3%跟2%通胀实际上相差不大,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美联储应该维持加息直到2%通胀目标达成。

那么今天在2%通胀目标尚未达成的情况下,降息并且高调宣布降息,这意味着什么呢?显然这意味着美国无法继续维持高利率环境。

这里一定有许多现实层面的压力,但压力是什么没人知道。明面上的是美债利息太高,失业率开始下降。非明面上的是啥就不知道了。

第二,美国七十年代有过类似今天的滞涨时代。许多状况都非常像。滞涨时代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美联储利率曲线

从72年到74年,美联储也是疯狂加息,一只加到快14%,然后快速降息。可是并不像后来08年一样,十几年低利率环境而是在76年开始再次进入加息通道。

这段历史特别有参考意义,因为今天的美国在各个方面都跟70年代类似。

1.输掉了对外战争

70年代是越战,如今是阿富汗战争和俄乌战争

2.超发的美元导致美元泛滥

70年代是跟苏联冷战,如今是跟中国对抗

3.美国在开始处于下风

实际上70年代苏联压了美国整整十年,而最近一次巴以问题的联合国大会投票直接投出了152比10的票数。可以说自联合国建立,我不记得任何议题上美国如此孤立。最近俄乌,巴以都是灰头土脸。

4.美国国内混乱

70年代有嬉皮士各地造反,如今民主党共和党全面撕裂。总统四年一换,每个总统还都要被弹劾。后面还可能会更乱。

当然,除了这些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比如

1.苏联给美国的压力主要是军事上的,70年代苏联军备超过了美国,也即是美苏如果开打美国会落入下风而今天军事上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而中国如今的挑战则更多是经济上的。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在经济上是不能松气的。

2.美国自身实力其实大大不如70年代。70年代的美国在国家实验室里能手搓出登月飞船,互联网,芯片等真正意义的高科技。而今天,美国国家实验室里乏善可陈,再登月计划一拖再拖。国际空间站眼看着就要退休,一个像样的计划都拿不出。5g,6g技术落后,芯片制造高阶芯片92%都在台湾,新能源基本上全面落后于中国。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还有优势,但是看趋势中国年年缩小差距。

3.美国变得更加自大,所以不再专注于解决自身问题而是习惯性要求它国解决美国问题。

70年代的美国依然很务实,无论是跟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还是支持封建制度的沙特,都是抛开了自己高调的价值宣传而采取的务实政策。实际上,美国能够走出70年代的滞涨跟这种务实的风格分不开。与中国建交稳住了美苏冷战的颓势,与沙特的合作稳住了美元的信用。没有这两手“政治不正确”的操作,美国完全不可能解套。

而今天,特朗普也好,拜登也罢,都没法放弃自己意识形态僵化的桎梏。相反,两个人都竭尽其能地把事情做绝不留余地。特朗普操弄的反华把中国彻底逼到了对立面,撕毁伊核协议把伊朗彻底逼反。拜登一上来就说沙特是贱民国家,结果导致沙特几乎跳反,挑动的俄乌战争和全面制裁又让俄美关系彻底破裂。可以说,美国两个总统亲手把能够帮助美国摆脱战略困境的选项一一排除。这些操作,让美国至少在十年里不可能通过对俄,伊,中任何一方的斡旋实现战略解套。

第三,解决通胀需要

1.廉价商品

2.廉价原料

3.高科技促进的生产力发展

对比70年代,

1.美国扶持日韩,获得廉价商品

2.美国用与沙特结盟,石油美元结算稳住了原料

3.为了冷战胜利投入海量经费的高科技已经接近成熟临近商业化的爆点上

而今天

1.最廉价的商品就是中国制造,任何其他国家都不能取代。因为中国不同于日韩,自身市场就很庞大,所以产业全,成本低。美国目前全力扶持印度,但是短期内看不到能让商品价格质量跟中国相提并论。前一段时间印度制造的苹果手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基本被全球消费者抵制。

2.原物料上,美国跟世界上的原物料大国关系都不太好。跟俄罗斯沙特伊朗基本上是死结,沙特甚至在尝试石油美元脱钩。巴西阿根廷南非以及非洲国家,美国处得也不怎么好。所以想要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给石油定价不太可能。

3.美国在60年代科研经费投入占到GDP的12% 所以才能研究出那么多真正意义上引领人类的高科技。但是今天这个数字才4%。相应的中国科研投入占到美国的70%。不过看仔细,中美物价水平和人力成本实际上相差5倍,也就是说中国科研是实际产能是美国的3倍左右。因此,指望美国再像八十年代一样搞出他国惊为天人,自惭形秽的高科技来解套通胀不太现实。

综上所述:

美国比70年代要差得多。

所以我大胆猜测,这波降息恐怕不会持续太久。通胀会随着降息大幅反弹,然后美联储又不得不进入下一个加息通道。而这次美国的滞涨会比一般人想象得更长。

这里必须指出一点

中国的地方债,美国的国债是中美头顶上的两朵乌云。中国今天地方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爆了,现在在艰难地化债。但是美国的国债还在以滚雪球之势上升。

我觉得,愿意解决问题跟总想明天再说之间的结果是会很不同的。

以美元的霸权,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借新还旧。也就是在未来十年左右,歌照唱,舞照跳。老百姓骂着高通胀,四年一换总统,日子还过得去。

但是,总会有这么一天,借新还旧的游戏会玩儿不下去。

鲍威尔的发言其实很多,不能光把宽松的信息放出,我们尽量只摘取鲍威尔相关的表示,而市场的预期和评论每个人解读不同,就不做参考:

1)委员会正在谨慎行事,不能明确排除目前加息的可能性。

2)利率水平已进入限制性领域,不过,如果条件适当的话,准备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决策者不希望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不过,鲍威尔自己认为明年加息的可能性很小。

3)委员会仍然致力于将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通胀虽然仍然很高,但已经显著缓解,我们对这一进展表示欢迎,但还需要看到更多。

4)什么时候开始放松现有的政策限制是合适的,这个问题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显然是全球都在讨论的一个主题,也是我们今天在会议上讨论的一个主题。

5)即使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美联储也愿意降息。且不会等到2%通胀率再降息,因为那将会太晚,会超过目标,政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影响到经济。

6)现在几乎没有理由认为经济会陷入衰退,但不能排除明年出现意外事件,这种可能性总是存在的,而若出现经济衰退将严重影响降息决策。

7)如果能在不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将通胀率降至2%,那就有资格称之为“经济软着陆”,但鲍威尔显然还没有准备好宣布这一胜利。

8)委员们不考虑政治事件……我们不能那样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只关注经济方面,从而决定货币政策。

9) 就业增长依然强劲,但考虑到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参与率,就业增长正在回落至更可持续的水平,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

下面是个人对原文的理解,加息概率很低,但不能明确排除明年的加息决策,通胀调控目标不变,但显著下降,未来的利率决策还要看更长时间,美联储的决策会在趋势平稳但还不到2%的情况下开始考虑降息,因为市场有滞后的响应,比如2022年3月加息,但高位出现在之后的6月之后。在没有太大的黑天鹅情况下,经济衰退概率较低,但不排除出现明显衰退而(大概率)提前进入降息周期。最重要的是,美联储不会因为政治周期而影响决策,劳动短缺已经得到缓解,未来的核心通胀将会下降。

按照这个逻辑,其实预期降息开启的时间,还是得看通胀和衰退的情况,政策是根据市场反馈来制定的,假设通胀反弹,则不排除加息的可能,如果通胀能连续维持在3%以下,甚至低于2.5%,那么大概会开启降息周期。根据过去加息周期内的利率决策,基本都是看通胀,失业率相对稳定,预期通胀走势就成了更关键的问题。那么通胀未来最大的考验是什么呢?

之前从数学上分析了这个问题,通胀回归3%是在今年6月份,意味着真正的低基数影响,也就是加息抑制通胀的真实效果,要在明年6月左右才能显现,可能对应的就是鲍威尔所说的“但还需要看到更多”,去年11月基数还在7.1%,3%的通胀大概还不能证明美国低牺牲的抑制了通胀,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软着陆,鲍威尔显然还没有准备好宣布这一胜利,真正的成色还得看明年6月,所以个人的观点是,在不出现严重衰退的情况下,美联储宽松周期开启也在明年6月以后,美国是很有经验参考的,1980年的3月份,就是因为短期看到通胀下降,衰退预期增加,就放开货币政策,从而导致后面付出了更高的代价更长的时间才把通胀压下来。

借用昨天的一个回答结论:“如果明年六月在持续高息下可以维持在3%以内的通胀,那么可以说本次加息周期基本就实现了美联储所承诺的抑制通胀,可以说是沃尔克之后再塑美联储的信用的一个事件”。如果真的能做到,只能说美国金融体系和经济真的韧性强,可以实现几乎低牺牲的完成抑制通胀,之后转向宽松货币政策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实际利率维持正的就可以。

最后第八条美联储不会因为政治事件而改变政策制定,这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常见,也就当时的沃尔克比较强力,可以硬扛两任政府,但通胀下来之后,便很快“被背刺”离开了美联储,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所以美联储是否能顶住明年的大选前习惯的给市场发糖果压力,其实并不确认。

所以一切还得看未来市场通胀走向(从数学角度就是6月以后的走向)和衰退情况,以及可能的政治因素走向,而仅从发言角度来看,显然美联储的发言比市场的“沸腾”要谨慎和理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