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教經費爭不過台大 大學出租館舍背後隱藏什問題?

勞保年金將調升「史上最多年份」退休金要多少才夠用?

下月電價恐出現1度8元? 陳建仁說明可能調整模式

美耳念珠菌病例增「驚人速度傳播」 台累積3例 1人重症住ICU

CDC提供的這張照片顯示培養皿中培養的「耳念珠菌」。 全美逾半的州已有病例。 (美聯社)
CDC提供的這張照片顯示培養皿中培養的「耳念珠菌」。 全美逾半的州已有病例。 (美聯社)

新冠疫情趨緩,但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近日發表研究,具有抗藥性及致命性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在疫情期間以「驚人速度」傳播,有近半數的患者會在感染90天內死亡,CDC更將耳念珠菌視為緊急公共衛生威脅。我國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台灣曾有3例耳念珠菌病例,其中2人輕症、1人重症,3例皆不屬於多重抗藥性,疾管署也將持續和醫院合作進行防治。

我國第一例耳念珠菌病例,為一名南部5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和天疱瘡而服用類固醇及抗生素治療,於2018年4月時,因皮膚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在門診採檢培養出耳念珠菌,無特殊抗藥性,在門診治療追蹤,屬於輕症。

第二例為南部60多歲男性,越南台商,有糖尿病、中風病史,2021年5月因意識混亂,診斷為敗血性腦病變,收治於當地醫院,7月轉診回到台灣,因有洗腎及中央靜脈導管等管路,住院3周後因發燒、血壓偏低,血液培養檢出耳念珠菌,因無特殊抗藥性,使用注射型抗黴菌藥物後培養轉陰性,病況改善轉出加護病房。

第三例為南部40多歲男性,本身有外耳道膽脂瘤病史,曾因復發多次手術,2022年2月因耳漏、耳鳴、聽損、頭暈1個月,就醫培養檢出耳念珠菌,因無特殊抗藥性,在門診治療追蹤,屬於輕症。

羅一鈞表示,耳念珠菌感染的危險因子大致與其他念珠菌相似,包括皮膚有傷口、黏膜破損者、具有多重慢性疾病者、住院患者、洗腎或使用侵入性靜脈管路(如氣管內管、鼻胃管)等,皆屬感染高風險群。耳念珠菌一般情況下,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即可,但若感染具有多重抗藥性菌株,藥物選擇上較受限,增加治療困難度,但台灣目前尚未發現多重抗藥菌株,與美國正在流行的多重抗藥性菌株不同。

美國CDC發表研究指出,耳念珠菌是一種真菌,依附在皮膚及衣物上,具有高度傳染性,通常會侵害免疫系統較弱的年長者,症狀包括發燒、畏寒等,短時間內病情就會加重,如果不幸擴散到血液或心臟等器官,可能直接死亡。據統計,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有三分之一在90天內病逝,但數據過少,難保證是耳念珠菌直接致死。

美國自2016年至2022年,已有2377人感染耳念珠菌,目前擴散美國華府及30個州,推估病例增加與新冠肺炎有關,耳念珠菌透過附著護理袍、手套及其他個人防護裝備傳播。CDC將耳念珠菌視為緊急公共衛生威脅,也警告耳念珠菌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患者 羅一鈞 美國

延伸閱讀

猴痘疫苗預約有BUG? 羅一鈞:轉檔異常 但一定打得到

本土病毒株BA.2.75仍稱王! XBB.1.5驗出本土第3例

羅一鈞:猴痘疫苗預約踴躍 7成來自雙北

單株抗體用不完 專家籲放寬適應症 羅一鈞:會提會議討論

相關新聞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影/玉山上午7時5分終於降雪 創設站80年最晚紀錄

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影響,水氣充沛,玉山終於降雪。中央氣象局說,玉山今天上午6時40分下了冰珠,接著上午7時5分降雪至7...

兒科消失中 給付加碼3億搶救

少子化直接衝擊台灣兒科醫師生態,醫學生不願投入兒科,連台大、成大兒科都找不到住院醫師,兒科大老感嘆「兒科已需要被送入急診...

民團反微罪不記點 今7縣市快閃抗議

行政院會日前拍板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列舉十項一千兩百元以下罰鍰微罪不開放檢舉、記點,引發路權團體、交通...

空品拉警報!西半部亮橘燈 高屏區紅色警戒

今天環境風場偏東風至東南風,西半部地區風速弱整體擴散條件不佳,汙染物累積,造成空氣品質不良,西半部亮橘燈,高屏地區更達紅...

好天氣剩周末!高溫飆30度 下周「斷崖式降溫」最冷時間點曝光

中央氣象署表示,明天各地仍有零星降雨,但白天氣溫持續回升,周六、周日各地都是多雲到晴天氣穩定,北部高溫可達26度,中南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