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映象:《林肯》Lincoln@閱讀 人生筆記|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05 01:11:16| 人氣13,623| 回應1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5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映象:《林肯》Lincoln

 
閱讀映象:《林肯》Lincoln
上映日期:2013-02-22
片  長:2時30分
導  演:《辛德勒名單》史蒂芬史匹柏
演  員:《以父之名》丹尼爾戴路易斯、《阿甘正傳》莎莉菲爾德、《MIB星際戰警》湯米李瓊斯、《戀夏500日》喬瑟夫戈登拉維特
★金獎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年度史詩鉅作!
★好萊塢影帝影后一流組合,北美上映票房長紅,全球好評一路燃燒!
★金球獎 7項大獎提名
★2013年奧斯卡獎 12項大獎提名!

改編自普立茲獎得主高德溫2005年出版的林肯傳記《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電影編劇庫席那(Tony Kushner)很了不起,他孜孜不倦地閱讀了大量的材料,研究美國第十六屆總統的生平,然後交集林肯在世最後四個月的事迹。林肯生平最突顯的成就,就是致力解放黑奴,特別是在1865年1月,國家眾議院屢經辯論波折,終於通過了美國《憲法.第十三條修訂案》。
 
林肯一方面宅心仁厚,一方面洞悉別人的短處。
他雇了三個平民,負責遊說的工作。這三個人物,有些像京劇里的小花臉,其中尤以比爾波(W. N. Bilbo,James Spader 飾)最是滑稽。三個角色費盡心機,使出渾身解數,威脅利誘兼施,影響民主黨里的跛腳鴨倒戈,投共和黨一票。那些民主黨眾議員,正擔心任期快結束,馬上會餓肚皮了。遊說小組或曉以大義,或應許將來送張飯票,或換鈔票買通。
 
現今美國政壇的兩極化,可說與當年不相上下。
只是林肯時期的辯論,至少在電影里比較君子——某名民代站起來發言,另一邊會喝倒彩,發噓聲,可是不會中途打斷別人的言論,阻止對方的思路。林肯眾所周知是個辯論高手,他曾活用〈獨立宣言〉來鞏固黑人的權利。眾議院里支持他的盟友,基本上觀念一致。不過以今日標準批判,十九世紀的政客頑固透了-—男女平等當笑話講;已還原自由的黑人,只能在閣樓旁聽。許多女人還有黑人熱切地坐席,等待出頭天。

昭然若揭,正反兩邊的歧見極大,反方皆不談專門利己,奴隸的經濟效益,反而煞有介事地挑戰“即使人人平等,你怎麼能說上帝造的黑人,跟白人男子一樣聰明?”聽得人刺耳難受。如果那時一些民主黨代表不倒向正方,不知十三修正案何時才得通過?幸虧林肯事先各個擊破,贊成派才能折衝樽俎。議會裡那些反對派的“叛徒”,不但震驚了自己人,事後還加入激進的另一邊,慶功同唱凱歌。

正式投票的一刻,反對派突然耍心機,抗議林肯正跟南方派來的代表密談,他們打算延期舉行表決。這招對有幾分把握的共和黨誠然不利,沒想到林肯不認帳,簽字否決了他們的提議。唱票結束,民主黨總數果然少於共和黨,美國民權從此進化向前。
 
《林肯Lincoln》全片描述美國第16屆總統林肯遇刺身亡前四個月的心路轉折,以及其在南北戰爭中堅持廢除奴隸制度所付出的心血。1865年,正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這也是美國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在即將步入1866年時,甫當選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也面臨著此生最重大的考驗:他必須要進入國會,並和這些成日爭吵不休,並各懷鬼胎的國會議員們一一進行協調,最大的使命,就是希望國會成員們能夠投下神聖的一票,廢除腐敗的黑奴制度。 面對仍舊贊成奴隸制度的各方強大壓力,以及詭譎多變的政治局勢,林肯總統將如何運用他高度的智慧,精明的策略,超強的說服力和政治手腕,獲得最後的勝利呢? 經由本片的刻畫,觀眾將對此段歷史有更深度的認識。

《林肯》是金獎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最新作品,並由金獎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飾演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受人敬重的總統,在這部電影裡,大家將看到這位不凡偉人的最後時刻,如何由一位「內戰的總統」改變而成一位「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的精采過程,再加上其他一流演技派組合,包括金獎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 Lewis)詮釋,以及網羅影后莎莉菲爾德(Sally Field)、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 Levitt)、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等人領銜主演共襄盛舉。本片每個演員,都讓人看得屏氣專心。片片綠葉搶鏡頭,也看出史匹伯格延攬人才的本領。
史匹柏導演邀請兩屆奧斯卡獎影帝丹尼爾飾演林肯總統時,讓他感到受寵若驚,更讓使命感油然而生,專心研讀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以進一步了解林肯總統的個性轉折和政治的謀略,果然「入戲很深」的他幾乎橫掃入圍的影帝獎項,尤其一個道地的英國人,飾演最受美國人愛戴的總統並獲得如此的肯定,愛爾蘭演員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已經與林肯合為一體。他的身材頎長,臉頰瘦削,眼窩深陷,高鼻樑,絡腮鬍,大手大腳,根本是如假包換的本尊。路易斯只要演好萊塢的影片,一定去掉母語口音。他模仿林肯的高尖嗓音。佝僂著肩胛骨,四方的背部更加平板,厚皮鞋走路微顯顛簸,弓形足不全貼緊地面。可是這個有名的醜男子,因為內在馴良像鴿子,所以氣質高貴典雅,平易近人。除了最近的英國奧斯卡獎、金球獎外,美國包括:波士頓、芝加哥、坎薩斯、佛羅里達、達拉斯、拉斯維加斯等各大城市的專業影評人協會也都紛紛頒予影帝的頭銜,再度證明不同凡響的演技。女主角金獎影后莎莉菲爾德,和二位「兒子」喬瑟夫高登李維、格列佛麥葛拉斯後,丹尼爾更努力與他的「家人」培養感情,整個人幾乎已經完全融入劇情,種種親子間的互動模式,讓他們真的覺得就是一家人般的溫馨,他會輕手輕腳,走進起居室,親吻熟睡中的幼子(Tad Lincoln,Gulliver McGrath 飾),在他身旁躺下,小兒子惺忪中微醒,爬到老爸身上,林肯作馬給兒子騎,然後再伸直軀幹,背兒子回卧房睡覺。另一個兒子洛伯特 (Robert T. Lincoln,Joseph Gordon-Levitt飾)在哈佛念書,不欲享受特權,執意從軍,與堅持護子的父親發生衝突,林肯捨不得兒子也去送命。軍醫所門口,兒子臨了心軟,不要進去慰問傷兵。辯爭中,老爸甩了兒子一個耳光。不論如何,洛伯特仍然在良心驅使下,離開父母和學校,投筆從戎。
 
林肯並非聖人,為了洛伯特的安全,他還是利用權位,保薦兒子作格蘭特將軍的副官,不必直接上前線。這項安排,依舊使本來就精神衰弱的林肯太太(Mary Todd Lincoln,Sally Field飾)極端抓狂。他們幾年前才死了長子,她覺得為母失職,內疚很深。這場戲把林肯的家庭真相,攤在觀眾眼前。林肯告訴太太,他喪子的苦楚並不比她少,思念起來,徹底痛心撕肺;但這也激勵他轉力去改變歷史。費爾德好演技一如以往,她揪緊的內在,神經質的反應,痙攣跪倒的肢體,表達得博人同情。
 
林肯胸襟坦蕩,常常心血來潮,講個小典故或笑話,跟平民庶子兩兩聊天。還親自去拜訪手下,聽建議,給意見。看著他屢次與閣員圍方桌開會,是一種精神教育。那些智囊團策士,各個計劃周密,分析富邏輯,都屬同輩精英。只要林肯一開口,整個智庫就停下來,眼神專註,欽佩得口服心服。林肯未知會他們,直接遣派親信,到南方和談的舉動,令他們很氣憤。惱得林肯大聲嚇阻部屬的埋怨,猛敲桌子,以食指一個一個地命令他們,儘快協助他,達成通過修訂案的任務。
 
林肯在政治舞台上,幸運的有很多豪傑,搭配他達成理想。他最倚靠的左右手—史沃得(William Seward, David Strathaim大衛.司崔山飾)擔任國務卿一職。史沃得從小就認定蓄奴是一種錯誤,他其實是藉著幫助林肯,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電影里,他總是忠心耿耿,陪著總統日理萬機。司崔山本人的氣度,就像個理性的知識分子,因而非常恰如其分。
 
另一個演任何角色都很融入的藝人,是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演的眾議員史提文斯(Thaddeus Stevens)。瓊斯靠化裝術,還拄支拐杖,徹底變了身形。史提文斯當時主張的第一步,就是百分百認同黑白平等;但是林肯勸他辯論時小不忍,則亂大謀。史提文斯有些忍氣吞聲,結果卻功德圓滿。還有段意想不到的情節:史提文斯回家更衣上床,枕邊情侶竟是他的黑人女管家。此則八卦無從追證,可能政敵散播謠言,扭曲他一心一意釋奴的動機。正確立場來講,愛里不分膚色,著實不必大驚小怪。

正方有個領袖,帶頭大呼小叫,為盟友加油,那就是阿緒理(James Ashley, David Costabile飾)。在那時期也是個大人物,屬於少數腦筋開化的白人,片子里氣場十足。反方的啦啦隊隊長,是眾議員伍德(Fernando Wood, Lee Pace飾)是個不服輸的傢伙。做過紐約市市長,他有意讓紐約市獨立,並且繼續跟南方作棉花交易。他在議會裡聲勢浩大,相當自以為義。

有個現象很有趣,並且百年不變:常聽選民抱怨民代,批評他們能力太差,無法保障本身的既得利益;不過觀察林肯時代的民選官員,也不怎麼樣,站檯面的中庸之才很普遍。那些眾議員有人承認自己有偏見,就是看不起黑人;有人優柔寡斷;有人貪心膽小。難怪他們最後黔驢技窮,沒辦法逆轉局面。對照電影里的造型,與記錄中的本尊面相,幾乎可以亂真。這部片子下的功夫非常可靠。
 
開戲,先後有兩對黑白軍曹,與全民領袖對話,林肯背或側對鏡頭聆聽,關心並且回答他們的委屈以及期望。右邊那名年輕非裔大兵躊躇滿志,朗誦林肯傳世的〈蓋茨堡演講詞〉,摘取“民有、民治、民享”之名句。他大步踏離現場,腳蹤留下那個世紀的印記。

眾院辯論勝利,影響內戰結果,隨後有兩段皆與戰役有關,首先展現沉重的馬步,林肯跨坐其中之一,緩緩騎過戰後沙場,一場殊死奪勝之役(維基尼亞州彼得斯堡,Petersburg, Virginia),留下死屍遍野。馬隊拖曳,泥濘路繞過斷腿殘肢,總像走不到終點。林肯陷入沉思,面容肅穆。感嘆古來征戰幾人回?

另一歷史環節,發生在阿波馬托克斯法院(Appomattox Courthouse)廣場,北軍統帥格蘭特(Grant)接受南軍李將軍(General Lee)投降。北軍侍衛廊前脫帽,表示尊重對方;李將軍坐騎後退幾步,屈從認輸,轉身返鄉。勞民傷財的重擔總算告終。
 
銀幕恍如重彩著色在厚實質細的帆布上,用深墨作背景。
光線從後頭,或牆窗射進來,人的臉暈著光,衣著也都是寒濃色系。此片略掉被刺的聳動細節-1865年4月14日當晚,林肯跟部下開會至一半,管家提醒他,該陪林肯太太到福特劇院看戲了!林肯問聲,“糟糕!我惹麻煩了嗎?”管家送上手套,等總統離開后,察覺手套遺漏椅上,本想追過去,臨時又改變主意,臉部欲言又止,頓了一下。不詳的預兆籠罩室內,一代英才從此不返。史詩悲劇般的剪貼,凝聚在觀眾的腦海里。在美國甫上映便獲得全美影評人一致的推崇叫好,即將在2013年2月正式在台上映,敬請期待。
閱讀映象:《林肯》Lincoln
書名:
無敵:林肯不以任何人為敵人,創造了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
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
 
作者: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 Doris Kearns Goodwin
知名歷史學家,以《非凡時代》(No Ordinary Time,描寫小羅斯福總統夫婦和他們的時代)一書贏得普立茲獎,曾任詹森總統助理,並在哈佛大學教授政治相關課程長達十年。其他著作有《詹森與美國夢》(Lyndon Johnson and the American Dream)、《費茲傑羅家族與甘迺迪家族》(The Fitzgeralds and the Kennedys)等,以上皆為《紐約時報》暢銷書。目前和先生李查.古德溫(Richard Goodwin)住在麻州的康考德(Concord)。
 
譯者:
高育慈
台大歷史系畢,現就讀師大翻譯所。
 
許恬寧
師大翻譯所畢,曾任財經譯者,現從事小說翻譯工作。
 
陳文和
輔仁大學法語研究所肄業。曾任博新電視台與公共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現任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撰述委員。
 
諶悠文
政大新聞系畢,現任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撰述委員。譯有《優秀是教出來的》、合譯《活出歷史》等書。
 
鍾玉玨
台大外文系畢,目前在報社從事編譯。譯作以傳記為主,包括《活出歷史》、《我的人生》等。
 
內容介紹:
林肯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個性使然,他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了解其他人的動機與欲望。入主白宮後,他延攬才華洋溢的競爭對手入閣,他解釋道:「我們需要黨內最有能力的人出任閣員,這幾位就是最強而有力的人選,所以我沒有權利阻止他們為國家服務。」他的智慧並不僅止於以氣度、幽默和政治直覺,組織最好的人才,更在每個重要的時刻,都能讓他們牢記他的目標、觀念和決心。對時機和輿論脈動有過人的敏銳度,讓他能使分裂的群眾共同支持「自由的新生」。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像林肯這樣同時具備高尚人格和領導天才的人,屈指可數,他不僅是政治人物的典範,更令我們神往。
 
解放黑奴,贏得南北戰爭、維護國家完整,並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治國願景,林肯之所以能成就這些偉大的事蹟,乃因他(一)選用頂尖人才,組成政敵團隊;(二)分享成就、承擔責任;(三)高EQ;(四)懂得反省,並從錯誤中學習;(五)擁抱危機中的契機。而根本則在於他具備仁慈、感性、愛心、誠實、同理心等特質。其中,林肯不與任何人為敵,因而能創造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在政治冷感的台灣,人民心底其實更盼望能出現「林肯型領導者」──他同時具備高尚人品和領導才能,為正義和真理而奮鬥。對領導人而言,閱讀本書,猶如親炙偉大政治家與領導者的信念和做法,是自我超越的最佳指引。對大眾讀者來說,林肯化敵為友的智慧與突破逆境的故事,更激勵人心!
 
封面圖片為一八六二年時,林肯於內閣成員前首次宣讀解放宣言(The first reading of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before the cabinet),由法蘭西斯.卡本特(Francis Carpenter)所繪。人物由左至右為:戰爭部長史坦頓(Edwin McMasters Stanton)、財政部長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總統林肯、海軍部長威爾斯(Gideon Welles)、內政部長史密斯(Caleb Blood Smith,站立者)、國務卿蘇爾德(William Henry Seward,坐者)、郵政部長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與司法部長貝茲(Edward Bates)。
 
目錄:
導讀 無敵於天下、無愧於千古的林肯
前言
 
第一部 競爭對手
1 等待結果揭曉的四名男子
2 出人頭地的欲望
3 政治的誘惑
4 「掠奪和征服」
5 飄搖動盪的一八五○年代
6 山雨欲來
7 提名倒數計時
8 決戰芝加哥
9 「自知之明」
10 「強化版的字謎遊戲」(組閣)
11 「現在我是人民的公僕」
 
第二部 全民領袖
12 「記憶的神祕和弦」 一八六一年,春
13 「開戰了」 一八六一年,夏
14 「我不想淪為犧牲品」 一八六一年,秋
15 「我的兒子走了」 一八六二年,冬
16 「他只是統率能力不如人」 一八六二年,春
17 「我們正處於深淵」 一八六二年,夏
18 「絕不食言」 一八六二年,秋
19 「後方失火」 一八六三年,冬─春
20 「大君康泰」 一八六三年,夏
21 「我嗅到了麻煩」  一八六三年,夏─秋
22 「依然在湍急的水流裡」  一八六三年,秋
23 「有人躲在裡頭操控!」 一八六四年,冬─春
24 「亞特蘭大是我們的了」  一八六四年,夏─秋
25 「一場神聖的演講」 一八六四年冬─一八六五年
26 時間最後倒數 一八六五年,春
尾聲
謝辭
註釋
插圖出處
 
導讀:無敵於天下、無愧於千古的林肯
 
林博文(中國時報專欄作家)
歷史的巧合,莫過於林肯(Abraham Lincoln)和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們都生於一八○九年(清嘉慶十四年)二月十二日。
 
林肯生於新大陸肯塔基州(Kentucky)一個窮困之家,一家四口(林肯、雙親及姊姊)擠在小木屋裡,三餐難得溫飽。達爾文則生於英國中上階層的醫生世家,他的成長背景及個人遭遇和林肯截然不同,但他們卻在不同的領域中為全人類點燃了耀眼的火炬,並照亮了後人前進的腳步。美國人因擁有黑奴解放者和國家統一擁護者林肯而感到光榮;英國人因出現創發人種起源論並改寫科學與宗教思維的達爾文而引以為傲。這兩位偉大人物的不朽貢獻歷久而彌新,經百世而長青!
 
林肯於一八六五年四月十四日晚上在華盛頓福特戲院遭二十六歲的知名莎劇演員兼南方偏激分裂分子約翰.威爾克斯.布斯(John Wilkes Booth)狙擊殞命後,一百四十多年來,林肯已成為世界人民心目中最光彩照人的政治家和人道主義者。有關林肯生平的著作已多達一萬六千多種,每年繼續有新作問世,其數量之多,僅次於耶穌和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
 
林肯頒布「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以及領導國家度過四年慘烈內戰(南北雙方死亡人數超過七十萬人,比美國在一戰、二戰、韓戰、越戰和伊戰戰死總數還多),固然是他名垂千古並獲得美國人民尊崇的主因,然而,出身寒微的林肯,一生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奮鬥經歷,非但鼓舞了世世代代的美國人民,同時也是林肯雖居巍峨歷史殿堂,卻是最獲美國人民認同的一介平民總統。
 
林肯僅受過一年正式教育,二十歲學通英文文法,四十歲始學會幾何。他在惡劣的環境中努力向上,白天打工,晚上在一盞油燈下讀書進修,熟讀聖經、古典文學和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達爾文於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林肯亦曾細加閱讀。最令史家讚嘆不已的是,林肯的英文寫作才華與造詣,非但傲視所有美國總統(包括最有學問並起草獨立宣言的第三任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且在美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林肯的「分裂之家」(House Divided)演說、兩次就職演講和蓋茨堡(Gettysburg,又譯蓋提斯堡)演說,已成為西方政治與文學典範。一百四十多年來,風行於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都以能背誦蓋茨堡演說(包括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為榮。孫中山在建構三民主義時,亦以林肯所揭櫫的「民有、民治、民享」為藍本。
 
年輕時做過許多不同粗活的林肯,受到一名律師的鼓勵,開始有系統地勤讀法律書籍,並考取了律師執照,亦為從政生涯做好準備工作。林肯曾任伊利諾州八年州議員、聯邦眾議員兩年(一任)、兩度競選聯邦參議員失敗。不少史家認為身高六呎四吋(約一百九十二公分)、名不見經傳的林肯,能夠成為全美焦點人物的轉捩點,乃是他在一八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於紐約市庫伯聯合學院(Cooper Union,或稱庫伯學會)發表長達兩小時的競選演講。紐約媒體競相報導這篇精彩而又有內容的演說,其中名句:「正義創造力量」(Right Makes Might),尤為膾炙人口。林肯於一八五八年競選參議員時所發表的:「我相信一個政府不能永遠存在於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狀態」,更是震古鑠今的名言。
 
林肯嘗言,奴隸制度乃是「道德上、社會上和政治上的罪惡」。但林肯並不是一個廢奴論者(abolitionist),他主張漸進式的縮小蓄奴地區,甚至提議讓黑人自願移民到海地、巴拿馬或返回非洲。他堅決反對南方七州(後又加四州)脫離聯邦而自成聯盟,內戰乃於一八六一年四月十二日爆發。林肯於一八六一年三月四日就任總統,力邀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黨內政敵入閣,而組建所謂「政敵團隊」(team of rivals),其中包括做過聯邦參議員和紐約州長的威廉.蘇爾德(William H. Seward)出任國務卿、俄亥俄州長塞蒙.蔡斯(Salmon P. Chase)擔任財政部長、曾做過法官的密蘇里政壇大老愛德華.貝茲(Edward Bates)主管司法部、賓州的西蒙.卡麥隆(Simon Cameron)出任戰爭部長(Secretary of War,亦可譯為國防部長或陸軍部長)、蒙哥馬利.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做郵政部長、基迪恩.威爾斯(Gideon Welles)擔任海軍部長。
 
林肯是個氣度恢宏、心胸寬厚的政治家,他完全清楚一八六○年五月和他一起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其他候選人(蘇爾德、蔡斯、貝茲)都藐視他,從未把他看在眼裡,他們的政治閱歷亦比「草原律師」林肯豐富。林肯對提名並未抱厚望。但在芝加哥舉行的提名大會中,高潮迭起、緊張萬分,第一輪投票,蘇爾德以一百七十三又二分之一票領先,林肯得一百零二票居次,無人超過半數。第二輪投票,林肯幾乎和蘇爾德拉平,但仍無人奪魁。第三輪投票,林肯贏了,全場歡聲雷動,但失望的人亦不少。蘇爾德、蔡斯和貝茲尤其不平和不滿。林肯就任時,全國已充滿了戰爭氣氛,南方執意要和北方分道揚鑣,他們堅持要實行蓄奴政策。面臨國難當前的林肯,知道他必須網羅一批一流人才,大家貢獻心力,團結奮鬥,才能渡過難關。林肯放下了身段,誠懇地邀請蘇爾德等對手加入團隊,一起為國家打拚。
 
當今美國文化界不乏第一流的通俗史家和傳記作家,如曾獲普立茲獎的桃莉絲.基恩絲.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大衛.麥卡洛(David McCullough),以及做過《時代》(Time)週刊總編輯並寫過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傳的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都是佼佼者。一九四三年出生、哈佛博士、做過詹森(Lyndon Johnson)總統助理的古德溫,不但擅長寫作,口才亦好,常在各大電視台當名嘴,從歷史的角度評析時事,頗有見地。她的成名作是一九九五年推出的《非凡時代》(No Ordinary Time),這本書是講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及其妻子伊蓮娜(Franklin and Eleanor Roosevelt)在二戰期間的治國表現,是一部上乘的通俗史著,使她獲得了普立茲歷史著作獎的殊榮。
 
保守派雜誌《旗幟週刊》(The Weekly Standard,又譯標竿或標準週刊)和其他刊物,於二○○二年揭露古德溫在一九八七年出版的《費茲傑羅家族與甘迺迪家族》(The Fitzgeralds and the Kennedys)涉嫌抄襲與剽竊他人著作。古德溫坦承在寫作過程中,她和助理不夠嚴謹和謹慎,而把別人作品的段落植入自己的著作裡,她不但賠錢道歉,電視台亦取消她的露面。這位能說會寫的通俗史家兼傳記作家有三年時間銷聲匿跡,名聲亦大受打擊。但她並不是一個容易被擊敗的人,她的丈夫李查.古德溫(Richard Goodwin,曾為甘迺迪總統和詹森總統撰寫講稿)不斷地為她打氣,她沉潛於圖書館和書房,終在二○○五年推出亮麗而又扎實的綜合性傳記:《無敵》。這部著作在史學界和書評界佳評如潮,被公認為美國當代首屈一指的內戰史權威、普林斯頓大學榮休講座教授詹姆士.麥佛森(James M. McPherson),在《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週刊上,盛讚此書寫得「典雅而又深刻」,而使得古德溫獲得平反,名聲再度顯揚。古德溫的這本《無敵》,即以林肯為主角,蘇爾德、蔡斯、貝茲以及後來取代卡麥隆為戰爭部長的史坦頓(Edwin M. Stanton)等四人為主要配角,深入描述這批政敵在政治運作中如何互動,以及他們的矛盾、齟齬、牽制、扞格和妥協。
 
事實上,蘇爾德等人入閣之後,照樣看不起林肯,身為首席內閣閣員的蘇爾德,在內戰初起時,還不斷扯林肯的後腿,經常提出反動而又不合情理的政策,林肯一再容忍。政敵所組成的團隊,不僅不是一帆風順,反倒是驚濤駭浪,險境迭起。蘇爾德和貝茲也是經過一段長時間後,始了解林肯的雍容大度,才認清林肯的膽識,蘇爾德成為林肯最親密的政友之一,另一個就是戰爭部長史坦頓。史坦頓是個著名的大律師,他在法庭上根本不看同行人林肯一眼,甚至在背後罵林肯「鄉巴佬」(backwoods bumpkin)。但在首任戰爭部長卡麥隆胡搞之後,林肯決定砍掉他,而請史坦頓主持軍事。林肯果然識人識才,史坦頓每天工作十五小時,精明幹練,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國防部長之一,他也和林肯建立了真正的友誼。林肯死時,史坦頓在病榻旁說了一句傳誦至今的歷史名言:「他現在屬於千古了!」(Now he belongs to the ages!)
 
林肯在殫精勞神之際,還得處理內閣閣員之間的不和(如蔡斯與郵政部長布萊爾之鬥、蔡斯與蘇爾德之爭),並要耐心解決北軍總司令喬治.麥克萊倫(George B. McClellan)顢頇無能的大問題。麥克萊倫後來代表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於一八六四年競選總統,遭林肯痛懲(選舉人票為兩百一十二比二十一)。林肯的好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總編輯約瑟夫.梅迪爾(Joseph Medill)曾經問林肯,為什麼挑選這批對手入閣?林肯說他的內閣需要「最堅強的人」。古德溫說,事實證明最堅強的人就是出身草原律師的林肯!
 
歐巴馬(Barack Obama)於二○○八年角逐美國總統,首先收編其民主黨黨內初選對手、德拉瓦州(Delaware)資深參議員拜登(Joe Biden)為副總統候選人。當選後又邀其鍥而不捨的對手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出任國務卿(蘇爾德的老職位),媒體皆把歐巴馬的手腕和當年林肯組織「政敵團隊」相提並論,而歐巴馬亦透露他正在閱讀古德溫這本書。歐巴馬說他最佩服林肯的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原來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林肯,面對艱巨的內戰,每天認真看戰情報告、研究戰況,而使他能夠充分掌握全局。歐巴馬上台伊始,即遭遇三○年代大恐慌以來所僅見的經濟大衰退,但他顯然並未妥善處理經濟難題,在極右茶黨(Tea Party)和共和黨的杯葛下,政治「菜鳥」歐巴馬的表現讓許多支持他的人大感失望。而最令人痛心的是,他所組成的以賴瑞.桑默斯(Larry Summers,做過財政部長、哈佛校長)為首的經濟團隊,其內鬥之激烈竟不亞於林肯的政敵團隊!歐巴馬似未從古德溫的著作裡汲取歷史教訓!
 
林肯的一生與悲劇相終始,妻子瑪麗.陶德(Mary Todd)情緒不穩定,四個兒子中三個早死,而林肯本人亦患有輕度憂鬱症(亦有人說他是同性戀)。然而,林肯在人格上的光明磊落、在氣度上的百川浩瀚、在識見上的高瞻遠矚,不僅深值當今全球政治領袖的心儀與鍾法;這些超卓的質素,更使林肯成為一位無敵於天下的仁者、一個無愧於千古的偉人!
 
前言:
一八七六年,知名演說家費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在華盛頓特區,為黑人感念林肯而興建的紀念碑舉行揭幕儀式。本身曾是黑奴的道格拉斯告訴群眾:「此時此地,我們無須長篇大論談論和褒貶這位偉人,也無須著墨他在這世上的崇高使命。已有太多人深耕這塊田地,鑽研和搜獵林肯的事蹟與傳奇,不留任何空間給我們。任何人都能講出一些亞伯拉罕.林肯的真人真事,不過沒有任何人能說出亞伯拉罕.林肯的新鮮事。」
 
道格拉斯此言距離林肯之死不過十一年,他和林肯的年代過近,難以評價這位簡單又複雜、精明又坦率、溫文爾雅又有鋼鐵意志的領袖,在後世一代又一代美國人心目中的魅力。林肯出世後近兩百年期間,數不清的歷史學家和作家陸續發現新的文件,提出新的觀點,讓大家得以更深入了解這位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刻畫亞伯拉罕.林肯的個性與職涯,我將他的生活軼事,並陳對照於一八六○年和他一起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資格的三位勁敵之來歷,這些傑出人士包括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威廉.蘇爾德、俄亥俄州州長塞蒙.P.蔡斯、密蘇里州傑出資深政治家愛德華.貝茲。
 
將這四人的來歷並陳閱讀,始能掌握藍圖,了解這四位雄心萬丈、年輕有為的十九世紀初北方男子發跡之途。這四人都主修法律,口才一流,不約而同地進入政壇,一致反對蓄奴。四人奮發向上的故事,鼓勵了之後數以千計的年輕人離開自己出生的小鎮,遠赴進步神速、充滿活力的外地追夢冒險。
 
正如全像攝影圖(hologram)係透過干擾不同光源的光束而成;同理,對照林肯同期人士的際遇與偉業,讓林肯這位總統的圖像更清晰更立體。林肯貧乏的童年、未受正規教育的背景、和同性友人的關係、複雜的婚姻、背負的雄心壯志,以及對死亡的想法,若能和其他三位同時代的人士並陳對照,剖析起來會更清晰更分明。
 
林肯成功出線獲得共和黨提名後,每一位來頭不小的勁敵都認為,黨代表選錯人了。拉爾夫.華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憶及,聽到「名氣差人一截的林肯」當選時,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漠然而傷心地接受這個結果。在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要大家放膽信任一個僅在地方上享有聲望的人,似乎過於草率與倉促。」
 
林肯彷彿不知打哪兒冒出來的泛泛之輩——在窮鄉僻壤的小鎮當律師,僅在眾議院擔任過一屆議員,任內表現平平;曾連續兩次角逐聯邦參議院失利。難怪和他同時代的人以及歷史學家將他這次意外獲得提名歸因於僥倖:一,他來自伊利諾州(當時黨代表大會剛好在該州舉行);二,他在黨的立場屬於中間派。不過比較分析後發現,事實不盡然如此。對照於對手角逐失利的原因後,我們清楚看到,林肯贏得提名絕非運氣,而是他比對手來得多謀且多智。習於親自布局操盤的他,對提名之前的一切流程都精打細算,並展現強烈的企圖心、非凡的政治嗅覺,以及嚴酷考驗中錘鍊而成的高EQ,讓不疑有他的對手措手不及。
 
入主白宮後,林肯做了一個破天荒之舉,決定延攬那些才華洋溢的競爭對手進入自己的政治大家庭(內閣),此舉足證林肯自信心之強,以及超乎他人想像的過人之處。蘇爾德出任國務卿、蔡斯出任財政部長、貝茲擔任司法部長。其餘的內閣要職分派給三位前民主黨人士,這三人的故事也在本書佔了一定的篇幅。其中基迪恩.威爾斯出任海軍部長(林肯的海神)、蒙哥馬利.布萊爾出任郵政部長、愛德溫.史坦頓擔任作戰部長(林肯的戰神)。該政府的所有成員在知名度、學歷、公職經驗上都勝林肯一籌。原以為他們擔任閣員,可能對林肯這位出自春田(Springfield)的草根律師構成威脅、讓他黯然失色,但事實不然。
 
亞伯拉罕.林肯很快就掌控了形勢,成了大家心服口服的掌舵者,領導歷來最異類的內閣,該內閣是名副其實的政敵團隊。這些原本鄙視林肯的政治對手成了林肯的同仁,協助他一起帶領國家走過最黑暗的時期。蘇爾德率先跳出來,承認林肯能力一流,也很快意識到把總統職權架空根本是白費工夫。短短幾個月,蘇爾德成了林肯政府中與林肯最親密的好友與幕僚。貝茲一開始把林肯視為心地善良但無能的領導人,最後改變初衷,認為林肯是位無人能出其右的能幹總統,「幾近完人」。愛德溫.史坦頓結識林肯之初,對林肯充滿鄙夷與不屑,最後對這位總指揮佩服得五體投地。林肯遇刺過世後,他悲痛逾恆,痛哭了數週之久。就連蔡斯——追求總統大位的壯志始終未酬,最後不得不承認林肯謀略過人,他自嘆不如。
 
本書著墨林肯的政治天分,從中看到他身上一系列罕見的特質,這些稟性讓他有能力與昔日的對手化敵為友;有能力修補撕裂的感情(若放任傷痕不管,可能會惡化為永遠無法化解的積怨);有能力替失職的下屬扛責;有能力大方地和他人分享功績;有能力吃一虧長一智。他在第一時間便掌握到總統被賦予的權限;擁有他人望塵莫及的能力讓執政團隊正常運作而不致解體;能以過人意志捍衛總統的特權,並高明地掌握時機。他成功收服內閣團隊裡群雄崢嶸的局面,顯示真正偉大的政治人物,擁有諸多與道德或正派畫上等號的特質——仁慈、感性、愛心、誠實、同理心等,這些特質同樣是從政的重要資產。
 
撰寫本書之前,我想以他其貌不揚的外貌、滿面的愁容(套用同輩人士的形容),推論林肯應該患有慢性憂鬱症。不過他年輕時兩段不幸的插曲(本書會著墨)顯示,他並未被憂鬱擊垮而動彈不得。反之,就連在內戰最動盪的時期,他也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發揮高效率。
 
的確,林肯天性多愁(melancholy),很可能打出生就如此,不過多愁不等於消沉沮喪(depression),因為多愁不是病,也找不到病根,而是一個人天性的一部分。數百年來,藝術家、作家紛紛承認,多愁是激發創意與成就的動力。
此外,林肯明白自己情緒起伏不定的毛病,這種高度自覺讓他找到建設性的辦法,可以將愁情以及壓力一分為二。的確,和他的同仁相比,他顯然是裡面最心平氣和、不動如山的一位。他一次又一次以能說善道的天賦、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撫平同仁的焦慮,提振他們的士氣。團隊被積怨與較勁包圍而面臨瓦解之虞時,他拒絕被心胸狹窄的牢騷所激怒,不被嫉妒所擊敗,也不對雞毛蒜皮的事耿耿於懷。面臨日復一日讓人難以招架的壓力,林肯從未動搖他治國的信念。
 
經由比較與對照,也讓一些女性角色變得栩栩如生,讓我們一窺林肯的婚姻面貌。法蘭西絲.蘇爾德(Frances Seward)是個激進理想主義者,所作所為代表丈夫的社會良心。貌美的凱特.蔡斯(Kate Chase)終其一生,都在為實現父親的總統夢而全力以赴。一輩子犧牲奉獻的茱莉亞.貝茲(Julia Bates)營造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讓丈夫漸漸放棄在政壇爭名逐利的野心。瑪麗.林肯(Mary Lincoln)跟法蘭西絲.蘇爾德一樣,智慧過人;跟凱特.蔡斯一樣,對政治興致勃勃,這點和當時的淑女與賢妻形象格格不入。一群反對瑪麗的人士指出,若她是個賢妻良母,將家布置成安適靜謐的窩,也許林肯會心滿意足地待在春田。不過要林肯跟愛德華.貝茲一樣,甘於當個居家男人,這點跟我們熟悉的林肯(以及打一開始便驅策他勇往直前的壯志)完全抵觸。
 
將鏡頭擴及林肯的同仁及同仁的親友,受惠於這些人提供珍貴的主要資料,讓本書更顯精彩。這些資料至今未見於林肯的任何一本傳記。蘇爾德家族大約有近五百封信件,包括蘇爾德之女范妮(Fanny)從她十五歲至二十一歲去世前兩周寫的日記(約八百頁)。塞蒙.蔡斯留下多卷日記,記錄的歷史事件橫跨四十年之久。此外,他也寫了上千封私人信件。他的女兒凱特.蔡斯的日記至今依舊保存完整,對後世頗有啟迪,其中包括她丈夫威廉.史普拉格(William Sprague)寫給她的數十封家書。貝茲日記中一八四六年至一八五九年之間未公開的部分,相較於一八五九年之後公開的部分,為後世提供了更詳盡了解林肯的史料。貝茲擔任國會議員期間,寫給妻子茱莉亞的信,讓人看到他喜怒不形於色的外表下掩藏的脈脈溫情。史坦頓充滿感情的家書,加上他妹妹未公開發表的回憶錄,揭露這位滿腔激情、幹勁十足、企圖心強烈的作戰部長,和總統之間因為理想與信仰而緊緊聯繫在一起。蒙哥馬利.布萊爾的妹妹伊莉莎白.布萊爾.李(Elizabeth Blair Lee)與她丈夫塞米爾.菲利普斯.李上尉(Captain Samuel Phillips Lee)之間的書信往來,為我們留下了一幅華盛頓在內戰時期日常生活的畫卷,值得珍藏。基迪恩.威爾斯的日記長期以來被公認是洞悉林肯政府運作的重要史料。
 
透過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資料,外界對林肯不再侷限於及膝長大衣與高頂寬邊帽等耳熟能詳的裝扮。我們可以看到林肯深夜在蘇爾德家中休息,輕鬆地將修長的雙腿伸到壁爐前,天南地北聊起包括戰爭在內的諸多話題。我們聽到他講述自己偏好的話題時,攙揉了奇特而富感染力的幽默雙關語。看到他出席吵吵嚷嚷的內閣會議,討論有關解放黑奴與國家重建的話題。感受到他在電報局等待來自前線的戰況簡報時,緊握史坦頓的手因緊張而軟弱無力。憑著史料,我們可以跟著他一起進入前線,目睹他滿懷同情、善解人意地出現在士兵面前,讓士氣為之一振。這些形形色色的軼事軼聞,襯托出林肯鮮明的特質。透過周邊同仁的鏡照作用,他變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林肯年輕時,曾擔心「榮譽榜」(field of glory)已被建國的元老們霸佔,他這一代人除了謙虛守成之外,已難有作為。不過一八五○年代,歷史巨輪再度轉動。蓄奴問題導致情勢日益緊繃,國家面臨分裂的危機,反倒提供了林肯以及他的同仁一展長才的契機,成功拯救並改善由華盛頓(G. Washington)、傑佛遜(T. Jefferson)、亞當斯(J. Q. Adams)等人所締造的民主體制,也催生了林肯所謂「自由的新生」。少了接二連三登場最後引爆南北戰爭的諸多事件,林肯充其量可能只是個好人,不太可能成為公認的偉人。歷史給了他機會彰顯偉大;提供他舞台,形塑改造我們國家的命運。
 
三十多年來,身為歷史學家的我,已為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等我認識的領導人物寫過書,也採訪過甘迺迪家族的密友,以及多位認識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人。羅斯福和林肯一樣,以自己的方式主導美國的社會與政治方向,是美國史上無人能取代的領導人。我與亞伯拉罕.林肯的題材打了十年的交道,不僅讀他本人親撰的文稿,也涉獵其他數百人對他的描述,追蹤他鴻志的軌跡,分析他性格的弱點與優點。他的童年過著青黃不接、捉襟見肘的匱乏生活,婚後孩子不幸夭折,加上整個國家被恐懼籠罩,他都一一迎戰克服。我發現,經歷了差不多兩個世紀,亞伯拉罕.林肯始終有股無人能及的魅力,不僅讓我們神往,也極具激勵人心的作用。
 
延伸閱讀:亞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國政治家,第16任總統(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身高64(193公分),和林登·詹森美國歷任總統最高的。在其總統任內,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廢除了南方各州的奴隸制度,但南北戰爭之後北方有幾個支持聯邦政府的州卻仍被林肯允許可繼續保有奴隸制度。林肯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內戰結束後不久,林肯遇刺身亡。他是第一個遭到刺殺的美國總統。
 
生平
林肯,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美國的肯塔基州,他的父親湯瑪斯和母親南希是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民。他是第一個出生在美國西部的總統。他的雙親都屬於一個反對奴隸制度的教會,在他年幼時即受到了這種情緒的影響。林肯的父親用積蓄兩次購買了土地,但是在相關的法律訴訟中失敗而被迫放棄所有權,並於1815年移居印地安那州。這個經歷激勵了林肯日後學習土地測量,並且成為律師
 
林肯九歲時喪母,1830年舉家遷入伊利諾州。林肯僅受過十八個月的非正規教育,但林肯的繼母對林肯非常照顧視若己出,通過勤奮的自學,在1836年成為律師,林肯曾說若無他的繼母,便無今日的林肯。
 
林肯年輕時代的生活並不一帆風順,曾經十一次被僱主辭退,兩次生意失敗。林肯的妻子脾氣差,不易相處,讓林肯頗為苦惱。
 
進入政壇
1832年,林肯23歲時開始涉足政壇,當選為州議員。同時,他也是州民兵連的上尉。
1841年他與人合夥的律師事務所在伊利諾州首府春田市開張。1850年代,鐵路與河運公司之間爆發法律訴訟,林肯代表鐵路公司在州最高法院贏得了官司。1858年的一場謀殺案訴訟中,控方證人聲稱在月光下看到被告面孔;作為辯方律師,林肯使用「司法公告」方式——即以生活常識作為證據而無須提供其他人證、物證,成功地證明了:在證人聲稱的時刻,根據日曆月亮剛出現在地平線上,證人不可能利用月光分辨出人的面孔,因此控方證據被推翻。這種辯護方式在當時甚為罕見,林肯遂以此案聞名全國。
 
1847年1849年林肯任聯邦眾議員一屆。對於蓄奴問題,當時美國存在兩種制度——南方以棉花煙草種植業為經濟支柱的各州可以合法蓄奴,而北方各州則禁止。那麼,對於欲加入聯邦的新領土,奴隸制度的法律地位如何,亦存在兩種觀點。1854年聯邦參議院中的重量級議員、伊利諾州民主黨人史蒂芬·道格拉斯推出《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即:民主制度下的人民有權對奴隸制度的合法性進行自決。但是林肯的主張是,新的領土必須是自由之邦。為此,他發表了著名的《分裂的房子》(House Divided Speech)演說:
分裂的房子必不能持久,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政府絕不能持久。我不希望聯盟解體,正如我不希望房子垮掉,所以我的確希望不再分裂。國家將採取一個制度,非此即彼。
 
林肯反對奴役,但是他還不完全是廢奴主義者。事實上林肯曾在信中寫說若能維護美國聯邦統一,繼續維持奴隸制度他也同意。南北戰爭前林肯與共和黨當時都反對自由貿易,並要求立法提高對歐洲工業產品的關稅來保護美國北方剛發展不久的工業,美國南方的農業州生產大量農產銷往歐洲,擔心美國提高對歐洲產品的關稅將使歐洲各國對美國外銷歐洲的農產品提高關稅來報復,南方各州堅決反對美國政府提高關稅(哈佛商業評論,2009年4月號)。
 
競選總統
1854年北方各州主張廢除和限制奴隸制的人士成立了共和黨1860年林肯代表共和黨競選總統,得到北方各州的鼎力支持,但是他的名字根本就未曾出現在南方九個蓄奴州的選票上。1860年11月6日,林肯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史蒂芬·道格拉斯Stephen A. Douglas),當選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他的勝利成為壓垮南方的最後一根稻草。道格拉斯落選後,奔走於各州,呼籲人民支持林肯,維護聯邦的統一。
 
南北戰爭
在1860年的總統大選過程中,隨著林肯當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南部的分離主義者開始謀求脫離聯邦。1860年冬,南部七個產棉州南卡羅萊那喬治亞阿拉巴馬路易西安納密西西比德克薩斯透過公民投票同意宣布成立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或稱「邦聯」),但是時任總統的詹姆斯·布坎南和候任總統林肯均拒絕承認邦聯。當林肯宣誓就職時,邦聯已是既成事實,分離州拒絕以任何條件返回聯邦。
 
1861年4月,南卡羅萊那軍隊進攻聯邦軍隊在本州駐紮的桑特要塞,打響了南北戰爭的第一槍。林肯立即召集了州長會議,派遣75,000人的部隊收復要塞。隨後,原保持中立的維珍尼亞北卡羅萊那田納西阿肯色倒向邦聯。
 
1862年7月,國會通過釋放所有奴隸的《第二充公法案》(Second Confiscation Act),但並未從憲法上廢除奴隸制度。該法案的目的是打擊奴隸主控制的叛亂州。林肯反對奴隸制度,認為它在道德上是邪惡的,與《獨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的原則相矛盾。在南方邦聯州脫離之前,林肯只是反對將奴隸制度擴展到新納入聯邦的疆域,這是在聯邦立法機構權力範圍之內的事宜。但國會並沒有憲法的授權去廢除在南方各州業已存在的奴隸制度。因此,在1861到1862年間,林肯聲稱北方是為維護聯邦而戰。廢奴主義者對他的立場持批評態度。
1862年9月22日,林肯頒布《解放黑奴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在廢除奴隸制度的道路
上邁了一大步,直接催生了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這一宣言把戰爭的目標明確地定義在廢除奴隸制度。他後來說:「在一生中,我確信,我未做過比簽署此宣言更加正確的決定。」
 
在聯邦軍隊經歷過數次挫敗後,林肯任命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為總司令,扭轉了戰局。1864年,林肯授權格蘭特採用焦土戰術,以打擊南方的士氣和維持戰爭的經濟能力。聯邦將領威廉·特庫賽·謝爾曼將軍的部隊從亞特蘭大向南卡羅萊那海岸進軍的沿途,縱火焚燒了許多農場和城鎮,給南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久久難以撫平的精神創傷。
 
在戰爭進行的同時,林肯一直致力於和解,使國家重新團結起來。他提出了相當慷慨的條件,讓戰線南部的地區參加選舉。國會中的激進共和黨議員拒絕承認路易西安納、阿肯色和田納西州在戰時選舉出的國會議席,但林肯否決了相關的法案。1864年的總統大選中,他成功連任。1865年4月4日,林肯由少數隨從和法國大使陪同,進入已在聯邦軍隊佔領下的南方邦聯首都里奇蒙。在歡迎儀式上,他請軍樂隊演奏了邦聯國歌
1865年4月9日,南方邦聯軍隊總司令羅伯特·李投降,內戰結束。
 
遇刺
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劇院觀劇時,被奴隸制度支持者、演員約翰·魏克斯·布思刺殺,次日凌晨不治身亡。
林肯的長相常被政敵攻擊,連名文學家霍桑也稱其為其貌不揚,科學家曾針對兩個林肯臉部塑造的石膏面模進行雷射掃瞄,發現林肯有半邊小臉症的病狀。當林肯的左眼往上瞟移的時候,右眼竟然會絲毫不動,即斜視的毛病。林肯左眼眶比右眼眶小,導致控制眼部垂直運動的肌肉移位。亞特蘭大總統山雕塑者格曾·博格勒姆認為林肯左臉不夠成熟,未發育完全。
 
林肯的臉部面具一為青銅另一為塑膠,現保存在芝加哥歷史博物館除此之外在當時的醫生以及現代科學家研究發現,林肯患有天花心臟病憂鬱症
 
林肯被葬在家鄉——伊利諾州春田市。他的妻兒後來也被安葬於此。至今,伊利諾州的機動車牌照上自稱「林肯之州」(Land of Lincoln)。歷史學家稱華盛頓為國父,林肯為國家的拯救者。在美國,每年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總統節」,紀念這兩位偉大的領導人。雖然未曾接受高深的教育,林肯具有卓越的口才和文采,直接的體現就是著名的蓋茲堡演說。其中的最後一句話成為現代民主政府的定義之一:
使我們這個國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永生,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3,623) | 回應(14)| 推薦 (15)| 收藏 (1)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閱讀:藝術映像 |
此分類下一篇:閱讀映象:《阪急電車》Hankyu Densha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映像:《公主的男人》

讀.冊.人
作者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
知名歷史學家,以《非凡時代》(No Ordinary Time)一書贏得普立茲獎。本書為刻畫亞伯拉罕.林肯的個性與職涯,我將他的生活軼事,並陳對照於一八六○年和他一起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資格的三位勁敵之來歷,這些傑出人士包括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威廉.蘇爾德、俄亥俄州州長塞蒙.P.蔡斯、密蘇里州傑出資深政治家愛德華.貝茲。

作者將這四人的來歷並陳閱讀,始能掌握藍圖,了解這四位雄心萬丈、年輕有為的十九世紀初北方男子發跡之途。這四人都主修法律,口才一流,不約而同地進入政壇,一致反對蓄奴。四人奮發向上的故事,鼓勵了之後數以千計的年輕人離開自己出生的小鎮,遠赴進步神速、充滿活力的外地追夢冒險。

本書著墨林肯的政治天分,從中看到他身上一系列罕見的特質,這些稟性讓他有能力與昔日的對手化敵為友;有能力修補撕裂的感情(若放任傷痕不管,可能會惡化為永遠無法化解的積怨);有能力替失職的下屬扛責;有能力大方地和他人分享功績;有能力吃一虧長一智。他在第一時間便掌握到總統被賦予的權限;擁有他人望塵莫及的能力讓執政團隊正常運作而不致解體;能以過人意志捍衛總統的特權,並高明地掌握時機。他成功收服內閣團隊裡群雄崢嶸的局面,顯示真正偉大的政治人物,擁有諸多與道德或正派畫上等號的特質——仁慈、感性、愛心、誠實、同理心等,這些特質同樣是從政的重要資產。

林肯的一生與悲劇相終始,妻子瑪麗.陶德(Mary Todd)情緒不穩定,四個兒子中三個早死,而林肯本人亦患有輕度憂鬱症(亦有人說他是同性戀)。然而,林肯在人格上的光明磊落、在氣度上的百川浩瀚、在識見上的高瞻遠矚,不僅深值當今全球政治領袖的心儀與鍾法;這些超卓的質素,更使林肯成為一位無敵於天下的仁者、一個無愧於千古的偉人!經歷了差不多兩個世紀的時間,書中主人翁亞伯拉罕.林肯始終有股無人能及的魅力,不僅讓我們神往,也極具激勵人心的作用。
2012-01-05 01:20:33
讀.冊.人
內布拉斯加州的蘭開斯特郡的郡治改名為林肯市,並成為該州首府,以紀念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坐落於國家廣場,是全國最著名的紀念性建築之一。

林肯紀念堂
Lincoln Memorial,為紀念美國總統林肯而設立的紀念堂,位於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西側,阿靈頓紀念大橋引道前,與國會和華盛頓紀念碑成一直線。在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碑之間,有兩座一共2,292尺長的倒映池。在林肯紀念堂附近還有越戰紀念碑,韓戰紀念碑,和二戰紀念碑。林肯紀念堂由美國國家園林局管理,常年免費對外開放(早上8:00至深夜,12月25日休館)。

整座建築呈長方形,長約58米,寬約36米,高約25米。是一座仿古希臘巴特農神廟式的大理石構建的古典建築。36根白色的大理石圓形廊柱環繞著紀念堂,象徵林肯任總統時所擁有的36個州。每個廊柱的橫楣上分別刻有這些州的州名。紀念堂前的倒映池。入夜後與紀念堂相鄰的華盛頓紀念碑和美國國會大廈燈火交相輝煌,倒映於池水中,成為華盛頓有名的一大勝景。

進入紀念堂,迎面正中是一座大理石制林肯坐像,像高5.8米,由雕塑家丹尼爾·徹斯特·法蘭屈設計雕刻。雕像後上方是一句題詞──「林肯將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裡」。坐像左側牆壁上,鐫刻著林肯連任總統時的演說辭;右側,則刻著著名的蓋茨堡演說。周圍還裝飾著有關解放黑奴、南北統一,以及象徵正義與不朽、博愛與慈善的壁畫。此外,堂內還陳列著一些有關林肯總統的展品。

館內下層大廳主題為林肯傅奇,是由學生們所設計的長期展覽室。由朱爾士·古耳林所製作的壁飾,以諷喻的手法,巧妙的表達出解放黑奴和國家再統一的主題。

美元一美分硬幣的背面為林肯紀念堂,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紀念堂內部的林肯像隱約可見。而且一美分正面為林肯側面頭像,在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出現同一人物,這是美國硬幣中是絕無僅有的。另外,5美元紙幣正面為林肯頭像,背面亦為林肯紀念堂。
2012-01-05 01:22:04
忘月
真是氣度非凡的領導者
值閱讀學習
2012-01-05 10:53:57
版主回應
忘月您好:

歡迎朋友來訪與感謝留言,天冷氣溫低,請多保重。
解放黑奴,贏得南北戰爭、維護國家完整,並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治國願景,林肯之所以能成就這些偉大的事蹟,乃因他(一)選用頂尖人才,組成政敵團隊;(二)分享成就、承擔責任;(三)高EQ;(四)懂得反省,並從錯誤中學習;(五)擁抱危機中的契機。而根本則在於他具備仁慈、感性、愛心、誠實、同理心等特質。其中,林肯不與任何人為敵,因而能創造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林肯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個性使然,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了解其他人的動機與欲望。

他的智慧並不僅止於以氣度、幽默和政治直覺,組織最好的人才,更在每個重要的時刻,都能讓他們牢記他的目標、觀念和決心。對時機和輿論脈動有過人的敏銳度,讓他能使分裂的群眾共同支持「自由的新生」。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像林肯這樣同時具備高尚人格和領導天才的人,屈指可數,更是政治人物的典範。

出身寒微的林肯,一生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奮鬥經歷,非但鼓舞了世世代代的美國人民,同時也是林肯雖居巍峨歷史殿堂,卻是最獲美國人民認同的一介平民總統,美國人因擁有黑奴解放者和國家統一擁護者林肯而感到光榮。
2012-01-05 12:39:49
好攝客-------小煌
真偉人者~
2012-01-05 14:08:48
版主回應
好攝客---小煌您好

歡迎朋友來訪與寶貴留言
出身寒微的林肯,一生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奮鬥經歷,非但鼓舞了世世代代的美國人民,同時也是林肯雖居巍峨歷史殿堂,卻是最獲美國人民認同的一介平民總統,他的智慧並不僅止於以氣度、幽默和政治直覺,組織最好的人才,更在每個重要的時刻,都能讓他們牢記他的目標、觀念和決心。對時機和輿論脈動有過人的敏銳度,讓他能使分裂的群眾共同支持「自由的新生」。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像林肯這樣同時具備高尚人格和領導天才的人,屈指可數,更是政治人物的典範。
2013-02-26 16:58:51
WitchVera
昨天總算見識到內湖科技園區, 驚豔極了.
版主您可能在該處工作吧?!

介紹的這篇也恰恰是景仰的人物之一, 感恩並祝福您
闔家平安 新春如意 龍年旺旺
2012-01-05 16:24:01
版主回應
Dear WitchVera 您好:

未知朋友今天造訪內湖科技園區是公出或是其他行程,下次再有機會經過瑞光路,歡迎停留歇歇腳。感謝朋友細心送新年祝福,祝福朋友壬辰龍年人平安,事事順利。
2012-01-05 21:10:01
讀.冊.人
古人說:「處逆境時,須用開拓法;處順境時,要用收斂。」這也是處理人生種種問題時,應有的態度和智慧。唯有勇渡生命低潮,掌握住逆勢中的反向力量,才能趁勢而起。微笑,送給打擊你最深的人,告訴他,你沒有被打倒,而且活得很好。微笑,送給打擊你最深的人,感謝他的栽培與滋養,讓你能活得更有勇氣和智慧。

原諒敵人,那是一種風度和器量的表現;人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困境,是最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所以,困境常常是創作的來源。不要為逆境所敗,在逆境裡,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往上爬,別再往下墜,人的本領往往從艱難中鍛鍊出來,
因為,困難往往不如你所想像的那樣不可排除。

送一朵最美的微笑,給打擊你最深的人,你的成長,就是對他最好的讚美;你的微笑,就是對他最好的祝福。
2012-01-06 10:50:23
讀.冊.人
《國家的拯救者》亞伯拉罕·林肯
200多年前,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美國的肯塔基州。美國第16任總統(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

在其總統任內,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
1862年9月22日,林肯頒布《解放黑奴宣言》,廢除了奴隸制度,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內戰結束後不久,1865年4月14日,林肯遇刺身亡。他是第一個遭到刺殺的美國總統。

林肯被葬在家鄉,伊利諾州斯普林菲爾德。
至今,伊利諾州的機動車牌照上自稱「林肯之州」(Land of Lincoln)。

1867年,內布拉斯加州的蘭開斯特縣的縣治改名為林肯市,並成為該州首府,以紀念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坐落於國家廣場,是全國最著名的紀念性建築之一。拉什莫爾國家公園中的四位總統巨型雕像,林肯在最右側。

歷史學家稱華盛頓為「國父」,林肯為「國家的拯救者」。在美國每年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總統節」,紀念這兩位偉大的領導人。雖然未曾接受高深的教育,林肯具有卓越的口才和文采,直接的體現就是著名的蓋茲堡演說。其中的最後一句話成為現代民主政府的定義之一:
」要使我們這個國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永生,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

緬懷歷史,
向一位對美國歷史與人類有卓越貢獻的總統林肯壽星致敬。生日快樂!
2012-02-01 18:14:04
讀.冊.人
林肯傳記《無敵》
比較喜歡從英文直譯而成的《政敵團隊》,畢竟,為林肯作傳的,多達七千多本,桃莉絲.古德溫這本二○○五年完成的巨著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她透過日記、信件的閱讀,深入研究林肯政府團隊要角,因此而寫成的政敵團隊一書、有如美國版的《戰爭與和平》,刻畫出一群深信人類進步可能的政治家,他們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的精彩故事。

書中有些段落直達悲劇的張力,即使林肯被暗殺已是歷史事實,但從書中看到當時國務卿蘇爾德的反應仍然令人動容,蘇爾德和林肯一樣是暗殺目標,但蘇爾德只受重傷,他醒來那一天,發現窗外降半旗,呆呆凝視一會之後向看護說,「總統死了」,因為「如果他還活著的話,他會是第一個來看我的人。」

兩人幾可說是性命之交,但其實一八六一年前,蘇爾德是最有政治份量的總統角逐者,不太看得起林肯;林肯一當選,就毫不猶豫的任命蘇爾德為國務卿,有豐富經驗的蘇爾德,果然在南北戰爭期間協助林肯處理極為複雜的英美關係。

林肯的政敵團隊中,最讓他頭痛的是財政部長蔡斯,即使受林肯重用,也從未放棄競選總統的企圖心,但是林肯最後還是提名他擔任首席大法官,只因蔡斯是最適合的人。

當代即使最傑出的政治人物,也無法如林肯一樣,真心的和政敵交心交朋友,但林肯立下的典範,足以讓後代人效法,歐巴馬任命希拉蕊出任國務卿,就有林肯政敵團隊的影子,最後證明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2012-02-03 19:32:31
讀.冊.人
《林肯》Lincoln
改編自普立茲獎得主高德溫2005年出版的林肯傳記《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全片描述美國第16屆總統林肯遇刺身亡前四個月的心路轉折,以及其在南北戰爭中堅持廢除奴隸制度所付出的心血。

兩屆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一連奪得美國演員工會、廣電影評人協會、金球獎及英國影藝學院等影帝寶座,是奧斯卡影帝熱門人選,洛杉磯時報大讚《林肯》Lincoln是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與男主角丹尼爾戴路易斯的巔峰之作。

丹尼爾戴路易斯是道地英國人,要詮釋美國總統林肯,他做的功課可不少,除專心研讀電影原著小說,進一步了解林肯總統的個性轉折和政治的謀略,丹尼爾戴路易斯身材頎長,臉頰瘦削,眼窩深陷,高鼻樑,絡腮鬍,大手大腳,根本是如假包換的林肯本尊。路易斯只要演好萊塢的影片,一定去掉母語口音。他模仿林肯的高尖嗓音,佝僂著肩胛骨,四方的背部更加平板,厚皮鞋走路微顯顛簸,弓形足不全貼緊地面。還靠簡訊和女主角莎莉菲爾德及片中兩位兒子喬瑟夫高登李維、格列佛麥葛拉斯培養感情,喬瑟夫透露丹尼爾完全融入劇情,兩人初見面後,丹尼爾還用1860年代,類似林肯的書寫筆跡,寫便條給他努力與他的「家人」培養感情,整個人幾乎已經完全融入劇情,種種親子間的互動模式。

《林肯》Lincoln是金獎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最新作品,並由金獎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飾演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受人敬重的總統,在這部電影裡,大家將看到這位不凡偉人的最後時刻,如何由一位「內戰的總統」改變而成一位「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的精采過程。在美國甫上映便獲得全美影評人一致的推崇叫好,即將在2013年2月正式在台上映,令人期待。
2013-02-19 16:21:21
蜜 雪 兒
終於了解

辛苦了
感謝分享

新春行大運
2013-02-20 09:30:26
阿端
正想請問哪一本最值得看,最好看
好像是古德溫的「無敵」,是嗎?

向您拜個晚年
2013-02-21 10:45:21
版主回應
阿端您好

歡迎朋友來訪與寶貴留言
閱讀一如旅行一般
老朽不敢輕言哪一本舒是最值得看
隨著個人喜好與心情等主客觀件件與選擇
累積一段段讓人期待與珍惜的旅行地點與回憶
「無敵」確實是一部讓人愛不釋手的傳記作品
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書
希望朋友會喜歡
2013-02-26 17:11:41
astraes
之前在FB上獲得出版社林肯電影特映會的票卷
前同事還特別請假和我一起去觀賞
丹尼爾戴路易斯裝扮得維妙維肖,簡直宛如化身
根本看不出與他之前電影的相似性
看完的感覺是很棒,兩個半小時的影片感覺很快就結束了
只是因為電影裡人物出現多,一開始沒有概念
幸好不久就抓到劇情脈絡
我想,若回去看小說應該會更詳細清楚才是~
2013-02-21 17:50:24
版主回應
Dear astraes 您好

歡迎朋友來訪與寶貴留言
電影有如一趟讓人期待的映像旅程
總是帶給觀賞的人期待與美好驚喜
林肯是金獎導演史匹芬史匹柏的最新作品
演員陣容堅強編劇更適用心
確實是一部讓人期待的電影
2013-02-26 17:04:57
讀.冊.人
《林肯》Lincoln
將主軸設定於林肯在南北戰爭結束之前,努力推動國會通過廢除黑奴法案的艱辛過程。影片除了從領袖思維,大量描寫林肯在政治上的斡旋,同時也著眼於面對家庭所必須的犧牲。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選用工整的古典戲劇風格,倚賴精湛的劇本與演員,穩健地講述上一世紀的政治角力,借古喻今。

林肯將「人人生而平等」的憲法精神付諸實現,讓他成為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領袖。選擇這樣的人物做主角,既是優勢,亦是包袱。而編劇東尼庫許納寫出了一個去蕪存菁的好劇本,已先為《林肯》Lincoln立下不敗之功。

影片聚焦於林肯戮力推動法案的執著,夾在外有戰火頻仍、內有國會劣勢、家有妻兒煩惱的腹背壓力之下,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透過大量細節的描寫,林肯看似慢郎中、愛講小故事大道理的性格特質,不僅懂得柔軟身段的妥協,又擅長立場堅定的論理,讓整個扳倒頹勢的過程,既合乎戲劇化原則,又散發出迷人的角色魅力。

編導並同時將林肯高明的政治手段,毫不矯飾直接呈現。在遊說過程中,他時而威脅利誘、時而曉以大義,絲毫沒有被詮釋成一個道德潔癖的完美偉人。從這個角度出發,即使我們很難像美國人一樣,將《林肯》Lincoln 當成切身相關的歷史記憶看待,《林肯》Lincoln 仍是一部十分精采的政治電影。林肯的作為風範,論格局、講手腕,絕對都足以當成所有台灣政治人物的借鏡典範。

《林肯》Lincoln 影像上大多呈現由中景緩緩推進特寫的拍法,不玩花俏的場面調度,因此更仰仗演員的能量。入圍奧斯卡的丹尼爾戴路易斯、湯米李瓊斯與莎莉菲爾德爐火純青;即使其他不見得叫得出名字的配角們,也全都精準到位。尤其飾演林肯的丹尼爾戴路易斯霸氣十足,不僅超齡演出,從口音到神態都宛如「林肯上身」,《林肯》Lincoln 一部十分精采的電影。
2013-02-22 13:10:08
讀.冊.人
恭喜!
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憑藉電影《林肯》Lincoln 抱回生涯第3座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在片中飾演美國前總統林肯,絲絲入扣的演技已抱回英國影藝學院(BAFTA)最佳男主角和金球獎影帝。

與丹尼爾戴路易斯一同競逐本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還有「新宗教大師」(The Master)的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機密真相」(Flight)的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的布萊德利古柏(Bradley Cooper),以及「悲慘世界」(LesMiserables)的休傑克曼(Hugh Jackman)。

56歲的丹尼爾戴路易斯在電影圈以挑片出名,1998年以來僅有5部電影作品,有些作品甚至間隔了5年。

儘管如此,他入圍及獲獎成績斐然,在「林肯」之前,他曾以1989年電影「我的左腳」(My Left Foot)、1993年的「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Father)、2002年的「紐約黑幫」(Gangs of NewYork)和2007年的「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Blood)4度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項,其中「我的左腳」和「黑金企業」成功封帝。

《林肯》Lincoln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邀丹尼爾戴路易斯飾演林肯時,他便開始專心研讀電影原著小說,了解林肯的個性轉折和政治謀略;他以道地英國人的身分,將最受美國人愛戴的總統演得入木三分,證明演技不同凡響。
2013-02-25 13:29:57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