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完全執政」掌握總統與參眾兩院,拜登未來四年可以橫著走?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民主黨「完全執政」掌握總統與參眾兩院,拜登未來四年可以橫著走?

民主黨「完全執政」掌握總統與參眾兩院,拜登未來四年可以橫著走?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喬治亞州的參議院選舉落幕,讓參議院的兩黨席次比例來到50:50,將來若法案表決平手,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將能投下關鍵票打破僵局,決定了民主黨將全面執政。看似局面大好的拜登能夠因此更容易推動想推的法案嗎?事實上沒那麼簡單。

風波不斷的2020美國大選終於隨著喬治亞州的參議院選舉結束落幕,兩位民主黨候選人以極小的差距勝出,讓參議院的兩黨席次比例來到50:50,未來若法案表決平手,身兼參議院議長的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將能投下關鍵票打破僵局,簡單來說,加上民主黨以掌握了眾議院和總統大位,這場最終對決決定了民主黨將全面執政。

在過去兩個月,不少台灣和英國媒體預測民主黨無法掌握參院,因此以跛腳鴨總統(Lame Duck President)稱呼拜登(事實上該名詞原意是指即將卸任、對大局影響低的總統,並非出師不利或無法掌握全局之意),而喬治亞州的選舉結果推翻了這樣的假設。

不過,全面執政並不代表拜登或民主黨就能自顧自地推動所有想推的法案,包括環保綠能、健康保險,以及移民問題等較具野心(ambitious)的法案,民主黨仍需要尋求共和黨的共識,因為法案要順利通過,仍需要參議院60票同意才能避免冗長辯論(filibuster)發生,代表至少爭取到10席共和黨議員的支持。

那麼贏得兩席參議員,對拜登和民主黨又有什麼好處呢?答案是:通過民主黨期望的紓困方案金額和內閣官員的人事任命。

增加參院兩席的立即好處——紓困方案和人事任命

首先是紓困方案。參院通過預算相關法案也需要通過60席的門檻,去(2020)年底,當眾議院提案將紓困金從$600美元提升至$2000美元時, 參議院的多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就阻擋了該法案,最終兩黨取得共識,通過了$900美元的救助案,其中包括給予每位美國公民$600元的紓困金。

然而給予美國人民$2000美元的紓困金仍是許多民主黨人的目標,其中喬治亞州剛贏得選舉的兩位當選人,就是以該紓困金額作為競選宣言之一。

而在多了兩席參院席次後,民主黨就不需要怕法案無法通過了,因為美國國會有個稱作「預算協議程序」(budget reconciliation)的法案工具,當一預算案進入此程序時,國會中的特定委員會就必須針對該預算案進行修正,修訂後的法案不僅不能被「議事阻擾」,且只需要相對多數的票就能通過,因此多了兩席的參院席次後,再加上副總統票數,若民主黨全都不跑票,就能夠通過該預算案。

不過民主黨也不能無限使用「預算協議程序」,因為參院一年僅能用一次「預算協議程序」,因此很可能民主黨會在$2000美元的紓困案中,附加更多符合民主黨意願的補助方案,一次通過。

彭斯戴弗斯-2_AP_1703864053799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接著是人事任命。內閣和人事任命也僅需相對多數就能通過,因此拜登將能更依己意任命人事人選,所謂的內閣成員除了副總統外,還包括:國務卿、國防部長、財政部長、農業部長、商務部長、教育部長、能源部長、健康與公共服務部長、國土安全部長、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內政部長、勞工部長、交通部長、退伍軍人部長、司法部長、貿易代表署署長、國家環境保護局長、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有了參議院的多數,拜登就不用擔心共和黨的阻擾,指派例如曾協助打造「歐記健保」(Obamacare)並在過去常與共和黨人在推特上起爭執的坦登(Neera Tanden)出任管理與預算辦公室主任;以及任命曾被歐巴馬提名大法官,卻被麥康諾拒絕的賈蘭德( Merrick Garland)為司法部長(Attorney General)。

除了內閣官員外,大法官任命也僅需要相對多數就能通過。去年9月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病逝後,川普提名的第三位大法官保守派法官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接任,讓美國保守與自由派大法官的比數從5:4變成6:3。

為此,不少自由派人士呼籲拜登上任後,應透過「法院填塞」(court-packing)方式,增加大法官人數,達到意識形態平衡,不過拜登尚未表達是否有意改變大法官人數。

人事任命的部分也是最能影響台灣的。川普之所以會如此地受台灣人喜愛,一大原因就是其任命的國務卿(尤其蓬佩奧〔Mike Pompeo〕)和駐聯合國大使所推政策或行為言論相當挺台,且運輸部長還是有台灣背景的趙小蘭。

而目前已確定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湯瑪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兩位歐巴馬時期的閣員,將分別擔任下一任國務卿和駐聯合國大使。該團隊是否會維持川普時期的對中強硬政策,或回歸歐巴馬時期的「熊貓作風」(傾向對中接觸政策),是值得台人特別關注的部分。

「凝聚跨黨派共識」——拜登政府無法逃避的工作

贏得喬治亞州選舉所帶來的好處——輕鬆通過合民主黨意的紓困案和人事任命——皆是在短期內的利益,長期來看,縱使民主黨如今看似全面執政,但細看眾議院的黨派分佈,兩黨的差距相當小,民主黨僅以222席些微領先共和黨的211席,比川普和歐巴馬時期還少。

且在民主黨內部,也不是所有議員皆認可拜登的所有政策,再加上,聖路易斯聯儲局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曾說過,當一個黨掌握了三權分立的每一權,黨內會開始以你想不到的方式進行鬥爭,因此在接下來的四年,「凝聚黨內以及跨黨派共識」仍是主打「中間路線」的拜登的重要任務。

註:美國法案的通過順序是:眾院提案 → 參院提案 → 眾院相關外委會 → 參院相關外委會 → 眾議院院會通過 → 參議院院會通過 → 兩院協調版本 → 總統簽署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