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畬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溥心 | |
---|---|
![]() | |
出生 | 光緒二十二年7月25日)![]() | 1896年9月2日(
逝世 | 1963年11月18日![]() | (67歲)
死因 | 淋巴瘤 |
墓地 | 陽明山第一公墓 |
居住地 | ![]() |
民族 | 滿族 |
教育程度 | |
職業 | 學者、教授、書畫家 |
僱主 | |
配偶 |
|
兒女 |
|
溥心
生平[編輯]
溥心畬為道光帝六子恭親王奕訢次孫、郡王銜貝勒載瀅次子,生母為側福晉項氏;出生滿五月即蒙恩賜「頭品頂戴」。兄溥偉為繼嫡福晉赫舍里氏所出;過繼給伯父、奕訢長子載澂為嗣並襲貝勒爵,之後承襲祖父世襲罔替親王爵位。
父載瀅為奕訢次子、慈禧太后養女榮壽固倫公主(奕訢長女)之弟;過繼給叔父、道光帝八子鍾郡王奕詥為嗣並襲貝勒爵,後因拳亂坐事奪爵歸宗。原可承襲父親爵位的溥心畬,變得一無所有。
恢復恭親王後裔身份的溥心畬,幼年於恭王府學文,在大內培養「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美學造詣,性格內向而好學。光緒帝駕崩前夕,與兄受命入宮甄選皇帝,但未中選。
1910年入貴胄法政學堂學習,後法政學堂併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1913年畢業。[2]1927年曾赴日本講學,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3]。
1949年,溥心畬先遷居至舟山島,再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居台北市臨沂街。蔣中正總統曾擬授考試委員、國策顧問等職,一概婉謝。第一夫人宋美齡欲拜師習畫,傳以愧對先祖為由推辭。居台期間,除擔任臺灣師範大學及東海大學教授,亦於自宅開班授徒,門生有羅青哲、江兆申等。同時赴亞洲各國講學。晚年對台灣風景事物開始觀察描繪,多幅精品今典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
親屬[編輯]
- 正妻:羅清媛,多羅特氏,為清末陝甘總督升允之女,善繪畫。和溥心畬在青島結婚。1924年、1925年先後生子毓岦、毓岑。1947年8月23日逝世。安葬在北京東北義園。參見《愛新覺羅宗譜》甲冊18頁-19頁。[4]
- 側室:李墨雲
- 長女:溥韜華
- 長男:溥毓岦
- 次男:溥毓岑
- 義子:溥毓岐
評論[編輯]
- 溥心畬出身皇室,對大內珍藏有機會多所觀摹,雖無師承,但書畫俱是北宗家法,惟其以文人自許,視作畫為文人餘事,因此盛年未全心付諸於此,但其畫作卻因此顯得高雅清靜[5]。
- 溥心畬價值觀遠承宋人,在民初畫壇新人輩出的時代,溥心畬或許內涵不同於前人,論藝術表現則寡見創新。
- 溥心畬於當代雖留德多年,精神上仍追遠傳統文化,非積極溝通中外之角色;開創性或許難與徐悲鴻一較,但在延續傳統方面,溥心畬則以授徒的方式傳承了古典文化的根本。
- 溥心畬自稱曾留學德國,獲得柏林大學天文學和生物學博士學位。根據蔡登山的考據,此說法疑點頗多,並無實據,可能是本人晚年滑稽玩世之舉。[6]
註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 國立歷史博物館 書畫鍾馗 溥心畬 主題學習網
- 國立歷史博物館 館藏大師 溥心畬 AP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舊王孫溥心畬書畫文物特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溥心畬先生詩與詞的研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溥心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溥心畬的一些畫作典藏
- 溥儒(溥心畬)-享譽國際的中國書畫大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大中華書畫網 -溥儒作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