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有寫Error自肥,原因是覺得比我寫得更有洞見的大有人在。

但今集的詰問,卻令我覺得不得不把想法摘錄下來。

人民會被娛樂支配嗎?
符號是枷鎖還是力量?

--

要回答第一個問題,首先要理解媒體和受眾的關係。
在文化研究理論中,兩者關係可以粗略分為兩大類:
一是單向傳播,即觀眾為被動接收訊息,全盤接受媒體所傳遞的意思;
二是將觀眾視為具有能動性(Agency),會自行消化及詮釋訊息,不被媒體內容束縛。

「娛樂至死」的寓言,隱含著受眾是被動消費著娛樂作品內容,缺乏自我的理解甚至反抗,而漸漸被蠶蝕至只在乎享樂,忽視了以外對生命和價值更為重要的事情,變成「被維穩」的一分子。

要擺脫這種狀態,就必須要主動地消化、理解、詮釋所有媒體傳遞的資訊。因此,在最終集一段段獨白中,觀眾不斷被拷問「是否準備好」、「會否就接受的資訊行動」,就是希望作為觀眾的大家重新思考娛樂與受眾的定義,掌握作為觀眾的能動性,在被娛樂之餘,好好消化面對的資訊,也不至於忘卻了生命以外的事情──包括政治。

這是第一層意義。由此延伸,觀眾便要學懂「思考」,不被牽引(不獨指是TVB,Viu、Error也是要被閱讀、詮釋和警剔的對象),便需要認知何謂「符號」和它與指涉事物的關係。

--

「符號」這個字在最終集出現了數次。甚麼是符號?用最終集的例子,ERROR作為符號,其中一個「官方」解讀便是代表了四位成員的團體。因為符號的引入,我們在介紹這一團人/組合時,不需要再花費唇舌逐個成員簡介,只用一個「ERROR」,便可以達到有效溝通,知道我們在指向這個四人團體。

符號的引入是協助溝通、整理,但也會涉及還原和簡化的過程,就像將一個龐大檔案壓縮,過程中會流失部份認知和指涉的意涵。以ERROR為例,假如10年過去,有愈來愈多偶像團體誕生在香港,大家對ERROR的認知可能是「拍過自肥果班人」、「鐘意亂講野果個193喺入面果個團」,甚至忘記了連四人組合中的肥仔和Poki,這就是將概念簡化還原成符號會出現的問題──流失意義。就正如我在接近廿年前看EVA,或許時日過去,談起EVA時我只會記得凌波麗好L正,當中使徒的爭扎和世界觀都被拋諸腦後。

而關於符號的討論,最終集也引申了兩個支線。

一是到底符號與思考的關係。最終章的獨白批判了零碎化的娛樂,亦直接指ERROR的出現是希望將節目凝聚成超越短片所能攜帶的碎片,用15集的時間貫穿一個意念。他們沒有明示這個意念到底為何──就像閱讀符號一樣,各人對這些文字所聯想到的事情,都會有分別。用開Macbook的人聽到「電腦」二字會想像到蘋果Logo刻在背後的手提金屬制品;用開Windows枱機的,可能會聯想到一個牛龜咁大的主機以及顯示屏。

由於符號有歧義,由於符號所擁有的資訊需要被填充和豐富,因此身為受眾也必須要思考和理解,才能不流於片段式地想像世界。思考、思考、再思考,就是突破符號框限所在。這也回歸到最終集片尾的呼籲──在各人的位置中,做自己可以做的事。

「香港已死」、「抗爭消亡」是集悲憤和絕望的符號,但香港之死指涉了甚麼?它的死代表了人的意志會隨之滅亡嗎?如果仍有意志,香港死亡所伴隨的政治壓力,大得會令所有人都無從行動嗎?抗爭消亡是指街頭行動不再出現嗎?那麼仍在努力報導真相的記者、仍在為在牢者撲波的後勤、在牢獄中堅持鬥志的手足,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已沒有意義了嗎?

無力感的存在,就是讓隻言片語的「符號」框限了我們的思考,讓平面取代立體,我們不再看到層層疊疊的社會當中的活力和機會。Mike導與團隊的細思和行動,正是直擊了這種不加思索的否定。世界仍有很多可能性。

二是符號隨環境變化,被填充擴闊的可能。

我覺得這是貫穿整個系列的。

由一開始覺得ERROR自肥是「顛喪玩」,到中間滲出一些Brotherhood有血有淚有義氣,最後變成反思社會、娛樂的哲理討論,ERROR自肥計劃在觀眾的印象和呈現的價值都隨之變化。我也由一開始睇自肥聯想到MTV Channel班顛人的JACK ASS系列,到變得有點像哲學有計傾,都充份顯示到符號所指涉的意涵的彈性和可變。

就正如16年、19年和21年的「光復香港」所呈現的價值、勇氣和犧牲都不盡相同,14年叫「結束一黨專政」被譏左膠,到21年被視為「勇」的表現(因有機會被控國安法),在不同的時空,會有不同的影響和意義。就正如ERROR自肥,假如是在2016年橫空出世,就不會如此轟動了。

甚麼是「戰鬥」?或者,忠於自我,學Mike導講「走一條特別的路」,專注講人話講真話,不斷思考,就已經是戰鬥了。在極權的社會觀內,「特別」是不容許的,因為所有人都要緊跟一種聲音一種路線;講真話是不容許的,因為事實可以扭曲從而滿足權力全面掌控社會的需要;甚至,思考也是禁區,因為思考意味著改變,意味著不同的可能。

叫人「唔好逃避」,是要認清世界的變化之餘,不再龜縮在覺得「一切不可能」的自我安慰中,從而「不斷嘗試,再嘗試」。假如連顛喪狂的ERROR自肥都可以變成流行文化啟迪人心的聖經,我們沒有條件說改變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們都一同前行。

21年的戰鬥,是不一樣的戰鬥了。

--

一旦我們要進入將各種符號「解壓縮」的過程,從而形成集體行動,那麼我們對世界的想像和憧憬,又會是如何?這樣將會如何重塑我們的公共生活,形成一種更具能量的「意念」?

到了這層解讀,就遠超了ERROR自肥可以承托到的重量了。

這一集,也不是在講政治──要將一個節目政治化有很多簡單直接的方式:擦邊球、戲仿扮演、明喻隱喻,這些在最終章都沒有大量出現。

它在反思、在指引,在告訴我們在如此荒謬的社會中,仍有不同的可能。它在提醒我們,思考的重要性,主動地介入改變和嘗試的重要性。

謝謝你用影響力替香港人上了一課。

#國際連結
👉訂閱Patreon,了解我的思想、工作、生活:https://www.patreon.com/nathanlaw
👉訂閱「國際戰線頻道」 零時差緊貼最新動態:
https://t.me/HKinternationalfront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