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問題討論@教學相長|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23 22:23:22| 人氣23,90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廉頗藺相如列傳>問題討論

推薦 5 收藏 3 轉貼0 訂閱站台

<廉頗藺相如列傳>問題討論

一、文章開頭說:「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試回答:

1)秦王要求用十五城與趙王交換和氏璧,君臣有甚麼反應?

答:趙國君臣感到左右為難,因為他們恐怕把和氏璧送給秦國後,秦王未必肯依約給趙十五城,那便使趙國蒙受損失;但若不把玉璧送給秦國,又擔心秦國會派兵攻打趙國。 

2)藺相如對秦國要求以城易璧一事有甚麼意見?

答:藺相如主張以城換璧,因為:

a)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趙國不得不答應秦國的要求。

b)如果趙國不答應秦國的要求,理虧的是趙國;如果秦國得到玉璧後不給城,理虧的便是秦國,因此相如主張趙國應該答應秦國的要求,讓秦國負起理虧的責任。 

3)藺相如是通過繆賢的說話介紹出場的,這種安排在表達效果上有甚麼好處?

答:a)通過第三者的介紹使藺相如未出場即收先聲奪人的效果,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b)藉著繆賢的介紹突出了藺相如的才智,並交代了藺相如能出使秦國的原因,更為他在「完鬆歸趙」和「澠池之會」中的出色表現作出鋪墊。

 

二、試就藺相如「完璧歸趙」一事,回答下列問題:

1)秦王於章臺會見藺相如時,藺相如怎樣看出秦王沒有以城換璧的誠意?

答:藺相如從秦王下列的表現看出他沒有以城換璧的誠意:

a)秦王不在正殿接見相如,只在供遊樂的章臺接見他,而且禮節傲慢。

b)秦王得到和氏璧後,把它傳給美人和侍從玩賞,絕口不提以城換璧的事。 

2)藺相如怎樣從秦王手中取回和氏璧,並把它送回趙國?

答:a)藺相如假稱璧玉有瑕疵,要指給秦王看,於是從秦王手中取回璧玉。

b)藺相如怒斥秦王的無禮,並以擊碎玉璧要脅秦王,要求他齋戒五日,設九賓之禮,藉此拖延時間。

c)藺相如吩咐隨從穿著平民服裝從小路把壁玉送回趙國。 

3)藺相如在約定的日期不能交出和氏璧,為什麼秦王還厚待他,並放他返回趙國?

答:因為秦王明白到即使殺了相如,也不能得到璧玉,反而會斷送秦趙兩國的友好關係,所以他便厚待相如,放他返回趙國,以顯示大國的風度。

 

三、試就「澠池之會」一事,回答下列問題:

1)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面,為甚麼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趙王非去不可?

答: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趙王不去赴會,便顯示出趙國的軟弱和怯懦,這會影響到趙國的聲譽。

2)澠池之會前,廉頗為了防止趙王被秦王所脅持,預先訂下了甚麼對策?

答:a)廉頗在趙王出發前,建議若趙王過了三十天還未回國,便立太子為王,免得秦王以趙王做人質,要脅趙國。

b)在澠池之會期閒,廉頗在邊境上設置重兵,以防止秦國的入侵。 

3)在澠池之會中,藺相如怎樣憑著自己的膽色和機智,保持了趙國的體面?

答: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兩度隨機應變,保持了趙國的體面:

a)第一次是秦王要求趙王鼓瑟,並命史官把此事記在史冊上;藺相如也不甘示弱,以死脅迫秦王擊,也令史官記下此事,使趙國在外交上與秦國保持均勢。

b)第二次是秦國群臣請趙王以十五城作為給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毫不退讓地反請秦國以首都咸陽城作為給趙王的獻禮。

 

四、下面是廉頗的一段話,細閱後回答問題: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1)試指出廉頗說這番話的背景和心情。

答:a)說話的背景:澠池之會後,藺相如因功拜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於是說了上面的一番話。

b)廉頗的心情:廉頗不甘心屈居在相如之下,心裏充滿怨恨和怒憤。 

2)廉頗認為藺相如只有口舌之功,你同意他的說法嗎?為甚麼?

答:我不同意廉頗的說法。藺相如之所以能夠完成完璧歸趙的任務和在澠池之會上保全了趙國的體面,並不是單靠他的口才,而是因為他有隨機應變的急智和不畏強權的勇氣。 

3)藺相如對廉頗這番話有甚麼反應?

答:藺相如聽了這番話後,便處處迴避廉頗,不肯與他會面。每朝他都託病不上朝,以免與廉頗爭位置的高下;當他遠遠望見廉頗,更掉轉車子改道而行。 

4)廉頗既然不服藺相如,後來為甚麼竟和他成為「刎頸之交」?

答:因為廉頗後來明白到藺相如所以處處迴避他,是因為他把國家大事放在私人恩怨之上,為免將相失和,使秦國有機可乘,藺相如便處處忍讓他,廉頗被相如先公後私的精神感動,於是負荊請罪,並與他結成刎頸之交。

 

五、宦者令繆賢對藺相如作出以下的評論:「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試回答:

1)試從智、勇兩方面,列舉事例分析藺相如的為人。

答:藺相如在「智」方面的表現有:

a)當繆賢因罪想逃往燕國時,藺相如為他分析當前處境,指出投奔燕國對他不利,勸他向趙王請罪,結果繆賢獲赦。

b)在章臺會上,當藺相如察覺到秦王無意償城後,便假稱璧玉有瑕疵,騙回玉璧,並要求秦王齋戒五天和設九賓之禮,藉此拖延時間,暗中派人把璧玉送回趙國。

c)澠池會上,相如憑著急智,脅迫秦王擊和要秦國以咸陽城作為給趙王的獻禮,保存了趙國的體面。

藺相如在「勇」方面的表現有:

a)他勇於向趙王自薦,奉璧出使秦國,並保證能夠完成任務。

b)在秦廷上,相如從秦王手中騙回玉璧後,倚柱而立,怒斥秦王的無禮,並表示要與璧玉同歸於盡,可見他勇敢過人。

c)澠池會上,相如以死脅迫秦王擊,當秦臣想殺他時,相如以目叱之,嚇退他們,表現出相如膽色過人。 

2)你認為繆賢的評論是否完全切合藺相如的為人?試說出你的看法。

答:我認為繆賢的評論並不完全切合藺相如的為人,因為藺相如除了有勇有謀外,更是一個忠貞愛國、器量宏大的人。當廉頗揚言要侮辱相如時,相如以國家的安危為重,處處忍讓廉頗,不與廉頗爭鬥,可見相如忠貞愛國的性格。後來廉頗知道相如用心後,負荊請罪,相如不記舊仇,與廉頗成為生死之交,更表現出相如寬闊宏大的胸襟。

 

六、試分析廉頗為人的缺點和優點。

答:廉頗的缺點:

廉頗性格上最大的缺點是妄自尊大,胸襟狹窄。他只知道自己在戰場上曾立下汗馬功勞,卻看相如在外交上的功績。當相如功拜為上卿後,廉頗對出身卑微的相如竟然在自己之上感到心有不甘,便當眾宣稱要羞辱相如,完全沒有考慮到這樣做會給趙國帶來危機。從廉頗妄自尊大,斤斤於名位之爭的行為中,可見他為人魯莽,胸襟狹窄。

廉頗的優點:

(1) 勇武過人,忠心愛國:廉頗是趙國的大將軍,為趙國立下不少彪炳的戰功,在趙惠文王十六年,曾率領大軍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陽晉,以勇氣聞名於當時的諸侯國。

(2) 甚識國體,有大將之風:廉頗為了顧全趙國的榮譽,力勸趙王赴澠池之會,以免被其他國家嘲笑趙國怯懦。這充分表現出他顧全國體,甚有大將軍的風度。

(3) 思慮周密,極具謀略:當趙王應秦王之約而赴澠池之會前,廉頗恐防秦王對趙王不懷好意,於是預先跟趙王商量應變對策,建議如果趙王三十日未回,則讓他擁立太子為王,以消除秦以趙王為人質的危機;此外,廉頗又部署大量軍隊來防備秦兵的入侵,這表現出廉頗細心。

(4) 勇於認錯,知過能改:當廉頗明白到相如以國為重,不斤斤計較的廣闊胸襟後,大受感動,立即向相如負荊請罪,這充分表現出廉頗勇於認錯,知過能改的崇高品格。

 

 

七、根據廉頗藺相如列傳,回答下列各項:

1)作者在「澠池之會」一節中著力刻劃秦王的狡猾、貪婪及奸險,又在「負荊請罪」一節中極力描寫廉頗的胸襟狹窄,究竟目的何在?這是甚麼寫作手法?

答:a)作者在「澠池之會」一節中著力刻劃秦王的狡滑奸險,目的是想襯托出藺相如的正直、機智及勇敢;而在「負荊請罪」一節中極力寫廉頗的胸襟狹窄,也是想襯托出藺相如的寬宏大量。

  b)這是襯托的手法。

 

2)本文的寫作目的最主要在於刻劃廉頗及藺相如二人的性格,何以見得作者在選取題材刻劃二人的性格上達到精妙的效果?

答:本文在刻劃廉頗及藺相如二人的性格上,取材十分精妙,原因是兩人的事跡不少,但司馬遷只選取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及「負荊請罪」三件因果關係緊密的史事來寫。透過兩人的出身、地位以至交惡經過,最後結成好友,把二人的性格刻劃出來。作者不用花費筆墨在繁瑣的枝節上,便把他們的形象塑造出來,達到選材精妙之效。

 

3)在「完璧歸趙」一事中,怎樣見出秦王言而無信且為人傲慢無禮?這件事也怎樣表現了秦王攻於心計及處事冷靜的一面?試引例說明。

答:a)在「完璧歸趙」一事中可見秦王的為人是言而無信且傲慢無禮的:當藺相如奉上璧王時,秦王立即把璧玉傳給美人及侍從玩賞,絕口不提償城一事,其目的只在於恃著國勢強盛而迫使趙國獻璧,根本沒有誠意給予趙國城池。秦王在章臺接見趙國使者,也是傲慢無禮的表現。

  b)「完璧歸趙」一事也表現了秦王是攻於心計及處事冷靜的:他被藺相如愚弄後,考慮到殺了相如也始終不能取回璧玉,反而引致秦趙兩國交惡,倒不如禮待他,然後送他回國,以顯示秦國有大國的風度。由此可見秦王凡事著眼於利益,考慮周詳慎密,是一個攻於心計的人。

 

八、「廉頗藺相如列傳」敘述了哪三個歷史事件?它們之間有關聯嗎?

答:「廉頗藺相如列傳」敘述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將相和」三個歷史事件;而且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相如完璧歸趙,秦王求璧不成,餘恨未消。秦王為洩心頭之憤,因而有澠池之會的產生。澠池會上,相如使趙王不致受辱,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因而深化了廉、藺二人的矛盾,從而引出了將相和的故事。 

 

九、「廉頗藺相如列傳」在未敘述秦王求璧一事之前,先交代廉、藺二人之身份地位,這對全文的發展起了甚麼作用?

答:先交代廉、藺二人之身份,是為下文廉、藺二人交惡預下伏筆,有利於故事情節的推展。

廉頗是趙國良將,保衛國土,封為上卿,以勇氣聞名於諸侯;而相如只是趙國宦者令繆賢的舍人,寂寂無名,可說是貴賤懸殊。這種對比的寫法,使讀者覺得廉、藺二人之間早就存在著矛盾。到了後來二人交惡,讀者就不會覺得突兀,而覺得情節發展合情合理。

 

十、藺相如明知秦國不懷好意,仍然主張答應秦王以城換璧的要求,理由是甚麼?

藺相如所持的理由有二:

答:(1)就當前的形勢看,秦強而趙弱,趙國不得不答應秦國的要求。

(2)再就道理來說,秦國聲言用十五城地換取和氏璧,而趙國不答應,那麼,理虧的是趙國;相反,趙國把璧玉送到秦國,而秦國食言不割讓十五城給趙國,那麼,理虧的是秦國。與其趙國理虧,不如答應秦王的要求,讓秦國理虧。

 

十一、何以見得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試據「廉頗藺相如列傳」回答。

答:藺相如因立大功而被封為上卿,名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因此而產生妒忌,揚言要公開侮辱相如。從相如當時的反應和他對局勢的分析,可以看到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

(1)相如對廉頗的侮辱一味忍讓、退避,上朝時稱病,道遇時引車避匿,由此可見他「後私讎」。

(2)相如分析,秦國當時不敢攻打趙國,主要是顧忌廉頗、藺相如二人合作;假若二人不和,秦國便有機可乘,消滅趙國。為了趙國的安危,相如便處處忍辱、退讓,由此可見他「先國家之急」。

 

十二、為甚麼廉頗揚言要羞辱藺相如?

答:相如在「澠池之會」中,與秦王針鋒相對,使趙王不致受辱,立了大功。回國後,趙王拜他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認為自己攻城野戰,出生入死,立下無數戰功;而相如單憑三寸不爛之舌就位在自己之上,心中十分不滿;而且,相如出身低微,廉頗更不甘心。所以廉頗揚言要羞辱相如,以洩心頭之憤。

 

十三、試以「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述「負荊請罪」一事為例,說明廉頗之魯莽衝動和勇於改過。

答:相如出身低微,廉頗本就看不起他。澠池之會後,相如被趙王拜為上卿。廉頗只知自己有攻城野戰之大功,完全看不到相如在外交上的功績,竟然不顧大體,揚言要當眾羞辱相如,完全沒有考慮到給趙國造成的影響。由此可見廉頗是一個魯莽衝動的人。

當廉頗了解到相如處處忍讓自己完全是為了國家利益之後,大受感動,知道相如是一個胸襟廣闊的人,於是立即負荊向相如請罪。由此可以見到廉頗是一個勇於認錯、聞過必改的大丈夫。

 

十四、試從智、勇兩方面,列舉事例說明藺相如的為人。

答:反映藺相如「智」的事例:

(1)相如向繆賢客觀地分析情勢,指出燕王要和他友好,只是基於利益關係,因此建議繆賢向趙王請罪,由此可見相如有智謀。

(2)相如奉璧使秦時,當他看出秦王無意償城,即偽稱璧上有斑點,從秦王手上取回璧玉,並要求秦王齋戒五日才肯獻璧,藉此拖延時間,叫隨從扮成老百姓將璧玉送回趙國。

(3)在澠池之會上,相如憑著過人的機智,化解秦對趙的欺凌。當秦王命御史記下「秦王令趙王鼓瑟」後,相如立即以性命脅迫秦王擊缶,並命御史把此事記下。另外,當秦群臣要求趙國以十五座城祝秦王長壽,相如即請秦以首都咸陽祝趙王長壽。相如憑著機靈和聰敏,終於保持了趙國的體面。

反映藺相如「勇」的事例:

(1)向趙王自薦,奉璧入秦,並保證能完成使命。

(2)當相如從秦王手中騙回璧玉後,倚柱而立,嚴斥秦王的無禮,揚言要與璧玉同歸於盡,表現得非常勇敢。

(3)相如暗中派人送璧歸趙後,在秦廷上,他面對秦王及群臣,振振有辭,面無懼色,置生死於度外。

(4)在澠池之會上,相如不惜以性命脅迫秦王擊缶,又要求秦王以首都咸陽祝趙王長壽,處處針鋒相對,充分表現相如不畏強暴的過人膽識。

台長: 志據依遊
人氣(23,905)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3)|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疑義相與析 |
此分類下一篇:<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特色
此分類上一篇:《廉頗藺相如列傳》--補充:戰國四大名將

威爾剛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01:57: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