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緬甸全面失控?政變完整解析!

作者:Jack I.C. Huang/The World 2.0

在民主路上向來滿佈荊棘與坎坷的緬甸,在今(2021)年 2 月 1 日,更因為一場政變,讓過去數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脆弱制度,瞬間化為烏有。

緬甸國防軍選在當天凌晨,無預警地拘禁了包含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總統溫敏在內的諸多政府高層。至於軍方宣稱罷黜翁山蘇姬的理由,實在十分滑稽:她因持有無線電通訊器材違反了《國家進出口法》;因沒能控制疫情違反了《國家天然災害管理法》。

緊接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軍閥們,又進一步羅織罪名,於 3 月 1 日翁山蘇姬遭拘捕一個月後,再加上了一條「散播恐慌資訊罪」——這條源自殖民時代的刑法,就這麼被安在翁山蘇姬的身上。

不僅如此,如今緬甸法庭形同虛設,律師還無法為其辯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民選的政府閣員們一個個被拘留、被任意安置罪名。對緬甸多數民眾來說,關於國家的未來,更是被蒙上深深的一層陰影。

軍方「無預警」政變,跌破不少專家眼鏡?

緬甸軍方發動政變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就是奪權、並重新建立起軍政府獨裁的統治。

但問題在於,緬甸的軍權一直牢牢握在如今組成軍政府的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等勢力手中,亦即說直接一點,其實軍方「隨時」都可以發動政變,為何偏偏選在此時?

如今看來,政變的導火線直指 2020 年底緬甸第二次全國大選——當時,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再次大勝,狂掃了兩院(人民院,民族院)超過八成的國會席次;反之,代表軍方勢力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SDP)比起 2015 年的選舉結果還少了 8 席。甚至就連一向是軍方「鐵票倉」,位於曼德勒省的密鐵拉(Meiktila)、標貝鎮(Pyawbwe)等區域也被全民盟拿下。

因此綜合各方事後分析,軍方看到其大失民心的趨勢已難逆轉,遂鋌而走險、撕破原本與翁山蘇姬政權「脆弱的平衡」。

然而其實在過去,很多區域政經專家、分析師等都認為,緬甸的民主制度即便十分薄弱,但軍方不至於發動政變。理由是 2015 年雖然舉辦了「民主選舉」,但其實那本就是建立在翁山蘇姬與軍方的高度妥協之上——國防軍仍基於「一點都不符合憲政體制」的條款,保留了大量權力。

例如:軍方可以直接任免國防部長、內政部長、邊境事務部長,等同實質掌控了軍警和情報體系;同時還可以「監管國內各事務」,包含少數民族和邊境的議題。

再者,緬甸國會也「保留」四分之一的席位給軍方,同時根據規範,修憲與重大事務的表決須國會全體四分之三的同意——也就是說,軍方等於牢牢掌握著緬甸重大國政的「否決權」。

換言之,專家們過去認為緬甸應不會發生軍事政變的原因很簡單:在表面上已經「民主化」的緬甸,軍方的實權仍極大,因此「沒必要」發動政變。

敏昂萊的「個人生涯規劃」被打亂,恐是政變主因

所以,是什麼原因讓以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為首的軍系勢力,決定「動手硬幹」?我們先暫時將鏡頭轉向鄰近的泰國:

前面提到緬甸畸形的「民主」制度,尤其是軍方握有許多特權的狀況,其實與近年的泰國很像,不過泰國的軍系勢力已透過大選「洗白」,遂能「名正言順」地成為具有民意基礎的政府,合法組閣。

反觀緬甸軍方的聲望卻在兩次大選中每況愈下,因此不少當地政治觀察者早在去年就指出,敏昂萊可能在選後會有「大動作」——因為他眼見事態若繼續發展下去,軍方的地位會更加低落,進而影響他接下來的政治佈局:傳言,敏昂萊本來預計於今(2021)年底退下總司令的軍職,轉而「效法」泰國總理帕拉育,從軍人角色轉換為「民選領導人」(即「接班」翁山蘇姬和溫敏)。

同時間,從親軍方的角度(如緬甸軍系媒體)來看,執政黨 NLD (即翁山蘇姬派)的政府要員,近年來亦不斷透過各種手段,離間軍方各個派系,趁機「收權」;再加上「國際勢力的蠢蠢欲動」,如各國駐緬使節紛紛在去年選後表態支持翁山蘇姬政府等。

在這眾多因素交錯下,軍方乾脆鋌而走險、甘冒國際制裁的風險發動政變、「重建軍方應有的權威」。

順便一提,敏昂萊本人的英文維基百科介紹,也在 2 月 1 日政變後,被火速修改為「緬甸實質領導人」、「國家行政議會主席 / 前任:翁山蘇姬」,「就任日期:2021 年 2 月 2 日」等。

緬甸大選爭議,讓軍方找到政變「正當性」

政變之初,軍方向緬甸一般民眾宣傳的理由,是執政黨在大選中舞弊、造假,「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實上,代表軍方勢力的政黨 USDP 在選後,即多次以選舉不公且存在大量舞弊行為,包括選舉人名冊製作有誤、重複計票、做票等問題,向選舉委員會提起抗議。

坦白說,在這裡軍方的指控並非空穴來風:根據國際組織 Human Right Watch 在 2020 年選前的觀察,就直接指出緬甸的大選「有本質上的缺失」:如政府刻意剝奪少數民族的投票權(例如羅興亞人),同時以疫情不穩和種族糾紛為由,在「某些選區」出現不設投票所、甚至不發送選票的情形。

這於是讓即便民望極差的軍方勢力也能抓住機會,表達嚴厲的不滿之餘,也賦予「更激烈手段」正當性。

當時,緬甸選舉委員會在收到抗議後,輕描淡寫地回應「選舉過程一切合法」,否認軍方對於選舉舞弊的所有指控;而軍方也不甘示弱,USDP 領導者,即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隨即透過當地親軍方的媒體,發表聲明表示:「2008 年頒布的憲法是所有法律的母法,包含之後的修憲條文,如果在必要情況下,有必要廢除現行的憲法。」如今看來,當時似已透露出發動政變的煙硝味。

「回不去了」的緬甸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緬甸的民主發展:2010 年,被視為緬甸近代民主轉型的重要里程碑,但這主要是奠基於 1988 年與 2007 年兩次大規模的反軍政府示威——當年數十萬民眾在緬甸各地發出怒吼,折損無數條人命後,再加上國際輿論的壓力,軍政府不得不作出讓步。

隔年 2011 年,溫和改革派的登盛上台、成為緬甸總統:他一方面致力於經濟改革,二方面也與翁山蘇姬為首的全民盟接觸——因為他知道,緬甸的經濟需要西方勢力解除制裁、以及外資的投入。因此與翁山蘇姬和解,並逐步建立民主制度,是唯一的方法。

到了 2013 年,登盛在承諾舉辦全國大選後,辭去 USDP 黨主席——接下來就如同我們所看到的,2015 年緬甸迎來近代首次民主大選,翁山蘇姬與全民盟則以壓倒性優勢大勝。

如今,經歷了 2015 年到 2020 年相對開放、自由許多的民主生活,緬甸人民自然不願回到獨裁的時代——同時,這幾年網路、手機、庶民文化、商業活動的蓬勃發展之下,民眾的生活變得多元,資訊的落差也不若以往那般嚴重。以手機來說,2015 年以前,全國只有一家國營的電信公司,SIM 卡每張價格要 100 美元以上,根本是奢侈品,但到了現在,緬甸已有四家電信公司,全國的網路覆蓋率也有顯著提升。

同時在近十年間,包含前軍方開明派的登盛總統,到民選的翁山蘇姬政府,國家的發展有目共睹,雖然在處理少數民族的議題上仍飽受西方媒體批評,但對於大部分的緬甸人來說,日子變好了,至少不用如同喬治歐威爾筆下《1984》或《緬甸歲月》中所描述的,忍受種種荒謬與對獨裁者的恐懼。

也因此,如今面對敏昂萊和國防軍破壞現狀的做法,絕大多數緬甸人民是不能接受的。網路世界率先發難(這也是在政變後幾天,緬甸全國被「斷網」的原因,不過現在已恢復):用戶紛紛換上紅色底的頭像,象徵支持翁山蘇姬與全民盟政府;緊接著,緬籍藝人、網紅、意見領袖等也與國防軍做出切割,像是緬甸最大的娛樂公司 Myanmar Celebrity,擁有超過千萬粉絲,甚至在網上公開號召大眾,比出《飢餓遊戲》中的三指手勢抵制軍政府——該手勢同時也在泰國的反政府示威遊行中頻繁被使用。

抗議遍地開花、軍警武力鎮壓,社會高度動盪不安

光發聲還不夠,各地的「公民不服從」運動,更如火如荼的展開。從抵制軍方控股的企業(例如 Mytel 電信公司,以及有網友列出 149 間的軍系企業和品牌)、到遍地開花的遊行示威——首都奈比多,商業大城仰光、曼德勒,紛紛開始有民眾自發組織上街頭遊行;乃至與中國大陸接壤的北部山區,到中部平原、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南部狹長的地區,都出現反軍政府的浪潮。

各大企業如今也接力以「罷工」、「休業」形式支持抗議者:包含緬甸本土的工廠、學校、醫院,以及國際企業像是 food panda,uber 等,均要求釋放翁山蘇姬與政府要員,並還政於民。讓國防軍更感壓力的,是公務人員的罷工潮規模也超乎預期——根據聯合國特派員的估計,到 2 月底為止,已有涵蓋 24 個政府部會、近四分之三的緬甸公務人員罷工,國家運作停擺,直接對軍政府的政令推行、稅收等造成衝擊。

當然,政變加上罷工,恐慌也在民眾之間快速蔓延。各大銀行與 ATM 出現擠兌潮,加油站也有車輛大排長龍,超市與商店更出現搶購物資、囤貨的現象。隨者抗議越演越烈,緬甸國內秩序也逐漸走向緊繃、甚至崩潰邊緣。

面對全國風起雲湧的反抗,敏昂萊與軍方一方面透過軍營電台喊話,要求大家回到崗位安份守己,一方面也動用武力,鎮壓不合作的抗議群眾。2 月 28 日,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緬甸軍警直接朝人群開火,投擲催淚瓦斯、甚至手榴彈等,造成 18 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當天也有數百人被捕。

此舉引發國際譁然,不僅聯合國強烈譴責,各國使館、代表處、東協(ASEAN)組織等也相繼表達對該事件的關注,並呼籲軍方克制;至於美國拜登政府方面,除了在稍早就凍結了緬甸中央銀行於紐約儲備銀行 10 億美元的存款(防止軍政府轉移資金),國會也正開始研擬,重啟對緬甸的制裁與禁運。

接著,在陸續流傳出的諸多影片與畫面中,緬甸軍方不只向民眾實彈射擊,更傳出虐待被捕的政界領袖、非法入侵民宅、強暴婦女,以及藉故屠殺少數民族等種種惡行——這也讓緬甸出現了近代少有的民間「大團結」,口徑一致譴責軍方暴行,並要求釋放遭到軟禁 / 囚禁的異議人士,將政權歸還給民選政府。

軍方堅不讓步,何時能夠告別染血悲劇?

敏昂萊與緬甸軍方高層,自政變後發布的命令:重組選委會,大選擇期舉行;按照 2008 年的憲法版本,全國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國際機場關閉至 5 月;軟禁全民盟的政治人物;撤換八成以上的政府官員⋯⋯緬甸政局顯然短期內不會回歸到正軌,也讓人格外憂心未來的走向。

尤其,軍方至今在內外壓力下,仍完全沒有打算讓步的意思,甚至已開始武裝鎮壓抗議民眾,各界研判,緬甸未來的衝突很可能進一步升級,讓人極不樂觀。

當然,為了安撫西方勢力,軍方倒也不致如少數「狂人領袖」般完全我行我素——根據路透社報導,軍政府聘請了以色列籍的班.梅納什為顧問,任務是協助與「誤解」緬甸軍方的歐美強權進行溝通,其表示「政變目的在於監督民主機制的回歸」以及「不滿翁山蘇姬政府過度親中」云云,但這些說法歐美政府顯然並不買單,後者更是兩面不討好、還得罪了中國政府。

不過在同時間,從國內到海外各地,緬甸人民與旅外緬僑藉由網路的串連,也不斷將正在發生的事,傳播給全世界知道——但願民氣的積累,與國際勢力的介入,能迫使國防軍面對現實:

民主不可能走回頭路,自由的光一旦被點亮,就不會再有留給獨裁者的陰暗角落。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緬甸政變在地完整解析:從拂曉突襲、全國罷工到血腥鎮壓,軍政府為何全面失控?》,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鄉民的正義」就和政變一樣可怕──緬甸軍方高官的留日女兒,被公開羞辱、霸凌至休學
揭開緬甸神秘首都的面紗:緬甸的首都不是仰光、翁山蘇姬在這裡「光環盡褪」

作者簡介:

Jack I.C. Huang,台北人,倫敦大學主修國際經濟與全球化管理,畢業後回到亞洲。先後任職於聯合國亞太投資貿易處(TID)與 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OICT),協助 fuel management 系統開發和支援維和部隊的運作,必要時得出差前往剛果、南蘇丹、索馬利亞與象牙海岸......。 足跡走遍世界 20 多國,曾旅居紐約、舊金山、首爾、北京、新加坡、歐洲等地。 喜歡接觸新事物,腦子裡總是有左派與右派的思想不停衝撞。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