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以「新基建」打造「數位強國」─大陸產業發展戰略評析-風傳媒

觀點投書:以「新基建」打造「數位強國」─大陸產業發展戰略評析

2020-05-03 06:10

? 人氣

中國要以「新基建」帶動疫後經濟。(新華社)

中國要以「新基建」帶動疫後經濟。(新華社)

日前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加快推進資訊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一業帶百業」一方面帶動產業升級,同時帶動創業就業。事實上,為因應後新冠疫情的經濟,被稱為「新基建」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大陸政府擴大內需撬動經濟增長的槓桿。由相關政策來看,大陸將透過「新基建」,推動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打造一個數位強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期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近年來產業主要面臨包括服務業比重過低、高技術產品短缺、國際競爭力較低,以及國際分工體系位處劣勢等問題。也就是說,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大陸,一直以來的問題是產品附加價值過低,且「量」大於「質」。因此,自2006年「十一五」以來,大陸政府即推動加工製造業的升級;一直到了2016年,為了「進一步促成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將展數位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大陸政府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透過「新基建」的推動,進行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根據大陸發改委的定義,「新基建」範圍涵蓋資訊、融合、創新等三大基礎建設,內容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具體來說,即是透過智慧製造、消費電商、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等,打造數位經濟。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惡化擴散,國務總理李克強前往當地視察(AP)
中國國務總理李克強宣示「一業帶百業」,以新基建帶動疫情後的經濟。(AP)

大陸官方媒體分析,「新基建」可創造的效應,短期可有效「穩就業」及「促消費」;中期可加速傳統產業的升級;長期有利於推動地區和國家治理組織、機制、制度的優化。但「新基建」也面臨了四大難題:

一、關鍵技術及產品受制他國。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新基建」,要如何獲得關鍵產品的穩定進口來源、同時形成自主供應鏈,這是第一個難關。

二、重覆投資、令出多門。2008年大陸中央提出的4兆人民幣「舊基建」,在未統籌協調的情況下,造成各地方政府重覆投資,以致形成產能過剩,埋下了美國開啟貿易戰的種子。

三、投資來源過於單一。「新基建」預估投資金額為20-50人民幣,但大陸地方債務負擔已過高的情況下,資金來源要如何多元化是第三個難題。

四、人才培養問題。要打造一個數位強國,關鍵在於人才的培養,從供應端業者的數位化技能,到消費端的應用等等,都是一個龐大、長期的系統性工程。

大陸政府一向強調「要致富,先開路」。過去中國大陸以電力與交通作為發展經濟的基礎。後疫情時期,「網路」則成為中國大陸通往新經濟及推動產業新革命的必由之路。

此外,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資料,截至2019年6月,大陸網民規模已達8.54億;從量上來看,已是「數位大國」。大陸政府全力推動的「新基建」,不但將帶動全產業的數位化,也將為其「數位強國」的產業發展戰略向前邁進一大步。然而,大陸要成為一個「數位強國」,除了網路使用人口的增加及硬體設備的建構;更重要的,是如何進一步解放數位生產力。「新基建」只是硬體的基礎建設,要解放數位生產力,只能透過思想的解放,建構更開放多元的網路應用及空間。然而,要網路管制與網路解放之間,要如何平衡?是大陸邁向「數位強國」必須面臨的難題。

*作者為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