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客戶潛在需求,善用故事引發購買動機

文◎林育瑋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728

許多初入保險業的業務員,在還沒有確認客戶需求的情況下,就拿出保單說明書,滔滔不絕地講解起產品內容,原以為優秀的產品能引起客戶的興趣,誰知道繁瑣的內容卻使得客戶昏昏欲睡。究竟保險業務員該怎麼吸引客戶注意?又該怎麼引發客戶共鳴?

  全球人壽潮昇通訊處區經理黃菀淇認為:「善用故事來行銷,能夠拉近與客戶的距離,還能夠將客戶帶入情境中,反思自己的保障規劃。」如果保險業務員在銷售時,總是將保單條款或是專有名詞掛在嘴邊,雖然代表著業務員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卻也在無意間用無形的知識塑造了一道看不見的鴻溝。

  原因在於,客戶很可能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即使聽懂了,往往也因為沒有共鳴而難以引發興趣。因此,善用故事進行銷售,目的就在於「拉近距離(講客戶聽得懂的話)」和「帶入情境(創造需求,引發共鳴)」。

選擇故事,帶入共鳴

  「在使用故事進行銷售之前,保障型保險比較難成交。」黃菀淇如此說道,其中關鍵在於「客戶不認為自己有需求,也拒絕正視自己可能存在風險」,因此客戶更傾向於購入基金、儲蓄型保險、投資型保險等直觀上能夠使自己受惠的商品。

  而當業務員使用故事進行銷售時,等於將發生事故的主角轉移為他人,如此一來,討論種種不確定的風險和疾病,客戶也就不那麼避諱。不過,使用故事進行銷售,還必須挑對故事,因為當故事與客戶切身經驗有關時,才能引發客戶共鳴,有了共鳴,客戶才會認真地考慮是否有其保險需求。那麼,業務員該如何選擇「講什麼故事」呢?黃菀淇認為業務員應該針對「客戶在意的事情」進行琢磨,對此她給出了2點建議:

  第1點,在面談前,業務員務必要先對客戶做足功課。到底客戶生活狀況如何?家庭成員有誰?目前有何明顯需求?保單是否有缺口?當業務員找到客戶的行銷切入點之後,才能找到適合客戶的故事。黃菀淇舉例,若是客戶經濟能力很好,自身財力已足以補足醫療上的風險缺口,再和對方不斷談保障型保險,就有可能讓對方興致缺缺,此時建議業務員從傳承、預留稅源等相關案例進行分享。

  第2點,透過新聞媒體,瞭解客戶現在關注的時事。時事新聞具有一定的熱度,更有可能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若保險業務員從中切入保險視角或者其他個案,也將使聆聽的客戶更有感。黃菀淇補充,由於時事具備話題性,和客戶談起來不會有強行切入保單內容的生硬感,容易為客戶所接受。

銷售故事

瞭解客戶背景

  一對經營餐飲業的夫妻,家庭經濟狀況良好,已經建立起不錯的保障規劃,相當疼愛3名還在學齡的子女,希望給予他們充滿希望的未來。

尋找客戶需求

  黃菀淇在與這對夫妻的言談間,發覺子女的成長與教育是客戶的生活重心,因此為客戶規劃了儲蓄型保險,替子女未來的教育、婚姻或旅遊等需求預作規劃。

挑對故事,加強需求

  我有一名從事農業的客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當辛勤地為家庭付出。耕作非常辛苦,收成端看老天爺的臉色,並不是每一年都可以豐收;而他同時也是一名相當有智慧且疼愛子女的父親,期望給予子女更穩定安心的生活。他的兒子從小就鬼靈精怪,相當聰明,無論是學業或是才藝都很快就可以上手,當他察覺這件事之後就下定決心:「我要幫孩子存一筆基金,未來如果他考上不錯的大學,才能讓他勇敢追夢。」

  後來那位小孩考上了一間醫學大學。當他拿到錄取通知書時,相當擔心自己7年的學費會為家庭帶來負擔,好在父親在這20年間早已為孩子存下一筆可觀的費用了。客戶先生/女士,您們的經濟狀況相當不錯,同樣地關愛著膝下子女,是不是也願意預先規劃,讓小朋友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築夢?

 

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