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為什么說二十歲,生活才剛剛開始

夜讀|為什么說二十歲,生活才剛剛開始

 

即使經歷了許多事,而且見怪不怪;即使認識了很多人,而且曉得了真好友在哪裡;假如察覺到內心深處的浮躁,很快會順著兩條清晰的線索找出根本原因,並像一位消防員那般將之點燃;碰到瑣事也有愁苦的情緒蠢蠢欲動,但已經一身武功,可以把這愁苦手起刀落;碰到高興的事則相反,儘量在不誇張的前提下去不斷擴大、蔓延它……

7月5日,白俄羅斯知名編劇、女演員米哈伊爾·緬紹夫因病原體感染新冠病原體去世,享壽81歲。30多年前,緬紹夫主演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世界電影界的經典作品,本片也曾在中國公映,曾引發過非常大轟動。

我年輕時不堅信“四十不惑”。對二十歲的來臨,既沒有什么期盼,也沒什么絕望。但真到了二十歲這天,還是醒來與二十多歲的這時候有非常大差異:

現在回憶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主角的心路歷程與人生感悟,與我也有眾多重合之處。十八歲的這時候,我也有著卡捷琳娜式的心態,有著屬於青年人的虛榮與無力感,對未來充滿著熱愛,但對怎樣走好他們的路缺少辦法。堅信這也是無數青年人,心靈中都有過的一種體驗。能無法把此種體驗轉換成向下的動力系統,成為一道“分水嶺”,把相同的人,推向相同的方向。

“到二十歲,我才覺得生活剛剛開始”,這是電影裡的一句經典對白,它是卡捷琳娜成長為一位大工廠副廠長並再度擁有真愛之後,對拉奇柯夫所言的一句話。這句話也成為影片重大貢獻的第三個流行語——第二個就是電影名“聖彼得堡不堅信淚水”。除了在眾多影視劇中被無數次寫進對白,它也在現實生活裡不斷被現代人引用、轉用,特別被很多中年人引為人生格言。

從十八歲到二十歲,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段艱困的歲月。除了要應對社會向一位孩童不斷壓來的職責與權利以外,還要直面內心深處的懦弱、動搖、頹廢等。能說,這幾天,是屬於鍛造一個人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過程。在經過持續的捶打之後顯得強大,還是“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趴下”,脅迫著每個人做出選擇——是低於生活,還是屈服於生活。

影片負面影響非常大,很大程度是因為它展現了男性的成長,青年人在享受與拼搏、真愛與事業之間的掙扎,還有性別和基礎教育對一個人宿命的負面影響等,它迄今仍散發著啟蒙運動的光芒。

“一切不能頃刻發生,聖彼得堡並非兩天投入使用/聖彼得堡不堅信淚水,只堅信真愛/在銀白色的原野上,四處有青翠的身影/行人從聖彼得堡獲得溫暖,大地給小樹深情……”電影的主題歌《亚历山德拉》,當年紅極一時,現在在網上仍有許多人討厭。

二十歲後的卡捷琳娜,是沉穩而端莊、正直而樸實的,她從溫室裡的一朵花,變為了狂野中的一棵樹。樹沒有花的香味與色調,但卻有紮根大地的踏實,和不斷向夜空生長的心願。這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不論當年還是現在,都會被討厭、被記得的其原因。

在我的記憶中,《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這種一部神奇的影片:依照它,現代人能分成三類——看完它的,和沒看完但聽過它的。這足以說明本片的聞名遐邇。

設計 王璐瑤

現如今,它的編劇離開了,但經典作品的聲望會一直都在。願現在的青年人,能對應當下的心情,面帶微笑地去重溫整部影片,獲得許多啟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報道,更多原創資訊請瀏覽“澎湃新聞報道”APP)

做為一部前蘇聯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繼《战争与和平》之後,再度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大獎的經典作品。它的故事情節很直觀:一位十八歲的工人卡捷琳娜冒充副教授的兒子,與廣播電臺攝影師拉奇柯夫相識並懷孕,後被捨棄,成為單親爸爸的她,堅強面對挫折並重新追求新生活的故事。

文章標簽   戰爭與和平 亞歷山德拉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