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厦门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习近平在厦门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编著的采访实录
《习近平在厦门》是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编著的采访实录,首版时间是2020年1月。
习近平同志于1985年6月至1988年6月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该书通过采访习近平同志在厦门任职期间与他有过直接接触的同事、干部群众等人,真实还原和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的从政轨迹和领导风范。厦门三年,一心为民、严于律己,勤于工作、注重调研,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用为民、务实、清廉诠释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风采。 [1-2]
作品名称
习近平在厦门
作    者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创作年代
现代
首版时间
2020年1月
类    型
采访实录
字    数
14.5万字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该书通过采访习近平以前的同事、接触过的干部群众等人,通过13篇采访实录,真实还原和再现习近平在厦门的从政轨迹和领导风范。 [2]习总书记积极探索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道路,习总书记在厦门工作的三年里,走遍了厦门农村、海岛,包括“英雄三岛”,还有海拔1000多米的军营村等。采访实录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探索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实践。 [3]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李秀记“近平同志来厦门是要‘立志做大事’”
王金水“这个年轻的副市长与众不同”
朱亚衍“近平同志提出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很有远见卓识”
郑金沐“制定发展战略是近平同志对厦门的一个全局性贡献”
王太兴“近平同志对我做人做事影响至深”
吕拱南“近平同志虽然年轻,但涵养很好”
苏永卯“近平同志对普通干部关怀备至”
任镜波“习总书记对嘉庚先生和集美大学情有独钟”
洪卜仁“像习副市长这样对地方志感兴趣的领导真不多见”
高泉国高泉阳“习书记两次来到我们军营村”
郭安民“习副市长端起村支书递来的黑茶杯就喝”
陈慧瑛“近平同志与我是布衣之交”
张宏樑“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 [1]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2019年,为了展现习近平同志在厦门的工作经历和领导风范,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组通过习近平同志在厦门的同事、接触过的干部群众的真实讲述,整理了13篇采访实录,并于2020年1月集结成书并正式发行。 [4]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要诀一:立志做大事
在《习近平在厦门》一书中,据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时的同事回忆,在1985年11月市委常委的组织生活会上,参会人员各自谈了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习近平同志的发言给大家留下很深印象,他说:“我来厦门工作,用孙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来勉励自己,地位变了,作风不能变。”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为厦门发展做“大事”,是习近平同志到任厦门时的一份初心。他立志要做的“大事”,不仅包括那些把脉改革发展大势、擘画宏观工作思路的“高大上”的事,也包括抓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整治筼筜湖水质的难事,关心教育事业发展、帮助以军营村为代表的落后村镇精准脱贫等一件件关乎民生的贴心事。从习近平同志当年这些施政作为中,青年人可以深切领悟到:立志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即便我们暂时处于平凡岗位,或许还不曾遇到急难险重,但仍然要始终怀着一份“士不可不弘毅”的担当精神,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胸怀长远抱负,从点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把小事干成大事,用一流业绩成就精彩人生。
要诀二:“自找苦吃”
习近平同志一直非常关心青年成长,《习近平在厦门》一书中的一位受访者张宏樑当年是厦门大学的一名学生,访谈期间他就多次提到:“年轻人就应该要求进步,积极入团入党,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一种信念,凭借这种信念,他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跨过“五关”,懂得农民群众的疾苦和心愿,让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之所以离开北京去正定,他的考虑是:“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他在正定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县里每个村落,扎实细致地了解县情、发现问题、收集民意;他在厦门主动请缨分管“三农”工作,切实提出要做好“内引外联”,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自找苦吃”对于他而言,是成长路径,是人生信条,是深深扎根大地之后的成熟与绽放。“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正处在人生道路的开端,前进途中不可能一马平川,总有高山急流或风雨雷电,带着一份“自找苦吃”的心态砥砺前行,苦也就不那么苦,甜起来却格外甜。青年人只要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份不断攻坚克难的心态,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就一定能收获阳光,无愧于青春。
要诀三:为事业发展计长远
《习近平在厦门》一书的字里行间,始终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无论是当年与习近平同志共事过的班子成员还是工作人员,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在厦门工作期间能干、肯干、善干、实干,从不为个人计得失,只为事业发展计长远。当年,他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当地实际谋划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的发展战略,毫不松手地抓当时很多人认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心甘情愿做铺就未来发展的基石。他说,作为领导者,就要“着眼于长远,甘做铺垫之事,甘抓未成之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张蓝图画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这些话语,都应成为今天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重要参照。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才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打开人生”的正确方式。红旗渠不是一天挖成通渠的,塞罕坝不是一天变成绿洲的,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一棒接着一棒不断努力和奋斗,每一个人都为“功成”作出奉献,每个人也都因为奉献而升华了“小我”,最终成就“大我”。 [5]

作品影响

播报
编辑
所获荣誉
2020年4月,该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 [6]

版本信息

播报
编辑
书名
ISBN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出版时间
习近平在厦门
9787503567285(平装)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42元
2020年1月
习近平在厦门
9787503567308(精装)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55元
2020年1月1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