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長者綜援的荒謬與老年就業政策方向(文:歐陽達初) (09:00) - 20190115 - 文摘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文摘

收緊長者綜援的荒謬與老年就業政策方向(文:歐陽達初) (09:00)

日前政府宣布自2月1日起上調長者綜援的申請年齡,從60歲提高至65歲。雖然政府認為政策只影響新申請個案、目前仍為59歲的申請人等,僅為1000至2000人,不過,有關安排的實際影響,其實遠超政府所聲稱及推算。本文旨在回應政府收緊長者綜援資格的理據,以及其對整體老年就業政策的啟示。

自上任特首梁振英在2017年1月施政報告提議這措施後,民間社會一直關注及反對。其中最受爭議的,莫過於政府在毫無財政壓力下,只以行政理由將綜援長者年齡與部分福利措施看齊,並推動延遲退休年齡。可是,由健全長者變為健全成人綜援,將令受助人失去最少35%的生活費,包括標準金、補助金及部分一次過特別津貼。這差異源自1999年政府大幅削減健全家庭的綜援金額;繼而民間社會多番施壓,政府在2011年擴闊社區生活補助金的申領資格,增加了長者綜援的每月生活費。兩者援助金的差距,不但顯示政府長期地將失業綜援金額壓低於基本生活水平,更暴露了政府只簡單地將60至64歲的貧窮長者,視為一般失業人士處理。

中老年勞動市場的階級性與排斥性

特首林鄭月娥的「每日工作10多小時」論,固然反映了她只從自己角度理解貧窮長者,漠視長者參與勞動市場的限制。從附圖可見,60至64歲人士勞動參與率,在過去10年的升幅是3個年齡群最高的,但仍低於55至59歲及整體勞動人口。問題是收緊長者綜援資格,是適當及有效的方法增加中老年就業嗎?後者涉及3個中老年群體:仍在職者、已退休者、失業者。他們分別對應延遲退休年齡、退休後再就業及重新就業。

一般中產階級大都希望在60歲後保留其職位,一來他們的收入很可能與年齡、年資成正比,而維持退休生活水平的壓力亦增加了他們的就業意欲;二來非體力勞動及較高的收入、資產,都相對地減低其身體耗損的風險。反觀大批從事基層勞工的長者,在過去數十年間胼手胝足地工作,但身體經長年勞動亦出現勞損。因此,不少基層勞工年屆50歲以後,便開始被市場排斥,部分被迫提早退休、從事零散工作或處於長期失業。要協助他們重新進入勞動市場,不單是他們的個人意願,更取決於香港勞動市場及經濟的結構。根據統計處在2013年公布的《退休計劃及老年經濟狀况》,未來退休人士的預期退休年齡中位數仍是60歲。要全面地將退休年齡定為65歲,並未符合當前整體社會期望及就業市場現實,需要更多社會討論及政策配合。上調長者綜援年齡,基本上更無助減少中老年就業的障礙,卻引起了其他政策問題。

中老年就業政策及失業綜援的限制

首先,過去數年間60至64歲的健全/50%殘疾長者約為1.5萬人,可預計新措施將目前55至59歲失業人士,繼續留在底層勞動市場。一方面,如果適合的職位空缺沒有相應增加,這會加劇中老年工人間的競爭,形成工資下調的壓力。這對勞動力密集的低薪服務業僱主是個佳音,但對中老年基層工人來說,可能會更難就業。

另一方面,政府建構了新的身分——「失業長者」。假設他們能滿足失業綜援「自力更生」政策的要求,每月工作不少於120小時,按5月實施的新最低工資,他們的收入便已超過綜援金額,因而失去安全網及醫療豁免的資格。可是那些非技術工作相對不穩定,那麼「失業長者」很可能墮進「失業-低收入-再失業」的貧窮循環。在現行制度下提高長者綜援的年齡資格,透過削減金額刺激工作動機,等同剝奪長者基本生活的社會權利。這種懲罰性的工作福利模式,早已在1999及2006年向失業和單親照顧者施行,新措施更擴大對象至較年輕的長者身上。

國際經驗告訴我們:基於勞動市場的排斥性,要推動特別群體的就業例如長者、青年及殘疾人士,不能單靠供應面(supply-side)的介入,只針對個人的動機及資訊;更重要的是從需求面(demand-side)要求僱主承擔更大責任,包括就業配額等,以及重構宏觀的經濟及產業政策,為長者創造更有利的就業條件。目前政府所謂推動中老年人士就業及延遲退休年齡,對僱主採取寬容的態度及作自願安排;但對貧窮長者卻收緊安全網並強制就業,更遑論提供鼓勵措施,例如放寬豁免計算入息限額。而最近不少綜援就業服務的社工都表示,新措施並無附帶新的資源及配套,協助這批「失業長者」,只着重他們的就業結果而忽視其他需要。

近年就業市場對勞工需求殷切,政府只以一貫「重量不重質」的原則,配合低成本低投入的就業模式,要求失業長者接受市場上任何工作,以這種方式提高基層中老年就業率,並不可取。

政府欠理據  應撤回措施全面檢討

殖民政府在1977年上調公共援助的退休年齡,從55歲提高至60歲並維持至今。當時其中一個理由是55至59歲的男性勞動參與率已達85%,以配合那時新增的失業公援。換言之,除非60至64歲的勞動參與率出現大幅上升的趨勢(目前為47.6%),否則政府不應貿然提高安全網的「退休」年齡,倒果為因。收緊長者綜援資格,除了進一步破壞已經千瘡百孔的安全網,更折射出失業綜援及基層中老年就業政策的問題。

目前社會上的聲音已很清楚,而立法會將動議辯論綜援制度,只欠政府對民意的回應,撤回措施並全面檢討綜援。

作者是英國雪菲爾大學社會政策學博士候選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