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全新紫色 iPhone 12 上手! 比 iPhone 11 更濃 直邊金屬框更質感 - INSIDE

【開箱】全新紫色 iPhone 12 上手! 比 iPhone 11 更濃 直邊金屬框更質感

顏色絕對是近年來蘋果產品的重要趨勢。不只是手機、去年的 iPad Air 五彩,今年的 iMac 更是推出七彩,繽紛化的蘋果機身質感兼備才是關鍵!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6_22

喜出望外 春季發表會登場全新紫色

本次春季發表會更新產品線,也推出紫色 iPhone 12 與 12 mini,雖然在 iPhone 11 已經推出收服少女心的紫色,本次首次額外更新 iPhone 顏色話題度自然不少,而比起 iPhone 11,這次紫色也有不同。

截圖_2021-04-28_下午5_22_39
紫色 iPhone 12 與 12 mini 於蘋果春季發表會登場。發表會截圖。

推薦閱讀:【蘋果發表會】AirTag、七彩 iMac、iPad Pro 採用 M1 晶片 新品齊發一次看

iPhone 12/12 mini 紫色台灣首發上市 

本次新發表中唯一在台灣列入首發的產品就是 iPhone 12 紫色, 4/23 開始預購,4/30  正式出貨,編輯走出科技圈聽到最多朋友討論的就是 iPhone 12 全新的紫色,我們也取得實機,幫助各位好好品嚐這支「香芋」手機。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7_27
如同其他款 iPhone 12 精簡的包裝。Photo Credit:INSIDE Anny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41_15
卡針與 USB-C- lightening 充電線。Photo Credit:INSIDE Anny

繽紛化的蘋果 機身質感兼備才是關鍵

說到顏色,絕對是近年來蘋果產品的重要趨勢。不只是手機、去年的 iPad Air 五彩,今年的 iMac 更是推出七彩。說到蘋果多彩的始祖就是 5C 系列,然而當時在材質上卻難以取得好評,被認為塑膠感較重,到了 iPhone 11 雖然也是繽紛色系,不過在外觀與材質上 11 還是玻璃面板與機背圓角,而 iPhone 12 採用超瓷晶盾面板且為金屬直角邊框,質感上更上一層樓。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4_41
直邊金屬邊框讓整體更質感。Photo Credit:INSIDE Anny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5_56
金屬質感的紫色呈現神秘感。Photo Credit:INSIDE Anny

與 iPhone 11 紫的差異大嗎?

與 iPhone 11 的比較,就是再粉點的紫,至於大家喜歡比較濃還是淡一點見仁見智,身邊的果粉大力讚賞 iPhone 12 紫色,多半是喜歡與整體設計搭配金屬邊框,更有質感。去年先入手其他顏色 iPhone 12 的果粉也是悔恨了一下。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6_46
喜歡哪種粉紫見仁見智,iPhone 12 是更濃一點的紫色。Photo Credit:INSIDE Anny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52_14
iPhone 11 紫色較淡。官網截圖

複習 iPhone 12 與 iPhone 12 mini 特點與差異

看到紫色想入手,究竟該選 iPhone 12 還是 iPhone 12 mini 呢?複習一下兩支型號的差異

主要差異為螢幕大小與續航:

  • iPhone 12 6.1 吋、12 mini 為5.4 吋 超 Retina XDR 顯示器
  • 影片播放時間:iPhone 12 最長可達 17 小時 iPhone 12 mini 15 小時
  • iPhone 12 mini NT$23,900 起 iPhone 12 NT$26,900 起

iPhone 12 、 iPhone 12 mini 特色功能

  • 同為 A14 仿生晶片
  • 同為 1200 萬像素雙相機系統具備廣角、超廣角支援夜間模式、深度融合
  • 2 倍光學變焦縮小、最高可達 5 倍數位變焦
  • 支援 MagSafe 磁吸充電
  • 具備 64GB 128GB 256GB 容量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4_04
 1200 萬像素雙相機系統具備廣角、超廣角。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5_08
支援 5G,在 iOS14.5 5G 支援雙卡雙待。Photo Credit:INSIDE Anny

延伸閱讀:蘋果 iOS 14.5 更新!Apple Watch 解鎖 iPhone、App 追蹤透明度、iPhone 12 5G 雙卡雙待

編輯實用  iPhone 12 mini 數月心得

編輯身為小手機擁護者,已經持有 12 mini 一陣子,平常會拿手機來創作,最常用於拍攝寵物、人像靜物攝影、自拍,主要是放在 IG 貼文與限動的內容,夜拍、人像模式讓我能在迷你機身上滿足,在續航上比較需要注意,盡可能帶著行動電源,總體來說個人非常滿意。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6_22
iPhone 12 與 12 mini 完全可以放入女生的小包。圖為紫色 iPhone 12。Photo Credit:INSIDE Anny
28lgpsfph7j0m7l81q1om5qso287ob
iPhone 12 mini 綠色裝入小包。Photo Credit:INSIDE Anny

推薦閱讀:iPhone 12 mini 開箱實測!小機身夜拍體驗卻大大有感升級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7_58
支援磁吸式充電。Photo Credit:INSIDE Anny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8_32
官網有全新多彩的保護殼選擇,磁吸卡片式的保護殼也有搭配的顏色。Photo Credit:INSIDE Anny
截圖_2021-04-29_上午9_33_34
iPhone 12 mini NT$23,900 起 iPhone 12 NT$26,900 起,4/30 正式開賣。Photo Credit:INSIDE Anny

喜歡新色嗎?

這次的 iPhone 12 新推紫色你會喜歡嗎?還是你更愛 iPhone 11 的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2024 City COP 永續城市論壇:高雄市啟動國際城市級對話,共享永續低碳發展策略

高雄市政府主辦首屆《City COP 永續城市論壇》,集結國際永續行動組織、城市代表於一堂,從能源轉型、低碳城市、氣候行動等永續議題,響應 COP28「終結化石燃料」的全球性決議,攜手國際夥伴朝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更進一步。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日前高雄市政府主辦的《2024 高雄智慧城市展》於高雄展覽館盛大開幕,超過 500 個國內外的政府、企業、組織齊聚一堂,聚焦「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Digital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展示永續城市、智慧治理等解決方案。展會揭幕次日,本屆高雄智慧城市展的重頭戲之一──《City COP 永續城市論壇》也在陳其邁市長的致詞中展開。

本次論壇邀請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城市網(CityNet)、世界電子化政府組織(WeGO)等致力於永續行動的國際組織響應;再由杜拜、菲律賓、科索沃、日本、韓國、史瓦帝尼、斐濟等國際代表發表不同城市的行動經驗,交流最新的淨零技術。藉由國際級的城市對話,聚焦能源轉型、低碳城市、氣候行動等永續議題,響應 COP28「終結化石燃料」的全球性決議,攜手國際夥伴朝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更進一步。

City COP,成就國際永續城市的典範對談

「我相信,每座城市都有屬於它的故事。」陳其邁市長開場致詞時表示,對於石化、鋼鐵等重工業歷史背景濃厚的高雄市而言,城市轉型、淨零排放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政府除了必須和產業部門、技術專家們共同努力,也需要與國際上不同的城市或組織一起學習、合作,所以能夠舉辦首屆國際城市級氣候峰會,對高雄市而言,是一件別具意義的事情。

高雄市市長陳其邁。/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除了論壇本身的象徵意義,陳其邁市長也分享高雄近年在淨零碳排上的三大政策方向與成果。「首先,法治面,高雄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公布後第一個三讀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的城市;產業面,高雄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由龍頭企業大帶小的方式,協助企業導入低碳與節能技術,帶動產業轉型;人才面,高雄成立『淨零學院』、培養淨零人才,成為臺灣第一個完成法治、產業、人才三項改革的城市。」經過種種努力,高雄市總體碳排放量與 2005 年相比,已經減少了 21%(約 1379 萬噸),等於一個臺北市一整年的碳排。

陳其邁市長也再次感謝所有蒞臨的國際城市與組織代表,大家齊聚在此一起分享、學習,讓高雄與世界接軌,思考不同的減碳路徑與合作可能性,朝向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努力。城市網(CityNet)的執行長金正基也在致詞中呼應,「這次論壇並不只是對話,更是一場打造下個世代值得擁有的城市的具體行動。」他相信,只要領導者拿出魄力和決心,城市應該是蛻變的樞紐,而當下的所有對話,將化為蛻變湧動的能量,凝聚成朝向永續、韌性未來城市的道路。

看見全球永續淨零行動力,攜手國際城市夥伴共商低碳發展策略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秘書長 Gino Van Begin 表示,綜觀城市的發展歷史,工業城市往往為國家經濟與 GDP 做出卓越貢獻,但也因此長期承擔著環境的壓力與衝擊。而論壇的第一個議程「國際低碳發展經驗」,就是讓來自世界各處的城市代表,分享各自遭遇的挑戰以及如何行動因應,創造更永續的未來。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秘書長(ICLEI) Gino Van Begin。/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高雄市環保局局長張瑞琿首先分享,為了達成 2030 減碳 30%、2050 淨零排放的市政目標,高雄市政府制定了包括能源轉型脫離化石燃料、打造低碳產業鏈、推動智慧淨零建築、建構低碳運輸、廢棄物能資源化、低碳韌性農業等一系列減碳策略。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張瑞琿。/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接著,張局長也細數去年甫成立的「淨零學院」為高雄創造的價值,包括 813 人受訓、頒發 364 張有效證書;未來更計畫藉由課程與技術交換,每年訓練約 1,600 位淨零人才,再將永續知識和技術導入市政,建構屬於高雄的淨零生態圈,從根本實踐低碳與永續的政策方針。

在市政策略之外,城市還必須將不同的層面納入考量。科索沃首都普里斯提納市(Prishtina)的市長 Përparim Rama 分享,「例如城市能源、都會移動的方式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重點。」過去幾年,普里斯提納市透過安裝太陽能板,為城市提供更多永續的暖氣能源,並設置智慧城市必備的硬體,蒐集行人的大數據與習慣,藉此創造新的場域空間,成就一個行人優先的城市。

科索沃首都普里斯提納市(Prishtina)市長 Përparim Rama。/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菲律賓宿霧市的市長 Michael  L. Rama 則談到,以人為本、師法自然是低碳城市發展的重要方針。以宿霧市為例,他們採用低碳的捷運路網作為主要交通建設,持續發展有益於生態永續的基礎設施,並利用島國環海的特色發展海洋潮汐能源,專注於實現 SDGs 目標中永續城鄉、責任消費及生產、氣候行動、保護陸域生態等項目。

菲律賓宿霧市(Cebu)市長 Hon. Michael “Mike” Lopez Rama。/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有了城市發展的基本策略框架,下個挑戰就是如何規劃與落實。杜拜水及電力總署(DEWA)的智慧電網專家 Marwan Alqaydi,詳細介紹了擁有多項世界級成就的智慧電網技術。Alqaydi 解釋,近年杜拜賦予電網更強大的韌性與能力,並透過資料管理監控系統營運,整合綠能,實現數據驅動決策、降低營運成本等效益。希望在不遠的未來,智慧電網除了能夠提升服務、創造價值,還能改變整體的能源環境,成為全球標竿。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副秘書長 Emani Kumar 分享了 ICLEI 如何為會員城市提供協助,包括氣候行動、淨零建築、永續能源、區域冷卻系統與電池儲能系統等,ICLEI 透過多年累積的實務經驗,為地方政府提供資金、規劃與行動上的建議,協助城市以最適合的方式走向淨零。

呼應全球淨零趨勢,共享永續新生活

在上一個議程中,城市代表們分享了各自關於低碳發展的經驗,以及如何從宏觀視野的大策略建構低碳、永續的城市規劃。但城市並不只有治理者,還有生活在裡面的人們,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若要減少個人對環境的衝擊,就必須更有意識地決定「如何」生活、做出更永續的選擇、減少汙染、避免資源濫用。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日本辦公室執行長 Togo Uchida 也認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所以不同人們的「永續生活」也截然不同。他強調,「我們都知道減碳並不容易,但人們應該擁有選擇。」因此,ICLEI 在日本展開「1.5 度 C 的生活研究」,幫助公民認識行動如何影響個人的碳排放量,引導人們做出更永續的選擇,減少更多的生態足跡。

在史瓦帝尼的姆巴巴納市,社區的人們成立環保社團,展開 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用)、Replace(替代使用)的「4R」環保回收再生工作,並與環保主管機關合作,實行更永續的廢棄物管理行動,同時達成創造經濟機會與淨零碳排的目標。

史瓦帝尼姆巴巴內市(Mbabane)副市長 Rev Mcebo Ayandza Given Sigudla。/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除了永續的日常,企業的永續行動也一樣重要。東大門區淨零碳資源中心主任閔炳雄教授的分享談到,「在韓國,我們利用綠色議價與公私協力兩種方法,提供產業發展的誘因,引導企業主動投身碳中和的相關行動。」例如系統化的使用熱泵及光電等永續能源循環、以 BIM 建物資訊模型減少建築物的碳排放,並採用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將城鄉發展與永續結合,走向真正的淨零生活。

最後,來自斐濟首都蘇瓦的議長 Rev Mcebo Ayandza Given Sigudla 則以獨特的文化觀點為永續生活添上另一層意義。他真誠地分享:「永續生活的基礎是和諧共存。永續生活不只需要現代科技的「智慧」(Knowledge),更需要人們從文化、價值觀中發展的智慧(Wisdom)去理解環境。先了解了我們真正擁有的,再理解永續的意義,人與自然的長遠共存才成為可能。」

斐濟蘇瓦(Suva)議長 Tevita G. Boseiwaqa Taginavulau。/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到此,首屆《City COP永續城市論壇》也告一段落。相信本次論壇不只讓來賓看見高雄低碳、永續的城市規劃,也讓世界看見臺灣卓越的城市治理能力,並搭建一個國際性的交流平台,匯合來自全球各地的永續行動方案,藉由氣候行動的探討、把願景化為現實,為所有人創造實際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