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索馬利蘭近日傳出有意與台灣建交,據外媒報導,索馬利蘭(Republic of Somaliland)第5任總統繆斯·比希·阿卜迪(HE Muse Bihi Abdi)將派遣代表駐台。第一時間,許多人可能會把「索馬利蘭」和「索馬利亞」搞混,但前者的確是從後者獨立而出,且索馬利蘭和台灣相似的是,不但都有獨立的軍隊和護照,還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非聯合國成員國。

索馬利蘭位於非洲之角,地處東北非,過去曾受英國殖民統治,稱為英屬索馬利蘭,1960年趕上非洲的獨立浪潮,「索馬利亞共和國」正式脫離英國2百多年的託管,7月1日改稱「索馬利民主共和國(Somali Democratic Republi c)」,索馬利亞只是簡稱。成立之初,一度曾被譽為非洲新興國家的典範。但這些讚譽慢慢褪色,到1969年巴爾(Maxamed SiadB arre)發動軍事政變,取得政權,就完全變了樣。

巴爾上台後以鐵腕統治索馬利亞,美其名為「科學的社會主義(scientific socialism)」,長達22年,1988年,索馬利亞人不滿巴爾的鐵腕統治,發生內戰,死傷人數雖無正式統計,據說在六位數以上。由席拉紐(Ahmed Mahamoud Silanyo領導的「索馬利國民運動黨(Somali National Movement,簡稱SNM)在1991年5月18日宣布與索馬利亞分裂,「索馬利蘭」宣布獨立。

但獨立後,原索馬利亞地區爆發的內戰並沒有就此停止,更衍生嚴重的飢荒問題,聯合國安理會根據《第733號決議案》和《第746號決議案》,組成第一期「聯合國索馬利亞行動」,並展開了為期2年的援助工作,意在減輕內戰的飢荒問題。

在1991年前,索馬利亞全國幾乎三分之二土地的石油開採權都落在剛果石油公司、阿莫可石油公司、雪佛龍油氣公司及雪佛龍飛利浦聯合化學公司等美國大石油公司的手裡,有美國評論曾指出,美國可能為了石油利益,曾間接介入索國,在1993年的10月3日到4日這2天之中,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和首都「摩加迪休」的地方軍閥民兵,爆發軍事衝突進行巷戰,最終造成雙方與民眾數百人傷亡。而這場衝突也被拍成電影「黑鷹計劃」。

也因為索馬利亞是非洲東部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和它緊依的「索馬利蘭」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各國為避免得罪索馬利亞,都不敢給予外交承認。唯有衣索比亞藉照顧僑民之名,設有領事館,也是形單影隻,行事非常低調。索馬利蘭現今周邊地區仍存有邊境糾紛。

索馬利蘭國土不算太小,面積13.7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3.8倍,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非聯合國成員國,人口也有350萬,但獨立後因氣候問題,同樣深受乾旱困擾,首都哈爾格薩(Hargeisa)有50幾萬人口,市郊坐落有伊戈爾國際機場,但缺少的就是外國使領館。歐美國家偶而也曾派遣官員到哈爾格薩做友好訪問,但為避免惹麻煩,最多停留個把星期,至今幾乎未有國家和國際組織正式承認,但與英國、衣索比亞、比利時、加納、南非、瑞典等國有來往。

#索馬利蘭 #索馬利亞 #台灣 #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