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德国准军事组织)_百度百科

希特勒青年团

纳粹德国准军事组织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希特勒青年团(德语:Hitler-Jugend,缩写HJ)是1922年至1945年间一个纳粹党设立的准军事组织。在冲锋队(德语:Sturmabteilung,缩写SA)后一年设立的第二个组织。
希特勒青年团是纳粹党于1922年成立的准军事组织,其任务是对13-18岁的男性青年进行军事训练,为德国的对外战争做准备。并为纳粹党提供后备党员。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师”装甲师(12th ss panzer Division "Hitlerjugend")是德军中一支特殊的部队,其士兵全部由1926年出生的“希特勒青年团 [1]”志愿者组成。
中文名
希特勒青年团
外文名
Hitler-Jugend
成立时间
1922年
解散时间
1945年
所属国
纳粹德国

组织起源

播报
编辑
希特勒青年团的制服
希特勒青年团于1922年创立,当时名为阿道夫·希特勒少年冲锋队(Jungsturm Adolf Hitler)。组织以巴伐利亚州慕尼黑为基地,为冲锋队招募新队员。少年冲锋队于1923年啤酒馆政变失败后被解散,其后在1926年重建。
希特勒青年团在1933年重建后重点为纳粹党招募年青党员,训练13~18岁的男青年。库尔特·格鲁伯(Kurt Gruber),来自萨克森州普劳恩,是位非常仰慕希特勒的法律系学生,开始重建青年联盟。1933年,巴尔杜尔·冯·席拉赫(Baldur von Schirach)成为首位希特勒青年团领袖(德语:Reichsjugendführer),他贡献了大量时间、金钱和人力去扩张希特勒青年团的势力。到了1930年,希特勒青年团已经有超过25,000人,包括德国女青年联盟(德语:Bund Deutscher Mädel,为14至18岁的少女而设)和德国少年团(德语:Deutsches Jungvolk,为10至14岁的男女孩童而设)。到1936年,它变成了一个希望所有德国“雅利安”青年都参加过的国家机构。
希特勒青年团

建设政策

播报
编辑
希特勒青年团以训练未来的“雅利安超人”和为第三帝国效忠的战士为己任,较重视身体和军事训练,忽略学术和科学教育。青少年在希特勒青年团营地学习使用武器、军事策略、加强身体能力和灌输反犹太主义。取缔德军控制区的童子军后,希特勒青年团改变了童子军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年长的团员残酷对待较年幼的团员都得到默许甚至鼓励,他们认为这样能够汰除弱者和令团员更加坚强。
纳粹德国时期希特勒青年团的宣传海报
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会穿上一套和纳粹党员差不多的制服,而青年团的军阶和徽章都和冲锋队相似。男队员须要做的事包括:投掷手榴弹、在有刺铁丝网下爬过、由高处跳入海中和攀过一些高障碍物。

组织成员

播报
编辑
正在练习射击的青年团成员,1933年
希特勒青年团由一个个兵团组成,每个团都由成人领袖带领,一般团员都是14至18岁的男孩。1936年后,希特勒青年团变成一个强制性组织,所有年青德国男性都要加入。青年团亦都为几个纳粹党准军事组织进行招募,其中党卫队在青年团内最受欢迎。青年团团员对于可以由党卫队授与一个“S”的标志感到无上光荣。
希特勒青年团在社区中的基层组织每周都会进行集会,由成人领袖教导各式各样的纳粹主义。而地区领袖会举行一些由数十个基层组织参与的大型集会和战地演练。而德国各地的青年团团员每年都会到纽伦堡参加纳粹党周年大会。
希特勒青年团亦有一些训练学校,专门培训未来的纳粹党领袖,只有激进分子和对希特勒绝对忠诚的团员才能入读。
希特勒青年团分为7个地区(Gebiet):中部、北部、东部、南部、西部、奥地利地区、苏台德地区。下分为35个大区(Bann),组织结构自上向下为:地区(12000-18000人)、大区(2400-3600人)、分区(600-800人)、分部(150-190人)、支部(50-60人)、小组(10-15人)。
经国民政府批准进入中国的青年团成员

会员数量

播报
编辑
1923年团员仍然只局限在慕尼黑,当时只有1,000多人。到1925年,纳粹党复兴,青年团团员增加到超过5,000人。5年后达到25,000人。1932年末,纳粹党上台前夕有107,956人。1933年末急增到2,300,000人,急增的原因是希特勒青年团合并了国内其他青年组织。
1936年12月,希特勒青年团团员已经有超过5,000,000人。同月希特勒青年团变成一个法例规定必须加入的组织,即使受到亲人反对也必须加入。1940年过后达到8,000,000人的高峰。
1920年代和1930年代出生的德国人到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冷战时已经是成年人。东西德大部分的高级领导人都曾经是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
虽然希特勒青年团是一个强制团体,大部分团员都无选择的情况下加入,但一些名人有着前希特勒青年团团员的背景,受到传媒极为注意。如史特加市长曼佛雷德·隆美尔(Manfred Rommel,德国元帅埃尔温·隆美尔独子)、前德国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和荷兰贝亚特莉克丝公主(Princess Beatrice)的夫婿克劳斯·冯·阿姆斯博格。2005年4月,传媒揭露教宗本笃十六世14岁时曾经是希特勒青年团团员令德国政府震怒,并指本笃十六世在二次大战期间的行为与其宗教信仰和领导梵蒂冈的能力并无重大关系。而本笃十六世也曾大力批评希特勒在二次大战时屠杀犹太人的暴行。
汉斯·绍尔苏菲·绍尔兄妹,是反纳粹行动——白玫瑰事件的领导人物,亦是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在电影“The White Rose”中叙述了绍尔兄妹以纳粹分子身份反抗纳粹德国的事迹。
希特勒青年团成员

主要事迹

播报
编辑

1938年访问日本

1938年10月7日的早晨,日本山田火车站前,人头攒动,聚在一起的日本人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当时在车站附近开服装店的高桥光雄,恰好有机会在近距离观察这些德国人。如今83岁的他,回忆那次经历时说,“他们身材如此高大,让我感到吃惊。”面对着挥舞着旗帜,排列着整齐队伍欢迎他们的日本人,这些年轻的德国人举起他们的右手,行了一个“纳粹礼”。
这批德国青年就是二战前夕,纳粹德国派遣到日本访问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希特勒青年团”是由德国纳粹建立的组织,目的是训练年轻人接受德国法西斯统治。在1938年初,该组织有700万之众。到1939年,所有年龄在10岁到19岁的德国青少年都参加了这一组织。
1938年开始,德日开始组织两国青少年进行访问交流。“希特勒青年团”在日本的首次访问持续了三个月,沿途各地都受到热情欢迎。当时的广播还播出特别节目,并专门赶制一首名为“希特勒青年团万岁”的歌曲,由著名诗人北原白秋谱词,歌中露骨地唱到“万字(德国纳粹所用的十字标志)闪耀着光芒”。
据史料记载,“希特勒青年团”在日本参拜了靖国神社,访问了文部省和首相官邸。为了与日本青年进行互动,他们还一起在富士山麓的湖边野营,并一起攀登富士山。
日本北九州大学的中道久和教授对这段历史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说:“当看到这些‘希特勒青年’整齐划一的动作和着装,日本人似乎找到了年轻人成长的榜样。”
1938年访问日本的希特勒青年团团员 [2]

组团到德国体验纳粹狂热

1938年7月到9月,经过精心挑选,日本从本国青年组织中“选拔”出30人,他们包括大学生、教师、农民还有工人,组成代表团去德国接受“熏陶”。
该代表团正好赶上那一年9月10日在纽伦堡的集会,见到了希特勒本人。
稻富早苗,90岁(2012年),当时是一名小学教师,他回忆说,希特勒讲话的声调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激动,他每讲完一句都会停下来,然后下面的人群高喊“嗨”。稻富早苗看到,现场许多人情绪激动,泪流满面。在当时那种气氛中,他自己感觉头脑发晕,几乎快站立不住。 [2]

二战期间

1940年,阿图尔·阿克斯曼(Artur Axmann)取代冯·席拉赫成为希特勒青年团的领袖。阿克斯曼将青年团变成可以执行战斗任务的辅助军。希特勒青年团也会参与帝国邮政局、德意志帝国铁路(德语:Deutsche Reichsbahn-Gesellschaft,缩写:DRG)、消防局、帝国电台和防空炮部队的工作。
1943年,纳粹领导人开始把青年团变成后备军去补充前线大量的伤亡。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师”装甲师成军,由党卫军旅队长弗里茨·维特(Fritz Witt)少将率领,是一队有完善装备的党卫军装甲师,骨干以希特勒青年团16至18岁的团员组成。该师在诺曼底战役中于卡昂北部对抗着英国和加拿大的部队。接下来的数月,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以勇猛和狂热而闻名。弗里茨·维特被盟军舰炮击毙,由党卫军旅队长柯特·梅耶(Kurt Meyer)上校接任,他以年仅33岁之龄成为最年轻的师长。
东西线德军伤亡非常惨重,青年团较年青的团员都须要入伍。到1945年,国防军把12岁以上的团员征召入伍。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青年团组成柏林最后一条防线。虽然柏林防卫司令官魏德林(Helmuth Weidling)将军命令阿克斯曼解散青年团的战斗部队,但信息混乱使指令未被执行。

二战后

战后,希特勒青年团随着纳粹党解散。一些希特勒青年团团员被控告战争罪行;但是,由于青年团主要由少年组成,盟军当局都没有起诉干犯战争罪行的团员。但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年领导层都被指荼毒德国青年,盟军审判了大部分青年团领导,冯·席拉赫被判监20年。 [3]
青年团成员使用过的进行鼓,徽章以及宣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