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 NAS如何选择系统?

我准备用一台闲置电脑做NAS,这两天一直在学习。有一台群晖的215J,用了几年了。早就知道有很多插件(或者功能?),但是连web管理页面都卡的要死,所…
关注者
115
被浏览
341,065

22 个回答

大家好,村雨本雨又来了,今天来谈谈truenas的硬件选择,并提供几套搭配方案。

其实万能的Ubuntu在19.04开始就安装时就接入了ZFS文件系统,后来发现在2021年底truescale scale(22.02-RC.1版本)改为基于Debian投入linux怀抱,那么就导致Ubuntu+ZFS组NAS和TrueNAS Scale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了,只不过ubuntu更侧重于服务器,而truenas则像专门的nas。

于是我做了调研,看看组truenas硬件都有哪些选择,希望能给各位提供一点参考,如果有建议或谬误,也欢迎留言讨论。

为什么freenas/truenas

目的:easily store and manage your data

我个人垂青truenas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 磁盘读写少,更加均匀,表现为同样的硬盘放在truenas上声音小,也就有效延长了硬盘寿命
  • 压缩功能,变相硬盘扩容,8T硬盘压缩1.2相当于扩容了1.6T空间
  • 自带去重,猜测就是指针改一下,维护个目录就行了这种形式
  • 写时复制,不会因为系统卡死、意外中断导致数据消失
  • 无须花额外的钱买阵列卡,采用raidz就能达到冗余安全的效果(或直接it固件的直通卡,直接将所有硬盘交给NAS进行阵列的组建,才能利用上这些他们的文件系统)
  • 几乎完备的企业级数据保护方案:如热备盘,系统mirror,包括前面提到过的raidz
  • 性能方面可以加入ssd缓存提升存储池内的并发访问速度,组2.5G局域网甚至万兆网体验很美好
  • 拷贝文件速度稳定而快速

......


提供官方文档直达链接:

truenas文档:truenas.com/docs/

truenas scale说明文档:truenas.com/docs/scale/


硬件怎么选

truenas 官方硬件推荐:

truenas.com/docs/hardwa

truenas 硬件论坛

truenas.com/community/f

pdf文档下载链接(英文、详细,建议好好看,能省不少事):

truenas.com/community/r


官方硬件解读

好,正片开始:


内存RAM

truenas系统很特殊,使用freenas 的所有用户对"内存容量要大"保持了非常一致的看法,无须争议,16G算入门。

唯一有争议的地方在于内存是否要用ECC?因为用ECC就要买服务器级别主板,特殊的U,多花钱等等,但很多从群晖、威联通、unraid玩过来的用户从来没用过ECC,但似乎也没出什么问题,于是觉得freenas在“忽悠”“吓唬”我们,YouTube上也有经验丰富的老哥表达了不必用ECC的看法,原文如下:

I know this is an old video but for everyone complaining about Lack of ECC memory has never worked in PC manufacturing. Both Acers Refurb facility in Liverpool NY, and Fiitus in Plattsburgh NY, all imaged hundreds of machines a day from a server running non ECC memory.
You know how many time an image failed and was corrupted because of non ECC memory? ZERO! I know because when Fujitsu moved the refurb department from California to NY I built the PXE server. and when I worked for
Scenneca Data, the facility contacted by Acer, I built the PE image. No ECC memory, never a flipped bit

有事实依据,且理由十分充分。

那么,哪里出了问题?


我个人认为:必须用ECC内存的根本原因在于,freenas/truenas系统本身 太依赖内存了(如很多系统级功能都运行在内存上),所以“输不起”,内存如果有一点问题,整个系统、存储池会发生“连锁效应”导致“雪崩”,对于数据来说是灾难性的,了解过freenas 的人应该能明白这一点。

反观windows、unraid、群晖、威联通等nas系统,对内存依赖程度都不高,所以用不用ECC无所谓,其实YouTube上这位老哥的看法也是正确的,只不过他说的那些服务器用的不是truenas系统罢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freenas是以内存容量为代价,换取了某些牛逼的特性,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


引申一下:

我这里放出内存读写速度和固态硬盘读写速度数据:

内存:三星4GB DDR3 1600双通道内存的带宽速度:读18GB/s 写19GB/s
固态:三星980Pro:读6GB/s 写5GB/s

可以看到即使是旗舰最新的pcie4.0的固态,相比于老旧的DDR3内存,读写速度和带宽都不是一个量级,利用内存可以显著提高读写性能,可以预见,未来固态发展到极致,就是内存,现在win11都能直接装进内存运行了,内存和固态区别也越来越模糊,那么freenas是不是也类似,就是拿内存当固态用。

一般我们用固态当缓存,freenas直接拿内存当缓存,只能说:奢侈,但我喜欢

要注意的是:老旧的至强处理器支持内存往往低于64G

花费上:192G内存大概花费6000元,192G固态才100块钱


总结:ECC确实是必须的,更准确地说是:ECC内存只对于freenas来说是必须的!


内存品牌:镁光、三星、海力士,任意哪个都可以(那个便宜买哪个)


内存容量:

  • 1G:1T,如果你预计有16T,则应该至少16G(实际应该多些,而且16T指的是数据容量,不是16T硬盘容量),如果开启压缩则建议1T:5G比例来(同理,指的是1T实际数据的容量,而不是1T硬盘的容量)
  • 官方的标准是:8G勉强但容易出问题,16G刚刚好,32G非常好,越多越好,尤其当你用虚拟机或者jails插件的时候,32G也就是个起步
  • 内存容量越大越好,内存插槽越多越好
  • 推荐RECC内存或更好的LRECC,单条容量更大,频率更高(需要看CPU支不支持:LGA115x只能是unbuffeed ECC,E5-16xx 和 Xeon-D系列才能用上RECC,E5-2xxx , E5-4xxx, Xeon Scalable则能支持到LRECC三种全兼容)



主板

拒绝家用主板,坚决用服务器主板 或 工作站主板,以保证 扩展性稳定性,还有ECC的支持,带IPMI的主板优先推荐。

文档中特别推荐两个牌子的主板:

超微(Supermicro)(优先推荐,价格也更高)

永擎(ASRock Rack)(自古那啥出)


  • ITX主板:永擎 C236M WS
  • MATX主板:X11SSM-F(支持E3-1200V5 、V6,具体如 E3-1240L v5,4核8线程,25W tdp,无集显;E3-1260LV5 4核8线程 45Wtdp,约为i3 8100的性能,无集显)
  • ATX主板:选择太多了没给推荐,自己随便选


CPU

不建议用AMD,原话是:

AMD Ryzen CPUs include ECC functionality, but this is officially “unsupported” at the platform level. Users have reported mixed success.

翻译一下就是:用瑞龙CPU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原因不明,由于不稳定,所以官方不建议用。

不过我个人觉得未来一定可以也应该支持AMD


推荐E5,因为扩展性更好,主要原因还是支持扩展更多的RAM。Haswell/Broadwell 以及老一点的E3 最多用 32GB RAM; Skylake 架构 则最多64GB RAM; Coffee Lake 能高达 128 GB RAM。


  • 轻度用户:G4400、G4600、G5500都是推荐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七代以上的U核显可以完全支持硬解,功耗还低,非常适合家庭入门用户。2核4线程,我亲测G4560集显下,玩英雄联盟低画质可以稳定80帧附近
  • 中度用户:i3 6300和i3 8300,适合用一些jails或玩虚拟机的用户,4核心是必要的,前面如奔腾G4400只有2核,4核心在多口万兆、解码、虚拟机、搞AIO方面可以胜任
  • 重度用户:此时i5、i7等已经不支持ECC了,故而只能用E3、E5、W的至强CPU,通常是6核心起步,但要注意一般不带集显,要集显的需要挑型号。
  • 发烧用户:Xeon-D、AMD Epyc...


其它补充:

关于i3 7代不支持ECC的事情,已经辟谣:支持ECC,和奔腾至强是一样的(so,intel fxxxk you,坑了多少人不敢用)

I3 4150都能跑多于2个万兆 再做点文件服务,如10块磁盘的IO,应当够用,具体没测过,考虑truenas把很多功能都转到内存上了,CPU负载要求应该没有说高到离谱



电源

80+ 金牌规格要比Corsair RM更好的电源

包括供电的线材等等,质量一定要好

计算功耗:除了CPU内存主板万兆网卡等功耗
硬盘功耗需要特别注意瓦数:单个硬盘启动时瞬时功耗一般都超过20W,但都小于30W,建议计算的时候按照30W计算,以保证冗余


系统盘

16G起步,更推荐120G的sata或M2的SSD,推荐是组Mirror,不过不组似乎也没关系,需要把系统配置导出保存好,挖一挂了恢复也容易


网卡

一般主板都有双网口,推荐I210、I350

更多的是自己加一个10G网卡,推荐:Chelsio,实际可选的应该还有一些


硬盘

推荐NAS盘 5400转的,因为更静音,速度更稳,耗电更低,发热更小。

不过这种盘单个容量都不大,个人用过酷狼4T 5900转的,没有炒豆子声,是滋滋的声,温度接近体温,传输速度也相当稳定。西数红盘又14T 5400转的。海淘的elements和mybook这种低配紫盘似乎也有炒豆子声,性能还底。推测8T以上基本没有不炒豆子的,从硬盘上静音不是个好的方案,静音机箱贵还没什么用,音响散热。

个人觉得研究一下吸音、隔音的手段更好,我曾经见过隔音窗帘,可以说立竿见影,可以把NAS机箱放到某个空间内,用这种材质的东西遮盖起来,然后附近多用点棉绒绒的东西吸音之类的,应该效果更直接


固态:

  • 用于SLOG的固态:必须有完全的断电保护机制的SSD(注意,是完全),而且UPS无法替代它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建议选择关闭(买不起)
  • 用于读缓存 L2ARC的固态:只有在ARC命中率低的时候才会用到,贸然增加毫无意义甚至适得其反。容量不能超过内存容量的十倍。L2ARC顾名思义,开头的L2缓存自然是二级缓存的意思,一级缓存自然是内存自己。官方建议小于32G的内存场景下,不要开启L2ARC缓存。大于32G内存的时候,个人建议先不要加,先观察运行情况,如果看到命中率低的时候,你再去加才是最合适的。L2ARC 对虚拟机读取有非常好的加速效果,尤其是那些非24小时开启的虚拟机。 需要注意的是,L2ARC 一般建议配置为经常随机访问的热数据的大小,如果经常随机访问的数据比内存小,则完全没有使用 L2ARC 的必要,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内存里保留缓存。 除此之外,L2ARC 在 NAS 重启后内容会全部失效(当然也有手段固化),因此如果 NAS 不能维持足够长的开机时间,L2ARC 的意义不是特别大,纯就是缩减 SSD 寿命。
  • 用于写缓存 ZIL的固态:不建议启用。因为ZIL 设备主要作用是切换同步写为异步写,一般用于 NFS 或数据库。所有的数据像日志记录一样被写入到 ZIL 设备中,只有在读取后才会释放。为了提升性能,应该选用内存组成的空间来存储。因为日志设备需要经常进行并发写操作,固态硬盘会随着写入操作的增多变得越来越慢,内存就不会。而且如果日志设备被移除或损坏,最近写入 NAS 服务器的数据都有可能丢失,因此,应该先对 SSD 固态硬盘做 RAID 镜像后再用于日志设备。总结来说,想启用ZIL,必须用高性能的支持并发写入还不掉速的固态组raid1以再用,否则别用。


Raid计算器

通过这两个网站,可以模拟不同raid下容量的变化

synology.cn/zh-cn/suppo

asustor.com/zh-cn/servi


关于组raid

1、不必苛责RAID5(raidz1)
很多人企业级服务器都在用RAID5,虽然它的失败后重建几乎不可能,那是因为RAID5根本就不该这么用。组RAID5也是可以的,只是一旦一块硬盘损毁,不要想着插新盘恢复RAID5,而应该将数据转移到新盘,一般企业级都会配一个热备盘,然后这个RAID5阵列干脆删了重建,这才是正确用法。
同理,RAID6(raidz2)坏一块盘降级为RAID5,虽然可以重建,但似乎不是什么好方法

2、组哪种raid其实都可以,看自己情况
raid1传输数据速度接近理论值,比raid5、raid6、raidz3要高,速度上mirror>raidz1>raidz2>raidz3,安全性上倒过来。例如我要是很多老旧二手盘,我会选择亡命3T组raidz2或raidz3,如果单盘14T银河盘,一下子买不起4块,只能是mirror然后扩容时再strip,对盘位要求也没那么高。其实我觉得更多是心理作用,和你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你觉得raidz3安全就去做,觉得mirror够用就mirror。我个人更倾向于raidz2,如果我都选用银河8T组raidz2,同时挂掉两块硬盘的几率,现实点说,如果发生了我就去买彩票
我个人方案是:raidz2 8T exos x4,冷备exos 16T,115网盘再一份


truenas配置方案参考

好,以上是官方硬件推荐配置的一些解读,接下来先上我在网上搜集的大佬们的一些配置单,基本起手四五千(不包括硬盘):

一、万兆工作室4K视频剪辑用truenas配置

配置:
E5-2618LV3 300
超微X10SRL-F 2000
振华HG850W 600
DDR4 REG ECC三星 2133 8G×4  700
追风者PK620PC 600
英特尔X710 四光口 400
金钱豹4U5 
​
总价 4000多


二、MINI ITX文件服务器的truenas配置

CPU E3-1235LV5 311 
主板 永擎C236WSI 1565 
内存 金士顿纯 ECC DDR8Gx2 1200 
显卡 核显 0 
系统硬盘 影驰蘸酱60g 110 
散热 手镰刀十手 100 
机箱 国产6盘位NAS机箱 370 
电源 海韵SSP-300SUG 455 
网卡 Mellanox X2+3米SFP光纤网线23 
合计 4344


三、某家用主服务器

主板:超微X10SRL-F C612, 8个内存插槽,4个pcie3.0x8,2个pcie3.0x4,1个pcie2.0x4,10个sata3.0 1200元带散热器
内存:8x16G 纯ECC 三星 ddr4 2133 3200元
CPU:e5 2650L v3 12核24线程,低压版里面性能比较不错的 460元
网卡:超微X540-t2 双口10Gb 2块 330元
总价5300附近


四、比第三个便宜点,这里逐渐发现有那个味了

用了X99主板,内存是RECC也更便宜,也有万兆网,第一个价位控制到2000元的。用x99寨板基本都支持reg ecc,原因就是他们其实用的是c610系列芯片组,用品牌的x99主板反而用不了reg ecc,要特别注意。cpu的话也有很多更便宜的选择,例如选择ES版本的等等。X79就不考虑了,X79平台功耗高,主板新的比较少

主板:寨板x99(实测好像是c612,可以上regecc),1个pcie3.0x16,1个pcie3.0x8,1个pcie2.0x4,1个pcie3.0x1,9个sata3.0,390元
内存:4x16G REG ECC 三星 ddr4 2133 780元
CPU:e5 2650L v3 460元
网卡:BCM 57840S 双口10Gb 325元
总价:2000元附近



好,这里开始才是真正的表演,前面的基本就是指着钱上的,那么能不能1000以内搞定,还能把truenas玩得愉快呢?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方案:


方案一、低端赛扬或i3

其实freenas论坛上不少人都在用奔腾组NAS

i3 8100T/i3 6100T+H110+AMD专用条DDR3(从洋垃圾DDR3服务器内存上拆下来再造产品)
​
AMD专用条中,某宝信息:
单条16G内存,可支持FM2 FM2+架构的主板,英特尔芯片组的主板可兼容H110/H310主板 (主板需支持DDR3内存)但不支持除H110/H310以外的其他英特尔芯片组主板。
​
或者
​
i3 8100+H310+unbuffered ECC DDR4

理论上可行,单根16G,H110这种最多两根内存条,也就是上限32G

只是无论H110还是H310,sata口自带的也就四个,如果用万兆网卡,几乎无法再拓展,只能说作为入门级方案是可行的。例如两个16T组mirror或四个8T组raidz2,一个M2固态做缓存,32G内存,一个万兆网卡,也够用。

一套下来,1000元内可以搞定


方案二、E3神教

E3支持纯ECC,不支持REG

至强二代还是钎焊,而且功耗降低性能提升,且后面一直挤牙膏提升也不大,二代至强成为首选,于是方案就是:

CPU:E3-1260L v1, E3-1265L v1,TDP仅45W,4核心8线程
主板:华硕P8B系列等,只不过最大一般都只能支持到32G DDR3 ECC 1600/1333内存,自带多个网口,甚至自带SAS口,扩展性十足
此时板U加起来300块钱左右
​
DDR3 纯ECC内存 8Gx4或8Gx2 240元
​
最后差不多依然是1000元
但和方案一相比,有点莫名害怕,不是特别有欲望



方案三、准系统

戴尔的也比较贵,得1000了,看来看去,我觉得最合适的可能是华为的这套准系统,似乎能500元拿下,这个也是我个人最心动的一个,扩展性拉满,价格也便宜

准系统:华为rh2285v2,带电源460W,主板支持双路E5 2400系列的CPU,D3 ECC内存,12盘位等等,不多说了
理论上再买个E5的CPU加点内存就行,扩展性拉满
​
缺点可能就是丑而大,不过只是工具而已何必在乎这么多



其它一些补充

先看代次,也就是什么年代的平台,从古至今有775平台,1366平台,1156平台,1155,1150,1151平台,2011平台,3647平台。
​
太老的不论,1156平台的L3426
​
1155平台的E3 1230V2,
1150平台E3 1230/1231/1285L v3,
1151平台E-2146G,
2011平台E5 2650 v1或者v2,
​
下面的是高端
2011v3平台,e5 2660/2683/2686 v3,2686/2696v4,
最新顶级3647平台,黄金Gold 6148 6154,Platinum 8168 8180
​
E3 1231v3 ,i7 4790k,i7 5820k,e5 2683v3都是Haswell架构,属于同一时代产品,他们在同核心数同频率时,性能几乎都一样
​
cpu便宜,好板子必然贵,这是板u守恒定律
​
还发现了一个自带双万兆网卡的主板:华硕的P9D-MH/SAS/10G-DUAL
​
万兆感觉最后也还是要靠"电口"实现比较方便和靠谱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错误劳烦指正,有更好的意见欢迎留言,本雨今天就先撤了

大家好,我是晓飞影!

一个数码爱好者,也喜欢在众多平行领域探究摸索,让生活多一点乐趣。

又为啥要折腾

之前因为捡了一个 500 元的十代 i5 就忍不住组了一个比较有性价比的 MATX NAS,尽管有些许不完美,只要等核显补丁发布,一切就会起飞。而在更早之前,其实我就一直在准备 MATX 的 NAS 了,这次是因为一款 NAS 机箱引起的。之前看到各种 ITX 的 NAS 方案,或者中塔全塔的机箱方案,优点都是支持多硬盘,但是 MATX 的主板大部分天生就自带 6 SATA接口,所以一直想找一个适合 MATX 主板的机箱,时不时就会上某宝搜索一下关键字,确实也有那么几台,要么就是太丑,要么就是太贵。

后来就搜到一个叫 TANK 的 MATX 机箱,咋一看机箱还是那么回事,但是这名字挺奇怪,一切都还是个概念图,而且卖 599 元 ,说实话价格不高不低,万一又是个眼子呢,于是我没打算上车。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搜 NAS 机箱,还是那么几个,但是这个 TANK 机箱居然涨到 699 元了,然后我就感觉不对劲,去搜了一圈,还有样机视频,大家都喊着上车,我就感觉这车是不是要开走了,虽然贵了 100 元,还是这么跟风的挤上车了,结果到最后还是没涨价,就是等了好久好久……久到我的主板和 CPU 都买好了吃灰了几个月……

所以,这次其实是机箱很早就买了,然后才想起选 CPU 和主板,这都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当时买 CPU 的时候还不知道 QSRL 十代的低价,依然是在某鱼看 i3-8100,结果当真是一炒火就都涨价了,我自己出掉的 i3-8100价格都没这么高,那么就换思路,往上轮着看型号看价格。

比如 i3-9100,i3-9300,i3-9300T 都看了个遍,还去网上对比了下,之前之所有 9 代 i3 没人买,是因为 i3-8100的性价比太高,都是挤牙膏,500 元出头的 i3-8100 比一堆 9 代都更适合入,其实性能差不多。

不过我碰巧碰到了一个全新的 i3-9300T 的价格,磨了下 600 元可以出,犹豫之间我又仔细对比了一下,i3-9300T 尽管是挤牙膏,但是确实都比 i3-8100 的数据要好看,还支持睿频,35W 的 TDP 功耗更低,性能还一样,价格还比 i3-8100便宜,那我干嘛不买 i3-9300T,于是毫不犹豫拿下。

然后主板其实就在华擎技嘉几个主板之间看了下,要求就是 6SATA,双 Nvme,MATX 主板,其他的都好说,依次对比,哪个价格好就选哪个,找到一个不错还在保的技嘉 B360M AORUS PRO 小雕,这样三大件基本就搞定了。然后小 1U 的电源可选择依旧很少,台达的最多也假货最多,最靠谱的还是益衡 7025B 和海韵的 350,毕竟这个机箱就是牺牲了电源的位置,所以奔着尽量 DIY 一台完美的 NAS,还是选择了靠谱的店铺买了益衡 7025B。散热器这次就不操心了,据说机箱里会赠送定制的散热器,反正能用就行。结果总的价格下来超过 2000 元了,基本算中等水平吧,大头反而是这个机箱,就让我看看这个机箱到底值不值吧。

TANK 机箱开箱

所有的硬件都等了好几个月,就等机箱到手开箱了,一直跳票我都快忘记了,卖家承诺说过年前肯定发,群友也是天天催,终于这个包裹也到手里了,名字从 TANK 变为米多贝克,不知道和开坦克的贝塔关系大不大。

内部用了泡沫海绵固定,机箱就怕变形,说实话还有点分量。

我还是按包装上的称呼来吧,这款机箱 6HMATX4 的证明和概念图基本一致,不过还是有些许区别,左侧有 ALL IN ONE 的图标,上方一个按钮开机键,和蜗牛星际 D 款的开机键很像,颜色不同,下方一个 USB-A 接口和 USB-C 接口,最初我以为是支持 10Gb 的 Gen2 接口,后来看介绍才知道实际也是支持 5Gb 速率的 USB3.0 接口,不过好歹多了一个选择,我现在有很多存储设备都是 USB-C 接头的。正面是拉斯金属面板,颜色好不好看就仁者见仁了,我觉得并不丑,但是硬盘盖板颜色是浅灰的,一眼能看出色差,因为盖板不是金属的,是塑料的,具体的细节后面再说。

侧面有一小部分散热口,另一侧是封闭的。

背面还算比较整齐,这款机箱的设计图页面有,确实感觉是利用上了许多角落,所以布局差不多是这个样子,12cm 出风风扇基本就是给硬盘伺候的,支持4 个全高 PCIE,MATX 主板可以不打折扣,右上方就是小 1U 电源位置了。

仔细看背板上还有许多切割提示部分,可以自行改造 DC 电源,这种细节我觉得卖家还是比较有心的。

左下角也有切割提示位,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作用,感觉像是 VGA 接口?

然后有一点让我感到惊喜,之前和卖家沟通,说要是四周有倒角处理就好了,虽然没回复,毕竟机箱也还在设计阶段。实机到手后还真发现有,不仅面与面的接触是弧度,正面的边缘也有倒角处理,不知道是卖家之前就打算这么设计还是真听了我的建议。我一开始以为小作坊不会太在意细节,我在意这一点是因为 NAS 放在客厅里,比起小孩无意给我断电了 NAS 丢了数据,我更担心娃不小心磕到边角受伤,那我肯定会后悔折腾这些玩意。

前面刚夸了好的细节,顺便也说说我发现不足的部分,就是硬盘架部分,强迫症导致我盯着底部边缘看了好久,似乎硬盘架底部是有一点点歪,硬盘架之间的缝隙略宽,卖家在群里说是为了提高进风量,暂时也能接受这个理由。

然后顶部的硬盘架,仔细看的话,也确实有一点没对齐。

下方的按钮一按就会自动弹开面板,然后就可以抽出硬盘架了,我看群里有人划伤了顶部的边缘,所以我稍微小心点取出来,也没什么问题。

硬盘架面板下是蜂巢设计的通风口,两侧的间距进风后从此处吹硬盘散热。

硬盘托架底部都有开孔,方便散热,同时也考虑到了 2.5寸硬盘的螺丝孔位。

仔细看这个硬盘架还是有点设计,一侧的螺丝孔位都是封闭的,因为内侧做了凸起,可以卡住硬盘,只需要给另一侧硬盘上 2 个螺丝就行了,虽然不及群晖和威联通的免拆设计,但是已经比许多NAS 机箱要节约安装时间了。

看一下硬盘笼背板接口,这块我不是太懂,但是据卖家和群友的交流来看,应该还算符合标准。

接下来开始拆箱安装,首先是背部拆掉外壳的三颗螺丝,一体的银色金属成型外壳,内侧也是喷了银色漆,每一边都焊接了固定的夹片。

这就是机箱内部了,硬盘笼都是开孔的,散热的情况应该会比较理想,配件和赠送的散热器都放在机箱内部,而且散热器还用束线带固定在 PCI 槽上,不担心运输碰坏。

这个就是赠送的四热管散热器了,其实蜗牛机箱里的散热空间就太拘束,要是有这种 L 型散热器会更好,光是 AVC 超薄风扇,往上吹的热量也给硬盘了,这个 L 型被动散热还不用占用风扇电源,又节约了点功耗。

硬盘笼前面的 USB-A 和 USB-C 口两条线都是连接在这个 USB3.0 插槽上,实质就是 5Gb 传输速率。

背面 12cm 的风扇散热是 3PIN 接口,不支持 PWM 调温,有点可惜。

开机电源线只有 POWER LED 和 POWER SW,作为 NAS 机箱来说也够了。


硬盘笼我开始以为不用拆,背板能拍到这个角度,4PIN 电源接口有三个,卖家说只插1,2 个就可以,硬盘 SATA 接口用数字序号做了区分,我觉得这个设计不错,而且是向上的接口,装过蜗牛星际的人估计深有体会,SATA 接口有多难插。

附赠的配件是非常多,螺丝虽然不值钱,但是也给够,兼容 INTEL/AMD 的散热扣具,四个硅胶脚垫,还有个不明用处的铁片。

因为等的太久了,卖家赠送了一个微软 5TB 的备份网盘,这个我自己也整过,不过确实可以看到心意。

因为 6HMATX4 硬盘笼背板的独特设计,卖家也定制了 6 根 SATA 线材,我觉得很有必要。

一侧的街头都是左侧 L 型,这个主要是插在背板上的,就不会让线材顶到上盖板。

每根线的两头都顺便打印了 P1-P6 的标签识别,这个细节做的不错,我之前装蜗牛星际还选了四根不同颜色的 SATA 线,为了强迫症一一按顺序接在主板的 SATA 接口。

装机过程

先来看看因为机箱而沉眠了几个月的 CPU 和主板,主板是技嘉 B360M 小雕,说实话颜色配色还是比较好看的,该有的都有,双 M2 接口,四内存插槽,6SATA 接口。

i3-9300T,尽管也是挤牙膏的产品,但是只要价格合适,还要啥 i3-8100。

主板原生支持 6SATA 接口,而且难得都是朝上的方向,接线会比较方便,感觉这主板就是为 6HMATX4 机箱量身打造的。

背部接口也比较多,连 DVI 输出也有,其实做 NAS 的话我只关心网口和 USB 接口,除了 USB-A 的话,可以看到背面也有一个小的 USB-C 接口,速率也是 5Gb 的,算上机箱前面板就有 2 个 USB-C 接口了,还是挺丰富的。

就是注意第二条 M2 插槽是半血的,但是跑铠侠 RC10 是刚刚好,对于 NAS 来说,只要拆过 1000M/s的读写当万兆缓存用就足够了。


先把两根铠侠 RC10 安装上,贴上散热片。

两根祖传金泰克 4G DDR4 2400 内存条插上,注意这个主板上内存的标识有点迷惑,从 CPU 方向开始写的是 4-2-3-1,导致我一开始按标识插内存是挨在一起的开不了机,后来干脆按照传统的肉眼看到的 1-3 插槽,就是如图所示,直接点亮成功。

小 1U 的电源这次就直接选益衡 7025B 了,某宝就那么几家感觉一直很靠谱,注意某鱼也有便宜的 7025B,区别在于铭牌里没有 SN 号码,一年保修,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敢说,为几十块钱怕翻车我还是选择买个新的了。

电源线也比较多,而且相比之前延长了 4PIN 的线,主板会比较好安装。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我的装机过程有点半翻车,我先说正确的装机顺序,拆掉硬盘笼-安装主板铜柱-安装主板和 CPU-安装散热器-安装电源-安装 SATA 数据线电源线等-装回硬盘笼。如果你没看到,还是按照我的经历来安装,也不要紧,可以和自作聪明的我一样,自作聪明的解决,步骤还比较轻松,就当娱乐一下吧。

因为这个机箱没有说明书,我也没经常看群,拿起主板就按照老经验开干,第一步就发现从左侧塞机箱,发现 DVI 接口卡住了,怎么倾斜都塞不进去,我心想不会为了个主板还要拆硬盘笼吧?

机智的我从右边开始倾斜角度成功塞进了机箱,结果发现背板接口有点位置不对,发现主板下方距离安装孔位还有一定的高度,咨询卖家是因为要兼容不同的主板,所以预留了空间,配件里有铜柱安装上去就可以了。

好家伙,我又小心的把主板抽出来,然后根据安装孔位拧上铜柱,只要注意姿势,不拆硬盘笼我还是能拧上铜柱的。

接下来继续安装散热器,这个散热器扣具很有意思,想起我第一次装机还买错了散热器,位置不对,这个散热器的背后扣具是可以调整孔位的,黄色塑料部分可以拉几档,双尖部位对准的位置就说明是什么 CPU 接口,比如我这代就要选择 115X 的,一目了然。

然后注意这个散热器是要拼装组合的,L 型散热器要装在两个固定片的上方,然后再将整个扣具压在 CPU 上拧紧螺丝,只要想一下这个 L 型的散热片是在硬盘笼背后的位置,就知道这个方向是怎么安装了。

看一下侧面的角度还挺垂直的,结果我安装好了之后才发现,散热器这种造型就更塞不进机箱了……

现在我才想起咨询卖家,得到的答复是安装 L 型散热器是需要拆硬盘笼的,除非自己用超薄的散热器,既然都送了,那肯定要用,所以这个硬盘笼从一开始就是必拆的……我何必那么小心的塞主板和拧铜柱。好在看了下结构拆卸也不难,首先是顶部的四颗螺丝拧掉,还有三颗隐藏在正面的背板上。

这就是隐藏的三颗螺丝也需要拧掉。

外面的螺丝还好说,硬盘笼内侧的螺丝位置就不太容易了,除了顶部,总共有三个面,6 个螺丝需要取下来,而且我怀疑工人是不是太负责了,拧的比较紧,自己拧的时候一定要选那种开口比较扁平的十字螺丝,千万不要拧滑丝了。

横向两侧的四颗螺丝还比较容易,这个纵向底面的两颗螺丝,可操作性高度有点不够,还好家里翻出来一个很短的起子,慢慢的拧开。所以建议卖家可以赠送点拆机工具,或者在下一版优化一下拆卸的位置。

拆下硬盘笼就能好好的拍下背面了。

而且这个硬盘笼的侧面还支持 2 个 2.5 寸硬盘接口,所以实际上这个机箱支持 8 盘位。

当我终于拆掉硬盘笼后,才发现散热器如果提前装好的话,还是放不进去……

这个 L 型散热器刚好超出了机箱的左侧横梁……也就是说应该先装主板,再把散热器放下去安装。

不过我仔细看了一下,问题不大,另外两侧的横梁不好拆,但是最边缘这根横梁只有 2 颗螺丝,位置还很显眼,拆就完事了。

于是最后一个阻碍我的敌人也消失了,主板和散热器成功放入机箱内。

经过这番折腾,我终于知道了这台机箱的安装顺序,再次强调一遍,拆掉硬盘笼-安装主板铜柱-安装主板和 CPU-安装散热器-安装电源-安装 SATA 数据线电源线等-装回硬盘笼。

然后开始安装 USB3.0 面板数据线,插上主板时,感觉这个线和硬盘笼似乎会有冲突。

仔细看了下,最硬的部分没有超出硬盘笼的底部,到时候硬压一下应该可以装上硬盘笼,此处建议可以把线换软一点的,或者弯折插头。

然后插上 SATA 数据线,这批卖家定制的 SATA 线倒是挺好用的,很软。

接下来从背后拆掉金属片,小 1U 的预留孔位就出来了。

这个导轨安装电源的方式非常稳,我之前安装蜗牛星际 A 款的电源部分,只有一个小金属片和螺丝固定,有几次都弯了,电源屁股后面的空间是这个机箱没有利用的部分,刚好用来走线,空间非常大。

电源线接上主板和 CPU,要注意硬盘笼还要装上,所以考虑位置是否干扰到。

最后将硬盘笼安装还原,开始给背板接线,我发现 5 和 6 的接线部分部分有点局促,给线材留的空间不多,好在线材比较软,轻轻弯折一下还是能放进去。

SATA 的线材比较软,也比较长,S 型走线,在硬盘笼顶部的间隙是可以走线的,顺便用束线带固定一下。

电源线就随便走了,至于大 4D 是插 1 个还是插 2 个都随意了。

最后把顶盖装回去,机箱的部分基本就安装结束了。

最后就是安装硬盘,因为是 6 盘位,打算用各种闲置的硬盘填满,容量都不一样,所以安装 UNRAID 系统是最合适的。

如前文所说,这个硬盘托架的螺丝设计比较有意思,一侧是免螺丝设计,只用拧另外一侧就可以。除了开头说的面板稍微有一点不整齐外,内部的轨道和插槽都是很准的,而且硬盘塞进去滑动过程很顺畅,说实话比我的威联通 TS-451D 还要顺一点。

把硬盘塞进去后整个机箱就安装完毕了,和我的蜗牛星际 D 款摆在一起,有一说一,一对比 6HMATX4 的颜值就能体现出来了。

而且这个机箱也支持竖着放置,横着放高度和蜗牛星际差不多,竖着放底部宽度和蜗牛星际差不多,房价这么贵,我估计会竖着放置,毕竟电视柜周围的空间也不多了。

所以赠送的脚垫可以随自己的规划来贴,正好给底部的散热孔留一部分空间。

再来看一下机箱背面,我顺便装了一个双光口万兆网卡做测试,机箱背面的颜值在装满后就很好看了,特别是散热的蜂巢网眼比蜗牛的马赛克大窟窿要好很多。

关于NAS系统

这次我选择的是 UNRAID 系统,因为 6 盘位,硬盘容量不等的话没用 UNRAID 再适合不过了,现在有了辅助安装工具,安装过程更简单,可以说是 NAS 系统中目前安装哪怕重装都最简单的一个 NAS 系统。因为篇幅已经很长了,UNRAID 如何安装和使用,可能会另起一篇文章,这里大概展示一下功耗等状态。

主板 CPU 都识别出来,我还挺喜欢这个面板指示器,而且动态变化感觉比群晖和威联通的还要实时。

硬盘全部识别正常,有一块 3T 居然 error 了,之前在别的主机里SMART 还很健康,硬盘温度还挺凉快的,就只有两块 Nvme温度稍微高一点。

通过 Nvme 缓存加速,也确实可以跑满万兆,不管是剪辑视频,还是游戏盘仓库也够了。

最后看一下功耗,用上了十代 i5-10400T ES的 CPU,TDP 是 35W,6 块3.5 寸机械硬盘正常运行,加上 2 块 Nvme 固态硬盘当缓存,以及一个工作状态的双光口万兆网卡,整体功耗为 66W 左右。

而 UNRAID 的特点就是硬盘说休眠就休眠,比其他的 NAS 更简单,6 块机械硬盘和 2 块 Nvme 固态硬盘都休眠的状态,功耗是31W 左右,这个待机功耗确实足够给力了,堪比成品 NAS 多硬盘插满的状态。

总结

这次就是我纯粹跟风的一次 NAS 机箱上车之旅,也像等期货一样等了很久很久,都快忘记这件事了,机箱的外观设计我觉得在目前的 NAS DIY 领域绝对是耳目一新的。

要说缺点,也有,因为赶工的缘故,可能硬盘托架部分最需要设计和打磨的部分就有一些外观瑕疵,有点像《赛博朋克 2077》发售日的感觉,毕竟要是年前还发不出货那肯定很多人都要失望没东西折腾了。USB3.0 的线材和硬盘笼的冲突需要优化。后背的12cm 风扇不能 PWM 调速,不算静音。整个装机过程基本靠自己摸索,如果没有说明书其实也可以拍一个简易安装视频做引导。

不过出现的问题都是细节上的一些瑕疵,卖家还承诺第一批的人都会重新设计托架年后免费更换,这一波操作可以。

要说优点也很明显,颜值比较高,体积比较小,充分利用 MATX 主板的扩展性,而从机箱的硬盘背板的接口,定制的 SATA 数据线,支持 USB-C 接口,外壳做倒角,独特的 L 型散热器,硬盘托架半免螺丝这些设计,让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喜欢 NAS 懂 NAS 的人设计出来的机箱。

NAS 的领域本来就还不算大众,可选的产品都太少,只要有合适的产品出现,肯定是受欢迎的,我倒希望真正用心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多,这样 DIY NAS 就能像 DIY PC 那样百花齐放了,也不会只是千篇一律的蜗牛星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