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唐文、張弦)香港疫情回落,確診個案連續三天低於一千宗,疫情嚴峻時的每一幕亦逐漸被市民拋諸腦後,復活節假期蜂擁到郊外離島等遊玩,疫情反彈風險劇增。如何應對可能隨時反彈而來的第六波疫情,做到「防疫能力重整」?香港文匯報昨日訪問專家、議員及市民,從五方面梳理總結,他們均強調要及早在疫情擴散之前做好檢測隔離,制定預案以隨時因應疫情改變而重啟定點醫院、長者暫託中心,完善居家檢疫的支援,多方面做好物資保障,及時時提醒市民要保持防疫意識,並配以執法行動維持社會防疫工作的效能。

◆ 梁子超建議,日後不同處所出現個案時要即時發出強檢公告,更可擴大圍封強檢的範圍。圖為日前長沙灣華荔邨喜荔樓圍封強檢。 資料圖片

及早制訂預案 調整醫療資源

第五波疫情至今造成118.5萬人染疫,累計8,926人死亡,香港公營醫療系統一度無法應付海嘯式爆發,須中央援建方艙醫院及派內地專家和醫療隊協助,而內地專家提出的「三減三重一優先」,即減感染、減重症、減死亡,針對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區域採取精準措施,並優先救治長者,亦為香港指明方向,特區政府隨後亦設定點醫院、長者暫託中心等集中專家、資源和病人作出救治。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就算疫情減退,特區政府與醫管局亦要制定預案,日後有新一波疫情時,須在短時間內重啟救治新冠病人的醫療設施。

◆ 香港公營醫療系統一度無法應付海嘯式爆發。 資料圖片

梁子超指,隨着疫情減退,目前伊利沙伯醫院等7間轉作收治新冠病人的定點醫院,會逐步改回接收其他病人,但認為應制定預案,當有新型變種病毒流入時,要按疫情不同階段發展調整措施,隨時重啟定點醫院收治染疫病人,「特區政府要一直留意全球疫情變化,如果有新病毒而傳染性或危害性更強,並已流入香港社區,便要按疫情發展調整醫療資源,包括可以盡快重新啟動將有關醫院變回定點醫院。」

◆ 葛珮帆認為市民對防疫抗疫工作的配合程度呈兩極化,建議應盡早公布罰則以起阻嚇作用。圖為昨日的添馬公園。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他表示,今波疫情下逾2萬名醫護人員因確診而缺勤,亦造成人手不足問題,故同時要就前線處理高危患者的醫護的閉環管理制定預案,並與內地建立協作計劃,有需要時安排醫護人員流動支援。

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則指出,今次國家支援團隊來港,主要幫助亞博館醫療工作,入住亞博館的病人主要是年齡大、但病情相對不危急,鑑於下波疫情可能有更緊急情況需要援助,建議醫管局可在適當時候安排模擬演習,與內地醫護共同作業。

長者暫託中心隨時可重啟

另外,要減重症及死亡,更要如內地專家提出的針對重點人群和機構,其中安老院舍是爆疫重災區,亦最多長者及長期病患死亡,除盡早送往醫院治療外,香港6間由啟德郵輪碼頭及體育館改建的長者暫託中心,日後亦要預備隨時重啟,接收院舍輕症長者,減低院舍內交叉感染機會。

◆ 動員地區力量可以保障物資配送走完「最後一公里」。圖為義工隊上門向基層家庭派發抗疫福袋。 資料圖片

宣導防疫意識 加強執法力度

防疫抗疫的工作,必須透過市民高度配合。然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曾指出,第五波疫情的287次的圍封強檢行動中,發現約2,800名居民沒有遵從規定進行檢測,佔整體受檢人士3.5%,同時亦有1.6萬戶沒有在政府人員拍門時應門,比例為10.5%。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市民對防疫抗疫相關工作的配合程度呈兩極化,不願意配合的市民就「點都唔配合」,建議政府應盡早公布罰則以阻嚇不想配合的市民,同時加強執法,令市民不敢不遵守防疫規定。

利用科技 部門協調

葛珮帆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第五波疫情剛開始時政府部門的執法工作比較疏漏,她認為不能只靠警方或某個部門去做,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調非常重要。她亦建議政府可更好地利用高科技去執法,並以內地的小區圍封措施舉例指出,「內地圍封後會通過微信的小區、樓棟業主群去發布檢測、物資發放等消息,消息可以非常快傳達;香港則仍靠拍門通知,這方面可借鑑一下內地的做法。」

從事餐廳水吧工作的張女士表示,疫情下她一直都有正常外出上班,其間她會做好防護措施,認為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好家人及他人,「自己的防疫意識都好高,往返公司與回家的路上及巴士上都會戴好兩層口罩,到達後第一時間就是洗手及消毒,平時在公司都會盡量留在水吧內,不會到餐廳內部去接觸客人。」

一廈有人染疫 建議圍封全邨

特區政府今年1月19日公布葵涌邨有1宗確診新冠個案後,由於未有及早介入,至1月29日短短10天間,全邨16棟樓有13棟樓都有確診個案,染疫人數愈來愈多,結果引致疫情在香港大規模爆發,確診患者幾何級數上升。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須汲取經驗,兩線並行做好防範,首先是加強外防輸入,減低新型變種病毒流入社區的機會;其次是做好圍封檢測及隔離措施,若有新病毒進入社區,要盡早切斷源頭,避免病毒擴散。

他指出,日後有地區出現確診個案時要盡早圍封強檢,找出染疫人士,以免病毒繼續傳播。在中央援建下,現時香港已有多個隔離設施,加上竹篙灣第二期隔離設施及啟德郵輪碼頭附近土地興建的隔離設施日後亦會交付使用,可及早將輕症或無病徵的確診者送往隔離,「盡早移走確診者可避免更多感染個案,其實方艙除了收治輕症確診者外,部分亦可以接收密切接觸者。」

梁子超又指,香港的檢測量較以往已提高,應用好有關能力,日後不同處所出現個案時便即時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更可擴大圍封強檢範圍,「不單是一幢疫廈,甚至圍封一個小區要所有居民檢測,找出其他受感染人士,圍封三幾天並無問題,最重要是有食物等物資供應。」

專門酒店接收新變種

是次Omicron病毒大爆發,源於有關檢疫酒店有漏洞所致,梁子超建議,特區政府應監察全球疫情,倘發現有地區出現新變種病毒且造成爆發,便應將有關地區來港人士集中隔離,甚至送往隔離營檢疫,而非入住酒店,「最好有專門酒店接收該地區的入境人士,與其他地區入境者分開隔離檢疫。」

另外,他認為可將同一時間入境者集中在同一樓層檢疫,以免有染疫的新抵港人士將病毒傳播給即將完成檢疫進入社區的旅客。

保障物資供應 穩定市民預期

第五波疫情爆發後,市面一度出現搶購潮,市民囤積糧油米麵甚至退燒藥等。另外,不少跨境司機染疫須停工,令香港物流受影響,3月中旬起內地方面將跨境貨運改為「全面接駁」模式,亦增加了內地供港貨物運輸成本。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在疫情最嚴重的3月初,一度連私家醫生都買不到退燒藥,但情況大概在一周內得到緩解。「我認為主要是恐慌性購買造成的。」他指,避免恐慌的最重要因素是,特區政府要及時發布準確信息,令市民保持穩定預期。

◆ 不少跨境司機2月初染疫須停工,香港物流一度受影響。 資料圖片

應及時向中央求援

林哲玄並指,香港防疫物資這兩年基本保持穩定,一般家庭所需的口罩和快速測試包市面都有充足供應,診所藥物亦無短缺。至於長遠醫療及生活物資保障,他認為,應建立香港與中央及時溝通機制,及時求援。「就好比今次急症室爆滿,先向中央請求醫護支援,之後又動用緊急法,又好多行政手續,面對這種緊急情況,我們應對缺乏速度。」

至於跨境司機染疫一度影響香港物資供應,除了在中央支持下開闢多個途徑運輸物資外,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早前曾建議,香港可對跨境司機實施閉環管理,即以封閉式管理過關,確保司機全程不離開駕駛室直達目的地,杜絕傳染風險,亦可保障業界繼續有工開。

動員民間力量 籌劃居家支援

第五波疫情嚴峻時,特區政府在2月8日推行「居安抗疫」計劃,允許密切接觸者及部分合資格確診病人在家中進行檢疫,惟計劃初期大混亂,不少市民病癒亦得不到支援。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居安抗疫」於環境密集的香港並不理想,但在疫情嚴峻時是唯一選擇,惟特區政府仍要做好資訊發放,及做好社區動員,以保證有關物資支援。

林哲玄指,今次居家抗疫中,一項最突出的問題是市民缺乏有效資訊。政府設立的「同心抗疫」網站內容雖豐富,但界面設計對用戶很不友善,「市民要在上面找到所需資料很困難,(網站)對感染者或密接者等用戶沒有分類,讓大家在海量資訊中自己尋找,效率很低。」

熱線不通 求助無門

他提到,有很多市民反映打不通政府熱線電話,無法求助,顯示單靠政府力量,未必能滿足市民需求,好在後來有民間機構設立不同熱線電話,部分可聯絡社工尋求物資支援,亦有醫護人員提供線上診斷服務,令市民得到幫助,可見未來除依靠政府外,還須動員地區力量以保障物資。以本月初特區政府向全港家庭派發338萬個「防疫服務包」為例,他認為雖然派發時間相對較遲,但總體仍是好事。

他亦認同「指定診所」的設立,及政府向確診人士派發血氧儀,對一些不自知的潛在重症個案有很大幫助,但認為特區政府應汲取經驗,日後遇到類似情況要提早整合醫療資源。

責任編輯: 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