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

端午节纪念屈原、伍子胥之类的说话肯定是不成立的,那顶多算是给粽子一个解释,太多习俗和屈原、伍子胥无关了,那么,端午节诞生的初衷是什么?
关注者
26
被浏览
92,366

20 个回答

到底是先有的端午节,还是先有的屈原跳江?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曲儿歌唱罢,端午又至。现在大家对于端午节的认识就是三天假期,但父母们已经要开始面对孩子们的问题:什么是端午节呀?然后初为人父人母的答案自然是围绕着印象中的屈原、粽子、雄黄酒的故事展开,其实,这里面有个误解,那就是先有的端午节,而屈原的死只是恰好选择了这一天。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从夏朝开始古人就有了对于天象的观察,并诞生了历法的概念,我国依次出现过夏历、商历和周历,三种历法的不同主要区别每年开头的月建不同,夏历以建寅之月为首,商历以建丑之月为首,周历以建子之月为首,现行的阴历,是夏朝采用的正月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名“夏历”。

夏历中已经有了对于节气的划分。夏商周时期在临近夏天的时候有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至节”,在此日要进行各种驱虫、洒扫、祛暑等传统的习俗,来迎接夏天的到来。

到了西周时期,吴国和越国地区又融入了以“龙”为代表的图腾祭祀活动,龙舟竞渡以及粽子,粽子是我们常叫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叫做粽籺,是龙舟竞渡的时候投食江里的蛟龙的。



到了春秋时期,对于端午节又赋予了多重意义,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夫差将其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此外吴越两地还在这一天纪念为救父而投江的孝女曹娥;此外,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在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到了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五月五日这一天倍认为是“恶月恶日”,《吕氏春秋》中就有规定说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所以从先秦以后,五月五日便倍认为是不吉之日,在此日应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大概就是全国卫生日的概念。

而“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就是在晋朝,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

周处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他除三害的故事,晋代周处在《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粽子也是在这时候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的,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也许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的伟大诗人屈原也曾吃过粽子,不过那时候还叫做角黍。

端,在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自此,端午节的称谓便流传开来。

古老的端午节民俗不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其实在端午节民间还有插“五端”、吃“五黄”、吃“五毒饼”辟“五毒”、系“五彩丝线”,佩带香袋香囊等习俗,在古时候,端午节时就有“插五端”、“吃五黄”、“吃五毒饼”、“系五彩线”“佩带香袋香囊”等众多与“五”这个数字联在一起的习俗。

“插五端”是指插挂菖蒲、艾草、葫蒜、榕枝和石榴花于门窗上以辟不祥。

食“五黄”、吃“五毒饼”是端午时的重要食俗。五黄指的是黄花鱼、黄瓜、蛋黄、黄豆、雄黄酒。易经术上认为,黄色可以解毒制煞。按祖国医学认为,端午的五月初五的中午,正值一年中人体的阳气最盛之时,黄鱼、蛋黄、黄豆(粽子内加入黄豆)都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黄瓜、雄黄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古代人虽有些迷信但却也知按节令保健养生。

“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五毒饼就是用雕刻了五毒虫图案的印模子,加盖在那时人们喜欢吃的玫瑰饼上而制成。吃五毒饼寓意把一切毒虫吃(消灭)掉,使它不再伤害人。

从两千年前古人就有佩带香囊以除毒防疫去邪之习俗,端午节时更必佩带。香囊内装有雄香、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药,富贵人家要加装些檀香、麝香。从医药学看这些药确有一定祛病健身之效,古人除佩带还常放在床前及枕边。

旧时女孩们在端午节前还常用棉织丝缎剪成多种式样,并用五彩丝线绣成王字或五毒虫等图案,年年有翻新可谓女红竞巧,女孩们还用凤仙花涂染在指甲上,因这些习俗端午节又有“女儿节”之称。

因为屈原出彩的文笔及传奇的故事,现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关于屈原的传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人们也普遍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

但其实端午节历经前年,承载了人们对所有美好的期盼、对健康的追求、对疾病的防治、对圣贤的缅怀……

如此说来,应该是先有的端午节这个节日,但那个时候不叫端午节这个名字,后有的屈原投江,加深了这个节日的意义,到了晋代之后,这一天有了固定的称谓——“端午节”。

那么究竟屈原为什么选择“端午节”这天投江呢?众说纷纭,但以下猜测均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或许是因为买不起粽子,或许是为了后人能有三天假期,或许是高考将近,他悲恸地发现自己数学不会、英语不会、文综不会、理综不会,唯一作文有点把握,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怒火攻心,一气之下……

我编不下去了……

这这里说一点有用的,因为从夏朝开始,端午这天都是被用来驱虫除病、龙舟竞渡以求健康的,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相互问候的时候不能没文化的发一句“端午快乐”,而是应该表现出读过书的样子,说一句:“端午安康”。

最后问一句,你们那里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我先来,我们山东的粽子是甜的,有时候还蘸糖吃!

欢迎关注公众号:景辰(iJingChen)


每一位炎黄子孙期待许久的端午节拉开了序幕,不知你是否留意到?无论是车水马龙、人迹喧嚣的大都市,还是宁静优雅、炊烟缭绕的乡村,都萦绕着一种浓浓的吃粽子、放纸鸢、赛龙舟的氛围。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在华夏广袤无垠的疆土上流淌千年,或许你依旧不知道端午节的来源。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楚怀王的大臣,原本备受重用,为了富国强军,大力提倡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主张联合齐国的力量,实现与秦国相抗衡的目的。遗憾的是遭遇佞臣的排挤和反对被罢黜流放。

历朝历代,一个国家的兴旺与衰落总是与佞臣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楚怀王轻信谗言,流放了一位善于改革、志虑忠纯的大臣,而当时的楚国与秦国相比,国力自然相形见绌,屈原流放他乡,强国强兵的重担谁来挑起?是贵族子兰?还是其他佞臣?

通常情况下,一群反对改革、进献谗言的奸臣,不会有忧国忧民、达则兼济天下的豁达责任感;亦不会有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理想。国家不重视栋梁之才,哪有不衰落的道理?

公元前278年,秦兵大举进攻楚国都城,怀才不遇、才高八斗的屈原却不能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什么,只能亲眼看到她一步步覆灭。作为一位深爱自己国家的大臣,用“心如刀绞”来形容此时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自古以来,真正的爱国大臣皆有杀身成仁的操守,爱国诗人屈原苦于自己是流放之臣,无可奈何未能为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但对国家难舍难离,于5月5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投身汨罗江自尽,以表忠贞。

屈原投江自尽,不禁让人唏嘘,当地百姓听到屈原投江尽忠地的消息,可谓悲咽不已,自发组织船只竭尽全力打捞他的遗体。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哀痛愁楚,往后,人们以龙舟竞赛的活动方式来吊唁他。

让人惋惜的是,屈原的遗体并没有打捞上来,百姓往江里扔米饭团祈祷、许愿,让江里的鱼虾等动物有食可觅,以免鱼虾糟蹋了屈原爱国的灵魂和身躯。

就这样,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5月初5逐渐被流传为我国的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成为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当然端午节的起源还有其它说法,就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和纪念孝女曹娥,但是纪念屈原是最为广泛认同的一种说法。

屈原不仅是爱国大臣,更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词的开拓者。屈原被逐出城后,写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等千古绝作,相信《离骚》最为大家熟悉,嵌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鉴赏完后你定会发现屈原有多么兼济天下、清高玉洁。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常流泪揩眼睛叹息,老百姓的生活屡屡碰壁、千辛万苦。我只崇尚忠贞的道德修养,没想到会被佞臣谗言走到被罢黜的地步。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纵使我孤寂彷徨、愁闷忧郁啊,忍受着穷困潦倒但依旧不伤心。我宁可随着水的流淌而逝去,也绝对做不出像小人违背心意那样的事来。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人都是有自己的操守和所喜所爱,我唯独青睐习以为常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即便把我肢解了也不会变心,更何况说改变我崇高的志向了。

从这些浪漫色彩浓厚的诗句里,你定会品出屈原不但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禀然正义,更有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情怀。即便生活在和平年代,屈原坚贞不屈的爱国热情依然是我辈楷模,值得崇尚、更值得铭记于心!


声明:本作品已由本人在头条号首发,所以图片由头条字样的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