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端午節─字多注意 - x4355284的創作 - 巴哈姆特

創作內容

1 GP

【知識】端午節─字多注意

作者:阿姆斯特朗旋風噴射砲│2014-06-02 17:29:21│巴幣:2│人氣:734
端午節
起源: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大部分版本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但是這種說法其實有可能是以訛傳訛。不少端午節的習俗都是在屈原之前就已經存在許久,因此這個節日以及它的習俗較有可能具有多個源頭,非一時一地產生。
「端午」一名最早見於晉代周處的《風土記》,「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
根據記載,古人認為瘴疫流行的五月是「惡月」。為了在這個疫癘流行的月份預防疾病,發展了許多驅逐疫病的措施,例如以蘭草沐浴、煮豆湯、掛艾草等,在這段時間的活動也以安息靜養為主。《禮記‧月令》也有關於在五月齋戒節慾的記載。在這個不祥的月份中,又以五月五日為最不吉利的日子,稱為「惡日」。
至於華人於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習俗,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書中記載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楚人哀悼,就以竹筒貯米投進水中祭屈原,唐代的《襄陽風俗記》也指以竹和五色絲包粽子是為了避免祭屈原的食物被龍吃掉。但《史記》中並沒有記載屈原的忌日,而與吳均同時的宗懍所著之《荊楚歲時記》第卅節卻記載東吳地區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而《蘇州府志》也指端午的粽子是為了供奉伍子胥,而非屈原。除紀念屈原及伍子胥外,也有說法指端午節與其他歷史人物如越王勾踐、介子推等相關。
除了驅瘟去疫之外,華人端午節不少習俗都與龍有關,學者聞一多《神話與詩》的《端午考》指出這些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並認為端午節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人的節日。隋代杜台卿《玉燭寶典》中提到端午習俗,就指出競渡源自南方,又引吳地樂府詩《五月歌》描述五月吃粽子是吳地習俗,認為端午源於南方,後來才流傳至其他地區。而一些主要習俗如劃龍舟和吃粽子也與龍圖騰信仰有關。相傳古代吳越人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投到江裏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而傳統上五方都有各自代表的龍,也對應五行,所以「五」這個數字也是代表龍,端午常見的五色絲也是代表五方的龍。
習俗:
華人端午節常見習俗有很多,最廣為人知的是划龍舟,還有掛菖蒲、佩香囊、喝雄黃酒等。如上所述,華人在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驅疫辟邪有關,以下列舉各種驅疫的習俗:
懸蒲艾:
人們常把芳香類植物如菖蒲、艾草、蘭草等掛於門上,稱為懸蒲艾,有時還會加上蒜頭、香茅、石榴花、龍船花等,或其他在當地夏季生長的植物如桃梗、葛藤等,較常見的組合為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菖蒲形似劍,插在門口象徵驅除不祥,故有「蒲劍斬千邪」之說,艾草則代表「百福」,石榴花的根部可驅蟲,蒜頭的濃烈氣味可以驅邪,合稱「天中五瑞」。也有以石榴、蔡花、菖蒲、艾葉、黃梔花為五瑞最簡單是把這些草捆紮起來掛上,也有加上紅紙,還有製成不同的造型,製成人形、虎形者稱為艾人、艾虎,也有製成花環、佩飾,不但有驅邪禳毒的意義,還富有裝飾性,是民間藝術的一類。亦有些人會焚燒艾草、白芷、蒼朮等草藥,以其氣味和灰燼來驅瘟。
佩香囊:
以繪上天中五瑞的畫像代替花草或把香草和雄黃、硃砂等香藥製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佩帶在身上,也有加上其他植物者。造型玲瓏可愛的香囊也常常是給小孩佩戴的飾物,心靈手巧的母親還會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黃瓜、胖娃娃、小紗燈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樣的小玩物,掛在孩子的身上,據說也是為了驅除瘟疫。也有裝一些芳香馥郁的藥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氣具有驅蚊辟穢的功效。
洗百病:
洗百病又稱沐蘭湯,是將菖蒲、艾草、蘭草等香草浸泡於水中,或將焚燒過後的灰燼灑於水中,作為沐浴之用,有衛生保健的功效,故此端午節也有「浴蘭節」的別稱:事實上洗百病使用的香草也會因應各地區所產之植物不同而有所變化,如廣東會加上鳳仙、白玉蘭;廣西、湖南會加上柏葉、大風根、桃葉等。有些地區洗百病用的水還要是端午節所取的,稱為「井花水」或「龍目水」,這是因為這些地區的人相信端午這天的水有特別力量。還有些地區要在端午節正午時份取水,稱為「午時水」,俗信具有袂除疾疫、延年益壽之功效。
製藥、製茶:
採藥製藥也是中國端午節的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端午前後是草藥莖葉成熟的日子,此時採的草藥藥性好,功效特佳,人們相信這天採的藥能醫百病。也有在端午節採茶製茶,在廣東稱為「午時茶」,或以藥草製涼茶、藥茶。製藥的材料不限於草藥,還有捕蟾蜍為藥。以針刺蟾兩眉之間,使蟾蜍分泌白色的乳狀毒液,再以竹片刮下保存,即成蟾酥,可治疔瘡、惡腫。又有人在蟾蜍口中放進一塊墨錠,掛起晾乾,即成蛤蟆錠,可使膿瘡消散。也有直接煮蟾蜍服用以消火清涼和預防瘡癤者。踏百草、鬥百草則是衍生自採藥之俗,。踏百草也衍生成遊百病和逛青等出外旅遊踏青的習俗。
飲酒:
中國很多地區都有過端午節飲雄黃酒的習俗,也是江浙地區的端午食俗「五黃」之一,因端午節臨近酷暑,各種蟲類病菌紛紛活躍起來,因雄黃具有解毒防疫的功能,加之民間傳說《白蛇傳》裏的白蛇就是喝了雄黃酒後現出原形,所以民間都起而仿效,在端午節以菖蒲根泡雄黃酒。人們多趁酷暑蟲疫瘟生之前,即端午節期間,於房子四周灑上雄黃酒,用以殺蟲解毒。現今人們了解到雄黃含有致癌的物質,即使喝少量也對人體有害,故現時這種做法不再被提倡,有人以黃酒取代「五黃」中的雄黃酒,但部份地區仍然很常見。除了雄黃酒,五茄酒、菖蒲酒等也是端午節常喝的酒類,五茄酒是把五茄皮混進酒中飲用,氣香味苦,能預防俗稱「風鬼病」的風濕痿痺症狀。菖蒲酒或稱蒲酒,氣味芳香,有爽口之感。
划龍舟與迎神、送疫船:
划龍舟根據傳說,是因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眾競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屍體。也有說源於春秋時代越王勾踐曾端午以競渡方式操練水軍,後來又歸結為先是勾踐以競渡練兵,後來人們用來找屈原的屍體。而根據近人考証,其實中國古代划龍舟並不限於端午才舉行,龍舟競渡的習俗也早於屈原之前已經存在,如姑蘇就以龍舟有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習俗。龍舟競渡原是越族的祭神活動,漢魏時才與屈原連上關係。古人將船當作送走災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愈快愈好,於是便衍生出端午競渡的習俗了。古代參加競渡的龍舟已很講究:船身窄而長,還有龍頭、龍尾和鱗甲等裝飾,船上結七彩,張旗傘。也有些地方的划龍舟並非競渡,而是遊船。但不論是何種形式的划龍舟,都包含祭祀的意義。現時大中華地區及世界各華人聚居地都有端午划龍舟的習俗。
在臺灣,端午賽龍舟是年度大事,早從在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便有龍舟競渡,古稱「鬥船」;發展至今,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故有「五月鑼鼓響半天,阮卜看龍船行河邊!」的典故。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在道士引領下,划龍舟、打龍鼓至水邊「請水神」,再決定爐主、頭家、龍船會;端午當日,選手必須先祭拜龍船,將香火插在船上。競賽結束後,待到農曆五月十日「送水神」,在恭收龍船,期待來年再戰。
角力、投石:
端午節的角力習俗源於隋代,最初是把人民健身、榮譽競爭、社群休閒娛樂結合國家練兵的做法。近世此俗仍見於廣東下番禺諸鄉。部份地區如江漢地區、遼寧馬鞍山地區、福建漳州及泉州一帶、台灣等地則演變為石戰,又稱鬥石、擲石戲,互相擲石而戲,有著模擬陰陽相爭、祛疾避疫的深刻民俗意涵
夏衣與端午扇:
端午節時值酷熱的仲夏,人們全面換上以輕薄涼爽的夏裝,也會互贈衣物用品。自漢代以來皆有皇帝賜臣下衣物,除籠絡人心外,也反映出端午為換夏裝之時。而在部份地區贈送衣飾用品限於特定的對象,如新嫁女兒、姻親、老師、新婚夫婦等。不少地區的俗諺都有指端午節過後才算正式進入夏季的意思,如「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食了端午粽,再將寒衣送。」、「未食五月節粽,棉襖唔好入甕。」、「未食五月粽,破裘不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唔入櫳」,都是指端午之前氣候炎寒不定、氣溫多變,端午吃粽子後才正式將冬衣收起。而現代不少公司、機構皆會向員工發端午禮物。傳統上扇子是端午節最常見的禮物之一,又稱「端午扇」、「避瘟扇」,有一般的紙扇,也有用菖蒲製作的蒲扇,還有些會繪上五毒圖案,稱為「五毒扇」。
立蛋或錢幣:
每到端午正午,民眾會爭相把蛋或錢幣直立於地板,據說端午節陽氣最重,可使雞蛋直立,只要能直立雞蛋者,代表吸取了天地的陽氣,會得到一年的好運。現代科學解釋則指端午節時太陽直射北半球關係,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相互拉扯,形成兩股反方向力量,使得蛋和錢幣容易直立起來。近年除了蛋和錢幣,還會立其他物品,如橄欖球、瓜類等,無所不立。
禁忌:
如前所述,端午為「惡日」,傳統上認為這天諸事不宜,是結婚、訂婚、搬家、開業、開工、建造、裝修等吉事,還是喪事、探病、住院等事,都會避免在端午節進行。尤其忌諱在這天生孩子,傳說這天出生的孩子稱為「五月子」會對父母有害,被視為不祥人,因此傳統會避免孩子在這天出生,古代還有人會把在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丟棄。《史記·孟嘗君列傳》就記載五月五日出生的孟嘗君出生時,他的父親就想丟棄他,而他母親偷偷把他養大,他才得以長大成人。此外《西京雜記》和《宋書》也分別記載五月五日出生的王鳳和王鎮惡剛出生,父母曾一度考慮遺棄的事。直至現代,仍有人認為這天出生的孩子沒福氣,但大部份人已經沒這樣的忌諱。
吃粽子:
粽子是各地華人於端午節所吃的食品,近世所見的粽子是古代中國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粽互相影響、融合而成。晉朝初年開始有固定在端午節吃角黍的記載,當時民間食用的角黍是用蘆葉裹高粱米做成的。它同時也是一種祭品,製成角狀,意義是祈求傳宗接代。後世的北方粽餡料常包括紅棗、栗子等,亦有傳宗接代的意義。南方的筒粽是把大米放入竹筒中炊煮而成的,除食用外也用於祭祀。南方稻作區常常祭祀水神,而傳統上龍被視為水神,故人們常用筒粽祭龍。其中一種方式是把筒粽以飼蛟龍,也是越人祭龍的古老活動,這時角黍和筒粽已開始混同,統稱為粽。南朝梁時端午開始有了紀念屈原的意義,於是粽子也成為祭屈原的祭品,食粽也有了紀念屈原的意義。後人演繹出蛟龍竊食筒粽,但蛟龍懼怕楝葉、彩絲。故祭祀屈原的筒粳會塞上楝葉,纏上五彩絲。至唐代,粽子已經成為節日和市場上的美味食品了,也常用五色彩絲綑紮,稱為「百索粽子」。當時流行的粽子多種多樣,其中一種叫九子粽,用綵線將九個粽子扎在一起,常見於唐詩中。唐代以後,端午食粽子的民俗歷代傳承下來。歷經多朝後,粽子的風味和粽餡的種類更形多樣了,明代有以艾葉浸米而成的「艾白粽」、清朝宮廷用乳酪浸米一夜後煮成的「奶子粽」和乾隆年間出現的「火腿粽子」。粽諧音「中」,亦有科舉高中的吉祥寓意。粽子的主料糯米能補中益氣和治療脾胃虛寒,常見的粽子餡料紅棗能補脾益胃,而包粽子的葦葉、竹葉能清熱利濕,荷葉還能和胃寧神,因此吃粽子也有養生之目的。


4468字,挺多的(艸
嘛.....基本上這個是作業喇....
不過因為我想放,所以我就放上來了(尛喇
以後有關各種知識的文章&作業我大概都會丟上來,敬請期待喔~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46176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x4355284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近況】練歌~... 後一篇:【純粹發癲】生日哇哈哈...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yuchen1011看到的會幸運一整天
指考會考嗎?學測會考嗎?重點是很正 想跟她捉i啦!看更多我要大聲說2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