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价韩国电影《小委托人》?

关注者
65
被浏览
100,942

48 个回答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一句话: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想一想,大多数人的确是这样。

比如,“偶像剧女王”陈乔恩,在我们印象中是一个非常活泼乐观的女孩,但其实她的童年充满了恐惧和害怕。

她曾经在节目谈到自己从小被妈妈打到大,妈妈经常扇她耳光,还曾被用树枝打到出血。

还有一次参加一档综艺《旋风孝子》,她在小黑屋接受采访,又聊到这段童年经历。那时候可以感觉出,她整个人都是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突然惊心回头,确认母亲是否在场。

你能想象的来吗?

一个40岁的成年人,在节目中谈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即使过去这么多年,还是恐惧,害怕,甚至还要回头看看妈妈会不会突然出现。可见,童年的阴影,对她造成的伤害是多么深啊。

今天,我们就借最新的一部韩国电影,聊一聊「儿童被家暴虐待」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话题。

《小委托人》


10岁的起诉者

韩国,地方法庭。

起诉席坐着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她叫多彬(崔明彬 饰)。

起诉对象,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和继母。

起诉原因是:长期遭受家暴

起诉动机是:不久前,7岁的弟弟珉俊刚被继母活生生打死

其实在弟弟去世之前,多彬和弟弟已经遭受了很长时间的家暴。

平日里,爸爸对姐弟俩不怎么关心,对他们下手的,大多是和他们一起生活的继母智淑(柳善 饰)。

继母对姐弟俩没有爱,之所以愿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拿两姐弟的抚养费。

只要日常生活里,看到姐弟俩的行为不顺眼,继母就会拳脚相向。

如果敢狡辩,只会被打得更惨。

每次继母要打人的时候,都会先做一个标志性的动作:

拿下胳膊上的头绳,慢慢的把披肩发扎起来。

就在这几秒中里,继母的眼睛会散发出一种狠劲,死死盯着多彬姐弟俩。

一直盯到姐弟俩心里发毛,害怕得哭喊求饶。

最后,继母会倾尽全力暴打多彬和珉俊,或扇耳光,或用拳头砸,或用脚踢。

珉俊死的那天,继母像发了疯一样。

她把珉俊逼到墙角,拳打脚踢,任珉俊怎么哭喊都无济于事。

多彬本来想制止继母,但是却没有丝毫反抗能力,反而也挨了打。

等到继母发泄完,蜷缩在墙角的珉俊已经奄奄一息。

那时已经是夜晚了,满身伤痕的姐弟俩被困在昏暗的房间里,像往常一样颤抖着互相依偎。

不幸的是,没过多久,珉俊就没了呼吸。

手足无措的多彬,只能眼睁睁趴在床边看着珉俊闭上了眼睛。

从医院给出的尸体鉴定报告可以看到,珉俊的死状非常惨。

腹部肿胀得可怕,全身上下全是淤青。

仅仅是看着照片,就足够让人胆战心惊。

那天以后,多彬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关于弟弟的死,她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却不敢说。

因为弟弟死后,继母为了逃脱罪名,把责任都推给了未成年的多彬

她对外宣称,是多彬看弟弟不满打死了他。

又转身恐吓多彬说,要是敢说出来真相,就把她也打死。

为了不再挨打,为了能够活着,她只能委屈自己,当继母的傀儡。

由于是未成年人,多彬很快就被警方释放,回到了那个继母一人只手遮天的家里。

要不是律师尹政烨的出现,多彬后来根本不会有勇气坐在起诉席上。

旁观者有罪

尹政烨(李东辉 饰),是负责多彬起诉案的律师。

他心地善良,但脑子死板,手握一沓好不容易考出来的证件,却没有律所愿意录用他。

最后,他只能靠家人找关系到儿童福利中心谋一份工作。

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遇到了前来求助的多彬。

当时,是继母刚刚开始对姐弟俩施暴的时候。

虽然那时候,已经有很多人知道多彬姐弟被家暴,但是他们都选择不管不顾。

学校的老师。

明明知道孩子长期受虐,却总是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找各种理由避开。

楼下的邻居。

经常会听到天花板被砸的哐哐响,但始终以别多管闲事的理由忽视。

同一楼层的居民,更是过分。

虽然每天都能听见多彬姐弟俩的惨叫,但竟早已经习以为常,从未觉得不对。

无奈之下,多彬只能去报了警。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遭到了警察叔叔的白眼和埋怨:

最近的孩子真可怕呀!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报警。

后来,不愿意管多彬的警察把这件事踢皮球给了儿童福利中心,多彬才得以见到尹政烨。

可即使尹政烨和同事有心帮助,也无力改变现实。

警方把事情推给他们,他们却没什么实事能做。

因为儿童福利中心只是保护机构,并没有权力搜查盘问。

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笑脸盈盈地去到多彬家里,好心劝导继母。

可继母段位高超,反倒说是多彬在说谎。转来转去,尹政烨不仅一点忙都帮不上,反而还起了副作用。

因为家访,继母意识到了多彬去求助的事实,扭头对孩子又是一顿暴打

对于仅仅十岁的多彬来说,这样的代价未免太过沉重。

为了能活下去,从那以后多彬只能闭上嘴,看着继母的颜色小心翼翼生活。

这种现象,实在可悲。

孩子曾经求救呐喊过啊,可是大人却只会一次次的推脱。

从老师到警察,从邻居到社工,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做些什么。

直至珉俊死了,他们的无动于衷,才愈发更显得让人心寒。

可说到头来,你也不能说他们道德败坏。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无动于衷,确实为家暴者提供了肆意施暴的温床

这就是无奈又可悲的现实了

每一个人,都希望这世间的恶人有恶报

但一旦遇到了恶人,却很少会有人站出来大声指责维护正义。

电影的开头,尹政烨去律所面试,面试官的问题有关一个经典案例:

基蒂·吉诺维斯案

这个案件里,受害者被施暴者持续拿刀捅了30多分钟。在这个施暴的过程中,一共有38名目击者。他们没有人对受害者提供救援,也没有人打电话报警。

后来,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根据这个事件,得出来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叫「旁观者效应」,也称之为「责任分散效应」。

简单来说:危机现场中的旁观者数量越多,提供的帮助就越少,采取反应的时间,也会延长。

为什么呢?

因为人数一多,大家就都会不约而同的产生这种的想法:“这么多人,别人肯定会去救援的,我就不惹麻烦,蹚浑水了”。

这种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罪恶感、羞耻感,责任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以至于最坏的结果可能就是,最后一个人都没有挺身而出。

那么,这38个旁观者有没有罪?

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正确答案了。

雪山崩塌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恶魔在人间

电影看得多了,我最害怕看到这句话:

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

一旦电影开头出现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你必须接受这故事里的血腥和残酷,都是真的。

这部电影即使如此,因而让人看得更加揪心。

还好故事的最后,尹政烨勇敢地站了出来。

因为珉俊的死,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再袖手旁观。

可怜的多彬,终于遇上了能够把她从困境里拯救出来的人。

但残忍的是,除多彬之外的大多数遭受暴力的孩子,却难以拥有这份运气。

七月初,广东江门。

一个年仅8岁的男孩被自己的继父杀害。尸体,扔进了附近废弃小学厕所的化粪池。


可怕的是,杀人犯说自己杀了孩子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不服管教。

不服管教就致死,难以想象平日里孩子会受到怎样的对待。

上个月,山东阳信。

中考前三天,16岁女孩杨瑞立被亲生父亲杀害。

她的胸部被捅了两刀,胳膊和肚子也各被捅了一刀,根本没有留下抢救的机会。

可悲又讽刺的是,杨瑞立在遇害之前,早就求助过很多人。

以前母亲多次被父亲家暴,她报警,没用。因为“家里的事,还是要自己解决。”,迫于无奈,杨瑞立只能在父亲施暴时,站出来保护母亲。以至于后来,她也成了父亲的家暴对象。

不刷碗,不走亲戚,不洗澡就会被打,甚至就连说一说自己以后想去外面工作,都会挨上两个耳光。亲戚本来想对杨瑞立伸出援手,最后因为害怕报复不了了之。

后来,杨瑞立写了求助信递给学校和相关部门。

信里写的很明白,父亲的家暴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她的人身安全。

学校进行了协调,把杨瑞立安排到学校的宿舍来住。但是不久后,爸爸就到学校带走了杨瑞立。

老师留给她的只有一句话——

希望她能勇敢起来。

CNM,我无法想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杨瑞立该有多绝望!


大人是不能信的

在《小委托人》的相关采访里,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扮演继母的演员柳善说:

她拍摄的时候很痛苦。

感觉比做任何作品的时候都要累,因为理解到了这件事,所以充满了悲哀。

据统计:
从2001年到2017年,韩国虐待儿童举报案例足足增加了10倍之多。

更让痛心的是:

绝大施暴者都被判以轻刑,或者只是罚款而已。而且在这些案例里,施虐者每5个人里有4个都是父母。

这奇高的概率,真的很让我很疑惑。

孩子对于自己的出生,是没有选择权的。
降生在什么家庭,遇到什么样的父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被动的。

可是父母却不一样,如果没有能力调解情绪,好好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与教育,为什么还要把子女生下来呢?

△电影《何以为家》截图

那些被暴力殴打的孩子,大多身形孱弱,手无寸铁。

也许在无数个夜里,他们会跟电影里的多彬姐弟一样,满眼恐惧地蹲在柜子一角,害怕地不敢入睡。

明明窗外有圆圆的月亮,耀眼的星星。可在他们眼里,所及之处却只有大大小小,满身的疤痕。

也许随着时间流逝,身体上的伤痕会慢慢淡化,但心理上的伤害,却是一辈子都难以愈合的。

长期被家暴的恐惧感,会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扎满了刺,从而改变整个人生轨迹。

比如

不再开朗爱笑,不再拥有好奇心,每做错一件事最先怀疑自己。

最心寒的是,他们将不再相信大人。

大人是不能信的,说出来又怎样呢?

要是相信了大人,你会死的。

究竟是多么麻木不仁的社会,才能让天真的小孩滋生出这样的想法?

又要用多久的时间,我们才能改变这种触目惊心的现状?

《反家暴法》,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也有,各种保护救助部门,我们也有。

但是一桩桩一件件的虐待家暴案,还是层出不穷,甚至还呈现上升趋势,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日剧《母亲》截图

面对这些惨案,我们也有一些行动和作为。我们倡导孩子要学会自救,督促相关部门接到求助要及时应对,呼吁旁观者也不应该再冷眼相看。

这种口号式的号召和救援固然没错,可是我想说的是,这种行为真的能从根源解决问题吗?

我们真正需要的:

从来不是天衣无缝的补救方法,而是对施暴者强硬有力的制裁措施。

需要警惕;在暴力稍有苗头的时候就强势介入调查。需要严苛;别再被施暴者口中的别管闲事所左右。需要主动;一旦等到孩子出事了再调查,等到孩子没命了再判刑,一切都太晚了。

能对孩子下得去手的施暴者,是永远不会自醒和觉悟的。

与其想一百个补救悲剧的办法,不如在一开始,就把这种虐待暴力扼杀在摇篮中吧。

妈妈杀死儿子却让女儿顶罪:丧心病狂的父母,是子女的劫难


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已经成了韩国电影的一张名片。

反映儿童性侵的《素媛》如此,反应虐待儿童的《熔炉》更是如此。

前者豆瓣评分9.2,后者豆瓣评分9.3。



它们的出现,像是一声呐喊,让一些问题得到关注,让一部分人不能继续装聋作哑,也让恶魔不能再毫无顾忌地游荡人间。

这些电影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

今天,夫人想聊的依旧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韩国电影——《小委托人》。



这是一个令人悲愤的故事,一个父母虐待孩子致死的故事。

希望看完这个故事之后,能够少一些动不动就打孩子的父母;希望再有孩子被虐待的时候,能多一个挺身而出制止的人。

因为你的一个举动,挽救的可能是一条被践踏的生命。

01 “我自己的孩子,你管我打不打死呢!”

在韩国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一儿一女。

姐姐多彬10岁,善良懂事;弟弟珉俊7岁,天真可爱,笑起来的时候如一汪清泉。



父亲常常不在家,母亲很早就去世,但姐弟俩相互照顾,苦中作乐,除了没有亲人的陪伴,日子也不算太差。

直到某一天,他们的父亲领回了一个漂亮的女人,并告诉他们,以后眼前的女人就是他们的妈妈了。

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两个孩子依旧为能拥有妈妈而感到幸福快乐。

殊不知,这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一开始,继母还能伪装一下慈母的形象,但很快她就原形毕露。

只要两个孩子稍不如她的意,她就暴力相向。

她对珉俊拳打脚踢,狠狠地掐着多彬的脖子。

当多彬重伤到站也站不起来的时候,她把她关进冰冷的卫生间,任她伤口流血。



而珉俊因为长时间遭受暴力,在又一次被拳打脚踢之后,彻底失去了生命。



珉俊的去世并没有让这个女人有半分怜悯之心。

为了逃脱法律制裁,她危胁多彬承认是自己打死了弟弟,否则就连她一并杀死。

因为恐惧,多彬只能向警察坦诚“罪行”。

新闻一出,舆论哗然。

10岁的姐姐竟然杀死了7岁的弟弟?太恐怖了吧。

人们一方面被这个消息震惊,一方面也不愿多花一点时间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因为没有达到需要负法律责任的年纪,多彬再次被送回继母身边,继续被虐待。



可能有人会问:“孩子的父亲呢?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被暴打虐待吗?”

他当然知道,而且一直是默认的态度。

虽然他是孩子们的亲生父亲,可对两个孩子他没有半点温情。

在他眼里,多彬和珉俊不过是无爱婚姻莫名其妙的产物。

他之所以愿意让两个孩子跟着自己,仅仅是为了得到他们的抚养费。

对他来说,孩子们活在他身边就行,至于活成什么样,与他无关,他也不在意。

所以,当儿童福利机构的人找到他的时候,他不仅没有半分自责,反而理直气壮地说:“我自己的孩子,你管我打不打死呢!”



在他眼里,两个孩子不过是可以随意处理的东西而已。

为人父母不需要资格证就可以上岗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而父母没得选,对于家庭不幸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绝望的事。

我们常常歌颂母爱无私,父爱如山。

我们也曾被教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可现实却是,当父母丧心病狂地伤害子女的时候,残忍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

人们往往认识不到,不是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你就可以对他生杀予夺。

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处置的物件。

任何父母都没有资格践踏孩子们的生命和尊严。



02 “要是相信了大人,你会死的”

面对继母的暴力,多彬想过求助。

老师曾告诉她,有不好的事情可以找警察叔叔。

可家长打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警察也认为他们小题大作,不但没有认真调查,反而说:“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报警,最近的孩子真可怕,可怕呀”。



然后,他们把多彬交给了儿童福利机构。

但福利机构并没有实质的权力,除了基本的调查和劝说之外,爱莫能助。

当多彬被送回家之后,等着她的是更狠毒的报复。

警察不管,福利机构无力,那些知道真相的人则是沉默装睡的大多数。

两个幼小的儿童常常被毒打,这件事周围的人并不是不知道。

但邻居选择视而不见,甚至会因为孩子们的哭喊声打扰了自己而抱怨。

没有人愿意关注这哭喊声背后的无助、恐惧和可怜。






多彬的老师也知道多彬长期被毒打,她曾亲眼看到多彬身上留下的伤痕,多彬也曾因为重伤而晕倒在课堂上。

但对于学生遭遇的一切,老师并没有及时介入。

周围人的漠视,助长着施暴者的火焰。

大人们的冷漠让多彬寒了心,在她眼里,大人们是不能信的。

所以,当珉俊去世之后,即使有人问她真相,她也闭口不言。

与其相信那些并不真正为她着想的大人,不如接受继母的安排,因为她要活下去啊。



这个世界最讽刺的事情,莫过于悲剧发生之后人们才开始检讨。

如果一开始就有人出面干涉,这样的人间惨剧又如何会发生?

然而,如果只能是如果。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多看客,亦多愚民。”

这哪里是中国特有的景象?放在同处东亚文化圈的韩国依然适用。

看客的心态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保。

可自保的同时,也纵容了罪恶。

电影开头的时候,一群律师讨论过一个案件:

一个人在下班途中遭遇强盗袭击,受害者持续中刀30多分钟,目击者达到38人,却没有一个人帮助她,眼睁睁地看着她重伤致死。

那么,这38人有罪吗?



电影中探讨的案子,呼应了整个故事的发展:那些明明知道多彬姐弟被长期虐待却没有阻止的人,需要为珉俊的死负责吗?

按照法律,他们不是直接的施害者,是无罪的,但在人性上,他们是需要被审判的。

董卿说:“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所以,不要以为雪崩的时候自己可以做一朵独善其身的雪花,制止邪恶,也是保护自己。

03 除了运气,他们还可以依赖什么?

这部电影唯一值得安慰的地方是,多彬的父母最后都被绳之以法。

继母因为虐待儿童致死,被判有期徒刑16年,父亲因为纵容虐待儿童,被判有期徒刑5年。



但回顾案件的历程,让人细思极恐。

多彬承杀害弟弟之后,警察并没有做深入的了解,尽管他们也觉得这个案子不正常:一个10岁的小女孩,怎么有力气把一个7岁的孩子打死?

可既然有人认了罪,流程走完了,案子结束了,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只有一个人一直不愿意放弃——多彬姐弟在儿童福利机构认识的律师正烨(李东辉 饰)。



曾经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过的他是这对姐弟唯一信任并依赖的人。

因为他的善意,多彬和珉俊常常去找他。

可是,由于两个孩子找他找得太频繁,他也曾把他们当作负担和麻烦。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对姐弟缠着他,是因为他是他们生活中唯一的微光。



后来因为找到了新的工作,他离开当地去了首尔,也没有遵守约定带着他们去吃汉堡。

离开之前,他给两个孩子五万韩元,让他们自己去买汉堡吃,但他不知道的是,珉俊一直留着那张钱,坚持等到他回来,和他一起去吃汉堡。



可没想到的是,正是这张纸币,成了珉俊的催命符。

继母以为那是珉俊从自己钱包中偷的,对他大打出手,直接造成了珉俊的死亡。

所以,当悲剧发生之后,正烨很自责。

他辞掉了在首尔的工作,回来帮助多彬,将伤害她和珉俊的人绳之以法。

多彬也成了他的小委托人。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警察局已经结案;多彬因为对大人失去信任不愿开口指正;取证困难;他更不是多彬的监护人,缺乏立场。

所有人都告诉他,这个案子太难,但他依旧坚持。

而最后官司能够胜出,主要归功关于巧合:郑烨曾送给珉俊一个金刚玩偶,而玩偶中有一个摄像头,记录了案发现场。

当初,珉俊去世之后继母就把金刚扔了,但巧合的是,它被一个小朋友捡走了。

在案子的最后关头,小朋友发现了其中的视频,并把证据送到了法庭。



一个恰巧遇到的叔叔,一个恰巧被捡起的玩偶,成了推动真相大白的关键因素。

可现实中,哪能这么幸运,刚好有一个长腿叔叔和一个玩偶帮助你?

如果同样的事情在现实中发生,除了运气,受到伤害的人还可以依赖什么?

04 最悲伤的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其实,真正让人不寒而栗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电影开头的提醒:改编自真实事件。



电影改编自2013年震惊韩国的“漆谷虐童案”。

2013年8月,在韩国庆北漆谷郡,一名8岁的小女孩腹痛难忍,死在了去往医院的路上,死因是“外伤性腹膜炎”。

也就是说,她是因为被人暴打狠踢腹部,直接被打死的。

在警察调查死因时,女孩12岁的姐姐出来自首,说是因为与妹妹抢玩具,才动手打死了妹妹。

后来,事情的真相被揭开:8岁女孩是被继母暴打致死的,且邻居也可以证明,两姐妹长期被继母虐待。


电影截图

除了打骂,继母还做出了一系列毫无人性的行为:

逼迫她们吃辣椒;吃沾有自己排泄物的卫生纸;逼她们脱光拍裸照;还会把她们的头硬压在装满水的浴缸里……

而12岁的姐姐会自首,也是因为担心继母也会杀了自己,才不得不这样做。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果然继母没有一个好东西啊!

可这仅仅是“继母”的问题吗?

要知道,亲生父母虐童致死的新闻可少见啊。



抛开后妈的特殊身份,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借着“教育”的名义打孩子?

“孩子要打才听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多少人深信不疑的教育法则?

可这些父母可曾想过,孩子听话不是打本身在发挥教育功能,而是幼小的心灵对无力反抗的暴力的恐惧与妥协。

而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以为的正常打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阴影与伤害。

电影结束的时候,字幕上写着:

从2001年到2017年,虐待儿童举报增加了10倍,绝大多数施暴者被判缓刑或者罚款,而施虐者5人中有4人为父母。



现实里多得是比电影更触目惊心的事情。

所以,那些认为打自己孩子天经地义得父母醒醒吧:

孩子需要的是交流与尊重,而不是危胁与恫吓。

请把他们当作独立的生命平等对待吧!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