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險兩年加價逾20% 年齡及醫療通脹是主因!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191107

醫療保險兩年加價逾20% 年齡及醫療通脹是主因!

博客

發布時間: 2019/11/07 16:34

分享:

分享:

醫療保險兩年加價逾20% 年齡及醫療通脹是主因!

當漢堡包、地鐵加價時,大家總能輕易察覺,但對於醫療保險,一年保費動輙幾千元,當收到繳費通知書時,您又有沒有找回以前的繳費通知書,看看每年保費的變化?您可能感覺到,醫療保險好似每年都在加價,但保價加幅多大,市場上一直都欠缺透明度,消費者無從稽考。

在過去3年時間,10Life收集了市場多個醫保產品的保費資料,嘗試揭開醫療保險產品加價的真相。本文將交代大眾醫療保險產品的加幅,是次研究涵蓋了友邦AIA、安盛AXA、保柏Bupa、信諾Cigna、富衛FWD、宏利Manulife、保誠Prudential及永明Sunlife的普通房(大房)計劃連附加醫療保障(見註1)。

部分醫療保險兩年加價逾20%

我們會以2017及 2019年9月同時期的保費作比較。假設投保人於2017年9月是35歲,到2019年9月他便是37歲,我們以相應年齡、當時的保費作比較(見註2)。今次我們比較了35及37歲、45及47歲、55及57歲非吸煙男士,於兩年間的保費變化。

研究發現,於兩年間,35歲男性投保人保費增幅介乎4.1%至17.8%,45歲的升幅最高可達23.4%,55歲的加幅最高亦有20.9%。對於35歲及45歲,保費加幅最顯著的產品均是宏利守護一生(普通)附加額外醫療保障;至於55歲,加價幅度最高的產品是保柏互通保額醫療住院及手術保障+附加醫療保障。於此3個年齡層,永明貼心醫療保1+自選額外保障的加幅都是最低,僅4.1%至5.2%。

兩大加價原因:年齡及醫療通脹

醫療保險加價主要有兩個成因,第一個是年齡因素。一般而言,隨着年齡增長,投保人索償的風險提高,保費亦隨之上升。當大家投保醫療保險時,可以留意產品的保費表,當中列出各個歲數的保費。

不過,這個保費表只反映了投保人當時年齡的保費,並不能代表將來的保費,這衍生出加價的第二個因素──醫療通脹。保險公司會不時檢討整個保費表,為各個歲數調高保費。由於文章篇幅所限,我們只以保費加幅最顯著的產品,來拆開年齡及醫療通脹兩大因素的升幅。 

須留意保障額有否提高

醫療通脹的成因有很多,例如,住院房費、醫生費、藥費等價格上升,醫療技術進步令從前不能醫的變成現在可醫的疾病,造就更多的醫療索價等。為應對醫療通脹,保險公司除了加價,亦有可能相應地提高醫療保險的保障額,如宏利守護一生(普通)附加額外醫療保障,雖然保費加幅高,但產品於多個項目的賠償上限亦有顯著提高。

如果大家想長遠地投保醫療保險,除了留意投保時的保費,亦要留意將來的負擔能力,保費加幅便是其中一個指標。消費者還要注意,保險公司加價時,有沒有同時增加保障率,究竟這些保障能否提高受保人的保障,抑或只是小恩惠。

上述研究只限於大眾醫療保險的主要產品,但是,醫療保險產品有不同的定位,例如高端醫療保險產品並不包含於此研究內,其索償情況有異,亦可導致不同程度的保費加幅。

 

註1. 本研究所比較之大眾醫療保險產品(普通房計劃連附加醫療保障,Supplementary Major Medical,簡稱 SMM)包括﹕友邦特級「健康之寶」醫療保障計劃2+額外醫療保障;安盛真智醫療+額外醫療附加保障 - 標準;保柏互通保額醫療住院及手術保障+附加醫療保障;信諾自選醫療保+ 額外醫療保障; 富衛暖懷醫療+自選醫療增值保障(標準);宏利守護一生 - 普通 - 附加額外醫療保障;保誠終身保醫療計劃+附加額外醫療;永明貼心醫療保1+自選額外保障。

註2. 10Life根據大眾醫療保險產品於2017年9月及2019年9月此兩個時間,投保人為非吸煙男士,按相應年齡、及當時的保費作比較。

投保人為非吸煙男士 於2017年9月 於2019年9月
35 及 37歲 35歲的保費 37歲的保費
45 及 47歲 45歲的保費 47歲的保費
55 及 57歲 55歲的保費 57歲的保費

 

【文章來源:10Life;已獲授權轉載。原題:醫療保險兩年之間保費加超過2成 消費者須留意醫療通脹】

10Life是個保險比較平台,為用戶提供專業及中立的保險資訊。10Life團隊有精算師、保險產品專家及醫生顧問,致力解構各種複雜的保險產品。我們著重對消費者重要的因素,釐訂保險產品的評分準則,透過客觀的數據分析,計算出保險產品的評分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10Life

欄名 : 保險解碼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