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中國:當中國經濟只剩下房地產時

  • 何清漣
  • 旅美作家、經濟學家
房地產過度投資導致中國經濟結構繼續畸形化。
圖像加註文字,房地產過度投資導致中國經濟結構繼續畸形化。

9月13日,《南方周末》報導「溫州炒房團成了棄房團」,稱房主們放棄了上萬套正付按揭或抵押給銀行的住宅及經營性房產,按每套100平米計算,已經超過2012年溫州全年新盤供應量。

由於溫州的炒房資金幾乎全部來自民間資本,因此它是否會成為泡沫破裂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其他地區還心存僥倖。但無論這一泡沫在短期內是否破裂,盤點中國這一獨領風騷的「支柱產業」,以及圍繞其發生的種種悲劇、鬧劇,只會覺得中國這一「盛世」前面無論如何要加上「荒唐」二字。

「鍍金盛世」誰支撐?

房地產過度投資導致中國經濟結構繼續畸形化。以下均來自國內媒體公開引證:2013年上半年,房地產總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4.8%,2012年同期為13.5%。其中,住宅地產佔房地產投資總額的70%。

唯一比房地產投資更大的是製造業,其在GDP總量中的佔比為18.7%,但製造業包含了所有第二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而房地產業僅屬於第三產業的一個子行業。與第二產業任何子行業投資佔比相比,房地產投資的佔比都大得不正常。

對比日美兩國數據,可知中國這個泡沫有多大:在經濟泡沫高峰時期,日本房地產投資佔GDP的數值從未超過9%;在美國,2008年因「兩房」引發金融危機,這一數值也未超過6%。可以看出,房地產「一枝獨秀」,在艱難支撐中國的「鍍金盛世」。

半是海水半是火焰

Skip podcast promotion and continue reading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promotion

目前,中國房地產開發出現了「地王」與「鬼城」並存現象。借用多年前中國的一句流行用語,恰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能夠頻頻賣出「地王」的幾大城市,地方政府與房地產開發商們宛如夏天在海邊衝浪,黃金夢酣;而「鬼城」所在地的開發商與購買者則在慢慢升騰的火焰中灸烤,痛苦不堪。支持這些項目的地方政府雖然未被烤焦,但置身熱浪的滋味也不好受。

剛剛過去的5月,土地市場「高燒」,房企搶地大戰在多城市輪番上演。地王頻出,地價跟漲,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也創下新紀錄。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2013年5月份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10個大城市土地成交量大增,土地出讓金收入合計669.9億元,同比增392.6%,即上漲4倍。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一二線城市,「地王」頻現,住宅供應依然不足。北京上半年賣地收入已超千億,比去年全年的600多億還多好幾百億。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政府賣地賺得盤滿缽滿之時,除鄂爾多斯那個著名的鬼城之外,營口、常州等三四線城市出現了大量「鬼城」。全國鬼城知多少?今年7月《時代周報》發表「中國新鬼城」,歷數了中國12個著名的鬼城,這當然只是全國幾十個鬼城中的著名者。

誰來買中國的房產

本屆政府在百般無計的情況下,將房地產業換了個「新城鎮化」的包裝再度推出,據說計劃在未來20年每年打造20個城鎮。在三四線城市「鬼城」處處之時,能否為那些即將湧現的千萬新房找到買家,成了新城鎮化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中國的房價收入比全世界最高,北京的房價收入比約為25,上海約為20,全國平均水平大都超過8倍。這一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房價收入比,導致80%以上的中國人無力購房。

那麼,中國源源不斷新房,究竟由哪些人購買?胡潤研究院《2013年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的調查數據顯示,仍有64%的中國富豪表示將房地產作為投資首選,這一比例已連續四年超過60%。

除了這些能夠公開身份的投資者之外,中國官員是購置房產的一大主體。早在2009年,上海兩千市管幹部被要求自覺申報房產。結果令上海市紀委非常尷尬,官員們因為害怕政府引蛇出洞,是「惦量著申報」,但擁有4-6套是常見現象,甚至有主動上報家庭房產十幾套的官員。這此官員擁有這麼多房產,秘訣是低價購房,除了房地系統官員享有「近水樓台」之便利以外,一個房地產項目的運作,往往還涉及工商、稅務、規劃、金融、司法及區縣政府等多個部門,他們同樣都是被打點的主力群體,這些官員依據房地產公司對其可利用價值估算,各獲得三到五成的大幅度購房折扣——實際上是變相收取賄賂。

上海不是政治孤島,官員囤房現象並非其獨有。早在若干年前,住建部就著手建立40個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但該系統的聯網時間一再延後,據說是因為遭遇各地官員的強力抵制。2013年1月一些「房氏家族」成員曝光之後,一些地方政府加緊出台房屋信息查詢規範,禁止查詢房地產信息。8月中旬,國家財政部官員賈康公開透露,住房信息全國聯網阻力不小,還需兩年才能完成。

樓市泡沫

中國互聯網的調查和對衝基金Pivot資本的走訪均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國人都希望房地產泡沫盡快破滅。我不知道這些受訪者是否擁有房產,但卻知道這種願望產生之由來。

中國的房價之高昂,已經將80%以上的中國人排擠在購買群體之外。已經購買的中產家庭不是由父母輩背負「房債」,就是自己成為房奴。當眾多平民聚畢生之力難求一房之時,坐擁十幾甚至逾百套房產的「房氏家族」不斷曝光。在這種兩極現實煎熬之下,中國網民竟相傳唱「沒有房地產就沒有新中國」,以此表達對政府徵地拆遷掠奪民財、官員與開發商借房地產開發牟取暴利的強烈怨恨。

投資界與觀察者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高度泡沫化這點並無分歧,分歧只在於這泡沫何時破滅,還想進去搏一把的人,多是認為在政府的全力支撐下,這個泡沫還很堅硬,依靠民間借貸支撐的溫州炒房團棄房是底氣不足。因此可以說,支撐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支柱主要是購買者對政府的信心。

但中國人對政府的信心,再強也強不過當年對毛澤東思想這一「精神原子彈」的信心。愛爾蘭與荷蘭曾是繁榮且充滿希望的歐洲國家,但先後經歷了由於房地產引發的國家悲劇,房價大幅下跌,購房者資不抵債,陷入破產邊緣,整個國家的經濟也陷入蕭條。中國的實體經濟與美國不可同日而語,誰敢保證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不會成為愛爾蘭與荷蘭?

(責編:尚清)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讀者反饋

中國房價已經超過了國際精英城市如倫敦巴黎紐約的房價,這個房價不甚合理,中國正在進行的產業升級可以讓收入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但房價還應該進行必要的控制。

對低收入人群可以提供些福利保障幫助他們買首房,或減輕租房壓力。

<strong>Jason, 澳大利亞悉尼</strong><br/>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strong>Louis Ma, 香港</strong><br/>

任何國家的經濟都不可能靠單一行業支撐,所以本文的訂題有問題嗎?

國內市場龐大經濟多元化, 理論上如果其他環節的發展正常, 房地產泡沫的破壞力當可被減弱. 但致命的這股泡沫背後的資金, 往往就是從其他環節 (例如銀行, 國企, 地方政府財政) 非法挪移過來, 所以泡沫一旦爆破, 牽連什廣.

官商勾結, 盜用公款, 政策傾斜, 特事特批, 總之上下其手, 千方百計炒起房價大撈特撈, 賺了錢則償還本金利潤分贓, 虧了本則合力隱瞞伺機勾消. 在國內, 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

香港房地產泡沫的背後,是否也充斥著這類資金? 是的, 而且很可能是國內利潤的部份拿來隱藏或多炒一轉。香港仔, 香港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四時更迭,枯榮有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身處哪個時代哪個時空是無從選擇的,事情要來的總會來,不會來的任你怎樣期盼努力也不會來。惟確信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環報應不爽。若問中國經濟只剩下房地產時會怎麼樣?自行參透吧。<strong><i>孟光, Hong Kong</i></strong><br/>

論點不錯,但,論證和假定有待覌察.<strong><i>清潔用品, CANADA </i></strong><br/>

作者拼湊一些微觀的經濟數據,搬弄是非,濫用言詞,妄評中國經濟。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堅實的基礎(房地產、交通網絡、製造業、農業、信息產業、軍工等),根本就不存在泡沫。只要把握好宏觀經濟調控和資源、財富的合理分配及再分配就可以避免、減少和及時調整經濟建設與發展中的局部危機和增長波動。中國人只需要將已經和正在建設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維護好、使用好,就可以完全解決衣食住行的根本問題。<strong><i>馬可, 法國巴黎</i></stron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