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台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23 09:10:11| 人氣7,892| 回應156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個台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智弘的《一個台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哈佛醫師報到》和陳俊龍《從小留學生到哈佛名醫》,主旨在衣錦還鄉,而非「台灣小留學生問題本質和對策」,更非「留學生文學」。
  這個嘛!得求教於也有小留學生問題的中國大陸了。

王智弘《一個臺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健行出版社,1995)

十四歲到美國唸書的小留學生王智弘,他在家人的愛心支援下,十年苦讀,從不識英文生字,記誦冰淇淋名稱開始,到走進世界最尖端的科學領域,成為哈佛大學的准醫學博士。作者以輕鬆幽默之筆細述與家人移民美國的辛酸與成長,為有意移民者最佳指南。而他苦學有成,先後進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的過程,兩大名校優良的求知傳統與校園見聞,以及世界級科學家、諾貝爾講得主們的研究精神、為人風範,更足為國內青年學子借鏡、效法。

空巢媽媽的自言自語  by鄭培珍序

  這本書終於與大家見面了。我很仔細地瀏覽每一個章節,忽然覺得對所有的情節,有一種陌生的熟悉,又好像是一種熟悉的陌生-這是我們過去十年旅美留下的足跡嗎?孩子是這樣成長過來的嗎?
  我讀著書中的每一個字,那刻骨銘心的往事又一幕幕呈現在眼前,淚水不聽使喚的爬滿雙頰。我曾經在那中西文化衝擊下,不斷的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重新調理孩子們異邦的生活起居。外子更是一肩挑的帶領著我們,不畏艱難的一路長征過來。孩子們也在這顛顛簸簸的移民歲月裡,學會了許多寶貴的人生經驗。這期間我們同時遭遇到人世間最大的悲痛-孩子們的祖父與外公在等不及我們返鄉團圓的日子裡,離我們而去。這殘酷的事實,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痛。我時常矛盾的想著:這樣的日子,如果重新來過,我願意作同樣的選擇嗎?
  時間,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它可能洗褪曾經認為不可能忘卻的哀傷;它漸漸拭柑園本以為將永遠留在衣衿上的淚水。當那段心裡一直擔心熬不下去的日子不經意弟與自己擦肩而過之後,我跟著智弘的感覺,反覆地咀嚼書中的每一帖心情,我告訴智弘,我覺得很訝異,我們居然可以把那原本熨貼在心底的家庭隱私,這麼毫不保留地呈現在每一個陌生的讀者眼前。
  在我寫這篇「序」的時候,弘在哈佛、瑩在麻省理工學院、觀在高雄長庚醫院作實習醫師,我突然感到自己是一個有點憂鬱的「空巢」媽媽。十年來,為了讓這三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就像一個前線的士兵,每天幾乎都處於緊張的備戰狀況,如今,我好像還愣在終戰的鐘聲之中,望著伴我十年的盔甲,不習慣地過著太平日子。
  孩子們顯然都能體會媽媽的心情,儘管波士頓、高雄與加州乖隔千裏,但他們還是經常都讓我聽到聲音。不過,我告訴他們,這兩年來因為幫助弘寫書,我勉強不算寂寞,但願觀和瑩也跟進,每人都寫一本書,讓我能常陶醉在兒女繞膝的心理圖像之中。

王智弘《菜鳥醫生上前線:一個臺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2》(健行出版社,1995)

  臺灣小留學生王智弘,不但獲得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實習後又當了主治醫師。他遇見了:捕鼠人、懺悔醫生、吸血鬼、對魚說話的大男孩,經歷了大師本色、舉足輕重的乳房、灰色床單、櫥櫃裡不可告人的秘密等特殊遭遇,促使他成長、成熟。生命的尊嚴、生存的種種困境、異國的文化與人情,均一一展現在醫生與病患之間輕鬆和特殊的畫面。王智弘還為我們詳細解說在美國求學面臨的讀書、文化、家庭問題等困惑,是到美國求學的最佳指南。
  關於作者 ─ 王智弘
  王智弘,民國六十年生,十二歲赴美求學,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曾獲全美最優二十名高中生首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英格蘭醫學研究獎、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代表畢業生致答詞,並獲華僑總會全球海外優秀青年獎章及華文著述獎散文類首獎。現任加州大學醫學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王智弘《哈佛醫師報到》(九歌出版社,2002)

  臺灣小留學生王智弘,不但獲得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實習後又當了主治醫師。
  他遇見了:捕鼠人、懺悔醫生、吸血鬼、對魚說話的大男孩,經歷了大師本色、舉足輕重的乳房、灰色床單、櫥櫃裡不可告人的秘密……等特殊遭遇,促使他成長、成熟。生命的尊嚴、生存的種種困境、異國的文化與人情,均一一展現在醫生與病患之間輕鬆和特殊的畫面。
王智弘還為我們詳細解說在美國求學面臨的讀書、文化、家庭問題等困惑,是到美國求學的最佳指南。

九十二學年度高二九班級讀書會討論活動紀錄

  導讀
      他之所以後來在MIT(麻省理工學院)有所成就而進入哈佛就讀,大概是因為剛到美國時英文尚未精通,不善與人打交道而專於念書的緣故;他有個朋友叫亞歷山大,是從前蘇聯輾轉移民到美國的,他記憶能力強能背對下西洋棋,這難就難在必須記下所有棋步,後來這位同學卻因故而發了瘋實在令人惋惜的一個人才。(座號 09 林家緯)
   這本書內容主要是寫一個臺灣的天才到美國遇到很多天才的故事,主角原本的英文不是很好,為了能在美國讀書,藉由生活中週遭的事物來學習英文,後來也因此而突飛猛進;他同時也因為簽證的問題而一直搬家,從加州開始最後搬到了德州,剛到美國的時候,到了一間小學,在智力測驗時以些微差距就進入資優班;到了高中時進入小森林高中就讀,在學時因音樂方面特有長才,九年級因而當上了管絃樂團長。(座號08林上晏)
   分享 
     我是在高一時讀這本書的,當我看到一個普通的臺灣留學生到美國當了一個天才,覺得蠻有趣才看的,因為臺灣和美國教育的方式不同,父母也對他抱相當大的期望,生活算是蠻辛苦的,他進入MIT時遇到很多”怪ㄎㄚ”,因為他很喜歡惡作劇所以發生了很多趣事,有人問他為何讀書這麼強,他的回答是:「我總是自己努力將範圍讀完,而不是把題目弄到手。」他原本是專攻物理,畢業後因對物理沒了興趣而轉投數學;總之這本書就是在描述一個天才身邊發生的趣聞以及之後的成就的書。(座號 21 許志宇)
    我覺得主角強就強在,他快畢業要考化學時,他發現他和別人準備方式不同(別人是想辦法弄到題目,而他自己是一個人自己努力讀書)但最後還是以全A的成績畢業,他說過最有意義的一句話是:「今天以後,我們就要走向另一個階段學習,而很可能面臨更多的挑戰,我們應該記住,不管再哪一階段,都不要忘記誠實與小心求證的重要。」實事求是─我想這就是他能成功的最大原因。 (座號38 蔡繼章)
     最初翻閱這本書時,最讓我感到興趣的不是他的醫學學位,而是一個移民到外地,在那裡的生活方式及適應過程,與一些和我們文化不同的人群相處,會是怎樣的一個歷程,每一件都是足以讓我喜愛這本書的理由。書本中有提到作者到麻省理工學院求學的過程,在這各個頂尖人才聚集的學校裡,他是如何從中脫穎而出,還有一些他與同儕間的互動及如何爭取到與曾得過諾貝爾獎的教授一起做實驗,和他與教授朋友間的趣事,在最後收到哈佛醫學院的錄取通知,入學後他自創了一種新式教學法,以及他對這種教學法的推崇,他的方法使得學生與病人能更進一步相接觸,進而使醫學院學生能更加了解病人,對哈佛有不小的貢獻,欲知詳情請自行翻閱此書。(座號 49 林侃成)
   討論    
主角能到美國唸書是因為父親的工作關係才到美國唸書的,一般人若想和他一樣那必須有個有錢的父親才行,所以說他的際遇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到才有所成就,但最主要的還是他自己的努力才有如此成果,即使我們沒有良好背景,只要努力一樣可以開出自己的一片天。(座號 12 邱羿維)
   總結    
藉由主角在學時的表現與事跡,探討我們個人的讀書態度,雖然我們無法像這個天才一樣,在各方免都有傑出表現,但經由此書對主角的介紹,我們應能更加修正自我讀書的方式,特別是英語能力的加強,總之我們能從書裡找到一些有關讀書方法的參考資料,很適合大家閱讀。(座號 12 邱羿維)
 
另參本館:神童製造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779220/20090111071906
 
陳俊龍《從小留學生到哈佛名醫》(大好書屋,2009)

玉米田裡的孤寂男孩,登上世界榮耀之光的故事……
  他,來自彰化醫生世家,是臺灣第一屆資優生。12歲赴美成為小留學生,卻淪為偏僻小鎮寄養兒,度過六年孤寂的茫然歲月。17歲開始發憤讀書,最後以全美最高成績,破格進入哈佛牙醫系。為了進入美國白人圈,身為牙醫博士的他在診所當最不起眼的洗牙師,累積人脈與機會……30歲自行開業,陸續發表陳氏五合一植牙法,震撼全球牙醫界,成為世界第一植牙名醫!
商業周刊人物特寫
TVBS專訪
中天專訪
2008年國家磐石獎得主
  他是哈佛牙醫學博士畢業,身兼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國際植牙學會講師、美國人工植牙學會講師……,更榮登世界名醫錄,發明數十件世界植牙相關專利!
  但,他也是那個,十二歲就隻身出國留學的寂寞小男孩……背負著巨大期望的資優小學生,獨自在父親的朋友名單中漂泊,啃噬沮喪、孤寂、惶恐和茫然,也曾自暴自棄,遺忘初衷,甚至對自我認同產生迷惘!他是如何找到方向,從偏僻小鎮的寄養兒一躍成為哈佛大學生?在嚴重種族歧視的美國社會中,他如何以獨步技術博得尊敬,享譽世界?
  作者陳俊龍簡介
  現任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董事長暨院長。
  美國哈佛大學牙醫學博士高分畢業
  美國西北大學牙周專科碩士畢業
  國際植牙學會講師、最高榮譽Diplomate
  美國人工植牙學會講師、最高榮譽Fellowship
  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哈佛大學駐內華達州入學准考官
  前內華達大學及西北大學牙醫醫學院臨床副教授
  內華達州牙周學會創辦人及第一任會長
  ICOI, AAP, USC, Symposiun, AAID, EFP, NDA, NDN, ADA, AO, 學會指定講師
  美國Xive, biolok, Deka Laser, Biohorizons, Ankylos, H&H系統顧問講師
  德國,義大利植牙學&牙周學雜誌,ICOL學會雜誌,LA Health審核委員
  拉斯維加斯2所Periodontal Care、8所植牙醫學中心Dental Implant Institute創辦負責人
  美國電視臺ABC, NBC, DIS,主要植牙顧問醫師
  榮登世界名醫錄
  內華達州十大名醫錄
  數十件世界植牙相關專利發明人        
  陳俊龍用四個成語勉勵大家,『堅忍不拔、超越自我、腳踏實地、勇於創新』。唯有不斷超越自己與創新,才有辦法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往前走,才能夠讓成功更穩固。   
  80年代的臺灣,是個處處瀰漫不確定氛圍的國家,在大環境如此不穩定的情況下,許多經濟狀況稍好的家庭,紛紛把小孩送出國外或舉家移民。因此,出生於彰化醫生世家的陳俊龍也不例外被父親安排出國當個小留學生。當年他只有9歲,生活富裕,在學校還是個資優生,但怎麼也沒想到手中的護照,將改變他往後的人生,小小年紀還天真幻想,到美國一定是要去狄斯尼樂園玩。
  王子變乞丐,美國夢碎
1979年8月21日,一位年邁父親牽著一個12歲小男孩的手,搭上飛往美國的航班。父親想著到了美國,希望身旁的麽子能有好的學習環境和成就。而從3年前拿到護照開始,一直認為要去美國玩的小男孩,變成大家羨慕的小留學生。
陳俊龍回憶起小時候臺灣的生活,國小讀資優班,家庭生活溫馨美滿,兄弟姊妹感情融洽,一家人和樂融融,不需要為任何事煩惱,到了美國開始生活,才發現自己從王子變成乞丐。
密西根州賽吉諾縣(Saginaw)的Freeland小鎮,人口不到150人,放眼望去只有整片玉米的鄉村,除了飛機場外看不到其他的建築物。原本以為只會短暫待在一對美國貧窮夫婦家中幾個月的陳俊龍,卻沒想到自己的青少時期都在玉米田裡生活,由於宗教的原因,在家裡吃著美國父母烹煮和美味搭不上邊的素食,特別是每到週末美國母親都會把當週剩菜煮成大雜燴,外加一碗爆米花。那就是週末一成不變的三餐。
  哈佛博士,牙醫天才
憑著這股不服輸的態度,進入密西根大學,就讀大學一年級的陳俊龍就開始比其他同學認真萬分,不只一口氣修24個學分,還分別報名申請醫科與牙科的專業考試,即使前一天打球受傷,依然裹著石膏也要去應考。在這不輕易放棄的背後是為了讓臺灣的父母親安心,也想儘早完成學業,減輕家裡負擔,這樣的做法令人敬佩也令人心疼。
天資聰穎的陳俊龍就這樣順利通過兩種醫學考試,在牙醫的DAT考試中拿下近十年全美最高分,而另一個醫學考試MCAT也超出哈佛錄取分數十幾分。進入哈佛名校後,陳俊龍的天賦完全顯現,別人要作半天的齒模,手巧的他只要幾十分鐘就可加以完成,然而面對許多明明暗暗的種族歧視問題,加上植牙在當時根本處於牙醫系的萌芽狀態,他卻以植牙作為職志,因此差一點畢不了業,還幾乎失去繼續攻讀專科的機會。然而,更嚴苛的條件只會激起陳俊龍更堅強的鬥志,在這段過程中,再多的不公平,他都以堅定的態度面對,以專業的姿態從容應對,最終讓他在主流的美國社會中獲得尊重和肯定。
  連鎖診所,天賦的商業頭腦
陳俊龍說:「拉斯維加斯是白人的世界」。也因此創業之路更加艱辛,由於血液裡好勝心的趨使,放棄在華人較多的加州開業,抱著一定要成功的決心,成為第二位在內華達州取得執照的黃皮膚華人醫師。(第一位是他的夫人Dr Cha.)
不過在保守的白人市場,創業至今受過不少同行的排擠,甚至是手術成功的患者,也會受到其他醫師的煽動,假借手術失敗的理由前來索賠,另外還有不少惡意的毀謗與騷擾,種種經歷,讓陳俊龍點滴在心頭,但是並沒有讓他灰心喪氣,反而更充滿鬥志,最後終於靠著獨創新穎的專利技術和親切熱誠的服務態度,讓拉斯維加斯市市長、參議員、各界名人都成為他的患者,甚至各國人士不遠萬裏飛來接受他的診療,陳俊龍的醫德和醫術,令人讚不絕口,患者更是絡繹不絕。
診所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他獨創的植牙技術,既能縮短治療時間,又免除病患的疼痛,而且更有百分百的效果,於是吸引不少醫師的好奇,紛紛前來求教,也因此,漸漸發展成為醫學中心,並與哈佛大學結盟,提供各種研習課程,至今全球已經有超過5000位的醫師跟隨陳俊龍學習植牙技術。
  貴人相扶,漫漫植牙路
陳俊龍回顧著自己過去的時光,沒有因為自己年輕又成功而自滿,反而對於過去曾經一路幫助過他的人表達深深的謝意。
在醫學界,光有診所的成就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專業學術界的認可和支持。當時年輕又是黃種人面孔的陳俊龍,主張的又是和傳統相反的植牙論調,希望進入主流的學術圈真是難上加經過介紹引薦,更通過自己的真才實學,他慢慢在學會術界中嶄露頭角,就連當時牙醫界大老,都親臨他診所看陳俊龍操刀,當時的他年僅28歲,已經獲得這位老前輩的肯定,也讓他知道,自己其實是可以站在植牙醫學領域中自信的昂首闊步,不必擔心自己是否落後他人而不敢發表自己的建樹。
爾後,不斷的新專利與新技術,甚至站上植牙界奧林匹克之稱的講臺,與醫學界大老並駕齊驅,種種的成就,都因為陳俊龍不斷超越自己的精神,而一步步成功,然而,他心中最惦記著,仍然是臺灣的父母親。
  子欲孝,親猶在
現在看陳俊龍,有著人人稱羨的成就,但是在他內心深處,最遺憾的是沒有辦法陪伴父母親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長。說起年邁的雙親,陳俊龍不自主的紅了眼眶,沈默不語。是父母親才讓他有今日的成就的,當年出國時,小小的心靈還曾埋怨父親,但是現在回頭想想看,也是五個孩子父親的他,發覺當時父親需要下很大的決心,感情上作出巨大的犧牲,才會捨得讓9歲的他獨自在遙遠的異國求學和生活。摟著在他懷中撒嬌同樣9歲大的女兒,陳俊龍或許無法具備父親當年的勇氣和犧牲的抉擇。
從小在大家庭長大的陳俊龍,受到成長過程中沒有父母與兄弟姐妹陪伴的孤獨生活影響,現在的他,有五個聰明又活潑的小孩。還笑著說,本來想生12個,讓每個生肖都有個小孩的。對於現在大家都不太想生小孩的風潮下,他還真是另類。現階段的他,最重視家庭溫暖,因此,週末一定把時間留給家人,彌補以前沒有家人相伴的時光。
最後,陳俊龍醫師還特別說,美國夢不一定是最美的,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也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要三思。因為什麼都比不上家人相伴的親情。
  企業沿革
1996年 在Las Vegas開設牙科診所,開始創業之路。
發明國際知名HSC陳氏水壓法鼻竇增高術。
1998年 成立Handerson牙科診所。
受美國植牙牙周學會(APP)邀請演講,成為APP最年輕的講師,當
天聽眾爆滿。
獲聘為哈佛大學駐內華達州入學准考官。
1999年 獲聘國際植牙學會講師,並獲得最高榮譽Diplomate。
獲聘美國人工植牙學會講師,並得到最高榮譽Fellowship。
發明VTT陳氏牙齦拉皮法。
2000年 創辦內華達州牙周學會,任第一任會長。
2001年 榮獲內華達州華人各領域最高榮譽獎。
2002年 獲聘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榮登世界名醫錄。
榮登內華達州十大名醫錄。
2003年 首度回臺講課,並創下臺灣同類課程最貴學費之紀錄,聽眾爆滿,從此
帶動植牙風氣,連耳鼻喉科醫生也前來上課。
2004年 合併原來屬於陳醫師夫婦各自成立的診所為一家公司,為企業化經營做
準備,Las Vegas植牙醫學中心正式誕生。
Las Vegas植牙醫學中心與哈佛大學牙醫學系結盟,可由Las Vegas植
牙醫學中心頒發哈佛大學植牙課程證明書。
2005年 獲聘美國與世界牙周學會聯盟主要講師,從此HSC陳氏水壓法鼻竇增
高術成為主流技術。
獲邀在日本大阪授課,聽眾爆滿。
獲邀由歐盟植牙協會主辦在德國柏林授課,聽眾爆滿。
2006年 結合多項植牙專利,發明正式命名為陳氏五合一植牙法,推廣到全球開
放全球植牙醫學中心連鎖。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洛杉磯San Gabriel分院成立。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高雄分院成立。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Pola Alto分院成立。
2007年 榮獲臺灣多項植牙專利。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上海新天地分院成立。
6月獲邀擔任4年一度在波士頓舉行的國際牙周學大會主要講師,與會講
師均為各項牙科專長國際級大師。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Beverly Hills分院成立。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Acadia分院成立。
http://www.ocac.gov.tw/public/dep3public.asp?selno=7622&no=7622&level=B

當前小留學生問題本質和對策

留學生問題的本質大致可以區分為「離鄉出洋受教育」和「負笈異地再深造」兩種;前者偏重的是「出洋受教育」這層目標,後者講求的是達到「再深造」目的。我國的留學政策早期較著重受教育過程,隨後逐漸強調深造目的,這種思量特別容易從公費留學生派遣原則演變歷史中印證。
小留學生問題基本上是留學生整體服務中一環,但是由於事實形成過程畸型和情勢發展變數繁多,可說是當前留學生服務中最需要有特別對策者。
一般界定「小留學生」,主要是指這些遠渡重洋的留學生年紀幼小,事實上這些學生的年紀「小」和居「留」困境正好充分反映有關問題的本質和對策特色。
此外,早期的「小留學生」多半是隻身在美或者是「太空家庭」成員,而現在的小留學生背景愈來愈走向多元化,有人出身於新移民單親家庭,有人是輾轉自第三國家或地區到達美國就學(如「阿美族」~指原來由臺灣移民到阿根廷或者在阿根廷出生的學齡華裔青少年,再度申請赴美就讀大、中、小學),還有部分年輕人縱然有家人同行或者親友受託照顧,生活起居和學習仍是自理。
當前小留學生基本問題當前小留學生問題基本反映在中華歷史文化傳承、社會化過程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一、小留學生心靈的孤寂和心理的壓力,主要來自接受中西文化的矛盾,特別是記憶深處或者腦海心中常有傳承中華文化的心意卻不知如何接觸,而在另一方面,受到語文限制,對於西方禮俗和歷史文化吸收的速度緩慢並且不容易增加廣度和深度。
不在少數的小留學生渴望繼續做個道地的中國人,甚至運用機會克盡傳承中華文化責任(例如~~哥倫比亞大學附屬的學生調頻廣播電臺,於每周日上午播出「東方樂府」節目,該節目製作人和主播李宜弘,他曾在美唸高中並是哥大校友,他經常在這個音樂節目中播放國樂欣賞,並且自述是蔡志忠「孔子說」系列漫畫忠實讀者,認為這個漫畫提供了他許多做個道地中國人應有的沈思)。
美東地區現有來自臺灣的小留學生人口,保守估計在四萬到五萬人之間(綜合旅行業者、移民顧問公司、有關州、市教育當局研究報告、華人家長會等相關資料),而紐約都會地區是小留學生最集中區域。
小留學生集中在紐約都會地區,主要是因為這個地區的華人人口逐年在增加,而且各種相關生活條件和服務環境優越。從單純的就學觀點出發,紐約市的公立中、小學和大部分大學院校,對華裔學生申請入學和提供學習專業都較有利。
長期處理教育有關問題的華人家長會總會朱寶玲會長認為:小留學生在紐約都會地區集中,反映在幾種社會現象方面,如以營利為目的的「小留學生之家」不斷成立(目前的行情是每人每月收費八百到一千元,膳宿全包,負責代開家長會但是交通、長途電話等額外服務另收費用)、各種升學補習班和家教生意興隆等。
朱寶玲認為小留學生普遍心態是「想認同中華文化,更想了解美國社會」,因此年紀愈輕的留學生對於國、臺語流行歌曲排行榜愈關心,而且翻查有關美國社會說解的書籍報章也很勤快。這點和一般成年後才離臺到美國的留學生顯然不同,他們不論受中華文化薰陶程度深淺,來美後比較沒有認同障礙反而有表現衝動,而且個人的成熟度使他們不會誤認流行文化就是傳統文化,至於美國的真相,他們寧願聽聽老生經驗之談,而少有興趣坐定追根究底。
  二、「有媽的孩子是塊寶」,對於發育階段的小留學生來說,本身的自律和勤學加上親朋的幫助或開導,無論如何都不等於父母的呵護和關懷。
走訪在長春籐盟校(如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耶魯大學等)就讀的小留學生,他們的心聲是寄人籬下怎能不低頭?唯有爭取高學歷和高度專業,才能掩飾自己是小留學生的遺憾。
當然這是小留學生力爭上遊的好結局,至於還有部分年輕人因為生活缺乏監護和溝通,而衍生成性情乖張甚至行為誇張或暴力的惡例也是不勝枚舉。
紐約市警局總局亞裔幫派情報組資深幹員汪易安,能夠講國語和粵語,曾經負責建立所有華裔不良青少年檔案。他認為小留學生在缺乏家人適當和及時管教情況下,離家出走、輟學甚至作姦犯科的案件愈來愈多,而且當事人的年齡有時僅有十二、三歲,有時青少年不愉快的生活經驗或者不健康的人生觀點,影響他們步入「不良壯年」。
除了兩種極化結果外,大多數的小留學生都是悄悄地在摸索一條能夠生存和成長的道路。
雖然「小留學生之家」有人燒飯(中餐)和打掃,小留學生社會化過程卻是畸形展開。
缺乏父母的耳提面命,迫使年輕人過早就需承受自主和自立的責任和後果,縱然有多人同住(通常「小留學生之家」收有五到十名小留學生),疏離感覺依然強烈,而且如果兄弟姊妹不是一起成長,對於小留學生(男性較女性多)的心理健康頗有影響。
  三、在僑學一體的華僑社會中,小留學生如果不是棄兒就是遭遺忘的一部分。通常以觀光名義到達美國的小留學生,長大後即使是花費鉅額費用希望調整身份也是很難,其它方法就算假結婚有門路,或者真成親有對象,對當事人本身都是痛苦經驗。
更何況有些應運而生的代辦身份「非營利」社團或者虛設公司行號,趁機對小留學生撈上一票又不辦事,更讓他們沒齒難忘。
小留學生缺乏在臺灣社會生活和生長經驗,又對美國社會和華人社區有另一種切膚感受,他們有時會認為年紀較長的留學生哥哥或姊姊們太過洋化或者不踏實,可是他們如何能夠名正言順的道出自己更深一層留學心聲呢?
  小留學生問題對策
小留學生群是可觀的人力資源,也是留學生整體中一股新生力量。當前中華民國社會經濟情勢一再改善,留學生回國服務意願和實際回饋人數逐年增加,預計在七○年代和八○年代相繼出國的小留學生,回國就業人數當會逐漸增加,而尚留在美國者,也會成為各地僑社新生力量。
為了進一步因應情勢,今後對小留學生服務工作可透過目前留學生服務作業加強辦理,其策略大致為:
一、文化組創刊「紐約學訊」後,希望發揮主動服務精神,同時對留學生生活和學業兩方面同時提供協助,今後這種協助會擴大,包括對小留學生的諮詢和參考。
二、透過現有美國中文學校組織和運用現有語文和文化教材,有效協助小留學生正確認識國家、民族和文化歷史。
三、協調美國華人大眾傳播媒體長期深入報導小留學生有關問題,蒐羅他們的心聲以便有效因應。
四、加強在臺灣宣導小留學生問題負面影響,矯正部分家長(尤其是生意人)貿然送子女「出國受教育」想法,而使他們了解這種作法對孩子、家庭和社會整體造成的深遠影響。
五、正視小留學生的潛力,及早研究有關法律規章,清除部分不必要的攬才障礙(如護照過期作廢、違反役男、當兵辦法等),使這些受過磨鍊並對民族國家有不渝感情的人力資源能夠有機會成為社會再進步的力量。
http://www.saec.edu.tw/chinese/nyjournal/022/2.txt

造精英還是垃圾?"小留學生現象"愈演愈烈堪憂(另參本館:海龜與烏龜)

    據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巍披露:2000年至2005年間,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達59.82萬。從2002年開始,連續4年每年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都穩定在10萬以上,其中自費出國留學的人員超過了90%。
  近幾天,正在上海舉行的2006年國際寄宿中學留學交流會空前火爆,60多所來自英語國家的寄宿學校聚集一堂,向中國孩子們展示通往未來的陽光大道。展廳裏人頭攢動,許多孩子和家長對此表示出濃厚興趣。但多數人只能是觀“洋”興嘆,昂貴的學費,給這條路設了一道錢少打不開的門。但無論怎樣,國外學校依然是他們心目中的高端。這些世界各地到中國掘金的洋學堂最終都能喜獲豐收。
    花學費數十萬,成才夢是遠是近?
    劉璐今年上初二,與父母一起來看展會。當被問到想不想出國時,她笑了笑,說無所謂。而她的父母則沒有這麼輕鬆,雙雙低頭沈思,細算經濟賬。在一家寄宿學校展位前徘徊良久後,劉璐的父親搖著頭說,“太貴了,要是去了的話,還沒等上大學,家裏就得負債纍纍啦,還是高中畢業以後去吧”。
    像這樣的觀望者還有不少。近10年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派出國,中國自費出國留學生每年約有2萬至3萬人左右,其中18歲以下的中小學生留學人數就佔到一半。面對方興未艾的“小留學生現象”,有人發出疑問:小小年紀出國留學,利大還是弊大,“鍍金”的文憑是否更有價值?
    據了解,西方寄宿中學又被稱為私立學校或貴族學校。與公立學校免學費不同,這些學校要收取高昂的學費,招收從7年級到12年級(相當於國內初中到高中)的學生。在北美寄宿中學專場裏,這些貴族學校的學費(包吃包住)平均在3.5萬美元一年,最高的則超過4萬美元,相當於每年花費30萬元左右的人民幣。如果讀完6年,則至少需要人民幣180萬元。這筆學費支出確實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的。儘管如此,這次展會的一位工作人員稱,這些學校最終都將喜獲豐收。
    留學門檻降低,造精英還是垃圾?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很多大城市特別是沿海地區中小學生就開始遠赴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留學。在國外教育機構的推動下,這股“留學潮”愈演愈烈。據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從幼兒園孩童至12年級生的小留學生數量已佔到中國留學生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在南方一些城市,辦理出國留學的中學生已佔所有出國人員的70%至80%。深圳大學的一次問卷調查更顯示,有86.6%的中學生希望出國。對於這一現象,海內外反應見仁見智,褒貶不一。
    有人說少年留學具有“有利於學習語言”、“有利於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及早接受更優質教育,有利於成才”和“有利於接受所在國文化,融入當地社會”等諸多好處。
    但也有人說,由於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分辨是非能力較弱,容易被西方一些表面的東西所誘惑。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如果2至3年後仍然不能過語言關,很容易感到前途渺茫,自暴自棄,淪為真正的“留學垃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曾報道過16歲出國留學的少年王瀕的經歷。在英國期間,他幾乎沒有學到任何知識,整天沈溺于網路遊戲,耗盡了3年的青春和父母50萬元的積蓄,最終一事無成,悄然回國。由於無顏面對父母,他沒有回家,而是在一家賓館裏面當服務員,回國三個月後才被父母找到。
    總體來說,小留學生留學的結果取決於4個環節——留學生本人、留學生家長、仲介公司、國外學校。英國、紐西蘭等西方國家把開拓中國的留學市場視作教育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之一。除了經濟門檻外,其他方面的留學門檻越來越低,出國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人員素質也越發參差不齊;家長盲目跟風,心態不平;仲介公司魚龍混雜,騙局多多。國外學校疏于管理,良莠不齊。在此情況下,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的教育參贊明確提出,由於年齡小,學生的自製力差,世界觀沒形成,“只有很少數學生能成龍成鳳,絕大部分都會走一段彎路。嚴重的甚至會染上吸毒、賭博等惡習。而一般人在大學本科畢業後,不僅心態比較成熟,對社會和國外的情況都比較了解,此時選擇出國深造才是最好時機。”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教育外交官則從經濟的角度,勸說那些希望早日出國的初、高中生們:“現在日本政府大大降低部分學生的簽證率,是針對那些出去先學語言再報考大學的學生們,其中低齡留學生佔有很大比例。”他忠告說:“出國讀書不要忽視經濟的重要性,能在國內學好的知識就在國內打牢基礎。把還沒有在國內完成中學學業的孩子們送出國,往往是花了很多錢卻沒有學好相應的本領。”
    中國教育反思,競爭力從何而來?
    小留學生現象的出現與擴大,可以視為中國教育對外交流的正常現象,然而國人對“小留學生之路”的流連顧盼,折射出中國教育存在的隱憂——很多家庭之所以沒選擇留學是由於經濟不可及,但國外學校依然是他們心目中的高端——這與其說是國人心理不成熟,不如說中國教育的不成熟。
    在中國的家長們看來,在國內考大學有諸多的不盡如人意。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走上留學之路,究其根本並不在中小學教育,而在於大學。對於中國的大學而言,既需要提高教學水準,還要增強品牌意識,提高中國大學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中國的學校還有很多的功課要做。
    家長們普遍認為,在國外上中學必然有利於繼續在國外上大學。但專家的意見是,就中學教育而言,國外所學,遠不及國內學校紮實。對於那些寧願傾家蕩產也要送孩子上飛機、完成自己夙願的家長來說,則需要冷靜思考,不可盲目跟風。認真掂量一下家庭經濟能否承受,有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孩子到國外讀書,出國的就業前景是否真的比在國內讀書好。
    教育首先應當是一個國家的公益事業,中國明確反對“教育產業化”的提法。然而國外的教育機構針對中國小留學生進行的卻是商業運作,盯著的只是錢。按照英國高等教育統計署2005年公佈的統計數字,作為國際教育市場的強勁來源,中國學生每年至少向英國高校繳納l7.3億英鎊(合人民幣253.23億元)的學費。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派出國,這塊市場對他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針對這一局勢,國內有關部門應當積極應對。首先是加強對小留學生的出國管理,嚴格仲介機構的資質審核,及時發佈國外寄宿學校的準確資訊。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整體規劃好中國教育的結構與未來發展,才不至於造成資源的流失。
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6-11/06/content_7323551.htm

中國小留學生 三成遊戲人生
 
【大紀元2007/04/10 訊】留學海外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小留學生是留學生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是在國內讀完高中,到國外上一年或者兩年的語言學校,然後再申請就讀當地大學的留學生。
據《環球時報》報導,小留學生在海外的一些惡性事件,讓人們對這個群體有了不少非議:2003年來自上海的留學生陳敏殺害多倫多華裔小女孩張東嶽,2005年兩名在渥太華的中國小留學生在KTV歌廳被人殺害……
小留學生是否如傳聞中所說,他們家境優越,在海外拿父母的錢吃喝玩樂,把學習當兒戲?
  大部分留學生學習努力
加拿大多倫多的約克大學在校學生近5萬人,其中持中國護照的小留學生有近千人。大部分學習很努力。這些小留學生們,雖然已經上過專門的語言學校,但是一下子進入大學,還是非常吃力,普遍都感覺很難聽懂老師的講課,尤其當老師有口音的時候,就更為困難了。
很多小留學生為了能夠通過期末考試,或者取得好成績,都在課外花錢請研究生來做輔導。否則,不及格的課程累積到一定數量,學生就會自動肄業。
小留學生中有很優秀的,他們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學習很努力。約克大學亞克森學院的教授基古鼎認為,雖然中國的小留學生中有一些人不認真學習,沈溺於吃喝玩樂,但大部分同學對於學習和生活的態度還是很認真的。
   70%家境優越 部分自我放縱
經瞭解,家庭條件好的中國小留學生約佔70%,一個月的花銷在人民幣1.5萬元以上,他們住別墅區,開名牌車。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個月花銷在人民幣6,000元左右,兩個人住一套公寓。而其它國家來的學生的每月消費一般不超過人民幣1.5萬元。他們對車的牌子和吃的不那麼講究。
約克在加拿大是排名比較靠前的學校,能夠被約克錄取的,已經是其中的優秀者。由於加拿大的大學對本科生在學習以外的管理非常少。中國小留學生們父母不在身邊,所以很多沒有自制力的學生就開始放縱自己。
另外還有很多從國內過來的小留學生們,一直在語言學校裡學語言,從這個語言學校轉到另外一個語言學校,最後等到簽證到期,就回國了。沒有學好語言,就沒有任何一所大學願意錄取。
像這類學生大都家庭條件非常好,良好的經濟條件讓他們覺得前途無憂。這樣依靠父母,遊戲人生的小留學生大約占所有來加小留學生的三成。
http://news.epochtimes.com.tw/7/4/10/52730.htm

 中國大陸20集連續劇《小留學生》Little Chinese Overseas(2005)

 《小留學生》以近年來出國留學潮爲背景,以中國大陸小留學生劉蓴、熊立、溫小小、裘知文等人在加拿大的學習生活爲主線,真實深刻地講述了一群中國大陸青少年在異國文化沖擊下的人生經曆,演繹出一部大陸小留學生在海外成長的感人故事。
  一個讀書的季節,劉蓴、熊立、溫小小、裘知文四個小留學生,同乘一架飛機抵達多倫多。熊立因爲身帶一萬五千元美金未報關,被海關扣留,正在美國出差的熊立父母的好友李大軍請斯科特律師來協助解決。留學服務公司老板葉大春派索達陽將四個孩子接到食宿條件簡陋的留學生接待站安頓,大家因條件與合同上有很大差異而極爲不滿,又與先來的其他留學生發生沖突,開始的生活不是很愉快。
  留學生接待站意外發生火災。熊立、溫小小、裘知文搬到李大軍家住,索達陽的女友吳嵐,向自己正在實習的律師行老板斯科特先生介紹了劉蓴的情況,熱心的斯科特夫婦請劉蓴搬來自家,其女思璐不悅。斯科特長子托米推薦劉純、溫小小參加所在大學話劇《梁祝》的演出。
  不安分的熊立在索達陽的幫助下買到了假駕照,晚間熊立偷開李大軍的車外出,欲帶溫小小、裘知文看望劉蓴,卻誤入白求恩故居,李大軍、托米、劉蓴趕去接三個孩子回家,熊立與托米發生爭執。熊立的母親張莉突然來到多倫多,李大軍幫她選購定居公寓並辦理移民事宜。四個小留學生字短暫的語言學校強化學習中,與早年從臺灣來此留學的麗達老師結下友誼,並切身感受到前輩華人在當地生存奮鬥的艱難。
  裘知文因家庭困難到華人餐館打工,結識了羅賓斯老人——七十多的他出生在裘知文的故鄉上海。之後,裘知文常去照顧獨自生活的羅賓斯,老人激勵裘知文敢于面對成長曆程中出現的挑戰。移民局官員抓到未經許可打工的裘知文,斯科特在吳嵐和其他孩子的請求下,前往移民局幫裘知文重獲自由。
  一直深愛張莉的李大軍,偶然得知張莉因情感徹底破裂與丈夫分手,再次表白,張莉一心關心熊立的學業和成長,希望李大軍把他們的事情暫時擱置。
  因對《梁祝》排演中人物理解和表演方式的分歧,劉蓴與導演、托米爆發激烈沖突。斯科特夫婦和索達陽從中開導化解,兩國年輕人終于達成默契,演出成功,反響熱烈。慶祝會上,熊立、裘知文正式邀請托米參加國際高中三人籃球賽,他們雖因實力差距輸掉了比賽,但孩子們真切體會到了戰勝怯懦的意義。
  絲璐和男友發生爭吵,並對家人、劉蓴的批評與勸解大爲光火,氣而出走。裘知文、溫小小、熊立無意中發現異樣的絲璐,幫斯科特一家找到絲璐。
  劉蓴教斯科特夫婦從中國領養來的女童露茜學習漢語,還給她起了中文名字,斯科特夫婦擔心露茜過早知道不幸身世,對劉蓴做法不滿。劉蓴不願給斯科特一家平添麻煩,搬區張莉新家與熊立、溫小小同住。
  羅賓斯心髒病突發,裘知文發現並將他送到醫院搶救。羅賓斯在病逝之前,委托斯科特修改遺囑,願爲裘知文分批支付大學學習費用。
  索達陽反複要求葉大春兌現接待小留學生工作酬金未果,無奈之下,一時沖動將其綁架。警局接葉大春太太報警展開調查追捕,劉蓴等幾個孩子得知後十分著急,終于在已經廢棄的原留學生接待站樓裏找到索達陽,真情說動索達陽放掉葉大春,投案自首,爭取減輕刑罰,並跟葉大春談判,希望其不予追究。葉大春權衡利害,庭審中突然決定撤訴,但終因索達陽觸犯刑律,被判七個月監禁。
  女傭偷竊了張莉家裏部分財産後跑掉,熊立意外發現張莉的離婚證書。狂躁之後,他終于開始理解媽媽的痛苦和寄托。
  上學途中,熊立開車險些撞到送外賣的加拿大小夥子,對方不一不饒。劉蓴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留學生生活曆練出的鎮定自信,巧妙化解。同時,孩子們因熊立家事引起的尷尬不快得以消融。
  已去其他城市工作並和索達陽分手的吳嵐,在索達陽刑滿前一天趕來探望,由衷陳情,鼓勵索達陽重新開始生活。翌日,劉蓴等幾個孩子接索達陽出獄,其深受感動。
  按照國際高中慣例,小留學生們共同參加了自發精心籌辦的畢業舞會,接著,在正式莊重的畢業典禮上,劉蓴代表大家發表演講,回顧三年多來的留學生活,感慨萬千。
  隨著大學時代的到來,中國小留學生們翻開了人生的一頁,又踏上了各自新的人生旅途。
  分集介紹
………………
http://baike.baidu.com/view/757745.html?tp=0_11

中國大陸《百年留學》電視記錄片  

  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國留學發展過程的電視曆史記錄片《百年留學》即將在廣東電視衛星頻道和廣東電視新聞頻道隆重推出。這部大型曆史記錄片共24集,每集42分鍾,是廣東電視臺聯手歐美同學會、香港電臺電視部、廣東新氣象影視宣傳中心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也是廣東電視臺在人文記錄片制作領域的一大探索和突破。
  2004年開春,剛任廣東電視臺臺長的張惠建,提出充分利用廣東在百年留學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記錄百年留學曆史,展示留學精英風采,制作《百年留學》電視片的創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韓啓德在得知廣東電視臺的制作計劃後,也積極支持歐美同學會與廣東電視臺的合作。
  中國人出國留學,從1847年容閎赴美算起,至今已有159年的曆史,從1872年清政府正式選派官費留美幼童算起,也長達134年。而在中國留學史上被譽爲留學第一人的容閎,正是廣東珠海香洲人,1855年,在他學成歸國之後,他成爲曾國藩的幕僚,抱著“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的信念,極力遊說晚清朝廷派遣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在容閎的上下奔走和曾國藩、李鴻章等一批洋務運動主將的操持下,第一批留美幼童成功派出,開創了中國官費留學的先河,也掀開中國留學史的嶄新一頁。在派出的120名留美幼童中,廣東籍的就有83位,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是其中的佼佼者。自此之後,中國人出國留學幾起幾落,幼童留美、海軍留歐、留日狂飈、留法勤工儉學、留學蘇俄,直至當代留學……曆經起步、發展、斷裂、鼎盛,不同時期的留學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全片以百年留學曆史發展脈絡爲線索,以重大留學事件和重要留學人物爲主體,以新的立意、新的視角講述中國留學的緣起、發生、發展,不同曆史階段的留學特點和傑出留學生的成長故事,從而揭示留學在中國曆史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片從策劃、采訪、攝制到後期制作,曆時兩年半,攝制組足迹遍及中國十多個省份20多個城市以及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采訪留學生後裔、留學專家學者逾200人,拍攝挖掘各級博物館、中外著名大學校史室以及名人故居的鮮爲人知的珍貴史料呈現給觀衆。
  這是一個好題材,好故事,好制作。在看完樣片後,歐美同學會副秘書長陳泉說:“《百年留學》出乎意料的好。”總監制、廣東電視臺副臺長陳永光說:“每一集內容都有精彩的故事。”總編導勞鴻鍇說:“六位編導,各有各的擅長,範小靜長戲劇沖突,鄭曉旭長影像結構,曾偉文長挖掘細節,陳小莉長深思嚴謹,杜軍長故事敘述,黎建力長影像拍攝,自由發揮而又團結緊張。”
  從封閉走向世界,從傳統走向現代,百年留學曆史就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融合的曆史。在曆史的浩瀚中尋找,在現實的遺存中發現,當我們走進《百年留學》的細節裏,看著那些帶著曆史體溫的照片、奏折、手迹、曆史舊地,彷佛可以在曆史的碎片中勾勒出百年留學的身影。
  正如方輝的主題曲所唱:異國他鄉,學海寒窗,砥礪學問,開引思想洪流;追求真理,救國救民,報效神州故園。
  看,《百年留學》,一筆連一筆,可歌可泣!
  看,風流人物,一代接一代,英名天下傳!
http://baike.baidu.com/view/1427343.html?tp=0_00

留學生  

“留學生”這個詞是日本人創造的。唐朝時,日本政府爲了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曾多次派遣唐史來中國。遣唐使團是外交使節,在中國停留的時間不能過長,因而難以更好地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所以日本政府從第二次派遣唐史起,就同時派遣“留學生”和“還學生”。所謂“留學生”就是當遣唐使等回國後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學生,“還學生”則在遣唐使回國時一起回國。後來,“留學生”這個詞就一直沿用下來,其語義也有了變化發展:凡是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都稱作“留學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64399.html?tp=0_11

李東芳著《從東方到西方:20世紀中國大陸留學生小說研究》

本書不僅勾勒出了20世紀中國大陸留學生小說流變的主要線索,而且探討了在現代化過程中留學生的心態變遷。留學生作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最能鮮明地體現東西方文化沖撞、交流的痕迹,也是中國現代化運動的先鋒力量。晚清以降,留學生主要被塑造爲“卡裏斯瑪”化的英雄人物,他們被期待著肩負起救國強民的神聖職責。但近百年來中國文化積弱的式微,造成國人崇洋媚外的奴性意識和自卑心理,它們寄生在一些留學生身上,惡性膨脹,遭到時人的諷刺。新時期以來的中國大陸,留學生的行爲和體驗融合了“經濟中心的現代性”的思維定勢和心理期待,表述和象征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當代留學生文學是世紀初留學生文學的新生流脈和前潮回波,揭示了在二戰以後形成的、不平等的政治——經濟關系的世界兩極格局下,中國的現代性焦慮。
【作者簡介】
李東芳,山西大同人,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2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多年來致力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和比較文學研究,先後在《北京社會科學》、《文藝報》、《婦女研究論叢》、《文藝理論與批評》、《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當代文壇》等全國中文核心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她參加編寫的《話語轉型與價值重構》(北京出版社)一書曾獲得2002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
【圖書目錄】
  緒論 中國大陸留學生文學的界定和研究現狀
  一 什麽是中國大陸留學生文學
  二 20世紀中國大陸留學生文學的總體特征和研究現狀
  上編 世紀初的留學生文學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留學生小說
  一 晚清留學場域的形成
  二 西方形象的出現:中國自我認同的開始
  三 現代性訴求:民族一國家的想象
  四 個案研究:中國第一篇留學生小說——《新中國未來記》
  五 諷刺類的留學生小說
  第二章 前期創造社的留學生小說
  一 自我認同三部曲:支那人一邊緣人?作家
  二 異國情愛與自我認同
  三 西方超我的出現
  第三章 “五四”以後的留學生小說
  一 事業與愛情——女留學生文學的獨特面貌
  二 革命/留學生小說:《旅途》
  下編 當代留學生文學
  第四章 “我”是誰?
  ——當代留學生文學的第一階段(1984-1989)
  一 當代留學生文學與現代性
  二 蘇煒等:邊緣人體驗之.
  三 小楂等:邊緣人體驗之二:
  四 留學生小說中的中國形象之一:“文革中國”
  第五章 “我”是“他者”
  ——留學生小說的第二階段(1990--1999)
  一 留學與90年代的文化語境
  二 一個後殖民文本:《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三 異國性愛背後的東西方權力關系
  四 留學生小說裏的中國形象之二:文化中國
  五 物質的貧乏:第三世界中國的處境
  第六章 新留日文學-
  一 蔣濮:東京沒有愛情.
  二 新留日文學的主題:尋找和迷失
  第七章 網絡留學生文學:少君的留學生小說
  一 少君其人
  二 留學生故事:在“落差”面前
  三 少君的網絡寫作:真、純的魔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6747.html?tp=7_11

《中國留學生文學大系》(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翻開《中國留學生文學大系》,可以清楚地把握近百年來留學生文學的發展脈絡,它按照近代小說、近代散文紀實文學、當代小說、當代散文紀實文學等類別來分卷。在近現代留學生文學中,有不少作品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意識,展現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在當代留學生文學中,一些描寫怎樣“活”下去、突出生存艱難的作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國留學生文學大系:當代小說臺灣地區卷 書評
六十年代,臺灣出現一股留學熱潮。許多臺灣年輕人由此而成爲漂泊在海外的學子。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用自己手中的筆敘述他們的留學生活,于是,留學生文學成爲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學現象出現在臺灣港澳地區。
  白先勇曾把臺灣留學生文學的發展分爲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是以於梨華爲代表,只要描寫留美學生在認同危機未能解決前而産生的苦悶和彷徨。第二時期是以叢甦爲代表,主要表現海外華人和知識分子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迷惘的失落的感傷情緒。第三時期是以張系國爲代表,他主要是寫七十年代海外留學生的保釣運動。但大陸也有學者認爲:“白先勇、叢甦、歐陽子、王文興、陳若曦、於梨華、範思綺、水晶、施叔青、張系國、林懷民……先後幾乎都去了美國,……到了異邦,一個個卻患了思鄉病,寫起留學生文學——鄉愁文學的變種來了。其實,留學生文學也是鄉愁文學,只是身在異邦的鄉愁,思想之情更切罷了。”
  這樣的一些論述觀點盡管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但與海外留學生文學的發展現狀是有很大差距的。白先勇的觀點可能形成較早,所以無法照顧到後來的留學生文學,如這本選集中收入的保真、劉大任和陳若曦後來的作品,就不能用“三個時期”的說法來涵蓋。即使是於梨華,她的創作本身也有發展,從初期的專寫“留學”遇到的個人學業、謀生謀職、愛情婚姻等,到後來兼寫“留學”與“留學”的生活,涉及到文化歸宿、政治認同和下一代的教育等問題。顯然,這樣的作家僅僅把她固定在第一時期是不妥的。至于國內學者以鄉愁來涵蓋海外留學生文學,則顯過于簡單,把一種如此豐富複雜多變的文學現象變成了某種概念化的産物。其實,在海外留學生文學裏所表現出的思想、情感,遠不是鄉愁所能包含的。像陳若曦的長篇小說《紙婚》,盡管也寫了上海去的自費留學生尤怡平在美留學時的苦悶、艱難和鄉愁,但小說更多地是通過她與美國青年項?墨非的“假婚”,對美國社會的同性戀、愛滋病等社會問題作了深刻的描寫和細膩的剖析。小說以日記體形式寫出,無須贅言,日記的主人尤怡平在日記中傾瀉的思想感情如何能用鄉愁來概括?正所謂“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我舉出這些例證,並非想證明那些觀點的背謬性。我只是從中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當一種文學現象還在延續時,對它作分期和概括都有可能陷入不實的地步,除非你能在劃分時期和歸納命名時保留足夠的預見性,而這樣一來,你其實又不可能作出肯定的分期意見和涵蓋命名。所以,當我們著手選編這本反映臺灣留學生文學狀況的集子時,我放棄了劃分時期然後從中找出代表性作家和作品的做法,也不打算用一個名詞來概括所有的海外留學生文學。于是,我采取了另一種挑選的標准,那就是盡可能地反映留學生生活的不同側面以及由此而表現出的思想情感的複雜性。
  目錄
王渝:邊緣人的故事
李子雲:我看海峽兩岸的留學生文學
唐德剛:我的女上司
於梨華:小琳達/友誼
白先勇:芝加哥之死
劉大任:長廊三號——一九七四/在樂園外/野宴
張系國:割禮
範思綺:深愁
歐陽子:周末午後
施叔青:完美的丈夫
保真:斷篷
彭歌:紐約之一夜
李渝:煙花
趙淑俠:我們的歌(節選)
陳若曦:紙婚(節選)
鄒平:編後記
附錄:《中國留學生文學大系》總目錄

台長: 阿楨
人氣(7,892) | 回應(156)|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幽默就是力量》
此分類上一篇:《德州美國夢》

顯示全部156則回應

圖博館
環球社評:章瑩穎案讓我們看到另一個美國

  美國聯邦調查局這個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執法機構,面對一個年輕的生命處於生死險境,居然會如此拖拉低效,這讓很多中國人都看不明白,也讓很多要去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對美國的安全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美國警察辦案水平低下不是一個新問題,只不過是因為發生了章瑩穎案而受到中國輿論更多的關注。在美國“全國失踪和不明身份者係統”上共有26046起失踪案件,其中13216起為未結案件,佔50.74%。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樣的,但警察部門很難招到高學歷高素質人才是其中之一。長期以來,體制的僵化也助長了警察隊伍中的官僚主義。
  更令人擔心的是,FBI在還沒有找到被害人,而且犯罪嫌疑人沒有做出完整交代的情況下,就匆忙宣布受害人可能已經遇害,顯露出急於匆匆結案的跡象。
  有一種說法是,FBI更重視司法程序。程序固然重要,但程序本身不是目的。FBI不應是為司法程序而存在的,它的職責是為了讓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讓民眾的生命財產得到最好保護。如果為了確保程序正確而最終讓生命受到本不應有的傷害,這樣的程序又有什麼正義可言呢?
  此案讓我們看到,所謂的程序正確並非是絕對的製度優勢,它甚至在很多時候已經成為美國體制兩面性極端化的“負面資產”。程序至上造就了僵化與低效,它演變成為官僚主義的一種藉口,往往會在最需要決斷的時候,成為僵局的製造機器。

美媒《世界日報》:受章案影響中國父母憂在美留學生安危

  章案牽動無數家有留美學生的父母心情,就讀伊大(UIC)的中國學生高伊諾說,父母日前就催她說,美國不安全,還是先回中國比較放心。
  她說,原本媽媽剛到美國旅遊了一圈,對芝加哥印像不錯,結果發生了這種事情,再加上芝加哥槍支暴力案件頻發,開始念叨美國學校校園太開放,缺乏校門及校警看管。
  相關新聞
赴美留學到底安不安全?留學生:安全法則不分國度
2017-07-13 11:09:31
圖博館
泰國旅遊很危險?其實中國遊客的生存能力比西方人強多了2017-06-19 觀察者網

據央視新聞報導,2017年1月至5月期間,已有30名中國遊客在泰國不幸死亡。而據多家媒體援引泰國旅遊與體育部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已有74名中國遊客在泰國溺亡。
  根據世衛組織的報告,全球每年溺水死亡人數超過37萬,接近全球人口的十萬分之五。而之前中國衛生部發表的數字顯示,中國每天平均有150多人溺水死亡,合計每年有57000多人,超過了全國人口的十萬分之四。相較而言,赴泰中國遊客(包括溺水、交通事故等)的死亡率要低於上述概率。
  今年赴泰旅遊人數還沒有具體統計數據。所以2015年為例,根據泰國旅遊部門的統計,2015年到泰國旅遊的外國總人數達到2988萬人次,其中中國人佔了1/4強逾793萬人次。而據新京報去年的一份報導,2015年的領事保護案件中,造成死亡的前兩個原因分別是溺水和交通事故。有70多名中國公民在泰國因溺水身亡,有33人因交通事故在泰國身亡。也就是每10萬人死亡率在1~2之間。而據報導根據澳大利亞外交部公佈的數據,同年共有109名澳大利亞遊客在泰國死亡,但其赴泰旅遊人數還不到中國的1/10,即澳大利亞人在泰國的死亡率超過中國同期的10倍以上。
  澳大利亞赴泰遊的死亡率已經是中國的10倍了,但是真正可怕的其實是英國。據The Nation雜誌報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共有348名英國遊客在泰國死亡,同期赴泰遊人數為392000,死亡率為0.0888%。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共有374人在泰國死亡,赴泰遊人數為432000,死亡率為0.0866%。
但也不是所有英語國家的赴泰遊死亡率都偏高。
  據美國領事事務局提供的美國公民在海外死亡的數據,同期美國公民在泰國死亡人數為35人,赴泰旅遊人數為867,520,死亡率大約在0.004%。由於美國的數據並不只包含在泰國旅遊的遊客,所以真正的赴泰遊的死亡率應該還會更低一點。
  據台灣媒體統計,自從2008年開放大陸游客赴台觀光,到2016年一共發生9起遊覽車事故,1起火車事故,1起墜機事故,共造成83名大陸游客死亡159人受傷。據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人數累計超過1200萬人次。而據國務院台辦提供的數據,2016年大陸居民赴台遊累計約為361萬人次。粗略計算一下,大陸游客赴台遊的死亡率大約為0.00053%。而同期美國公民在台灣死亡人數為66人,赴台遊人數大約在460萬人左右,死亡率大概為0.00143%。
2017-07-13 11:10:14
圖博館
根據數據顯示,相比較而言,中國遊客赴泰遊的死亡率確實超過赴台遊,但如果跟其他國家相比,這個數據並不高。赴泰遊或者赴台遊都算不上是“送命遊”。
  你想多了,其實去泰國玩的原因是因為物美價廉安全性也是可以的。去泰國全程5000元人民幣過得還行。一樣的錢你去海南。。不說也罷
去的人多了,發生意外的也隨之多了起來。只能說,現在出國旅遊的人真是太多了……但是,同學們在泰國旅遊的印象就各不相同了。有同學觀感不佳。
  回應
那個,溺水死亡比例能這麼算?你每年的死亡率是按全年算的,可在泰國旅遊才幾天時間?分母都不一樣,也能一塊比較?最近泰國溺水死亡事件明顯增多,絕對不正常。
那要不要算算在國內一年下幾次海?
海南三亞還不是一樣有黑司機,還是開的公交,前年去天涯海角玩完回市區,那私人承包的公交車開到半路看乘客不多就哄騙我們幾個外地人到站

日本京都設禁丟垃圾看板 隔天堆滿垃圾2017-07-11 中央社

日本京都去年開始面臨嚴重垃圾問題,鴨川旁狂歡後民眾隨意丟棄垃圾,讓相關單位不得不設置4國語言警告看板。沒想到,前一天傍晚才清掃乾淨,隔天在警告看板下又堆滿垃圾。
日本朝日新聞日前報導,京都鴨川三条大橋附近,7日時剛設置「禁止亂丟垃圾」看板,結果8日上午就發現看板週邊被丟了一堆垃圾。
報導中並沒有說明垃圾是否是觀光客所丟。
  回應
馬的...一定又是強國人...沒水準
就親眼看過台灣人在京都毫不在意地亂丟垃圾,其實到日本就會發現最低賤最脫序的都是台灣人,害我不敢說話,服飾也穿得像本地人,免得被歧視.悲哀的是,最低賤的人卻會自以為是高級台灣人,例如一邊說大陸人隨地大小便,然後被媒體拍到在路邊尿尿的陳昇之類的,這樣的暴力黨的狗是不是很低賤?對不對?你說啊
2017-07-13 11:10:58
圖博館
移民賣掉北京房子後他從中產階層跌落2017-07-15曹盛潔

“來了這麼多年,就做了兩件事,生娃和離婚。”
周建坐在多倫多北約克一棟略顯陳舊的house裡,斜陽透過百葉窗,給原本並不明亮的客廳染了些許淡淡的光。周建點燃了一支煙,煙霧逐漸瀰漫開來,他的臉在黃昏中越來越黯淡。
周建說,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他不會移民加拿大。
如果當初沒有移民,周建不會辭去月薪近4萬的工作,不會生二胎,不會賣掉北京的房子,更重要的是,不會在30多歲時就離婚,也不會一步步從中產階層滑落。
然而,生命是一場無法回放的絕版電影。驀然回首,一個個鏡頭從光影中漸次掠過,卻再也回不到當初。
  移民那一年,周建31歲。儘管才30出頭,周建已經早早地躋身中產階層。大學畢業後,他一直在北京做醫藥銷售經理,出國前最差的時候一個月也能賺4萬元。
2006年,北京的房價還很便宜,周建和妻子先后買了兩套房,一套位於市區,另一套位於南四環和南五環之間的舊宮。
周建坦言自己當時的自信心爆棚,弟弟缺錢時,經常一給就是上萬,那時他絕對沒想到,有朝一日需要弟弟來接濟自己。周建和妻子偶爾也有摩擦,但互相忍讓下就過去了。
  然而,移民改變了一切。
為什麼要移民?無非是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更清潔的環境、更安全的食品以及更好的保障。如果還有別的原因,可能還出於人對另一種生活方式固有的好奇心。
  回應
求仁得仁,你得到了清新的空氣,值了。
某北大教授不是聽信了忽悠,美國的月亮圓,然後辭職跑到美國,現在在送外賣。只能說自己的選擇,別後悔就是。
北美崔哥還不是這樣,賣了北京的房子移民,在美國洗多少年盤子,還不夠在北京買個洗手間,用來哭
移民,技術移民可以。銷售這種需要資源和圈子的,在國外立足很難。
就算是迪拜,瑞士還有乞丐把,不要把老百姓當三歲小孩連嚇帶騙?我看到更多的人拿著綠卡居民權,在國內大把的賺錢,兩邊好處盡佔,很多都是真正的精英,那些沒啥見識,被嚇得一愣一愣的我看了都好笑。
有見識沒被嚇的你可以移民見識一下試試啊
2017-07-16 11:17:12
圖博館
大陸留美學生8成“裸歸” 台媒:適時回國是歸宿

  台媒稱,2016年大陸留美“海歸”人數創歷史新高,但其中80%卻是“裸歸”──留美後僅拿到畢業文憑,未獲在當地實習、就業機會,且許多“海歸族”回來就業後呈現“水土不服”。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2017.7.17報導,對此,專家日前呼籲,對大陸海外留學生而言,並非以在國外就業為目標;累積國外就業積累工作經驗,適時回國融入創新創業大潮,才是歸宿。
  報導稱,隨著大陸出國留學市場漸趨成熟,愈來愈多大陸留學生將獲得海外名企聘用,累積海外工作經驗,視為重要目標之一。由蔓藤教育、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及騰訊聯手合作調研、撰寫的《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日前在北京發布,頗受各界關注。
  《白皮書》中指出,2016年大陸送出約55萬名留學生,其中約34萬人選擇赴美;2016年也是留美海歸人數達到歷史新高的一年,但“裸歸”佔比高達8成。隨著大陸在世界經濟中比重、地位日益提升,回國發展已成留學生畢業後的“新常態”,據教育部預測,預計至2017年海歸人數將達到66.6萬人次。
  “當前美國對外國人開放的崗位遠多於特殊專業人員/臨時工作簽證(H1B)名額,能否找到合適的崗位更取決於內因,即學生選擇的專業與自身的綜合能力”。《白皮書》剖析,大部分留學生留美期間,往往缺乏對當地環境動態、就業需求的了解,通常而言,“技術含量”高的職位,最適合於大陸留學生就業。
  具體而言,大陸留學生在美就業難可歸納為內因、外因,外因包括“工作和身份問題的限制”,但並非關鍵因素,《白皮書》認為,大陸留學生若未具備美國職場所需的“硬技術”、“軟技能”,難以戰勝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更不用說與美國本土畢業生競爭。
  此外,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顯示,大陸競爭力排名已由2016年第25位躍升至第18位,並在“就業表現”項目中,自全球63個主要經濟體脫穎而出、高居首位。世界經濟中心正在向亞洲、特別是大陸傾斜,累積國外就業經驗,適時回國融入創新創業大潮,才是“海歸族”的正途。
  當前,大陸留學生在美就業“最高指導原則”,應在於提供有利於創新創業人才冒尖出頭的工作環境,啟動留學人才的內在動力、競爭力,進而創造出一個“百舸爭流、千帆競渡”的局面。傑出人才並非“培養”出來,而是經由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環境“培育”而成。
2017-07-18 11:02:07
圖博館
回應
 我認識的人家送孩子出國留學,大多數都是因為孩子在國內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很天才,是國內教育體制限制他們了,所以一出國肯定就好了。
 井底之蛙的台灣媒體的話也相信?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機會大大高於國外,科技也大大進步,為什麼不能學成了回國?待在經濟停滯的國外難道不是浪費時間麼?
 英國的工簽要求幾乎變態,我有好幾個同學到了終面因為簽證問題被刷下來,這幾乎可以算是一種歧視了。回到國內還會被鍵盤俠和無良媒體酸,說是沒本事才回來。可這是我們的家啊,我們回來有錯嗎?幸好還有來這裡開招聘會的中國民企們,他們似乎比鍵盤俠們都傻,不遠萬里招回去一堆在國內考不上大學的人。
 我高中同班同學出去留學4個,三個成績不好的,但是家裡有錢,兩個父母做生意的,一個老媽保險公司經理攤手人家家裡有錢不在乎,在江蘇他們根本上不了大學
 我老公他弟弟法國呆了五年,回來找不到工作

華人移民生活差距大技術流更靠譜2017-07-17

週六的觀網跟讀者分享了一個移民故事。2007年,主人公周建辭去了在北京月薪近4萬的醫藥銷售經理的工作,變賣房產移民加拿大,卻始終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也錯過了國內發展的機會。在經歷了離婚,抑鬱症等人生低谷之後,現在只能靠著一家洗衣店,租房生活。
據2015年聯合國全球移民報告顯示,全球國際移民人數在2015年已達到2.44億。印度是最大的移民輸出國,有1600萬人移民海外,其次是墨西哥和俄羅斯,中國排在第四位,有1000萬人。美國是中國人最愛移民的國家,剩下的前5名依次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新加坡。
  回應
 最好公知全都移民,而且移民後不要回來賺錢,但是他們又不肯走,這才是讓人民最噁心的
 最愛鼓吹國外的,就是代購、移民中介、海外投資中介、留學中介……一切靠忽悠你在國外花錢來賺錢的人。
 我最噁心那些做代購的人,他們是最有動力鼓吹國外,貶低國內的人。
 我辦公室就有一個做代購的,老公在國外工作,每天在微信上展示她的商品,那個語氣,真的讓人想扇她兩巴掌。國外的一個破東西,就吹上天,吹就吹吧,還拉中國的商品來貶低,順便呵呵呵呵呵一下。本來互相加微信,最後就直接把她刪了。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7_17_418628.shtml
2017-07-18 11:04:14
圖博館
中國留學生低齡化:小學就出國看不懂作業急哭退學2017-10-30

隨著中國留學生出現低齡化趨勢,參加新加坡公立小學考試的情況近年來並不鮮見。但由於競爭激烈,小留學生參加考試耗費大量精力,考上了也要面臨“水土不服”、難與家人團聚等問題,不可不慎重。
  AEIS考試,由新加坡教育部於2010年開設。所有有意插班進入新加坡公立中小學的國際學生必須參加這一考試。考試通常安排在9月底10月初舉行。今年參加AEISP2/P3級別考試的有約1300人,參加P3/P4的有約1000人,而參加9月20日中學三個年級入學考試的有約3000人。按國別統計,以中國人和印度人居多。
  回應
 被各種留學中介機構忽悠瘸了,這麼小的孩子在一個完全陌生並沒有母語的環境學習和生活,本身就是摧殘。起碼國內本科畢業後再考慮留學的問題,小學就出去簡直就是瞎扯淡。太小了出國沒有中國邏輯以後很難再融入中國關係圈對未來發展就是限制。
 喜聞樂見,多一些這樣的富二,富三代從小就出國留學,就可以把優質教育資源留給其他孩子了。而且就算這些受洋教育的長大,移民一些,回流一些,回流的估計接班的又佔一大部分,少部分流入社會,就憑他們的資質,中國孩子還怕跟他們競爭麼?
 孩子連最基礎的父愛母愛家庭的溫暖都享受不了,談何教育?我一直覺得一個孩子成年之前家庭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尤其是性格心理方面。家庭幸福的孩子多半溫暖善良沒有心理障礙,現在卻是只關注學校教育了。問題是國外的教育方式未必就好呀。
 我05年高中畢業出國,就被很多留學回來的說,這個年齡出國有風險,現在回想真的是這樣,廢掉的很多,低齡留學有風險,留學需謹慎
 感覺現在很多父母對於讓孩子學英語有一種特殊的偏執。真的無法理解,英語學得好跟孩子有沒有國際視角有邏輯關係嗎?
 英語說破大天,也不過是一種工具,而且一點都不難學,根本沒必要這麼早就學。有學英語的時間,還不如讓孩子學習下基本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或者學學自然、天文、地理知識之類。這些東西對塑造一個人的三觀特別是世界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三觀正確了,學什麼技能都快。
2017-10-31 11:09:10
圖博館
人大代表呼籲同等對待本土人才和海歸:待遇差別太大2018-03-11 中國科學報

“我有一個學生非常優秀,從做研究生開始就參與'墨子號'的工作,當時想都沒想就留在了國內。”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王建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忍不住提到了自己團隊培養的一名學生。
 王建宇對這名學生的評價是,當時整個項目的運行“我不在可以,他不在不行”。可這樣一位團隊中的主力,向上進步的路程卻走得有些緩慢,至今仍是一名副研究員,能夠獲得的支持與獎勵也寥寥可數。
 “前段時間他評上了上海青年拔尖人才,我問他,'你評上有獎勵嗎?'他說,'王老師,沒什麼的,就給我15萬塊錢的科研經費'。”王建宇說。
 和這位學生類似的,還有頗受關注的克隆猴研究團隊裡的一位博士。王建宇告訴記者,幸運的是,這位博士近期得到了破格提升為研究員的機會。只不過,這樣的“破格”機會對國內培養的年輕人才而言太難得。
 體細胞克隆猴相關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後劉真的例子證明,本土培養的青年科學人才並不比海外留學回來的差
 反觀到國外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才引進回國後所能得到的待遇,則是另一番景象。
 “國外引進回來的人才,為他申請教授都是墊底條件,還會給他落戶津貼、啟動經費,兩者一比差距很大。”王建宇說,自己的學生心態很好並不計較,但在意的科研人員可能就“跑掉了”。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蘭跟記者聊起人才培養問題時,也提到了一件糟心事。“我有一個學生畢業後留校成為教師,他通過海外研修計劃到國外,做得非常好,回來時他想申請'青年千人',結果去諮詢說絕對不行,因為你是學校派出去的。後來,他回來後便從復旦辭職了。”
 為什麼國內培養的人才不能和國外引進的人才一視同仁,代表們有些困惑。
2018-03-12 10:50:54
圖博館
一直以來,國內各高校、科研院所對國外留學人才的青睞,是基於國外教育水平、科研水平相對較發達來考量。然而,隨著中國教育與科研水平的提高,與國外高校、科研機構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到今天,國內科研工作的水平也提高了,條件也很好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在國內實驗室做的工作不一定比國外差。”李林說。
 王建宇舉了量子衛星的例子,進一步佐證了李林的觀點。“我記得當時有國外專家來了解量子衛星的情況時問我,'是不是你們團隊成員都是從國外回來的?'”王建宇回憶道,“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你們中國做了這麼尖端的工作,那一定是在西方留過學。”
 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有幾個有分量的、國際領先的成果,比如量子、克隆猴,如果你仔細了解就會發現,除了尖端的領路人,團隊中基本都是清一色國內培養的人才。”王建宇說。
 基於這樣的現實情況,馬蘭也覺得,我們該有教育自信了,而這種自信就體現在“對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才有正確的評估”,與海歸人才一視同仁。
  回應
 國內還是奉行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話,崇洋媚外的社會風氣就難以根除!
 我國處於領先水平的科技,相關人才國外也培養不來,這些人在國內是正確的選擇。和國內人才一樣,海外科研人才也是素質參差不齊。比起簡單區分本土海龜,我們應該健全以科研能力和長遠眼光為評判標準的綜合評價體系,既不應該過分依靠國外背景,也不應該過分依靠國內人脈,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選拔機制。
 還有一個不公平,北上廣的戶口海歸是可以直接入戶的,而且不佔企業指標,而國內研究生很難入戶,所以招聘時候大部分北京上海的企業都傾向於招海歸!
2018-03-12 10:52:08
圖博館
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高端學術人才斷層是個偽命題

據北京青年報2018.3.14報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重金挖人”能夠起到一些效果,但也會使得一些人變得浮躁。對於科學家來說,“情懷是第一位的”,自願為國家做貢獻,願意犧牲自己,“這就是科學家的情懷”。此外,他認為高端學術人才並未出現斷層,而是日趨專業化和細分化。
  談學術風氣:學界多數人態度是端正的
一方面,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能出現造假,不可能得以避免,只能是“有一次,打一次”。評價科技界,要看到造假不是主流,要看到絕大部分科研人員在誠實地工作。所以,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承認目前在學術界確實存在造假、剽竊的現象,但也要清楚,這種情況不是主流,是極個別現象。
另一方面,具體到醫學領域來說,作為醫生,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治病救人上,要求醫生通過寫文章來評職稱,這本身就可能涉及到評價系統不夠合理的問題。
  北青報:如何看待部分地方性科研機構面臨人才流失以及經費相對不足的情況?
  第一,可能這類機構本身的競爭力不足,包括工資、經費水平等,這些都是構成競爭力的要素。第二,如果一個地方性研究機構能同本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那在當下全民重視科技創新的大背景下,得到發展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反之,這類科研機構如果做不到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就會出現沒有太多事可做的情況,也就得不到足夠的經費支持。自然而然,就會造成人才的流失,這也是正常現象。這麼多科研單位,在獲得經費支持方面總是會存在有高有低的現象。所以,出現一定的人才流失,甚至出現一定的淘汰,都是正常現象。
  北青報:部分科研機構會選擇“重金引進人才”。對於科學研究而言,經費與人才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丁仲禮:兩者之間有關係。沒有足夠經費引不來好的人才,對哪個國家、哪個單位來說都是一樣的。所以,一方面不要把“重金挖人”想得太可怕,也不要輕易給它貼什麼標籤,認為它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情。可能有些人會好奇,一些科研機構所謂的“重金”會重到什麼程度?其實也不太重。
  另一方面,如果大家全部採取“重金挖人”的方式,那就可能有負面影響了。為什麼呢?因為那可能會把人才弄得很浮躁,也會出現一些待價而沽的“人才”。一定的,人性的弱點嘛!
2018-03-15 10:42:31
圖博館
上不了普高才選擇國際高中?你錯得很離譜 2018-10-01 新浪博客

  現在有很多家長有這樣的一個認知:
  選擇國際高中是因為上不了普高的不得已選擇!
  甚至有些人對於上國際高中的有種“看不起”的心態存在,
  “那孩子上的國際高中諾,成績肯定不好為,父母還要多花錢,累了父母哦。”
  “是的為,將來出個國鍍個金回來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說不定還沒你家女兒混的好。”
  不過能夠點開這篇文章讀的人們,我想你們的內心還是多多少少持有對國際學校好壞的懷疑,畢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國際學校,
  很多親子類節目和綜藝,明星的孩子都是就讀國際學校的,並且能夠說著很流暢的英文,這讓人一瞬間覺得逼格好高。…
  國內的教育為什麼總是被人詬病,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大家所周知的,學習知識只是用來應試;而一張試卷則決定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未來環境。
  國際教育的普及就是中國人民對於“人”這一意識的認知越來越深刻,人們普遍覺得,孩子不應該只是分數高而其他“一無是處”的低能兒。
  國際教育給人的第一直觀印象就是教育是開放的:學生可以追求自己的個性、課堂沒有固定答案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
  國際高中培養出來的很多孩子都上了世界名校,要知道清華北大在世界名校排行榜上是分別是49和72名,所以上國際學校是能夠接觸到更好的學習資源的。不是貶低國內的教育,只是客觀事實如此,中國的教育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
  至此,大家可以知道國際高中不是上不了普高才選擇的,而是大部分人是奔著更好的教育去的。
  那有人又會說,“既然是為了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去的,那為什麼國際學校收費這麼貴呢?”
  當然,也不否定有一部分學校提供留學鍍金這樣的盈利目的,也不否定有一部分家長讓孩子上國際學校是沒有其他選擇,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

國際學校就是貴族學校?細數學費貴的八大理由 2018-10-01

  國際學校費用昂貴。很多人覺得國際學校就是貴族學校,只有家庭條件優渥到一定程度,國際學校才會進入他們的選擇範圍。不得不說,從資料的角度上來說,這種認知有一定的正確性。據資料顯示,中國的國際學校,50%以上的學校學費在15-20萬/年之間,30%左右的學校學費在10-15萬/年之間。有些人就問了,為什麼國際學校這麼貴呢?我們給大家列出了以下理由。
2018-10-02 08:50:49
圖博館
1、私立或民辦學校,多無政府補貼。
  2、註冊國際學籍需要一定費用。
  3、開設國際課程需要費用。
  4、開設科目需要費用。
  國際學校不僅開設課程需要費用,開設學科科目需要配備師資、設備、原版教材、相關教輔書籍和用具等,如果設備和師資無法達到監督者的要求,就不能開設該門科目,所以學校如果想開設該門課程,也需要有一定花費,來達到相應要求。如果涉及到一些藝術課程的開設,花費就更高了。
  5、師資配備需要費用。
  與普通學校相比,國際學校的師生配比更小,大部分是8:1,有的甚至達到5:1。外教工資一般都在10k以上,而且學校配備師資後並不是高枕無憂了,如果所開課程體系有更新,還需要安排教師接受管理機構的培訓,這也會產生一定的費用。
  6、基礎設施的配備。
  與普通學校相比,圖書館的藏書不僅要包括中文類書籍,外文書籍也需要達到一定數量。而運動場館的建設,除了傳統的操場、跑道、籃球場外,還有學校需要根據自設的特殊體育課程的需求,配備例如高爾夫球場、游泳館、擊劍館、馬場等,即使自己不建設,也需要與相關場館進行合作,每年也會產生很多費用。
  7、學生生活區設施的配備。
  國際學校的宿舍比普通學校的宿舍好很多,空調、獨立淋浴室等是目前國際學校基本都會配備,還有一些學校會為學生提供健身房等設施。
  8、其他服務也會產生一定費用。
  對比國內普通學校,國際學校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升學指導、留學規劃、留學申請等服務,留學申請中還涉及到聯繫學校招生官瞭解招生相關要求、幫助整理申請材料、寫推薦信等工作。有些周到的學校甚至還會幫學生提供簽證辦理等服務,這些服務都需要配備專門的老師,這些也是費用。
  另外還有招生宣傳運營費用等,也是不小的開支,從這些角度來說,國際學校那麼貴也不是沒有理由。

國際生須知:融入美國學術文化先掌握五大特點 2018-09-30 新浪博客

  作為國際學生,融入美國課堂是改變一生的經歷。你可以自由的表達自我、交友、樹立信心,甚至在課堂上挑戰朋友和老師的觀點。但是,在美國的學術文化裡,有五大特點,可能與別國不同。
2018-10-02 08:52:36
圖博館
1.充分的課堂準備。在大部分課堂上,你都最好能根據課前準備,大膽發言。你可以就某一個問題發表見解或者提出質疑。這對想選擇人文科學類課程,例如政治,社會學等學科的學生尤為重要。
  大膽發言不僅能提升課堂成效,也可以鍛煉你的公共演講能力。在某些課上,發表有趣的見解還可以給你的成績加分。
  2.評分機制不同。說到分數,大多國際學生比較適應等級模式。比如從A到F的標準,從優秀,一般到掛科。然而美國大多數大學卻用以下標準來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
  你的績點基準一般是4.0,有的學校是5.0. 最小分值是0.01。 如果想要得到接近4.0的績點,你的每門學科都需要達到A。不過這些都是最常見的規則,每個大學的評判標準甚至是每門課都可能不同。
  3.小組課題和口頭演講。很多國際學生對於老師佈置小組共同完成課題,並且在班級陳述做演講的教學方式,非常的熟悉。但是可能在本國學習中並沒有這樣的經歷。小組的成績就是你的成績,所以每個人都需為此盡心盡力。
  有時候,老師會把評價表發給所有的小組成員,讓他們根據對這個課題的貢獻互相評分,甚至對別的小組進行評分。小組課題一般更有趣,也更輕鬆一些。你可以和同學交流想法,通過團隊合作,你可能獲得更好的成績。
  4.充分利用老師的辦公時間。辦公時間是指在課堂外的時間,也是國際學生一個單獨接觸老師的機會。大學老師的辦公時間一般一周兩次,每次幾個小時。在這個時間裡,學生可以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提問或者與老師就課堂所學內容進行討論。
  如果你覺得自己難以抓住課堂資料的重點,這個辦公時間對你來說就非常重要。大部分老師都很友好,除了能幫助你的學業以外,老師也很樂意在課堂外更多的瞭解學生,解答他們的問題。
  5.紀律很重要。 雖然學生有很多機會自我表達以及和教師進行個人互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對老師和同學不尊敬。挑戰老師的權威,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或者考試中作弊,在美國大學課堂中都將被視為違紀。
2018-10-02 08:52:57
阿楨
有錢家長行賄幫子女進名校 耶魯、史丹福等都中招 2019-03-13 世界日報

美國聯邦司法部12日對50名大學教練及有錢家長控罪,指控這些教練接受來自包括知名美劇演員費莉希蒂•赫夫曼(Felicity Huffman)、蘿瑞羅夫林(Lori Loughlin)在內的家長賄賂,換得不計其子女能力,就能作為「體育生」進入菁英大學;史丹福大學、喬治城大學等名校均在列,這將是聯邦法庭史上規模最大的入學行賄案件。
檢方表示,這些有錢家長在2011年至2019年2月間,向一名入學顧問支付2500萬元美元,用來賄賂各名校教練及行政人員,將其子女標記為「已招募的運動員」,以增加錄取機會。涉案人員也為學生編造虛假運動員檔案,即便他們並不從事某項運動,也通過作假讓他們看起來更像強壯的高中運動員;顧問公司還賄賂主管大學錄取考試的行政官員,讓一名佛州男子代替學生考試,或在考試結束後,用他的答案替換學生的答案。
由於被告還包括出演「絕望主婦」(慾望師奶)而家喻戶曉的赫夫曼,以及出演熱播情境喜劇「歡樂滿屋」的路格林,此案更顯位高權重者透過犯罪來讓子女進入菁英大學的醜陋嘴臉。
羅夫林與時尚設計師的丈夫吉安諾裡被控行賄50萬元,以讓從未參與相關運動的兩名女兒,進入南加州大學賽艇隊。
赫夫曼則被控偽裝慈善捐款,向Key Worldwide Foundation基金會行賄1萬5000元,以便讓協力廠商修改大女兒的SAT考試成績;其大女兒的SAT成績為1420分,比早一年參加的PSAT考試高出400分;赫夫曼也想對小女兒「故技重施」,但未能得逞。
  回應
美國沒有大學聯考或會考。招生全由學校決定,有很大機會黑箱作業。美國大學是漢朝制度
還是聯考比較公平,多元入學=多錢入學+拚爹(媽)入學。聯考會有遺珠之憾,那就再加一部份的甄試。
民主的燈塔會有賄賂?人家是合法操作。你知道吧?嘿嘿嘿嘿嘿
公開的秘密.在美國,這還算是個事?
2019-03-13 10:59:36
印度神油
2020-01-13 23:07:07
阿楨
QS世界大學排名公佈:清華首進前15,中國內地6所高校進前100

2020-06-10,英國QS發佈了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9年第一,斯坦福和哈佛第二、三名。
清華從世界第16名上升到15名,在亞洲排名第三。北大23名,較去年降1名。復旦(34名)和上海交通(47名)也創下了各自的歷史最好成績,其中,交大首次進入全球前50名。浙江大學(53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名)
今年亞洲大學表現強勁,但英美大學似乎展露出疲態,不少學校的排名都出現了下滑。
美國高校依舊佔據了排名前三的位置,在排名前30名的大學中也獲得了14席,位居全球之首。不過,美國153所參與本次排名的大學中有112所排名下降,而入圍前100名大學的數量也從三年前的32所降至27所。
英國,牛津(4名)、劍橋(7名)、帝國理工學院(8名)、倫敦大學(10名)躋身全球前10名。84所排名最高的英國院校中,有62所的排名出現了逐年下降的情況。不過,英國在前100名中依舊占了18席,這一數字近五年來始終保持不變。
今年,有26所亞洲大學進入世界前100名,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前兩名分別為新加坡大學(11名)和南洋理工大學(第13名)。
此外,本次共有83所中國高校入圍QS榜單,包括內地高校51所,香港高校7所(港大22名),澳門高校2所(澳門大學367名),臺灣高校23所(臺大66名)。
  和往年一樣,2021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共有6項:
(1)學術聲譽40%:基於超過94000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回饋;
(2)雇主聲譽10%:根據超過44000名雇主;
(3)單位教員論文引文數20%:衡量學術研究的影響力,通過五年內大學研究論文的引用總數除以大學的教師數量得出;
(4)師生比例20%:代表教學規模,將學生人數除以教職員工人數得出;
(5)國際教師比例5%;
(6)國際學生比例5%:表明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榜單如下:
…….
  回應
前49名,德國一所大學都沒有,香港有3所大學,哈哈哈,這榜扯的
這個排名也就看個熱鬧。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都是主觀評價,更傾向於歷史印象,很難反映大學最新的發展。國際教師和國際學生的指標,基本是給英語系國家送分的,也難怪英美新港的排名普遍較高。
2020-06-14 06:49:51
阿楨
最高800萬元!30多地買房給補貼,你心動了嗎? 2020-06-14 中國新聞網

  這個消息不知打動了多少購房者的心。今年以來,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不僅在落戶政策上發力,在購房補貼政策上更是不遺餘力。初步統計,年內至少已有30多地發佈或調整購房補貼政策。
  其中,杭州榮登“大手筆”“砸錢”地區的榜首。今年2月,杭州推出“戰疫引才、杭向未來”八大舉措,提高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A類頂尖人才最高800萬,B、C、D類人才分別給予200萬元、150萬元、100萬元購房補貼。
…….
  回應
貧富差距就是這麼產生的
人類也屬於生物圈,有生命必有階級。
人才是可貴,但是納稅人的錢這麼用,呵呵了!

一路之隔房價落差10萬 由學區撐起的房價“等高線”處處可見 2020-06-13 華夏時報

  素有“深圳版海澱黃莊”之稱的深圳百花片區名校雲集,目前百花片區二手房均價超過14萬/平方米。很多家為自己的下一代購買學區房,也讓北京、上海、深圳的一些老舊社區房子,因為優質學位而成為“千萬豪宅”。
  記者注意到,與百花片區僅一路之隔的園嶺片區二手房均價為9.9萬元/平方米,二者均價相差4萬多/平方米。
  中國城市經濟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對記者表示:深圳人口增長特別快,特別是中小學生在全國已經超過北上廣,它的總量是最高的城市,人口密度大,但是學位供應又遠遠不足,尤其是名校資源被瘋搶,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從根本上來講,還是現有的教學制度,以及學位資源的嚴重缺失所導致的。”
  深圳市教育局資料顯示,2020年將確保完成新增3萬個學前教育學位,公辦幼稚園在園兒童占比達到50%的任務。同時,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0 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以上。新改擴建普通公辦高中學校2所,新增普通公辦高中學位6150個。
2020-06-14 06:51:05
阿楨
深高南學位之爭:臨入學卻因房屋屬性被“踢出”學區房陣營 2020-06-13 華夏時報

  記者瞭解到,義務教育階段積分入學的第一類才可獲得80分,其要求住宅用途商品房。而王先生所在的浩銘財富廣場,今年被劃分為第三類特殊房產,只能獲得70分,王家總分減少了10分,再加上家裡獨生子女1分(去年是5分)、住房4年5分、社保繳納超過二十年的10分,總分才86分。而若按照一類積分80分來算,今年他家現在已經有96分了,是有一定把握上學區內學校的。深高南入學積分近年來不斷上升,去年入學分數已經達到98.7分。按照目前這個情況,王先生的小孩今年無望就讀深高南。
  官方通報回應業主並不認同
  6月1日兒童節當天,涉事的8個社區數百名業主為孩子上學問題集體來到福田區教育局門口,希望能得到明確回應。其中多位業主,跪在福田區教育局門口,希望能夠獲得轉機。
  6月12日上午,通報表示,在6月1日所謂“跪求學位”的7人中,也沒有一人今年有孩子需申請學位。
  業主表示,此次變動,不光影響今年申請學位的家長,對明年、後年申請學位家長影響更大,他們面臨更多變數。買學區房申請深高南學位,家庭至少要提早4、5年,都是為了積學分。
  與此同時,通報還表示,部分房產在甄別核實後確定的性質和類別與往年出現變化,但這只是回歸該物業本身應有的積分待遇,而不存在所謂因今年“政策變化”而“降低待遇”或者“損害權益”的問題。由此要求所謂“討還學位”或“恢復權益”的依據不足。
  對於通報中提及“甄別核實”的依據,以及為何不提前發佈“變化通知”等情況,《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致電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官方電話,但都以“正在通話中”、或者“無人接聽”而告終。
  相關新聞
中國教育部回應學區房價格大漲:正在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新竹「八大學區」從小學念到大學家長400萬就能入籍卡位

學區-維基百科

學區制(district system),狹義上來說是盛行於英美的教育制度。廣義上來說指國民教育或義務教育階段招收學齡兒童的居住範圍,即所謂的入學學區。房地產業因此產生學區房的概念。
美國的學區,是美國公立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體系里地方政府對市、鎮居民區的一種劃分,以利於對各學校的管轄、撥款,並對哪些地區居民子女可以進入附近的公立學校作出規定。
2020-06-14 06:55:46
阿楨
還原真實的衡水中學:不“神奇”也不“暗黑” 2020-07-06 新華網

  高考工廠、題海戰術、高分低能、後勁不足……每年高考前後,衡水中學總被熱議
  近日,記者帶著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走進衡中蹲點調研,希望還原一個真實的衡中。
  外界一些人說,衡中半軍事化管理,學生太苦、太累、壓力太大;也曾有媒體報導,衡中學生吃飯時間只有2分鐘,學校規定學生上廁所不能過3分鐘……其實,這都是對衡中的誤解。
  衡中學生全部實行寄宿制,每天淩晨5:40起床跑操,校領導只要在校也按時陪伴,6:10晨讀,上午4節課、1節自習,12:00午飯,午休1小時,下午2節課、3節自習,下午6:15晚飯,6:40至7:10觀看新聞集錦,7:15上3節晚自習,晚上9:50回宿舍洗漱,10:10熄燈睡覺。
  每天確保有8個半小時睡眠、1個小時體育鍛煉、半小時觀看新聞節目。高一二年級每天都有2次跑操,每週都有3節體育課,2節體活課,每兩周放假回家一次。
  別人在打遊戲的時候,衡中學生在午睡;別人逛街追逐潮流時,衡中學生在看新聞聯播;別人點燈熬夜時,衡中學生睡得正香;別人課堂上睡覺的時候,衡中學生正在專注地聽課。“從外界看衡中很辛苦,可學生感覺不到辛苦,反而很充實。”
  衡中每課時從50分鐘壓縮到45分鐘,再到40分鐘,這樣更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使學生上課更專注,而且還增加了課時數,保證每天至少有一半課時是自習,讓學生進行充分地自主學習。
  同時,深入推進教學改革,鼓勵個性化教學,課堂上宣導教師連續授課不能超過五分鐘,每節課至少向學生提出五個有效問題,允許學生出錯、質疑、爭辯。
  近年來,老師們先後有100余項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獲國家、省級獎勵,200余位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大賽中獲特等獎或一等獎,1000余位教師赴全國各地講學或做公開課,許多教師已成為“科研型”“專家型”教師。
  批量“高分低能生”?
  衡中從2004年組建奧賽培訓興趣小組,2008年成立奧賽班,僅最近一年就斬獲全國金牌29枚、銀牌31枚,19人進入國家集訓隊並直保清華、北大。特別是鄧子傑同學,以總分世界第二、理論成績第一勇奪國際化學奧賽金牌。
2020-07-07 10:32:45
阿楨
這一年,還有1500餘人次在藝術、體育、科技、社團等各級大賽中勇奪828項省級以上榮譽獎勵,突破60余項賽事紀錄。
  學校開設禮儀學堂等100多門選修課程,不少課程均有100余名學生選修,拓展視野,張揚個性。衡中還有50多個社團,涉及藝術體育、科技創新、模聯商賽、作文大賽、命題演講、學科能力等。
  普遍後勁不足?
  目前粗略瞭解到,有一批衡中畢業生已經嶄露頭角,如2015屆畢業生王泰,喜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十佳大學生兩大獎項;2010屆畢業生竇琪獲香港科學會青年科學家稱號,全港當年所有博士畢業生僅評選一人;2003屆畢業生姜長青,所參與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衡中前些年的畢業生,已成為各行業的中堅力量,相信再有10年、15年,衡中畢業生在全球各地、各個領域一定會有領軍人才。
  回應
神奇的高考工廠。還有毛坦廠中學。都神啦。高分實低能,低分反高能,北清有啥好?
葡萄太酸了!
  相關新聞
秋季只開線上課程的大學 美國將不發給國際學生簽證
澳媒調查:計畫返澳學習的中國學生不到一半 啥原因?由於中西關係緊張+新冠疫情,家長對孩子在國外的安全以及可能遭受的歧視越來越擔心。 
  回應
美英加澳留學含金量太低了,研究生讀一年就可以畢業,和批發有啥區別?
2020-07-07 10:37:33
阿楨
早稻田校友驚爆 大陸人不再嚮往赴日本工作 2020/07/19 中時

早稻田大學畢業的獨立記者出井康博驚爆,由於大陸經濟成長,薪資水準提升,大陸民眾不再想去日本工作賺錢,日本職場的魅力已經逐漸消失,日本從「夢想之國」變成「便宜之國」。大陸民眾去日本不再是為了賺錢,而是花錢。
出井康博在《絕望工廠 日本》一書中指出,由於日本法律不允許外籍人士以「體力勞動者」的名義前往日本,但是日本少子化造成勞動人口減少。因此,外籍勞工偽裝成「實習生」、「留學生」取得簽證,但實際上從事單純體力勞動工作。他舉例,全日本帆立貝漁獲量最高的北海道猿払村(猿拂村),人口不滿3000人,卻雇用100多名大陸「實習生」,在作嘔的腥味中默默剝殼。
他表示,用「實習生」或「留學生」的名義吸引外國人到日本,把他們當搖錢樹,當發現真相時,這些人由親日變成反日,愈來愈厭惡日本。即使是「日裔巴西人」,回到日本也是被當成「派遣工」,當金融海嘯爆發後,開始資遣日裔巴西人,雖然提供約新台幣8萬元協助返回巴西,卻被批判是「把日裔巴西人趕回巴西的分手費」。
他破國王的新衣,指出實習制度表面上是讓開發中國家年輕人到日本學習技術,再返回故鄉貢獻所學,但實際上就是開放外籍勞工到日本工作,但假裝是在實習。
他指責日本政府,到底要欺騙外國人到什麼時候?又想利用外國人到什麼時候?根本是國家帶頭當黑心企業。
  相關新聞
日本製造的競爭力削弱
  回應
日本近十年來積極引進東南亞的人到日本從事低階工作
長期錯誤的移民政策使日本很快就淪為二流國家
台湾(南向)招收東南亜學生也是如此
清末民國初年的時候,中國知識份子都說要學日本的明治維新.
日本是中國留學生第二多的國家,去日本玩到處都是中國籍的服務生,中國人哈日本哈得要死 .
我在大陸上大學的那些同學。現在最少的也月薪過萬人民幣。大部分是2-3萬月薪。最高的有20萬月薪。看看鬼島,真是可憐。島蛙傻逼自作自受無話可說
島蛙傻逼不要錢也願意去日本做奴隸。
由於邪悪中共不守國際公約,連帶使百姓也不受歡迎了。
你所謂“國際規則”就是為西方國假和傲慢、嫉妒恨的白種人跪舔和搖尾乞憐的公約吧!
日本是個極度排外的國家,只有臺籍倭奴餘孽喜歡日本。
日本人根本瞧不起有色人種,他們自認是亞洲的白人
脱亞入歐,已經百多年了,日本人就是這種鳥性。
2020-07-20 06:49:39
阿楨
港媒:創紀錄“海歸”回國就業

香港南華早報2020-09-21,80多萬近來從海外大學畢業的中國學生已回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加入原本就已擁擠的國內就業市場。在新冠疫情和海外收緊移民及就業規定的雙重影響下,今年從海外回國的中國學生人數同比增加70%,還須與國內的874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進行競爭。
海歸中,約28.6%曾留學美國,英澳留學占26.3%和13.2%,碩士學位60%。 40%在金融或科技行業找到工作,僅有3%從事製造業,5.7%就職於學術界或政府機構。約5%獲得了30萬元或以上年薪,近40%年薪不到10萬元。2020年中國國內大學畢業生的月薪7839元,年薪9.36萬元。報告顯示
近年來,選擇畢業後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已大幅增加,從2011年的18.62萬驟增至2015年的40.91萬,又上升到2018年的51.94萬。

德媒:中國學生的“美國夢”正在消退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2020-09-21,中國學生到美國大學“朝聖”已有40年的歷史。如今,許多人更喜歡留在自己的國家。
自1978年以來,已有近600萬中國人到美國學習。去年,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達到了創紀錄的36萬人。
但自從美國的大學陷入美中兩國的地緣戰略衝突以來,“美國夢”已經破滅。
一家留學諮詢公司的調查顯示,40%的受訪學生有這種打算。
2020-09-23 07:18:25
阿楨
牛津大學允許匿名搞涉華研究,聲稱“保護”學生

《衛報》2020-09-28報導,香港國安法讓那些在英國留學的中國人感到“擔憂”,牛津大學為了保護學生的“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已對專門研究中國議題的學生採取了“保護”措施,如匿名提交論文,有關匿名的規則還適用於課堂;小組教程將被一對一的授課代替;學生們還受到警告,如果他們錄製課程或與外界分享,將被視為違紀行為。
事實上,美國一些知名學府也採取了類似舉措。上個月,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中國政治課上,學生在作業中使用代號而不是真實姓名。哈佛商學院則聲稱,若學生們擔心有風險,則可獲准不參加政治敏感話題的討論等。
海外留學生是英國大學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其支付的學費往往是英國學生的兩到三倍。而在過去4年裡,在英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學生人數增長了逾1/3,目前已超12萬人。
  相關新聞
怎不匿名保護研究推翻資本主義的學生,不是言論自由嗎。
2020-10-01 09:32:29
阿楨
英國政府下令:各地學校不得使用推翻資本主義教材

據英國《衛報》2020年09月27日報導,該國政府已經下令,要求各地各級學校在教學活動中不得使用反資本主義及宣揚資本主義社會將走向終結的教材,包括課外書籍、影視作品等作為輔助教學資料等。英國教育部將反資本主義視為“極端政治立場”,與反猶太主義、反言論自由、反民主選舉、主張種族主義、支持恐怖主義、認可非法活動等思想等同視之。
  回應
自由言論反了言論自由,這邏輯思維很紳士啊!
說好的制度自信呢?不裝了?繼續裝啊!!!
公知們怎麼洗?
自戮雙目而已,多大點事。
2020-10-01 09:34:48
阿楨
我在日本某末流“帝國大學”讀博士,日本科研下降,根本還是在於沒錢 2020-10-11

我現在在日本某末流“帝國大學”讀博士,類比一下大致相當於國內的top10末端學校吧。總體來說,日本根本還是在於沒錢。在國內讀研究生,甭管多少,國家有一筆補助、老闆多少要發一點,雖然依然不夠生活,但是至少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加上宿舍、食堂比社會化的生活成本低很多,學生生活相對單純的多。在這邊,學校老闆一分錢不發,甚至要自己貼錢;住宿所有人都是租房;食堂並不是一天三餐一周七天的供應。我在國內上過幾年班的,感覺在這邊照料生活上花的精力,一點不比上班少,投入科研的時間,也就是上班族的每天10小時。從科研硬體來說,國內至少有經費更新設備、雇傭技師;而我們實驗室的設備是30年前的了,沒錢換,所有工作也是學生老師來做,雇不起人。在這邊,高學歷出去以後的收入,相對於本科畢業,並沒有特別顯著的差別,上學還要花一大筆錢,這導致不少日本學生一旦有機會工作,就不會繼續讀書了。我們專業博士生絕大部分是外國人,我們課題組未來兩三年不會有日本博士。這些外國博士大部分是要離開日本的,這樣下來,科研能力的衰弱是必然的。應該說,科研上,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國科研的發展、日本科研的下降,其實是和國力的變化息息相關的。
  回應
諾貝爾獎趕上日本了?
日本現在的諾貝爾獎,研發年代都是二十年前開始的了
十個諾貝爾獎能換來一個於敏一個錢學森?印度那麼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又怎麼樣了?
  相關新聞
王元豐:諾貝爾獎越來越“過時”了? 2020-10-09 環球時報
人大教授翟東升:孩子在碩博階段才出國為宜,不然可能“白養”
2020-10-13 08:27:14
阿楨
澳大利亞養老院淪為性侵重災區:平均每天7起 2020-10-22 觀察者網

英國廣播公司(BBC)10月22日報導,澳大利亞養老院中平均每天發生近7起性侵事件,毆打等其他虐待老年人的現象也很普遍。澳皇家委員會的調查人員表示,在2018-2019年間,澳全國的養老院中報告了約2520起性侵事件。調查人員估計,2018-2019年間,養老院中發生了約32,000起傷害事件,包括但不限於肢體傷害、性侵害和情感方面的傷害。施暴方多為護理人員和“其他居民”。
在2020年,澳大利亞903例冠狀病毒死亡案例中,有75%以上是養老院居民。
  回應
澳洲就是一群流放的罪犯建起來的,養老院性侵有什麼好奇怪的,基因深入骨髓。
養老院裡就不能養幾隻母羊,母袋鼠之類的嗎?
不懂了吧?對老人犯罪問題並不大,如果是對母羊和袋鼠犯罪那還得了? 動保組織比那些所謂的“人權”組織戰鬥力更強!

英孚前外教性剝削中國12歲女學生,在美被捕 2020-10-22 觀察者網

10月6日,美國聯邦檢察官披露,一個曾在中國英孚當英語外教的美國男子在聯邦法庭認罪,承認他曾性剝削自己之前的中國女學生,脅迫年僅12歲的她給自己發色情圖片視頻。
近年來,外籍教師的醜聞經常出現在中國媒體的報導當中。比如說,2019年7月,英孚教育徐州中心曾出現過“數名外教因吸毒被抓”事件;2013年,在上海一所國際學校任教的一名美籍教師因涉嫌性侵至少7名兒童被捕;2013年媒體爆料,南京的一名美國外教有性侵兒童的前科,卻在中國任教長達5年之久,先後在南京一所英語培訓機構和一所高校當外教......
這些“洋垃圾”和“狼外教”的出現凸顯出完善外籍教師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出相關管理規定:…….
  回應
我說個題外話。我曾經回國後當過英語幼教,也招聘過外籍教師。家長並不知道國人老師的英語口音比許多非洲烏克蘭或者白俄羅斯的白人外教老師標準多了,其實不是所有白人都是英倫腔或者美音,但是客戶是上帝,經濟結構決定上層建築也決定了我們的薪資方案。各位家長朋友,不要迷信外教。
英文教育至上,全民英文的必然結果,就是崇拜外國人。
2020-10-23 11:25:15
阿楨
“我為什麼離開美國?”90後中國留學生發長文流露心聲 2020-11-22 中國日報

今年9月,北京姑娘欒奕從紐約回到她從小生活的城市,這也意味著她6年美國生活的結束。
我在紐約一共生活了6年:在紐約大學讀研2年,工作4年。2017年拿到美國工作簽證,原計劃在明後年完成綠卡申請。
讀書時做過很多兼職,工作後做過公立學校教師,自媒體博主,紐約知名餐飲品牌PR經理。就職期間幫公司三登《紐約時報》並獲得過近百篇主流媒體報導,個人也上過一些華人報紙。
對我來說,離開美國是一個幾乎要前功盡棄、成本極高的決定。
但我還是回來了。原因概括來說有四個:
➤ 美國疫情以來的行為,完全站在了它所宣揚的那些價值觀的反面。
➤ 在美國我無法獲得我所看重的共鳴共情與社會參與感。
➤ 美國綜合得分日益走低,中美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在我有生之年甚至有可能實現反超。
➤ 同等條件和同等努力下,我在中國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012年我開始準備出國的時候,美國宣傳的主流價值觀大概是這樣的:崇尚科學、人人平等、民主法治、自由多元。
對於一個有點人文情懷的文科生來說,這簡直就是“理想世界”的定義。
而在紐約這個“最不像美國”、最激進多元的地方,我曾經一度覺得世界真的還挺美好。
直到疫情、特朗普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這記組合拳,徹底打碎了所有的美國濾鏡。
她從三個角度寫了自己對美國社會的觀察。
1.民主與法治:“看不見的手”突然看見了
美國政府對華為、Tiktok、微信明目張膽的制裁,“看不見的手”突然能看見了,還連扇了我們三個嘴巴。
這讓我對美國的民主法治和市場經濟屬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政治體制沒有優劣之分,哪個體制能讓自家國民踏實發展、國家穩步向前就是好的。國民幸福感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才是王道。任何拋開歷史階段和國情空談體制都是耍無賴。
2.反智與傲慢:“反疫苗”的美國人
這使我對美國人“崇尚科學”的濾鏡破滅了。
3.有條件的自由和開放
口罩這件事本質上是高度崇尚自由民主的國家和東亞文化圈的社會責任感的觀念區別。
我們都沒錯,只是觀念不同,不必強融。
中國老百姓這種心照不宣的社會責任感,對我來說更加熟悉,也更加有安全感。
4.促使我做出回國決定的導火索,是“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
2020-11-23 08:54:53
阿楨
分數走低的美國
如果說多年前我出國的時候,美中就像是“100分”和“70分”。
如今將近十年過去,現在的美國不僅面臨著內部的撕裂,還因為疫情期間的表現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極大的信用危機。它幾乎是釜底抽薪的移民政策也讓很多外國人才寒了心,無論是已經在美國的,還是曾經嚮往美國的。
失掉國際信用,失掉外來人才,美國的實力會被嚴重削減。
  回應
總結:在美國不好混了,所以我得去找個好混的地兒
哪裡好就往哪裡去,人之常情,這就是人性.

澳媒:中國不完美,但又有哪國是完美的呢?

2020-11-19,《今日西澳》報導,在議會的“告別演講”中,即將離任的西澳大利亞州財長本•懷亞特(Ben Wyatt)在議會的“告別演講”中指責“一些評論員和民選代表”攻擊中國,是“毫無幫助”的,澳應與中建立相互尊重的聯繫,維護好雙方強勁的貿易關係。
“中國不是一個完美的國家,但幾乎沒有國家是完美的。”懷亞特說。
在懷亞特看來,此前中澳關係是良性的,但近些年來變得不同了。在TikTok、華為5G、南海問題及貿易調查等問題上“找茬”,給中澳關係的發展製造出巨大雜音,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回應
土澳終於有人出來說了句人話嘞
因為要離任了……
2020-11-23 08:56:55
阿楨
留美學生:美國令我很失望,但我仍選擇留下 2020-11-30 觀察者網

編者按:一出國就愛國已經成為很多出國過的中國人的真切感受。海外知乎Quora上也對類似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在西方生活過後,變得更加愛國和維護中國?”有理有據、力挺祖國的論述相當之多。不過,也有留學生寫下了其內心對於這個問題的糾結,即使意見本身可能存在偏頗,往往也反映著很多問題的深刻。
  上大學之前,我對中國社會和中國政府是冷嘲熱諷的。坦白說,我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持我的憤世嫉俗,我只知道:某些話題不允許談論,當我終於來到(美國)這片“自由”的土地時,生平第一次聽到了“解放西藏”、“新疆再教育營”類的事情……我感到遭到了欺騙與背叛。同時,作為一名藝術家,自由的狀態賦予了我前所未有的自在感。我以為,如果我想繼續創作能照亮現實的藝術,我就不能回到家去。最重要的是,我以為美國是我最終的歸屬。
  之後,在寒暑假回家的時候,我感到自己比同輩們更開明、更有優越感。然而,每次我回去,中國的生活都會變得不一樣。更多的摩天大樓,更多的主權,更多的驕傲感。最重要的是,人們是快樂的,比“自由”國度的民眾要快樂得多,諷刺地是,在“自由”國度,人們感到的壓抑和窒息卻更多,而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自己高中國人一等。
  所以,作為一名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當我試圖拋出“我們國家和社會實際發生的很多事和你們以為的是不一樣的”的論點時,大多數中國人並不在乎。人們對於廉價的公用事業和勞動力、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以及數千萬人在幾十年內擺脫貧困的事實感到滿意。
  正是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在美國這四年裡接受了多少宣傳和洗腦,意識到我已經成為西方帝國主義/救世主中的一員——居高臨下地對待著“野蠻人”,以轟炸、入侵、顛覆(以及強姦)的方式“引入”文明,而就在你閱讀這篇貼文之時,上述這些(罪行)仍在繼續。
  事實是:如果不是因為(新冠)大流行,我會盡我所能獲得(美國)這片“希望”之地的公民身份。我會填寫好所有的檔,請我能負擔得起的最好的律師,把最完美的檔材料寄給美國移民局,以證明我是最有才華和最勤奮的人之一……我會拼命工作,納稅,然後等待獲得公民身份,等上10年,或者20年。
  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的立場該是怎樣的。我不相信民族主義。可悲且不幸的是,現在我可能不得不選擇自己的立場,並一路堅持下去。
2020-12-03 10:38:29
阿楨
港媒:中國優秀高校畢業生為何紮堆國考

香港亞洲時報2020-12-02今年中國有近158萬考生參加國考,這標誌著人們(就業態度)的一種轉變:更傾向於在安穩的國有單位求職,而不是到被認為風險較高的私營企業。“鐵飯碗”除政府提供的住房補貼、醫保和高額養老金繳費外,2019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同比增長6.8%。
新冠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海外職業規劃,隨著西方國家經濟和就業市場出現萎縮,今年估計有至少80萬名留學生返回中國創下新高。
  相關新聞
英日緊隨美國限制中國留學生
德國2019年最大留學生為中國,印、義列二、三位
新媒:香港民众排队北上“避疫”

《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2020-06-28發佈,“疫”時代留學將何去何從?

留學國家:美國依然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排名靠前的依次是美、澳、加、日、英。中國香港、韓國、德國、法國、新加坡等歐亞國家興起,對中國留學生的吸引力上升。
2020-12-07 09:13:25
阿楨
參與千人計畫 NASA資深科學家面臨最高5年徒刑,最高可罰25萬美元 2021/01/15 中時
  回應
 “在美學者暗助大陸在全球廣徵科學人才並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千人計畫” 是什麼混帳話。全世界都在向其他國家招收科研工作者,教授,研究人員,學術是無國界的.
 重點是【虛假陳述】吧!不過,就算據實陳述,大概還是會在【危及國安及所謂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大帽子下,被抓起來!更重點是,美國正對大陸發動展開各種【無硝煙的新形態戰爭】吧?!所以【非戰時期】(以前)不是罪,【戰時】(現在)都是罪?!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維基百科,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俗稱千人計劃)是中國2008年12月起實施的計劃,圍繞中共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引進在海外學習工作的高層次人才。2018年9月29日,評審小組因考量到海外人才的安全保障,而要求有關單位不得對外公開提及「千人計劃」字眼。
  2010年千人計劃名單
2021-01-16 09:20:38
阿楨
一線教師:為了公平,不宜盲目壓縮在校學習英語的時間 2021-03-10 觀察者網

“英語怎麼學”,又成了今年兩會熱議的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許進建議,將英語等外語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再設為與語文、數學同等的主課,不再將英語或外語設為高考必考科目。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則認為,在當前國際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贊成高考取消外語科目,外語不能退出高考。但高考外語科目採取社會化考試、等級考試等新方案,一年多考,是完全必要的。
當前,是否有必要壓縮學生的英語在校學習時間?弱化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會帶來哪些影響?圍繞相關問題,我們與一位一線教師進行了交流。
  "英語焦慮”,成了家長和學生的心病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越早學,以後就越輕鬆。也有不少學生提前學好了英語之後,就把時間挪去搞別的科目,或是數理化競賽。如果說小學的時候不好好學,但是你高中又要考,那越到後面確實越吃勁。初中的英語課和高中的英語課是存在脫節現象的。現在高考英語的難度基本上就和大學四六級考試差不多了,如果你在初中只學習課本上那些東西,你到高中是會感到有壓力的。我們平時也會遇到很多家長說,“我家小孩初中的時候英語挺好的,怎麼上了高中就不行了?”就是因為初高中之間的英語教育脫節了。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面對的是小升初,英語的重要性或許不那麼明顯。但是你初中升高中的話,所面臨的就是選拔性考試了,在現行的考試體制下,如果你的英語基礎不好的話,會比較吃虧。這些也是學生切實面對的問題。
在學校裡不教或者少教英語,會導致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畢竟家境殷實的學生也會利用課外時間去接觸外教和各類優質的教育資源,提升自己。可無法負擔課外培訓費用的學生,又該如何呢?
2021-03-14 09:06:39
阿楨
CNN:美收緊陸生簽證 反幫助中國實現人才歸國目標 2021/08/08 中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說,美國情報部門多年來一直警告稱,「中國正在利用學生間諜竊取美國機密」。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同樣執著於這一話題,聲稱招收留學生是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一部分,即利用平民來增強軍事實力。
2020年5月,美國白宮發佈公告,禁止「與中國軍方有關」,持F簽(學生簽證)和J簽(訪問學者簽證)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入境美國,但並不包括本科生。此舉影響了大約3000名在美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簽證。在這項政策公佈4個月後,美國國務院聲稱已撤銷1000多中國學生、學者簽證。
受到此一政策影響的丹尼斯.胡(Dennis Hu)表示,「我認為這是一種基於國籍的歧視政策」,他已經在波士頓讀了數年大學,但卻因突如其來的簽證限制無法返美。著有《中國千禧一代》的美國記者埃里克.菲什(Eric Fish)同樣認為,川普的政策過於武斷和「一刀切」,很多受到影響的中國大學本身與軍方並無聯絡,擁有數千名大陸學生的民辦大學,其中絕大多數學生也與軍方無關。
目前在美國有超過37萬的中國留學生。美國專家認為,川普時代的政策不僅讓美國大學失去了中國學生,還可能對美國自身研究造成不利影響。據統計,美國有16%的理工科研究生是中國人。總部位於芝加哥的智庫馬可波羅(Macro Polo)表示,約1/3的頂尖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是在中國獲得的本科學位,但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在美國學習、工作和生活。
CNN認為,「最優秀的大學吸引著頂尖人才,在開放和國際化的基礎上,才是美國最大的力量來源之一」,一旦美國失去了學術優勢,那麼就會導致國際上的人才流向中國,而這正是中國多年來一直試圖實現的目標。
儘管遭到多方反對,但拜登政府至今仍未扭轉這項政策。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近期提出了一項法案,要求限制所有就讀理工科的中國本科生和研究生,他聲稱這將「確保美國免受中國間諜活動的影響」。
據了解,今年7月美國副務卿雪蔓前往中國訪問時,中方遞交二份糾錯清單當中,就重點要求美國取消對大陸留生的簽證限制。
  回應
早該做了,現在才做太慢了,這些人回過頭來和美國競爭,對美是「飼老鼠咬布袋」。
每年從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和物理系研究所畢業的學生有幾個是美國本土學生? 所以你不算是美國人養的老鼠?
哈哈!美國怕成這樣子 心中已經認輸了
2021-08-09 08:16:45
阿楨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

三三會昨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演講「未來大學與未來人才培養」,管中閔語出驚人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有5成5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唸錯科系,導致1/7大學生離開,這對大學來說無疑是一大警訊。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感嘆,在公司選任下一代(幹部),以前只要學校畢業、頂多EMBA就很夠用,但是現在單單學校畢業根本touch不到企業想要的。凸顯「產學落差」亟待解決。
台大新鮮人休學率近15%
管表示,2019年大學休退學人數超過18萬人,占比15%,有1/7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離開。統計也顯示,有5成5的大學生自認為選錯科系。另根據台大統計,大一休學的比率達到14.98%、退學比率9.26%,大一升大二申請轉系超過10%,轉系核准比率也達到6%。
104獵才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台灣IC設計、半導體瞄準國際市場,技術具世界領先地位,但薪資卻無國際競爭力,外人早已虎視眈眈,要不是海外疫情起起伏伏、阻擋部分人才外流,否則,台灣科技人才的缺口恐怕更為嚴峻。
104人力銀行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資料顯示,半導體平均每月人才缺口近2.8萬人,創6年半新高;五年前理工科系畢業生7.7萬人,現在恐只7.1萬人,下滑速度比少子化還快。
  回應
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習近平2021-08-17在第9次中央財經會議定調財富「三次分配」重提毛澤東「共同富裕」

會議稱,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要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等。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有評論質疑無異是新「打土豪 分田地」時代回歸。
早前,阿里巴巴、騰訊、地產公司SOHO中國等中國巨企,接連成為監管部門的整頓目標,施以巨額罰款之餘,再加以嚴厲規管。近日,高收入的娛樂圈人士亦受到針對。
  回應
名為回報社會,實則搶劫捐錢,富人未來要嘛設法脫身閃人或出國,要嘛則是失去再創業動力.
  相關新聞資料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留學生上海機場排長隊赴美 票價10萬人民幣
北京華爾街英語破產居欠12億家長退費難
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出臺後,全國20多萬家教培機構(北京9萬教培人全國千萬教師恐失業)2億多學生深受影響,老師更不敢負責了,各種盜版網課成了搶手資源。
2021-08-19 08:14:14
阿楨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回應: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回應
中國當今社會三大矛盾:家校/醫患/房產矛盾,都是極其複雜,醫改/教革/房革,一定要徵求各方意見,才能達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台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各行各業的猴王猴后再怎麼「狡兔三窟」---「虛薪」「虛職」「虛籍」,也無所逃於(習的)天地之間,若習有美帝惡霸長臂執法的硬實力、則全球難逃。故馬雲「以范(冰冰)為鑑」,不領薪、卸下阿里所有職位、在美上市,並在電商扶貧等政策配合習,但當螞蟻金服的數位私銀傷及習的傳統公銀利益時,仍慘遭「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2021-08-19 08:27:02
阿楨
電子書行業正蓬勃發展,並成為中國最大的智慧財產權市場

新加坡《海峽時報》2021-11-27, 2020年中國網路小說作者人數從2015年的893萬增至2130萬。中國網路小說行業的最大企業閱文集團通過IPO募集到鉅資。至8月,它已擁有2.327億月活躍讀者和940萬網路作家。
去年中國網路文學的市場收入250億元人民幣,讀者達4.6億,一些網路作家每月能掙到約合1萬多美元。
網路小說是中國智慧財產權市場中規模最大的行業,許多電子書已被改編為影視劇,至2020年中國網路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品1萬餘部,其中既有實體圖書也有線上翻譯作品。
  相關新聞
電商網站誕生二十多年之後,紙質書和實體書店仍未走向消亡,而是書店的2.0轉型:獨立向左,商業向右打造“咖啡+” 連鎖等新業態,線上線下新零售等複合模式。

留學生“哀歎”洋文憑不吃香了

香港《南華早報》2021-11-27,隨著海外高校的學歷逐漸喪失競爭優勢,尤其是申請本土企業或小企業的職位時,招聘者更熟悉985和211大學,就讀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的吳文茜(音)說,國內外大學之間的差距正縮小,“一些國內企業甚至認為赴海外讀研究生的人是想逃避中國研究生考試,因為能力不足或不具備相關條件。”
法國諮詢企業Emerging和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開展的2020就業力排名調查顯示,過去10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在全球排名第五——與2010年相比提升6位。
1968至2019年共有650多萬中國人赴外留學,其中近90%學成後回國。除了海外學歷的競爭力在下降,一些學生還因得知其他人的不愉快留學經歷等原因而選擇留在國內求學。此外,西方一些大學把國際學生當成搖錢樹,卻並未提供同等價值的服務(和教學)。很多像陳和吳這樣的中國留學生說,在國內他們感到更舒服,這促使他們決心回國發展。
2021-11-30 09:02:36
阿楨
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一年了,校園霸淩者們還囂張嗎? 2022-07-05

前幾天,連續兩起校園暴力事件登上熱搜。6月25日,網上流傳一段“漢濱區大河中學學生被扇耳光”視頻。同一天,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在官方微博回應“童星邵一卜疑遭校園欺淩跳樓”一事。
提到校園暴力,大家都不陌生,80後、90後的童年更是我國校園暴力最猖獗的時代,近年來,多起校園暴力事件憑藉其手段之殘忍,後果之嚴重引起廣泛關注,在互聯網上大範圍傳播,刷新了很多人對校園暴力的認識。
校園暴力古今中外都是頑疾,至今都沒可以值得借鑒的治理經驗,比如日本成立了很多幫助受欺負孩子的民間機構團體;政府專門成立了檢查小組,監督教育那些無視甚至縱容校園欺淩的教師,文部科學省還制定了防止校園暴力問題的指導方針;還開通了24小時對話熱線。效果怎麼樣呢?僅在2017年日本全國發生的校園欺淩事件超過54萬件,比我國要嚴重得多。
德國採取預防性的措施,學校霸淩也是一個嚴峻問題,特別是在5-8年級,20%-25%的學生遭到過霸淩。
美國有各類預防欺淩、研究欺淩的機構和計畫,早在2000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過了禁止校園欺淩的法案。至於效果嘛,只看美國的校園暴力有多嚴重,還時不時有青少年槍支暴力犯罪,其規模和烈度,堪稱獨步天下。
這麼,中國,能成功嗎?
  回應
現在的14歲比40歲的人還懂鑽法律漏洞。訓誡有毛用。

2018年,女兒深圳公立小學,搞了快樂教育,成績讓學校心都涼了 2022-07-05

我們前幾年某些人大聲嚷嚷的快樂教育,減負,就是走的美國公立教育方向,只是程度還沒到那樣而已。最近揭露出來的毒教材問題,本質就是全面向美國學習。希望能早點撥亂反正!
18年,我女兒在深圳一所新開的公立學校讀3年級,學校試著搞了一下快樂教育,語文學到13課了生字只寫到第9課,期末全班語文成績平均60多分,學校慌了,解聘了那批老師,換了一批嚴格的,也開始搞留堂,新的老師批改作業非常認真,標點符號,拼音注音,一些字的細小錯誤都被發現,4年級就好了。
  回應
只有好的結果才能讓人快樂,過程永遠是痛苦的,只能苦中作樂。所謂快樂學習就是不學習,快樂教育就是不教育。
西方快樂教育都破產了。快樂教育帶來的分數和學習水準的貧富差距。美國精英都花大價錢送孩子去私立學校,學習壓力不比國內的高中生小。
2022-07-06 08:32:48
阿楨
一邊不想發一邊不想去 美核發陸生留學簽證數量較疫情前腰斬 2022/08/12 中時

張留學生簽證,相較於新冠疫情前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據美媒指出,2020-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20年來首次下滑的現象,這也是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一共向中國留學生簽發了3.1萬張F-1學生簽證。這一數字較2019年同期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在美國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或減少半數以上;2020-21學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過去20年來的首次下滑。
美媒《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導稱,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學生就開始在考慮把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的優先選項,因為他們擔心在美國不受歡迎,或其他國家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而疫情發生之後的旅行禁令、美國報告的新冠高死亡率等因素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導還提到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的一項命令,即禁止有軍方背景的學生入境美國,這項命令甚至導致一些沒有軍方背景的學生申請美國高校遭到拒絕,但是到拜登擔任總統後並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有中國學生擔心,他們如果到了美國,可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報導分析說,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留學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很多美國高校可能面臨經濟上的窘境。
獲發美國F-1簽證的學生一般是新入學的赴美留學生,F-1簽證的簽發對象為參加美國學術項目(Academic Program)的外國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和高校生。
  相關新聞
美硬實力危機 最新研究:2025陸理工科博士將為美2倍
大學分發缺額暴增 只是雪崩開始:受到考招制度改變和少子化衝擊影響,台灣2022年大學分發,有51所學校,出現1.4萬多個招生缺額,比去年大增5倍,也創下新高!公立大學部分,缺額最多的前三名學校,分別是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和屏東大學。另外,清華大學也有兩個幼教系缺額。私立大學部分,文化大學缺額2378個,也是全台缺額人數最高的學校,校方表示,未來招生人數 會做瘦身,也會以國際生來填補缺額!
2022-08-13 06:37:34
阿楨
華爾街日報:越來越多華人學者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回到中國 2022-09-24

9月23日發佈的報告《捲入交鋒:華裔科學家的恐懼》,通過對比學術期刊上作者通訊位址的變化,2021年有超過1400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華人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轉而回到中國,比前一年增加22%。
特朗普時期啟動的“中國行動計畫”已經公開調查了大約150名學界科學家,並對其中逾20人提出了刑事指控。
與此同時,中國對於留學人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從2012至2022年已超80%破百萬,提高12%。
  相關新聞
美國司法部取消中國計畫 華人教授仍被調查 2022-09-12
“海歸”光環褪色 中國留學生人數增長明顯放緩:自2018年中美關係惡化,以及2019年冠病疫情暴發以來,海歸光環褪色,中國留學生人數近年增長明顯放緩,從2019/2020學年的47萬人降至2020/2021年的37萬人,2021新學年同比減少18%。
2022-09-25 09:00:57
阿楨
中國的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過於重視知識的記憶和訓練,非常輕視情商的培養 2023-01-06

【本文來自《我堅決反對基礎教育階段把數學搞的過難,而是建議全方位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培養》評論區】
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至於智商的培養,可以在孩子們15歲以後,對自身特長和人生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根據他們的專業理想,安排適當難度的數學教育,其實一點也不晚!
  回應
 高中就常在《知音》雜誌中,看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我不明白情商是什麼。34歲前,領導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要注意委婉一些,也就是通俗的說:情商低”。34歲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要對“情商更重要”的人說,去NTMD。以後我會對我閨女說,學好數理化,培養好智商,情商是你成為獨特的你的一部分,不需要改變什麼或者培養什麼。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一定年齡的中國人,不缺情商,缺的真TMD是智商。
 美國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情商,是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社會實踐,才藝展示,組織各類文娛和體育比賽,才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培養出情商。書本的東西,都叫“知識”。行為,實踐,動手,才是情商的源泉。
 這個還是別學了...這種培養訴棍、政客、寄生蟲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災了
 美國人情商這麼高,也沒見他們國家幹件人事啊?光看老美教育出來的,算個乘法連腳趾頭都用上了。沒事都在天天撒謊吸毒,拿槍突突突,0元購什麼的實踐,這我們是沒法比。
 曾仕強說過,美國人一生只幹兩件事:talk and show
 然則歐美貴族學校玩的就是填鴨式教育,給平民才是快樂套餐。結果就是大英500年以來,能從底層爬到上層只有0.04%。
 好笑的是,美國人這會兒正在痛駡自己的教育系統呢…… 建議作者有時間泡泡美國的論壇開下眼界
2023-01-09 08:03: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