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秒针是钟上第三根针,而要叫「秒」作 second?

second 有第二的意思又有秒的意思,第二和秒有什么联系?这和钟表上第三根针有什么联系?
关注者
355
被浏览
58,898

22 个回答

西方將一晝夜的時間,分為24份,單位為hour; 在我們是用「小時」這個名稱來與其對應。
[傳統是將一晝夜以12地支命名,劃分為12份,12個時辰。1 時辰 = 2 hours; 故 1 hour => 1 小時]

而西方以60進位法,將 hour 又作細分成60份,
這是 第一個 細小部份,pars minuta prima,
first minute part => 其取 minute 這個詞轉詞性成為名詞,作這個細小單位的名稱。
我們是用「分」這個詞來予以對應。

[請注意:first minute part當中的 minute 是形容詞,義為 => diminished, very small, tiny]

再又將 first minute part當中的每一份, 又各作細分成60份,
這是 第二個 細小部份,pars minuta secunda,
second minute part => 其取當中的 second 轉詞性成為名詞,作這個細小單位的名稱。
我們是用「秒」這個詞來對應 這個 second。

就有了
1 hour = 60 minutes
1 minute = 60 seconds

英文的 second (第二)這個詞,會做為 三千六百分之一小時 的單位的名稱,
亦即,我們所稱的「秒」,是這麼來的。

在時鐘上面,若有三根指針,那麼,是各以這三種時間單位的名稱,
hour/時,minute/分,second/秒,來命名,而有:---
hour hand, 時針
minute hand, 分針
second hand, 秒針

因而就請題主莫死抓著在初中英文或就形成的誤解,誤以為 英文單詞跟普通話詞是一對一對應關係的謬解,硬要英文單詞 second 就只能 = 普通話的 "第二",而將這裡的 "second hand",秒針,或以普通話誤解為 *"第二根針",來跟題主所排序的"第三根針"自行作糾結了。

##########################################

##########################################

##########################################

以上是 2015-10-17日,就原本題目所作的答覆。在這裡作個分隔線以示區別。

以下就很抱歉,是回答在評論欄內,有一位知友所提出的問題。不意竟然寫了四千多字,又不想再傷腦筋作刪削。而受到知乎評論區各樓層字數限制,若要在評論區分段一一貼上作覆,會非常麻煩。計無所出,只好從回答區的空間設法,藉這同一空間,來裝我對這另一個問題的答覆。所幸,牽涉到的字詞,在原本題目,以及我原本答覆當中,也有提及。如此,該可不算是完全離題。也希望諸多知友能因此海涵。好,以下就是該問題,以及我的答覆。
******

谢谢解答,那我又好奇,second为什么是顺序里的第二,为什么不是oneth,twoth?first怎么来的?
--------------------------
不客氣~ ^_^

嗯,這不是頭一遭,之前在知乎,也碰過幾次因為英語的這兩個初始序數的問題而有朋友專門開了題目。但當時當下,皆興未之至,加上時間因素等等,就將它們跳過,沒作回應,也就讓它們過去了。

今天剛好是周末,假日,又是在評論欄內或可較為輕鬆,見到您提出的相同問題,剛好也興之所至,我就用以下這個方式切入,來作一些提示。原先只想因簡問而簡答,沒想到還是將相關概念,人類不同語言之間可依狀況來相通的概念,因而在接觸不同語言的類似現象時,能讓自己更為靈活,不受制於或許已經不幸被自己日常使用的語言的固定形式來僵固住,而能在看別人的語言,還有看自己的語言時,能有不同的眼光。

關於英語的最前面的兩個序詞(first,還有緊跟在他後面,接續的那個second),也是指稱序數概念的詞,何以不是跟我們的日常語言所使用的語詞形式一樣,更也不跟同樣是在英語裡邊的其它序數詞一樣,是從基數添加特定的定語詞(我們是在其前加個「第」),或者,以基數詞加個齒輔音綴尾(-th/-d),作頗為規律的變位形(如fourth, fifth);但卻搞出兩個完全不規律的例外單詞,而造成我們在要學習英語的時候,連指稱這最基本的初始概念詞的學習記憶,都還要將規律丟在一旁,來面對這兩個不知道該如何去理解的例外。似乎只能用很累而且效果單一的死背,將那兩個初始序數詞,逐一背起來。這是初學英語者的一個小困擾,但,也可以構成一個很合法的問題。

這個問題,包括可直接相關的擴展延伸,在語言、尤其接觸不同語言時,能很實用的延伸概念,可以寫很多。是貌似「雖小道」,不只亦「有可觀者焉」,而且尚可「致遠」而不「泥」。因此,是君子亦「可觀」、亦可「為」的「小道」。

甚至是有專門書籍來探討的「小道」。可牽涉到語言語詞的指稱物,從指稱具體或具象的詞,經由一再「轉換帶引延伸」(metaphorize),而作抽象領域內的概念的指稱詞;甚至,有完全洗淨鉛華、脫離塵俗,而成為完全失去面貌、無色無味無形無象,完全失去生命、死得不能再死的「dead metaphors」,也就是,虛詞/語法功能詞。在任何語言皆有的這種語詞現象上的「小道」,即使大異其趣的語言之間,也會有其共通的「小道」。

這個問題,我以如下方式作提示。

牽涉到英文初始序數詞,first跟second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先解決first的問題。但,首先,最前面,第一個要做的,還是說文解字,先就詞源來釋詞:---
(下文當中,若有用到英語詞,為了解說方便,會都以現代英文詞的形式來作拼寫,即便同個詞在早之前的英文,有因歷史語音變化,有不同音且有不同的拉丁拼寫樣式。至於原本非拉丁拼寫的語文的詞,我也皆以拉丁字母化,來表音拼寫)

--- first, 是fore(前、前面)這個詞,它是在早之前的英語內的一個最高級變化形式而來。(比較:現代英語的形容詞最高級的變化規律/公式:fore + -est。同時請僅比較輔音,先莫追究元音)。
也就是說,first的本義是 「最前」。
--- 至於second,是英語透過法語向拉丁語所借的一個詞。詞源/詞根的本義,是「跟,追隨,後繼」的意思。在此的意思,就有了:緊跟在first後面的那個。

接著,請看以下以普通話含帶相關語詞的幾個語句,來作現象表達的例句。這些現象,是任何人類社會頗為普遍存在常見的直觀現象。而且我們因為是生活在人類社會,也因為知識見聞和拜賜於現代交通傳播科技等等等的方便,而能很廣面觀察到不只現代還有古代的人類社會現象。故能從這種具象狀況,人類社會還有環境,頗普遍共通的現象狀況。來意識到其中的相關語詞,現象指稱詞,其所可能代表的抽象意義。幾個現象:
--每次賽跑時,他都跑在最前頭。
--他是頭等生,考試總是名列前矛,學校頒獎時,他總在最前排。
--他一馬當先,在馬步兵隊的最前頭,畢竟他是首領。
--論功依序排班,他總是排最前的那個。
--祭天時,皇帝做為主祭,當然是站在最前面。
--倫敦是英國首都,是重要性排最前面的城市,排第一的城市。

提醒一下,在有牽涉到排列順序時,以仍可感受到是具象的語詞「最前」(或「最先」)來指稱的那個位置,是最特別、最特出、最特殊、最明顯可見的位置。

「最前」,是具象的位置。而且是可以在我們的意識當中,跟我們的社會環境經驗作具象來相扣連,因而很容易被人的意識來「轉換帶引延伸」(metaphorize)到抽象領域,來形成跟特定的抽象的概念,作互為對應的指稱詞。跟「第一」,有概念上的連結。

另外,上面以普通話所作的現象描述句裡邊,也有用到的詞,「頭」,(或在白話當中若單字使用,會稍顯文言味的同義詞「首」),它的本義/指稱,是比「前」所代表的概念,為更具象可見的物,以致是更靈動具象可見的詞,「頭」(或)「首」),也有「前」的概念在其中。從人類至今尚可見的現象,就可以很容易引伸觸及的指稱概念轉換 --- 生活周遭所見的動物,它們的頭,往往是在身體的最前面(從上面/高處的視角往下觀之)。而人類本身,可直立,可將自己的頭,能持續保持在最上,而不是只能爬行,將頭給頂到最前面的這個階段,也不過只占人類這個動物從最先至今的長遠進化史上的點滴時間而已。(人類現在還是可以跟其它動物一樣,不是頭頂著天,而是讓自己的頭,至少暫時保持在身體的最前面。只不過,那會是代表不一樣的姿態和意義了。)

接著,請拿帶有代表指稱較為具象的詞的這個複詞「最前/first」,來跟另一個帶有數字,帶有在已知人類社會,早早就已經是頗為抽象的指稱詞,數字,所構成在排序方面的表達詞,作比較。以普通話的這個複詞結構形式的概念詞「第一」為例:排在「第一」的前面的,是零,是「空」,是「無」。它的前面,甚麼都沒有,是空的。
(請莫自己鑽牛角尖,用進化到現代的更複雜社會的數學的小數、負數,這種更抽象的概念,來跟自己辯證,來攪亂自己做為人類的直觀本能。)

first,「最前」,
就有變成是我們的「第一」。

他們的語言,於表達排序這個概念當中在用的詞時,把在排序上,那一個最特別、最特出、最特殊、最初始、最明顯可見的位置,是因為 選擇,【選擇】是關鍵詞。就有如我們為何將晚上天象可見的那個最明顯的東西,將那個東西,選擇叫做月,是一樣的那種選擇。因為太遠古而難以探究確定其因由的選擇,
選擇不用基數詞作基底,而是選擇用比數字詞較為具象的指稱詞,具象的方向概念詞「前」作基底,予以變化而成「first(最前)」,來指代、指稱。

然後,它就有跟其它以基數詞作基底所構成的平淡無奇的序數一起用。也因為經常跟其它已抽象而平淡無奇的序數一起使用,而跟著抽象、跟著顯得有平淡無奇。在某些用途上,抽象得平淡無奇。但是,並非完全如此。只不過,到了我們這邊,在初級英文學習階段,有將它簡單化,逕自用我們的「第一」這個詞,來固定對應,更有在學習英語、學習它種語言時,腦筋卻固守自己語言內的相關概念的慣性,不願「屈就」,不願意轉念或不知如何轉念,來接納。如此,也有產生跨語言學習記憶單詞時的一個小困擾了。

上面隔個段落當中提到的,「他們的語言」 --- 這不只日耳曼語的英語(還有北歐丹/瑞/挪/冰語;但現代德/荷語主流則是用「最早」來表「第一」。日耳曼語在這點上,有分歧,但畢竟仍是有以「最前」來表「第一」),在這個序數詞是如此。在日耳曼語的上階,同屬於印歐語言之下的諸多語言當中,至少拉丁語(primus,還有其子孫羅曼斯語)、希臘語(protos);另有,我再進一步查察同為印歐語的,印度的梵語(prathama)、斯拉夫語系的俄羅斯語(pervyj),等等印歐語系語言內,第一個序數(可與我們所用的語詞「第一」對應者),就所知跟所見語言樣本,都不是以數詞「一」作基底當詞根所變化而來,而主要是用方向概念詞「前」做基底詞根,變化成「最前」,成為序數的第一位詞,而有跟我們的「第一」相對應的概念指稱功能。

從分佈面積這麼大的共祖語、但早已分支再分支又再分支成不同語系的不同語言,就這個初始序數詞,有這樣子的現象來看,或許可以判斷,我在上文中所謂的【選擇】,該是印歐語族人尚在黑海左近某處聚居,尚未分枝散葉時的遠古時代,就已經做了選擇。

至於也是同屬印歐語系語言的現代伊朗語,經查,它的序數「第一」那個詞,看起來該是因為語言接觸,而向阿拉伯語所借,但總也不是以數字「一」為基底變化而來。

至於閃族語的阿拉伯語,它的序數「第一」,也不是從它的基數詞「一」做詞根變化而來;同為閃族語的希伯來語的序數「第一」,看起來亦然,也不是從基數詞「一」而來。(抱歉,它們各是從甚麼詞根而來,這我就有所不知了。)


要表示「第一」這個概念的序數,不必然就要跟我們的語言最常用的詞「第一」一樣,是從基數詞「一」,作衍生出來。


為什麼不是oneth,而是first?
不同語言的不同選擇。

不同的語言,各在其內的個別元素,作了不同的選擇,甚至不同於同樣語言裡邊的有相同作用而且有規律,但不遵循該規律的選擇。莫名其妙自然而然的選擇,但是,同樣能因此在同語言人之間,就個別元素和語言整體,相通無礙的選擇。

至於,為什麼不是twoth,而是second?
在英語,是將緊跟在上文中提醒的,是最特殊、最前面的位置的後面那個位置,中途選擇用一個法語/拉丁語詞借來使用,作指稱詞,指稱第二。其實,在古英語時代(已經講法語的諾曼人於1066年渡海征服英格蘭之前的英語時代),英語的第二,也不是從基數詞「二/two」變化而來,而是用另一個詞other來表示「第二」(至少北歐的日耳曼語言仍是如此)。但因為other這個詞,也本就兼具「其它」的意思,為了避免歧義,在法語人侵入英格蘭,有了兩個語言在同一社會的緊密接觸之後,又提供可以有另外的選擇,英語人選擇換用了這個向法語/拉丁語借其現成就有「第二」的意思的second這個詞來用,也因此內化成了英語詞。溯源方面,請見上文較為前頭的說文解字的釋詞那段。至於英語的近親語,同為西日耳曼語的德語,還有荷蘭語,至少在它倆的現代優勢語裡邊,第二個序數,是取自基數詞 二(zwei),而且,比如在德語裡邊,是跟「三」之後的基數詞轉序數詞的規律一樣,加個齒輔音-t(還有個元音),而成為zweite的形式。

另外,也是最後,之前所見類似問題當中,也有人問到了:
為什麼不是threeth,而是 third?

那位提問人或許因為注意到了,three是輔音r在前,元音ee在後,所以懷疑這跟first和second一樣,也不是從基數詞「三」變化而來;或者。因為他有其他想法,而有此問。無論是甚麼原因而問,英語的third這個序數詞,也是從基數詞three為詞根作規則變化而來,只不過歷經歷史音變,包括綴尾清輔音濁化成-d,還有一個稱為單詞內的「metathesis/音位轉換」的音變作用,使得輔音r-跟後面的元音換位,從thrid變成了third而已。third還是從基數詞依照三之後的基數詞轉成序數詞的規律,變化而來。

嗯,我順手舉幾個英語歷經metathesis歷史音變的詞例,來作收:同為數詞的thirteen. thirty,還有伴隨它倆的兩個序數thirteenth, thirtieth,便是;又,aks→ask;work的不規則過去分詞wrought(現多見用於當形容詞),也是。

现在,任何一个读过小学的人,都知道英语单词 second 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二」和「秒」;而任何一个读过中学的人也都知道,科学中与技术中,时、分、秒的专用符号为 h、min、s,分别出自英语的 hour、minute、second。不知,广大知友们有没有想过,「秒」的英文 second,究竟与「第二」有什么关系,minute 作为比 hour 更小的单位,是否与 mini 同源。

——————

众所周知,日常生活中,一昼夜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人类从古至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往往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一天之内完成。因此,为了方便,世界各地的人们也不约而同地创立了比「一昼夜」更小的时间单位。例如:我国古代将一昼夜等分为 12 个时辰,其名称用地支表示;近代西方也将一昼夜分成 24 等分,每一份被称为一个 hour(其他欧洲语言对应的词,与英语相差不大)。根据以上描述可知,中国的一个时辰相当于西方的 2 hours。于是,聪慧的中国人就将从西方传入我国的 hour 翻译为「小时」,表示比时辰更小的时间单位。

而对于日常的许多事情,小时仍然是比较长的时间单位,于是西方人又将 hour 等分为 60 份,英语中每份被称为 minute,表示比 hour 更小的时间段(与 mini 同源)。西方又将 minute 等分成 60 份,英语中每份被称为 second,表示对 hour 的第二层划分。

综上所述,英语用 second 表示「秒」,其实是从「第二」的概念引申出来的。其原意为「对 hour 的第二层划分」。

虽然我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然而却没有诞生出比时辰更小的时间单位。这可能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人们需要较长时间在外面劳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而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于是人们也有必要创立出更小的时间单位,以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