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基因科技造福人類

文◎王姍 照片◎資料照片

0
1005

「讓精算變精準,由理賠變保健」,華大基因研究院董事長汪建闡釋了基因科技的先進性和可行性,以及和保險之間的關係,呼籲保險業將基因科技廣泛運用在保險的行銷展業中,讓科學技術造福人類。

華大基因研究院董事長汪建,以「基因科技造福人類」談基因科技的力量,及對未來保險業可能產生的衝擊。

華大基因成立於一九九九年,主要從事生物技術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如提供一站式基因組測序。自成立以來,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中國部分」(1%)、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畫(10%)、水稻基因組計畫、家蠶基因組計畫、家雞基因組計畫、抗SARS研究、炎黃基因組計畫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基因組科研工作。

此外,二○一三年八月,華大基因宣布完成對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的全額收購,將對人類基因組測序價格降低帶來劃時代影響,進而讓基因科技為人人服務變為可能。汪建更提出了基因科技可以讓保險更保險、讓精算變精準,由理賠變保健的觀點。

 

基因科技讓出生缺陷降低甚至消滅

汪建表示,基因科技確實可以影響人類的「生」與「死」。華大基因的「生」戰略針對準父母、孕產婦、新生兒及兒童的一系列遺傳缺陷基因進行檢測,致力於大幅降低人類的出生缺陷。

華大基因透過對以往的數萬例檢測資料統計顯示:每一個人平均隱性攜帶10~30個遺傳缺陷基因位點,其中不乏嚴重的罕見疾病位點。以遺傳性疾病地中海貧血為例,它與父母的基因有關,大陸兩廣、海南地區尤為好發。廣東省的地貧基因攜帶者占該省總人口的11%,每年約誕生1萬名地貧患兒,其中約1,000名是重症患兒,廣西省的地貧攜帶率更是高達25%。

類似於地中海貧血的單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異常及線粒體疾病有8,000多種,明確與基因變異對應的遺傳病有3,672種,目前華大基因可以檢測的遺傳病有1,508種,其中600多種達到了臨床診斷的水準,掌握病例1萬多人。無創產前(唐氏綜合症等)、單基因病、地中海貧血、新生兒耳聾、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等多項基因檢測已在華大基因推出,其中單基因病一次即可檢測上百種。

汪建指出,目前大陸由於出生缺陷導致的殘疾人達8,500萬人,其中聽力殘疾2,784萬人、視力殘疾1,263萬人、智力殘疾568萬人,而透過華大基因檢測,此3類出生缺陷已可以檢測出來,特別是在唐氏綜合症和地中海貧血的篩檢上,華大基因檢測的準確率已達99.9%。二○一○~二○一三年,華大基因在廣西省婚孕篩檢566.2萬人,發現陽性94.7萬人,查出中重型地貧胎兒4,044例,三年同時減少了其他重大出生缺陷為3萬多例,廣西省地貧出生缺陷病因由首位降至第四位。

在消滅遺傳性出生缺陷上,猶太民族甚是做了很好的示範。汪建表示,猶太人孩子TSD(Tay-Sachs disease,泰薩斯症)發病率曾達到1%,但全世界猶太人發動起來,透過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教育、篩檢與諮詢模式,在二十世紀末已擴展到全球的15個國家,超過100個城市。

藉由遺傳篩檢與諮詢,二○○○年美國與加拿大的猶太群體中,TSD的發病例已經下降了90%,二○○三年北美出生的10個TSD患兒,已無一例來自猶太家庭。經過了四十年的不懈努力,猶太人最終戰勝了TSD。「透過基因檢測,大陸率先控制遺傳性出生缺陷也是歷史性的責任與機遇。」汪建擲地有聲地說,如果基因科技與保險業聯手,當我們為孕產婦做基因篩檢時,由保險公司來承保,那麼客戶會更願意去做基因檢測,保險業也會在參與此過程中讓精算更為精準,並降低承保成本。
基因科技可以提早預測防治腫瘤

大陸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達270萬例,民眾因癌症死亡率占22.17%,而在腫瘤死亡率上男性高於女性,為1.68:1。汪建指出,目前在癌症治癒率上,發達國家達65%,在美國癌症治癒率已達68%,其中早期發現的癌症治癒率超90%,而大陸僅有25%,其中過度治療尤為嚴重。

華大基因戰略中的「死」即定位於腫瘤、重大疾病、各種原因的猝死等,既包括早期篩檢又包括中晚期個體化用藥等輔助治療,並以早期篩檢、治療為主,因為目前的醫學技術很難治癒中晚期疾病。

汪建表示,癌症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平均而言,腫瘤的發生發展需要十五年時間以上,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提早檢測與預防。以女性HPV(人類乳頭瘤狀病毒)感染和子宮頸癌為例,華大基因做了80多萬例的基因檢測,罹患HPV與性傳播並沒有關係,就是女性的子宮頸細胞發生了「感冒」,若能夠及早檢測出來即可及早治療痊癒,否則就會由HPV感染發展到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再經過細胞癌變,進而成為子宮頸癌。

癌症的發生開始於正常細胞發生突變,在每一個細胞的突變中,發生的是單個基因的變化,而它發展為癌變的過程需要十多年的時間,基因檢測對腫瘤和其他重大疾病的篩檢遠勝於傳統檢查。汪建對此強調,基因檢測可以發現早期腫瘤的蛛絲馬跡,當產生5%或者更少的腫瘤細胞時就可以找到,一定會早於醫院保衛你的健康。在華大基因集團內部,其研發出的成果首先讓5,000多位員工受益,「如果華大基因的員工出現出生缺陷、晚於醫院知道自己患了重大疾病,就是華大基因的最大恥辱。」汪建說道。

 

基因科技帶來的大健康產業

汪建表示,基因檢測其實並不侷限於「生」與「死」,目前多種檢測及干預手段已在華大基因公司內部嘗試。汪建舉例說,二○○二年十月,他在北京某醫院進行身體檢查時即查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病等疾病,若遵照醫師囑咐就只能在醫院待著度過下半生。

而後藉由基因檢測,發現糖脂及代謝綜合症相關基因中存在ApoA5(載脂蛋白)致病突變為高脂血症,心腦血管及猝死相關基因中存在HRG雜合突變,有罹患易栓症的可能,另在老年癡呆基因上也存在ApoE3/E4(載脂蛋白E3/E4)雜合突變,有罹患老年癡呆的可能。當瞭解到自己的基因狀況後,汪建開始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並根據自己的腸道微生物檢測結果特製出腸道益生菌,以調理自己的腸道。

除此之外,汪建也冷凍儲存了身體各類幹細胞,待到患病時可以製造出幹細胞以提高挽救生命的可能性。他說:「我的細胞儲存後,高山速降、滑雪、登珠峰等極限運動都敢去做。」現在華大基因的每個員工均享有儲存各類幹細胞的待遇。「從一個受精卵變成一個老年人,這是自然規律,我們沒有辦法不老,但把青春凍起來,就可以讓青春永不逝去。」汪建笑言。

雖然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及醫療技術的愈來愈先進,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現在大陸民眾約在45歲即進入「亞健康」狀態,後面的三、四十年的生命品質並不好。「我們都想要活得長、死得快」汪建說,藉由基因檢測及干預手段,可以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個性化的保健及診療,以提高生命的品質。也希望未來保險業不僅只是做事後的理賠,也能夠參與到前期的健康產業中,協助客戶做好健康管理。

 

 


汪 建

◎現職:華大基因研究院董事長

◎半生獻身科研與投身產業,於一九九九年為參與人類基因組計畫創建華大基因,研究、產業應用和教育實踐並行發展,追尋著「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夢想

◎喜歡挑戰,56歲帶領「最年長團隊」登頂珠穆朗瑪頂峰,並完成第一個高原適應性基因研究

◎二○○七年完成繪製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二○一○年斥鉅資建購全球最大基因組平台,與蓋茲基金會、自閉症之聲等公益機構科研合作,關注環境及弱勢群體的健康問題

◎二○一一年榮獲CCTV大陸經濟年度人物創新獎,二○一三年將矽谷的Complete Genomics公司納入,成為大陸第一個收購美國上市公司的民營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