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每5位就會有一位為老年人口。每年需要照顧的失能長者越來越多,但設備和服務卻遠遠不足。

成立滿四年的「社企流」,不間斷地持續觀察、記錄台灣社會創新趨勢,來看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如何利用丹麥的制度,來解決迫在眉睫的人口問題。(責任編輯:黃靖軒)

  • 月薪加年終 居家照顧的新工作型態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自丹麥引進走動式服務,安排本籍與外籍照顧人員合組團隊機動巡迴各案家,同時提供法定範圍外的多元服務。弘道還將會內照顧服務員全數轉為月薪制,以及設計出更寬闊的升遷管道。眼見高齡之勢銳不可擋,二○○七年政府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預計十年 內編列八百一十七億完成照顧基礎建設。如今十年期限將屆,國內七十六萬失 能人口卻僅有九萬多人申請政府提供的服務,占總數 12%,其餘唯有依靠兩種途徑, 一是外勞,二是家屬。

二○一五年,國內外籍看護人數已累積至二十二萬,她們紮紮實實成為台灣長期照顧的主力。每天上午,一群輪廓深邃的年輕女孩們聚在公園談笑風生,旁邊的老人 則像罩上一層冰霜,兩眼發直、默然不語。

二○一五年,國內外籍看護人數已累積至二十二萬,她們紮紮實實成為台灣長期照 顧的主力。每天上午,一群輪廓深邃的年輕女孩們聚在公園談笑風生,旁邊的老人則像罩上一層冰霜,兩眼發直、默然不語。暖呼呼的陽光下,宛若兩個世界。許多家屬不忍此情此景,於是一肩扛起二十四小時照顧責任,但要不了多久便身心 俱疲,甚至瀕臨崩潰。正是如此,台灣多年來雖然訓練了超過九萬名本籍照顧服務 員,卻只有八千人真正投入看護職場。長照十年,外籍看護不減反增,本籍人力泰半流失。面對這棘手的難題,我們還能怎麼辦?

  • 「不老」狂潮席捲全台

一九九五年,台中幾位醫療人士與地方賢達共同組成「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以下 簡稱「弘道」),初始以弘揚孝道為宗旨,並兼辦橋牌、槌球等休閒活動。第一任執 行長郭東曜在六十七歲退休時,找來三十二歲林依瑩接任,她一上任便意識到靜態 活動實在難以滋潤垂垂老矣的靈魂,於是大膽號召平均八十一歲的老人家進行一項 創舉:騎機車環島!

活動不但順利圓滿,後來甚至被拍成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引發全 台廣大迴響,弘道順此熱潮繼續舉辦了「仙角百老匯」、「不老棒球」、「不老比基尼 嘉年華」等不老系列活動,證明長輩也擁有超凡活力。

只是,轟轟烈烈後,仍有大批失能者掙扎過活,他們就算申請政府出錢補助的居家服 務,也僅能核配到一定日數及時數,服務內容還嚴格受限,甚至得排隊等待空窗期。

舉例來說,服藥、用餐一天三回,但照顧服務員只能在單一時段到宅服務,或是兩 次換尿布的時間得隔上好幾天。另外,照顧服務員僅能為案主服務,即便備餐也不 得順便為家人多備一份⋯⋯,種種限制造成家屬偏好使用外勞,但一旦聘僱專屬看 護或案主住院,照顧服務員的協助就得中斷,兩相拉扯下,導致居家服務功能不彰。

又對照顧服務員來說,這何嘗不是辛苦的職場?每天都得為不同人梳洗、餵食、備 餐、沐浴、清掃等。又因採論件計酬制,導致工時長、工作量大,對任何人來說都 是極大負荷,故多為二度就業、中高齡、低學歷者充任,就連弘道過去的照顧服務員亦僅有 2% 為三十歲以下年輕人

  • All in One──為案家提供客製化服務

p.35

種種危機直至林依瑩自丹麥引進「走動式服務」 (All in One, AIO),並大力鼓吹政府修法後才稍微緩解。 「All in One」意為將各種客製化服務融匯於單一照顧服務員,數個照顧服務員再組成團隊服務同一座社區。舉例來說:甲照顧服務員上午七時為 A 備餐及餵食,九時協助 B 到公所辦事再陪伴遛狗,十一時趁乙照顧服務員備餐時回 頭協助 A 復健,下午二時聯合丙照顧服務員、丁外籍看護到 C 家中大掃除,傍晚四 時再為 D 沐浴及教導孫子功課

走動式服務突破官方版居家服務的諸多限制,提供案主一日多次、短時間、小區域、 全面家事與照顧服務。因屬自費方案,無論住院、搭配既有看護、填補臨時需求, 或陪伴娛樂,皆不須等待空窗期。而且開支也不見得會增加,比如住院期間若聘請 醫院內部的看護,現制僅有二十四小時照顧的方案,一天要價兩千元,改採走動式 服務便可自由選擇服務時段。

  • 打造制度化的職場環境

對於照顧服務員的職場環境,弘道朝專業化與保障化的方向前進:技能方面,除基本照顧外,還積極訓練身體復健及認知學習療法,連環境清潔也整備一套標準程序與專業配備。勞動條件方面,受過初級訓練者統稱「照顧助理」,起薪兩萬五千元, 而通過會內考核者改稱「照顧秘書」,月薪兩萬九千元起跳。另外,弘道亦以最低 工資一萬九千元聘僱十三位正職外籍看護,統一訓練及提供住宿,大大改善勞動 條件。

弘道轉型兩年來,一位人力可以照顧五至八位長輩,兩百人可以服務一千多個個案, 三十歲以下的照顧秘書更提高到四十餘位。弘道還積極設計寬廣的職涯路徑,不僅有正式升遷管道,還定期送員工出國研修。林依瑩肯定地說: 「我相信以後一定會有 基層升上來的照顧秘書當上執行長,還會有很多弘道人去外面照顧機構當院長,這 是過去根本無法想像的。」

儘管美意如此,會內照顧服務員卻不見得領情,兩百位走掉一百位,弘道又得重新 聘僱。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收入,以往採時薪制,照顧服務員拚了命接案,一個 月可領四萬多,如今轉成月薪反而減少第二是工作,過去照顧服務員負責最基本 的照顧就好,現在必須擔起全家事服務及基本電腦文書,對於中高齡就業者而言實 非易事。

針對這波離職潮,林依瑩表示,有辦法靠接案獲取高薪者終究是少數,而弘道保障 每位員工一個半月年終獎金,平均起來單月收入可達三萬三千元,早已遠高於國內 三分之二的照顧服務員。另外,相較於單打獨鬥,正職照顧服務員接受更多專業訓 練,還能組成團隊共同服務、分擔工作,彈性增加不少。

雖然轉型使得財務吃緊,但弘道仍然樂觀期待前三年虧損、後兩年打平、接著開始 盈餘。林依瑩指出,過去照顧服務員勞動條件惡劣,幾乎每家居家服務單位都整日 擔心勞動檢查,就連弘道也曾被勞工局罰款過。但轉型後即優於勞基法規範,還吸 引幾家居家服務單位跟進改為月薪制,林依瑩特別提醒,除了轉變薪資結構外,服務內容與專業技術也要跟著提升,否則徒具月薪制並無法改善現況。

另一困難則是照顧秘書對家事服務技巧還不純熟,總體人力也不足以涵蓋夜間時段及各式需求。同業間還會質疑,讓照顧服務員做家事會不會形同「台傭」?林依瑩以雙薪家庭及獨居老人為例解釋,前者沒有空檔,後者沒有力氣整理家園,長期下來 造成環境髒亂,對案家來說也是一大傷害。且依據弘道經驗,家務整理占了居家服 務內容將近七成,證明確有其需求。她建議,家事服務可採自費,讓案主自由選購, 而非從法規面完全禁絕。

  • 民間帶頭轉變,制度也須與時俱進

弘道努力成果有目共睹,實施一年多後,政府終於同意將長照補助延伸到走動式服務,減輕案家不少負擔。居家服務單位也可在市場機制下精進客製化服務品質,例 如沐浴梳洗包裹浴室清潔、住院期間延續個人服務等,如此將能大量製造就業機會。 林依瑩評估,目前國內共有二十二萬外籍看護,在一個人當兩個人用的狀況下,假 設全數轉換為本籍人力,將會產生至少四十萬個職缺。

此外,林依瑩預期年輕照顧秘書在經歷完整職涯訓練後,將可以出外開設「居家服務所」,弘道除了樂意移轉專業技術外,也願把服務個案移撥給新創公司以扶植其成 長。這樣一來,將會比現行一百七十多個居家服務單位慢慢轉型快上許多。

只是法律尚無居家服務所的明文規範,欲成立僅能依照《公司法》登記為公司。而 現行居家服務,依法多由非營利組織提供,僅有極少數如「中國化學製藥公司」所 屬「中化居家照顧公司」是以公司形式經營,但不得接受政府委託且不享有免營業 稅優惠,因而費用較高,客戶多為高收入家庭。如此,也對非由財團投資的新創團 隊帶來嚴苛考驗。

林依瑩呼籲,尚在研擬中的《長期照顧服務法》子法應將居家服務所的地位比照「居家護理所」,允其接受政府委託及免營業稅優惠,才有機會快速、大量孵育新的居家服務單位。

確定走動式服務的擴散機制後,隨之需要改變的是當前長照計畫對案家的補助方式。 現制係以時數為單位,亦即經衛生單位評估後再核以特定服務時段,但恐因過於僵 固而未必符合真正需要。林依瑩指出,政府若能改為按人補助,照顧服務員就可以 依照當下需求或突發狀況機動配合,例如從上醫院改成喝下午茶、陪孫子上學轉為 送醫急救等,這樣也較適合搭配月薪制。

此外,隨著年齡增長,人們處理訊息的能力會漸漸降低,林依瑩建議為每一個個案 配置專屬服務祕書,以單一窗口方式負責整合用藥、護理、照顧、接送、娛樂等事項, 減少個案一再接受評估、轉介與協調所耗費的心神。相較於醫療、護理院所,居家服務單位最適合提供這種一票服務到底的模式。

  • 把握未來十年,迎接高齡社會

而在進入長照階段之前,預防照顧的重要性也不可言喻,這有賴建置長期、廣泛、 便利的關懷通路,才能促使老人家持續參與。目前全台共七千八百五十一個村里, 已設有兩千四百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其中由弘道經營及輔導者共一百七十七個, 其餘為社區自營,許多不老系列活動即靠據點動員參與,藉此反過來活化據點。林 依瑩預計一年能輔導五百個據點成立,十年即遍及全國各基層社區。

綜觀西方先進國家長照資源配置,八成是居家及社區服務,兩成是機構照顧,台灣大致符合此等比例,但主因是機構環境不佳,而非居家與社區服務機制健全。以目 前小家庭及少子化趨勢觀之,唯有公、私協力積極強化社區功能,方能給予每一位 終須老化的國民一生安養的家。

Dhobi Ghat is a well known open air laundromat in Mumbai, India

(本文書摘內容由合作夥伴聯經出版社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simaje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長照」照護了誰?讓身障者得以自立,才是照顧的真諦!

長照到底照顧了誰?原鄉日照中心設置辦法太嚴格,老人一但「失能」只能離開家鄉

長照政見不能只談財源:面對長期倚賴家屬與外籍看護的失衡現象,兩黨候選人看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