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边很多女性都喜欢上海?

关注者
7,220
被浏览
16,267,522

1,919 个回答

居然破千了…

澄清一下,这个回答不涉及任何男女权问题,仅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罢了,甚至可能只是我这种人的生活方式罢了,而且只讨论新外地来沪的,希望没有冒犯任何一个群体。

其实更准确的说,是一个想要养家买房留下来的群体,和一个不需要靠自己赚钱买房养家的群体之间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前者在哪里都差不多,后者上海能给到不错的生活品质。而在中国这种国情下,女性跟后者的重合面积更多,仅此而已。

——————

来上海工作7年了,作为一个男性的视角来说说吧

在上海生活的外地男性和外地女性,其实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一点在我几年前认识我老婆之后我才发现。我老婆是非常喜欢上海的人,我其实也还可以,谈不上有多喜欢,这里有一些差别,我老婆谈为什么喜欢上海,通常会说“生活便利,工作自由,男女平等,治安良好”诸如此类,但我喜欢上海通常只有一个理由:工作原因。

因为在哪的男性都差不多,喜欢宅家里玩游戏看电影,要么跟基友出去搞耍吹个牛逼,以前合租的同事下了班就是找别人开黑,不同城市对男性的体验不会有太大差距。我一直住在外环以外,对上海的海派文化和精致生活没有过什么深入体会。

但女性就完全不同了,几乎每天都要去逛街,商场间各种穿梭,哪怕什么都不买,各种文艺小店博物馆艺术馆老派建筑网红街必须要去探一探打个卡,每个周末要么跟男友,要么跟闺蜜出门,每天武康路拍照的年轻女孩不要太多,而我的话就是开车停在湖南路附近的一个小路上没什么人比较安静,然后在车里听着音乐看着落叶吹着风躺一下午。

认识我老婆之后,她带我去各种没去过的地方,吃各种没吃过的东西,女生在上海的生活丰富度碾压男性,男性在哪都很容易把自己活成一个社畜,但女性在上海具有无限的发挥空间,而且这个发挥跟工资水平没关系,只跟家庭有关系。所以我老婆宁愿住市区50平的房子,也不愿意住郊区100平房子,实际体验差很多。

但以上都是生活上的,对于外地人来说,刚毕业的小年轻体验体验这些生活确实是吸引外地人的方式,但大多数人体验了2-3年会渐渐意识到,这终究不是自己的家,没有房就无福消受,有一部分人会就此离去,一部分人继续坚持。

而能够让很多人坚持下去的,是工作上,上海外企多,加班少,适合女性发展。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环境是长期定居的根本条件。否则再多的纸醉金迷都是镜花水月,再天真的人来这里待个几年也懂了。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女性都喜欢上海。

表面上,治安好,生活好,规格高,女性地位高

本质上,和最开始我留下的原因相同,是一份相对体面舒适公平和稳定的工作,以及在工作中没有对性别的区别对待。这才是愿意长期留下来的原因。

这题我会。

我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女性,但我又在外地上的大学,嫁的也是外地人。所以感受比较明显。

从小我们家就是我爸做家务多,因为我爸说他比我妈相对来说,工作轻松,时间自由,我妈工作辛苦,所以他应该多照顾她。

所以从小我以为正常的家庭分配家务都是看工作忙不忙,相对轻松的一个人承担更多家务。和性别,社会地位,收入,学历,甚至家庭出身都无关。

我爸老家住在延安东路外滩,解放前就住那里了,对上海有所了解的人能猜到我爸算是个小开。我爸从小家里就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从小用抽水马桶。小时候家里有佣人,孩子小的时候还有奶妈照顾。虽然文革受了很大冲击,但文革后很快就平反,并对我爷爷奶奶进行了经济补偿。我爷爷奶奶都有退休金,且存款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呢?他们从未问子女要过一分钱。我爷爷过世早,90年代就去世了,我奶奶比较长寿,一直活到九十多岁,前几年才走的。他们身体好的时候到处旅游,全国各地除了部分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老人去的地方,我爷爷奶奶基本都去玩过,觉得舒服的地方,他们在当地住几个月也是常有的事儿。我爷爷去世后,我奶奶就成为最早一批踏出国门旅游的中国游客,不过那时候也就东南亚各国旅游一下,欧美游并不成熟。我奶奶一直想去美国,但是即使有美国那边的朋友担保,大使馆看到她的年纪,也没同意颁发旅游签证。两位老人生病,我奶奶后期住上海这边比较好的养老院,买墓地等,费用都是靠他们的退休金和存款,不用子女负担,子女只需要照顾就行,也有护工帮忙。

而我外婆家住杨浦区,我妈从小到大一直倒马桶,直到和我爸结婚。那时候我奶奶家动迁,一个儿子一套小房子。我外婆没有退休金和医保,一辈子靠三个闺女补贴。后来我外婆肺癌,最后的日子几十万的自费医疗费用,三个女儿平摊。另外我妈妈还有点扶弟魔。不展开了。

我爸恢复高考后,第二次高考考上的本科,后留校任教。我妈小学毕业,自学高中文凭,厂里工人。但即使我妈厂子倒闭,我妈提前退休在家待业那几个月,我爸从未说过她,依然两个人一起做家务,打扫卫生。

后来我妈去了我大姨妈开的厂工作。我大姨妈那时候刚创业,很多艰辛,有一年过年,客户要货日期快到了,厂里有两个技术工人故意刁难,不肯干。除夕夜,我爸都陪着我妈一起在机器旁加工零件,硬是赶在交货日期前把活儿赶出来。我姨妈的厂子活了,原本想为难我姨妈的几个工人,知道我爸有本事,不是文弱书生,不仅有脑子,动手能力也强,就不敢再刁难我姨妈。

我一直以为男人对女人都这样。

我爸家几个亲戚都宠老婆。我大婶婶手上长了个小冻疮,一个冬天我大叔叔没让她碰过冷水,洗碗洗衣服擦地……我叔叔全包了。我大嬢嬢身体不好,情商又低,因为文革期间受到过冲击,有点怕接触社会,在我记忆中,就没工作过。我姑父家书香门第,他本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桥梁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们家亲戚基本都是中科院研究员,大学教授。我们全家都没想明白他怎么看上我大嬢嬢的。但他一辈子对她体贴尊重。我大姑父不善言辞,但神奇的是他们俩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我小婶婶长得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但我小叔叔就是喜欢她。八十年代他们俩辞职下海买了辆车,搞了个出租车牌照,他俩就这么夫妻档轮流开车。我叔叔都是开夜班,让我婶婶开白班。后来买车的钱还清,压力没那么大了,就把夜班租给别人,他俩轮流开白班。

所以曾经的我以为世界上的夫妻都是这样的。女性在家里的地位都是很高的,被丈夫疼宠,公婆尊重的。我爷爷奶奶非常拎得清,会骂儿子,但从不给儿媳妇脸色看,也不大插手人家夫妻间的事情。我妈说我爷爷常说结婚前听父母的,结婚后听老婆的。我妈说我爷爷奶奶真的是人精。

我这辈七个孩子,五个男孩,两个女孩,我姐在杭州,上海就我一个。从小家里哥哥不许欺负我,他们其实不喜欢和我玩,说男孩子不和女孩子玩,都会被大人骂,每次只能委委屈屈带着我,被迫玩一些女孩子也能玩的游戏。吃饭的时候,要不我们小孩专门一个小桌子,拣些菜给我们吃,要不就我上大桌吃饭,他们坐在小桌子上吃饭。

即使我外婆家非常重男轻女,我妈有点扶弟魔,但从不会影响到我和我表姐们的利益。即使我外婆,也从来不委屈我们姐妹,好吃的,都平分。顶多就是我哥犯了错,他们总是轻轻放下。但我和我哥打架,只要我没吃亏,就能一直打下去。我吃亏了,我爸妈一般就突然看到了,过来教育小孩子要团结友爱。但我姨妈他们不会拉偏架,更不会光骂我,一般要不都放走,要不都批评。但我妈回家后会说我情商低。我舅舅缺钱,我妈和我姨妈偶尔会支援他一点,但我舅舅有退休金后,他们就不资助了。养老人的钱,不用他负担,老人房子动迁,利益都给他。但我妈和我姨妈从未让渡过自己孩子的核心利益,我妈和我姨妈不会掏钱替我哥买房子结婚,顶多给个红包。比如给我一百万买房子,给我哥一万的红包结婚。就这样,我小时候都觉得很委屈。觉得我妈妈家太重男轻女了!

长大后才知道当年的我多幼稚,我妈家这个也就在上海算重男轻女,放全国,真不算什么。

我大学是山东读的,那真的开了眼了。原来真的有学习好的姐姐妹妹,父母不让继续读书,让他们出来打工,寄钱回家给哥哥盖房子娶媳妇,供弟弟上大学。原来男人不用做家务,都是女人做,还能打老婆,我当年在学校旁边租过房子,那家夫妻就是如此,更可怕的是我很多同学都见过母亲被父亲打,但他们觉得也蛮正常的。我问过我室友,很多都有女人不上桌的习俗。我室友很自豪地跟我说:她能上桌吃饭,因为她考上了大学。

上海也有家暴男,但是非常受唾弃,居委大妈,娘家亲戚,男女方单位领导都会出面做协调,男人改不了,周围一群人劝离婚的。到我这辈人,我爸妈跟我说:结婚后,就要好好过日子,好好经营婚姻,不能遇到一点矛盾,就离婚,特别是有孩子后,更要有责任感。但是,男人犯两个原则性错误的情况下,一次机会都不能给,立马离婚,一个是出轨,一个是家暴。

我老公是黑龙江人,虽然他这十多年看下来,没什么打老婆之类的恶习。但是在和公婆的磨合过程中,特别是和我公公的磨合中,真的还是受到很大冲击。

我公公教育我老公的名言:家务就该女的干,谁让女的收入不如男的,男人只要稍微帮下忙就够了。

跟我老公回过老家几次,虽然我都作为上宾,谁都可能站着,也会给我个位子坐。但家里不少同辈,甚至长一辈的女性,都有站着的。特别是老公大伯母和她俩闺女,因为是长子,却连生俩闺女,能感受到她在婆家地位和我婆婆这样生了长孙的完全不能比。不过我老公说婆婆在他奶奶家地位一部分因为他是他们这辈最出息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公公是他们那辈最出息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婆婆当年是下嫁,城里人下嫁县里,娘家父亲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大舅子是当地大医院副院长,这背景嫁到他奶奶家,确实没人敢欺负。可即使如我婆婆这样,我公公在家竟然也不做家务,但我公公工资卡上交。

总之,去过外地后,更坚定了我扎根上海的信念。我觉得我老公之所以没怎么受我公公影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大学就来上海了。他在老家待了18年,去掉懵懂无知的岁月,真正受影响的也就十年。而在上海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年,尤其是大学时期,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阶段。感谢老公大学室友,他们宿舍四个上海男生,他们花了四年时间把一个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东北爷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成一个认可工资卡上交,会分担家务的新上海人。又加上我爸十多年的熏陶,我老公彻底被洗脑了。

如果是单身大龄女青年,上海就是天堂。

没有三姑六婆七嘴八舌,若非疫情,邻居是谁可能住了十几年都不知道。上海人喜欢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大爱管身边人的闲事(但上海人很喜欢管马路上不认识人的闲事)。上海35岁不结婚的男男女女,或者结了婚不生孩子的丁克家庭,如果老家父母不管,一般没人多嘴。上海父母连自己孩子这种事都不管。

我爸家五个哥哥,四个丁克,我都快40了。我爸有次问我大嬢嬢我哥什么想法?我嬢嬢说他们讨论过,我哥觉得国内压力大,空气质量不好,生孩子是让孩子来遭罪的,除非移民,不然不准备生。我大嬢嬢问他那准备什么时候移民?我哥说:暂时没这个计划。我大嬢嬢就说让他和我嫂子商量好就行,他们不管他。他们觉得男人无所谓的,但女人有最佳生育年龄,最重要的是不能因为他单方面的想法,让她留有遗憾,必须她心甘情愿也不想要孩子才行。但他们不会出面去谈的,这是他俩的事情。

此外,上海对单身女性很友好。

城市治安很好,大多数地方晚上夜行也不担心。上海便利店非常多,每一个都是警察巡逻的打卡点。上海实行网格化管理,警察出警效率非常高。但是工地,大片绿地,公园附近,还是不建议单身女性晚上独行。

另外有丰富的文娱活动,音乐会、话剧、读书会、电影、展览……上海有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私人画廊、成人艺术培训中心……众多茶室、咖啡厅、书店、图书馆……不会让你感觉长夜漫漫很难熬,只会遗憾时光飞逝,很多想尝试的,还来不及。

上海是全中国最尊重女性的城市,没有之一。上海的尊重不是体现在女士优先这种很表层的角度,而是理解、尊重、包容。

千人千面,女性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美丽,而不是别人期待的样子。你可以不喜欢我的选择,你也可以在心底里腹诽我,可是我不在乎你心里想什么,你也别舞到我面前,不然丢人的还是你。上海人对别人的最高评价是:侬个人蛮拎得清的。一个拎得清的人,懂分寸,知进退,和周围的人都友好相处,又都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彼此保留锋芒和犄角,但也互不打扰和伤害。

—————————————————————

我想补充一下我理解的尊重女性。

我并不认为浮于表面的女士优先,好男不与女斗,是尊重女性。甚至极端一点说,往往这些看似非常照顾女性的人,和重男轻女的人思想上是同源的。他们的出发点其实就基于女性先天上不如男性,不论是体力,所以男性要照顾女性,还是智力上,他们觉得和女人讲道理讲不通,所以就不和女人一般见识。

比如我上大学的那个省份,民风淳朴,善良,很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之风。我到过那么多地方,最照顾女性的就是那个省份。

比如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系几个班出去爬山。在山脚下,全班男生就把我们女生背的包拿走了。我一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帮我拿包的男生说:你们女生体力不好,要照顾你们。我看我们宿舍剩下五个女生,都是那个省的孩子,他们都很习惯这种照顾。甚至平时在市里出去玩,不是男朋友,也不想追我的男生,也会主动提出帮我拿包。但我和我小学、初中、高中同学出去玩,或班里组织活动,从来没有男生会主动在山脚下就要帮女生拿包,更不会在市区提出帮女生拿包,除非他想追我。我们中考完,小学同学组织旅游,有个很漂亮的女孩子,穿着皮鞋去爬山,然后一开始就撒娇让两个男生帮她拿包,直接就被拒绝了。那两个男生说:我们也有包,为什么要帮你拿?我们也会累啊。是你自己硬要穿皮鞋的,一开始就知道要爬山。当然,等爬到中后程,有同学体力不支,不论男生女生,都会有同学帮忙拿包,或扶着他们坚持爬完,不会落下一个小伙伴。但不会一开始就设定女生体力不如男生,需要男生照顾。在上海那么多年,主动提出过帮我拿包的,都是我男朋友或想追我的男生,基本我会把包递给他,就是接受他追求的意思。

又比如,我大学里见过如果路上有男性和女性发生矛盾,一般女性不论是撒泼耍赖,还是想好好讲道理,男性都一脸吃了屎的表情,然后一句:好男不和女斗。如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长时间争执不下,除非俩人是情侣之类的关系,如果是陌生人,周围人也不管事情始末,都觉得这男人真不男人,和一个女人那么计较干嘛。所以当地如果两家邻居发生矛盾,都是两家女主人先上前吵架,男人不会和女人吵,真的要动手了,男人和男人干。上海不是,上海男人是会和女人讲道理,辩论(吵)出个是非曲直的。如果上海你看到一个男人明明没错,明明有理,却莫名其妙被一个无理取闹的陌生女人占便宜,十有八九是新上海人,要不就是这女的实在战斗力太强了。

这是很多外地人攻击上海男人的地方,说上海男人一点不像男人。但其实这恰恰是上海这个城市真的把女人和男人平等对待的地方。

生活中所有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试问一个从小利用性别优势,就能获得很多好处的女生,还会和男孩子一样努力吗?她习惯了靠性别就能在两性关系下让对方屈服,能指望她长大了,结婚了,遇到事情能够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摆事实,而不是心安理得觉得,你就该让着我,不然就是不爱我?能指望她工作中,吃和男生一样的苦,加班不抱怨,出差不抗拒吗?能指望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而不是想着找男同事撒个娇,卖个萌,让男同事怜香惜玉一下吗?如果她做不到,又如何指望给予相同资源的情况下,她能做到和男性一样出色?她如何与老公讨论平等,家庭责任一人一半呢?责任和义务是对等的啊!

我觉得网上很多所谓主张要女性平等的女性,他们其实是另一种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女性,他们觉得女性依靠年轻和生育能力,就可以换来男性的很多资源让步。

但其实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这样的,真的从小接受女生可以和男生做得一样好,女生也可以很优秀的女性,是不会提出这种要求的,我们要求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是公平公正的对待。

比如在职场上,你给我和男性相同的资源和机会,我用我的努力证明,我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好。我不需要你的特殊照顾,除了生孩子的时候,你不能开除我之外,其他时候,不论是分配工作,还是升职加薪,男人能干的,我也能,大家各凭本事。

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男领导,大都是某些省份的,他们对男性下属骂得特别凶,给男下属安排有挑战的工作,做得好奖,做得不好批。但对女下属都态度蛮好的,也不给什么难活儿,重活儿,做不好也没关系,下次就不分了。但往往这些女员工大都不会得到重用,这个男领导根本也没有想重用女员工的想法。

而那些骂起女下属来一点不客气的男领导,跟骂男下属一样(当然也有脾气很好的领导,男女下属都不骂的),分活儿的时候只看能力,不看性别的男领导。女性被骂哭了,男领导是会有点尴尬。但如果这个女性就等着男领导妥协让步,甚至安慰自己,可能这次真的可以,但以后大概率凉了。只有那种能擦干眼泪继续挨骂,然后回工位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女性,才会得到和男性一样的重用。

而上海这边所有的女领导,对女下属和男下属都一样严格,除非就放弃你了,不论男女,不然别指望她因为你是女性而对你优待。

但往往不优待女下属的领导,最后都会重用女下属,而不是把女人当吉祥物摆那。

在婚姻中也是,家务一人一半,养家的责任也一人一半,或者说承担的家务比例和收入成反比。比如我们家,我老公收入是我1.5倍不到一点,所以我承担的家务量,也是他的1.5倍左右。从小我爸妈就教育我,不要随便收别人的东西,不要随便让别人请吃饭,不要想着占别人便宜,都是要还的。所以不论是男性友人,男朋友,还是老公,基本都是AA或一人一顿轮流请。我从没让我老公给我买过奢侈品,因为我自己的年收入足够我每年刨去家里正常开销(包括房贷和孩子教育)的一半后,依然够让我用贵妇级护肤品,再买一两个Chanel,再买一两样Tiffany的首饰,还能有结余。我一直觉得女人买包的钱,应该是基于自己的收入来衡量是否合适,而且最好是月收入,这也是我至今没买Chanel的原因,我的税后月收入不足以负担一个月一个包的水平,所以我觉得我还不配拥有。

年薪不到十万的美眉,理直气壮地要求年薪五六十万的男朋友或老公上交收入,给自己买奢侈品,除非小姑娘家里条件很好,老丈人丈母娘能把那40万的收入差距补贴上来,不然,坦白说,我是真的觉得不大合适,可能这段关系不那么适合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

不知道为什么评论里有很多义愤填膺的回复是关于工资卡上交问题的,这部分我另一篇回复写过:zhihu.com/question/4464

首先,拿工资卡,是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为了家庭资源更高效配置,出任家庭出纳的职务,而不是什么性别红利。

然后,每家情况不同,我身边有妻子负责统筹,也有丈夫负责统筹,也有AA的……没有哪种方式更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最后,我身边大都婚姻十年以上的夫妻,收入都是放一起的,确实女性管家的更多。应该是一般都是女性工作相对没那么忙,且比较细心。

我身边没听过谁为这种事情起争执的,女性无所谓丈夫给不给,AA也没关系,男性也不介意给妻子,让妻子来当家。我不知道那些特别介意的人是什么情况,我们家我们俩讨论了下为什么我俩都不是很介意谁拿工资卡这件事情,主要原因总结如下:

1、我和他收入都还不错,且差得不多,不方便说具体的,反正我俩公积金+补充公积金一个月都是八千多,谁都不觉得占对方便宜,也不存在依赖关系,我的收入负担全家一年的消费+房贷也够。

2、我俩都是独生子女,且双方父母条件也都还可以。我公公和我爸退休后还在返聘有额外收入。我父母还有租金、理财收益等,一年到手不比我到手少。我公婆资产性收益比我父母少,但一年也能结余个十几二十万。所以我们无所谓给自己父母或对方父母多少钱,一般也不会多给,反正就是个心意,给多了老人要不不收,要不回头以各种名义返还,也麻烦。

3、我两边父母一碗水端平,平时他想不到给他父母买东西,我逢年过节都会考虑周到,不会厚此薄彼。

所以特别介意的可以参考下,为什么自己会特别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