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和内地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差异,具体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什么样的?

希望能以具体的事例说明,谢谢。
关注者
1,235
被浏览
185,697

25 个回答

嗯,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正好我的工作經常要同時和內地香港同事,公司以及合作夥伴打交道,那我就從我自身的一些經歷來聊聊(以下都是個人真實的經歷,並沒有廣泛代表性)

1.一人十用和專業為先:

之前工作中,我的職位像是一個樞紐,把內地和香港宣傳公關工作匯總后彙報老闆。所以必須同時和內地同事打交道。

內地同事極其變通,任何工作一個電話過去都能一口答應然後迅速搞定完成并反饋結果。

但是每次反饋的結果我都要再三核對,因為讓他查法律,他就用word文檔放上百度百科的截圖給我,一看那是03年的回答,要他找設計他就發了10個設計稿來,每一個設計稿中的中英文公司名都是錯的,所有英文都是穀歌翻譯做的........

香港同事就沉穩一些,需要你給詳細的資料,發郵件確定問題,然後在限定時間(比內地同事長一倍)的最後他會給一個答覆。

同樣是法律問題,香港同事會附上律師行的回函,詳盡清晰地解答給他的問題,我通常不用怎麼檢查可以直接拿去彙報給老闆...

2.一夜十稿和精工細作:

因為我司經營房地產項目,所以經常要委託內地和香港公司廣告公司同時製作廣告方案,內地廣告公司可以在2-3天內製作將近10個不同方向的提案,香港公司需要1-2周時間,且最多也只能做1-2個方案。仔細看這些方案,內地做的方案中總是有一些好像似曾相識,香港這邊的方案,就比較認真和細緻,原創性也高一些。

(我這裡說的只是工作方式不同,其實設計這個東西很難說好壞,我們也經常兩地設計公司都會選用,我個人覺得內地設計公司越來越有競爭力,反而香港平面設計公司因為人才缺乏,規模越來越萎縮了)

3.工作生活分開:

在香港大部份公司,工作和生活是分開的,下了班(OT結束之後也叫下了班),基本都是自己的時間,公司或者同事基本上不會打電話騷擾你的。

在內地工作的時候,無時無刻都有可能接到老闆和同事的電話,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丫也找你,不管是凌晨6點還是晚上12點,好像你應該時刻準備好接電話并處理各種雜七雜八。(去年在玉龍雪山山頂,一個內地朋友還在接老闆電話然後按吩咐處理公司事務........)

4.和老闆的關係,這裡我用一個前滙豐銀行總裁(後來去了民生銀行)的例子

 王浵世深諳內地職場規則,並對內地式溝通、內地式領導、內地式管理,甚至是內地式酒局,均頗有領悟。他在上海做演講時,曾舉了個例子。他稱自己剛剛赴內地民生銀行任職時,確實感到了困難,難度在於「文字上的差異」。以他在外資銀行(香港滙豐)的經驗,溝通不是沒有,不過以「no news is good news」(沒消息便是好消息)的基礎來溝通,如果事情總是正常運行,跟上層根本不需要經常溝通,如有階段性的進展,才另當別論。

 「我在民生銀行上任兩三個星期後,總覺得那裡有些古怪,我的左邊、右邊、上邊、下邊,幾乎沒有人跟我說話。開始我覺得也沒什麼,用英語講就是『no news is good news』,沒什麼事情啊,天下太平,我也毋須去領導那裡溝通。結果他們都勸我說,你去一趟,去一趟吧,後來我就真決定去一趟。結果就像看電影一樣,我這一吩咐要去董事長那邊,辦公室瞬間就像點燃了一個炸藥包,樓下所有人都知道我要去那兒,個個面帶微笑,跟我揮手,然後沒想到一到對方那兒,樓下已經有人接了,好像知道行長要過來溝通了。」

 「董事長很客氣,『啊,來來來,咱們溝通一下,給行長弄個好茶,這個煙好,弄個煙』,我也不抽煙,就說,『董事長,今天沒什麼事兒,我來溝通一下而已』,他說『好啊』。董事長也沒問溝通什麼,就是來了就好,然後就一起去吃飯。吃完飯回來,馬上有個人過來,說『走啊,走啊』。原來跟董事長溝通那麼厲害,自那以後我開始有空就去溝通一下。」

「在內地,溝通的內容並不重要,溝通這個動作很重要。」王浵世說,「看歷史書便知道,請安有多麼重要,其實溝通是一種分辨尊卑的姿態,去溝通的人,是向上級表態『我聽你的,你說了算』,掌握其中精髓的人,知道什麼時候溝通,表個態,恰到好處」。

來源:

港人在上海:港「老將」授內地職場處世術

5.職場鬥爭

香港的職場鬥爭比較精彩,尤其是豪門家族內鬥,隨便一個拿出來都比電視劇還要好看,但其實中層下層員工鬥爭遠遠沒那麼激烈,而且香港本地同事不大會掩蓋自己的不滿,基本上可以看得出來誰對誰是有意見的......

內地職場鬥爭中下層也很精彩...每個人對每個人都是熱情大方,完全看不出誰和誰有矛盾,但是私底下或者老闆面前就不一定了.........

頂頭的朋友談了一般大陸人跟香港大眾的部份思想分別,我慚愧地認同大部份觀點。但論題廣泛,我倒想談自己印象中兩地「行業精英與精英的分別」,我也不想用誰優誰劣的分化觀點,但從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s)去簡單談一下,說不定可以拋磚引玉帶起新話題。

我想這觀點涉及地理問題造成的視野,就是內地精英的「胸襟、膽色」及香港人的「視野、效率」。

在大陸,即使在城市出身也好,精英人士的視野(並不包括國際視野)、胸懷怎也要比香港廣闊得多,因為中國的土地加起等如歐洲大部份的國家,「城鄉」與「國」的觀念令國人對「大小」這分別有自己的定義,就像美國人,原有英國小農低下階層移民到北美後,後裔在廣闊領土上培養了胸襟視野及冒險精神,加上良好教育基礎,成了今日擁有「美國夢」的社區。大陸真正發展、起飛是近十年的事,這種大國的見識、胸懷視野可以容許任何建設、可能性發生,即使十年間多少「英雄豪傑起義」,被抓槍斃,也是膽色令社會能夠「亂世出裊雄」。若非政制所限,以至「自由意志」得不到舒展(還未談在國內土生土長、鮮有接觸國外文化),這廣闊國土造就的「Wild West」,絕對可以令變得真正雄才偉略,但雄才偉略的的缺點也就是欠缺細節執行力。

在香港,除九十後以降外,大部份香港人「國土」的潛意識是羅湖、深圳河計起。這不免令香港人出現類似英國、日本人愛精緻、斟酌細節的島國、小國心態。香港地方小,令斟酌效率成為有可能-如在香港遲到十五分鐘或上基本可以測定是該人守時問題;公車、火車延誤也可以被追究-將這心態極大化,就成了香港人對效率這東西幾乎有強逼症的情況,從倫敦回國後,這感受更深。

至於我說的「視野」,則是指香港的資訊基建質素在全球的確是數一數二,這是作為一座金融城市的優勢,所以香港人,無論其人素質高低普遍也長期曝露在全球資訊低下,會知曉世界在發生的事。但由於缺乏胸襟,「新可能」並不會從他們身上發生,因為他們不敢,腦袋根本沒想過這世界可以有這麼多可能性。但觀其效率,卻是十分不錯的執行者,這跟香港人作為以往作為英國殖民地為英國執行各種職務的角色十分相近。

因此,容我沒有真正認識國內情況下泛論個人觀點-兩地合作空間明顯-內地的胸襟膽色,結合香港人的執行力,相得益彰,歡迎交流想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