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妙在何处?

关注者
13
被浏览
38,156

5 个回答

白居易的《琵琶行》摹写声音极尽一时之妙。

声音描写的第一个特点是以声摹声,形象可感。其实对于音乐这种听觉事物来说,想要让读者感受的彻底明白是很困难的,它不是那种形象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能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这就大大限制了文字的表现魅力。而作者却可以独辟蹊径,以声音摹写声音,并且曲尽其妙,形象可感,生动活泼。作者先写“大弦”声音“如急雨”,再写“小弦”声音“如私语”,然后写大弦小弦交杂在一起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流利。流畅时是出谷黄莺在花间婉转娇啼,凝涩时是冰阻冷泉阻塞不通。高潮时是银瓶破裂,水浆溅出,铁骑出动,刀枪齐鸣。每一种声音都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琵琶女弹奏琵琶这一乐器的曼妙非常,极大丰富了文字的表达能力,也极大拓展了读者的想象和欣赏空间。

声音描写的第二个特点是留白,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第一处留白是正式弹奏之前的“转轴拨弦”。其实此处本可以不交代的,但是作者为了为下文蓄势,特意交代,即便是“转轴拨弦”这种调弦校音即已“先有情”, 调弦校音如何有情?此情又是何种之情?作者并未交代,但是只此一句便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调弦校音既已如此,那么正式弹奏该有多么的令人期待啊!

第二处留白是关于描绘琵琶弦的留白。作者写到“大弦”如何,“小弦”怎样,却并未交代另外两根弦有什么样的音乐效果,这样写得好处,一是避免做的太实,沉闷死板,二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从下文的声音摹写中发挥想象吧!

第三处留白是音乐暂歇处的留白。摹写音乐这一听觉感受本就难为,摹写音乐暂停更是不易。但作者依然用他的生花妙笔写出了曲中暂停的妙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诚然,有声的音乐固然美丽动听,但处在美妙音乐间隙的无声更能打动人心!并且“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成为千古绝唱,真不知是白居易成就了《琵琶行》还是《琵琶行》成就了白居易!

第四处留白是音乐结束后的留白。作者一反那种写听众沉醉其中,如迷如痴音乐效果的俗套,而是用了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表达音乐结束之后的效果。事实上诗中在摹写声音方面已经详尽完备,此处再写无非陈言赘语,倒不如琵琶声停,悄无声息,江水不荡,秋月色白的静谧空灵的境界来的美妙。

以文字写音乐太难。其实不只是音乐,以文字写任何景象以求达到“酷肖”或者“如在目前”的程度,都难。难到了什么程度呢?翻遍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去翻找对某一类景象——比如音乐——的描写,你会发现,写得都不怎么样,都很难称为“酷肖”“如在目前”。但就是这种水平的文字,已经就是人类至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水平了。

《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差不多就是这种巅峰。《琵琶行》已经是人类用文字描写音乐之水平的极致了。所以往往人们会有这样的印象,《琵琶行》里的音乐描写也不怎么好啊,怎么就被吹捧起来了。唉,其实不是《琵琶行》写得好,只不过是其他人写得都太差罢了。文字的表现力,可能就是有极限的。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予欲无言”,是真实存在的面对大美而无法言说的无可奈何。

仔细想想,为普通人所熟悉的音乐描写,大概也就是有数的几个例子。高山流水遇知音,《李凭箜篌引》,以及《琵琶行》。后两者还是因为入了语文课本。

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上面的《高山流水》,就是大部分音乐描写所能达到的水平了。——只是简单的比喻,如山如河而已。山、河是什么样子的,音乐分几段,每段又都是什么样子等等,都没说。现代人描写音乐,说如黄莺啼叫,如百鸟和鸣,差不多就是一个水平的。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这首,水平也就比《列子》高出一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和“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半斤八两,都是一样的不咋地。至于其他句子,实在看不出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因为读来读去,我也想象不出李凭到底弹奏了何等样貌的箜篌曲子。如果理解不了我为什么这么评价《李凭箜篌引》,只要读一遍《琵琶行》就明白了。读完《琵琶行》是真的可以想象出那是一曲什么样子的琵琶的。

琵琶行节选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读完这一段,和听了一曲琵琶一样。我们可以知道琵琶女弹奏刚开始,“转轴拨弦三两声”,后来“弦弦掩抑声声思”,接着“低眉信手续续弹”,中间有“轻拢慢捻抹复挑”,有“大弦”“小弦”如珠落玉盘,高潮竟然是一段“无声胜有声”,最后以“四弦一声如裂帛”收尾。

人类描写音乐的水平,最高也就是这样了。一首曲子写下来,读着清楚明白又不觉枯燥,有详有略又令人印象深刻。白居易的手段堪称高妙。如果还不觉得白居易写得好,那可以做两个工作,一个是找出比白居易更好的,一个是自己亲自写一下,亲身体会一下音乐描写到底有多难。


最后奉送一段诗话,看古代高手的音乐描写,会发现古人也是着实技穷,正如苕溪所说,“古今聽琴阮琵琶箏瑟諸詩,昔欲寫其音聲節奏,類以景物故實狀之,大率一律,初無中的句互可移用,是豈真知音者。但其造語藻麗,為可喜耳。

苕溪漁隱曰:〔古今聽琴阮琵琶箏瑟諸詩,昔欲寫其音聲節奏,類以景物故實狀之,大率一律,初無中的句互可移用,是豈真知音者。但其造語藻麗,為可喜耳。『呢呢兒女語,恩怨相甭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此退之聽琴詩也。『孤禽曉警秋野露,空澗夜落春岩泉』,又『經緯文章合,調和雌雄鳴。颯颯驟風雨,隆隆隱雷霆。無射變凜冽,黃鐘催發生。詠歌文王《雅》,怨刺《離騷》《經》。二《典》意澹薄,三《盤》語丁寧。』此永叔聽琴詩也。『大弦春溫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門前剝啄誰扣門,山僧未閑君勿嗔。』此子瞻聽琴詩也。『春天百鳥語撩亂,風蕩楊花無畔岸。微露愁猿抱山木,玄冬孤鴻度雲漢,斧斤丁丁實谷樵,幽泉落澗夜蕭蕭。十二峰前巫峽雨,七八月後錢塘潮。孝子流離在中野,羈臣歸來哭亡社。空床思婦感蠨蛸,暮年遺老依桑柘。』此魯直聽琴詩也。『寒蟲催織月籠秋,獨雁叫群天拍水。楚國羈臣放十年,漢宮佳人嫁千里,深閨洞房語恩怨,紫燕黃鸝韻桃李。楚狂行歌驚市人,漁父孥舟在葭葦。』此魯直聽摘阮詩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又『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鎗鳴。』此樂天聽琵琶詩也。『一彈既罷又一彈,珠幢夜靜風珊珊。低回慢弄關山思,坐對燕然秋月寒。月寒一聲深殿磬,驟揮曲破音繁並。百萬金鈴旋去聲玉盤,醉落滿船皆暫醒。』又『猿鳴雪岫來三峽,鶴唳晴空聞九霄。』此微之聽琵琶詩也。『湘水冷波慚鼓瑟,秦樓明月罷吹簫。寒敲白玉聲何婉,暖逼黃鶯語自嬌。』此王仁裕聽琵琶詩也。『春風和暖百鳥語,磽確山路行人行。啄木飛從何處來?花間葉底時丁丁。林空山靜啄愈響,行人舉頭飛鳥驚。』此永叔聽琵琶詩也。『八鸞鏘鏘渡銀漢,九鶵威鳳鳴朝陽。』又『馮夷躚躚舞淥波,鮫人出聽停綃梭。』此夢得聽箏詩也。『綿蠻巧囀花間舌,嗚咽交流冰下泉。』此永叔聽箏詩也。『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此子瞻聽箏詩也。永叔子瞻謂退之聽琴詩,乃是聽琵琶詩。僧義海謂子瞻聽琴詩絲聲,八音宮角皆然,何獨琴也。互相譏評,終無確論。如玉谿生《錦瑟詩》云:『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亦是以景物故實狀之,若移作聽琴阮等詩,誰謂不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