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
管理

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

张伯驹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建国初期,张伯驹将多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

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和《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人物经历

张伯驹

1898年3月14日,生于河南项城,系张锦芳之子,袁世凯的表侄。 [1]

1904年,与一个妹妹一起过继其伯父张镇芳。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

1912年,父亲张镇芳由署理直隶总督转任河南都督,张伯驹随父赴河南开封,入河南陆军小学读书。

1914年,随父亲迁居北京,长居于此。

1916年,娶安徽亳州女子李月娥为妻。入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学习。

1918年,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并由此进入军界,历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

1927年,起投身金融界。历任盐业银行总管理处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常务董事,秦陇实业银行经理等职。

1930年,张伯驹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冯耿光等组织了“国剧学会”。

1937年,张伯驹40岁生日,为了赈灾所演的一出《失空斩。

1941年,被非法绑架近八个月。是年秋,携全家入秦途中,将国宝《平复帖》缝入衣被。

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党第11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河北省政府顾问、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等职。

1947年,6月在北平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北平临时委员会委员,参加北大学生会助学运动、反迫害、反饥饿运动、抗议枪杀东北学生等爱国民主运动。

1951年,北平解放后,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副主任理事、北京棋艺研究社理事兼总干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文化部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公私合营银行联合会董事、第1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财务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委员、联络委员会委员。

1952年,经郑振铎推荐任文化部顾问。

1956年,张伯驹将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给了国家,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61年,在陈毅的干预下张伯驹夫妇来到长春,在吉林省博物馆工作。

1962年,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主要负责文物的鉴定工作。

1972年,周恩来得悉后,指示聘任张伯驹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0年,还担任过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京华艺术学会名誉会长、北京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昆曲研习社顾问、民盟中央文教委员等职。

1982年,参加宴会归来的张伯驹突患感冒,被送进北大医院,2月26日去世,享年84岁。举行了张伯驹追悼大会,叶剑英、邓颖超、王震、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赵朴初、夏衍、胡愈之、牛满江、刘海粟等二百多人送了挽联,五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2]

主要作品

《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京剧音韵》。

讨论量
53